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8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还是比较含蓄。

    但这种含蓄,恰好让朱瞻基和黄昏两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人都是这样,有时候面对别人的太过殷勤,都会觉得别扭。

    从这点来看,解缙现在的为官之道,犹在胡广之上。

    刘宁然和于谦对解缙的影响着实巨大。

    黄昏和朱瞻基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接风宴上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睡的……嗯,解缙和胡广还是懂事,没敢安排。

    太孙殿下,哪能狎妓。

    至于找什么清白的良家闺女来陪床,这种事也不敢做,被朱棣知道了,几个脑袋都不够砍——天室皇家未来太孙,岂能轻易和民间女子有染。

    龙种外流,谁担得起责任。

    而黄昏么……谁都知道,咱们的镇西公何须找女伎来解决生理问题。

    而送钱这些,解缙和胡广更是想都不想,朱瞻基是太孙,你给他送钱,不是把证据放别人手里,而黄昏又是大明首富,缺你那几个钱?

    钱是没有,但礼物还是准备了的。

    胡广送给朱瞻基的是一柄剑,据说,据说是宋时狄汉臣杀阵杀敌的佩剑,嗯,狄汉臣就是狄青,这个礼物就很有意义了。

    朱瞻基一听这剑的来历,就有些爱不释手。

    解缙送给朱瞻基的礼物很别出心裁,竟然是一张交趾全境的详细至极的堪舆图,说这是他在交趾为官多年,在黎利的配合下着人画出来的。

    朱瞻基也很高兴。

    这里面的意思其实不言而喻,太孙注定是大明的天子,那么这封堪舆图的意义重大,既是昭彰当今陛下的功绩,又有劝勉太孙的意思。

    而两人送给黄昏的礼物就比较简单直接了。

    胡广送的是一方北宋时期的砚台。

    端砚中的极品,价值不菲,显然这些年咱们的胡状元在地方当官,没少往自家腰包里捞钱,就是这方砚台,他十年的薪俸也买不起。

    解缙送给黄昏的礼物,是一幅字。

    米芾的狂草。

    在宋字时,解缙开玩笑的说了句昔年袁珙以《清明上河图》赠送镇西公,实乃人画之和相得益彰,镇西公这些年辅佐陛下打造的风华盛世,犹在清明上河图的画境之上,今日送镇西公一副米芾,下官是真心希望陛下和镇西公打造的盛世风华,能如这狂草一般,继续疯狂下去。

    这话简直不要太艺术。

    吹捧黄昏,也吹捧朱棣,关键是不漏痕迹。

    恐怕这话传到朱棣耳中,解缙在政绩上再拿点拿得出手的东西,等六部那边有空缺了,尚书位置大概也就到手了。

    对于这一砚一字,黄昏却之不恭。

    都可以作为传家宝嘛。

    ……

    ……

    一夜无事。

    第二日继续从杭州出发,前往建德,再经过处州,就抵达宁德。

    朱瞻基在车上兴致勃勃。

    手持着胡广赠送的那柄传说是狄汉臣的佩剑,乐呵呵的,说:“这胡广真懂我心,如此宝剑,这大明天下只有陛下值得佩戴,待我到了顺天,便将此剑献给他。”

    黄昏没好气的道:“狄青的剑,臣子之剑,陛下会用?”

    朱瞻基撇嘴,“你知道什么。”

    有宋一朝,能被后人惦记千百年的武将,说来说去也就那么一两个,开国时期没几个,开国之后,就一个岳飞和狄青了。

    而狄青的经历又比岳飞更传奇。

    黄昏耸耸肩,“微臣是不知道,姑且不论这柄剑是不是狄汉臣的,微臣就想问殿下一句,您觉得陛下还会再上沙场么,这剑有什么用?”

    朱瞻基愣了下,“不是还要打日本么?”

    黄昏无语,“你让陛下远渡重洋去打日本?你怎么想的?这件事……别猜了,只有两个人去办,我猜,这两个人一个人是你,一个人是我。”

    还是咱俩搭档。

    当然,这个差事老子求之不得!

    朱瞻基哈哈一笑,“那正好,我就用这柄狄汉臣的剑告诉一下日本倭人,什么叫大明雄风,什么叫正义之剑!”

    黄昏:“……”

    正义?

    咱大明这些年做的事情,如果站在外邦的角度看,怎么都和正义不沾边,不过这嘛,无伤大雅,反正搞文字功夫,咱老祖宗天下第一。

    不想纠缠这个事,问道:“殿下,你现在还可以看看,看看这秀丽江山哪里还有问题。”

    朱瞻基情绪顿时就焉了。

    他真没发现哪里有问题。

    黄昏无奈,也不奢望了,毕竟朱瞻基这个高度,加上他的性情,很难发现自己想让他发现的,朱高炽来还差不多。

    沉吟半晌,“应天的不夜之城,够繁华吧?”

    朱瞻基自豪莫名,“那是自然,万邦来朝,众使见之,皆幕我大明风华。”

    黄昏用手指着外面,“应天是繁华,顺天也一样,现在连杭州都在打造不夜之城,那么殿下看看,这城外呢?”

    可曾有半点不夜之风华?

    朱瞻基笑道:“这是乡野之地,若也要不夜繁华,别说大明做不到,就算再过千百年,大概也是做不到的。”

    黄昏摇头,“确实如此,但大明如今风华盛世之中,重镇城市有着前不见古人的不夜之风光,可这乡野民间呢?秋风破茅草,瓦屋漏天光,殿下,在繁华盛世之下,我大明依然有大量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第1480章 科学治国

    朱瞻基不以为意。

    黄昏忽然问道:“赵二哥的孩子,现在在何处?”

    朱瞻基有点莫名其妙,“在宁德那边,已经送到华藏寺,暂时出家当和尚,等长大了再还俗,还是我亲自过问的事,要不然他也拿不到谱牒。”

    黄昏嗯了声,看了看朱瞻基,欲言又止。

    不想再说了。

    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朱瞻基自己去领悟,自己说出来,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就像学习一样,对于不爱学的,你老师说得再苦口良心,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朱瞻基心里却像扎了根刺。

    总觉得黄昏有话没对自己说,这就勾引起了他的好奇心,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黄昏摇头,“不想说了。”

    看向窗外,远处,一座破烂瓦屋,烈日照射下,分外清晰,黄昏甚至看见了台阶前的破烂簸箕,也看见了一家只穿了下半身的赤脚男人扛着锄头走向田地,也看见了衣衫褴褛的妇人手上抱一个,背上背一个,带着一个小姑娘在房子侧面晾晒着什么……

    这样的画面,一路随处可见。

    繁华的大明,繁华的是城镇,而乡野百姓,贫穷者依然很多很多。

    朱瞻基耸耸肩,略有尴尬。

    唐青山却依然明白了黄昏的用意,看着眼前这位黑塔一样的年轻太孙,唐青山也微微叹了口气,如果是太子殿下,大概根本不需要黄昏提及,太子殿下就能看出问题。

    黄昏对身边的唐青山说道:“唐大哥,其实我心目中的繁华盛世,不是现在这样的人,或者说,现在的繁华盛世,还远远没达到我心中的模样,那我心中的那副画卷中,我神州千万里河山上,不说人人锦缎罗绮,至少也是人人衣着整齐,也不说人人顿顿有肉吃,至少也得三五日有油腥,十里八户半有自行车,逢年过节,烟花不仅照耀着城市,也绚丽着乡野。”

    新中国八十年代的水平就够了。

    唐青山叹了口气,“何其之难,尤其你施行了医疗改革后,其实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国家人口暴涨了,不缺人力,弊端则是百姓家里人口增加后,生活成本增加,导致穷者越穷。”

    黄昏沉默了一阵,“好在番薯和苞谷的推广,能确保大部分的人吃饱了。”

    唐青山摇头,“百姓手中没多少地的。”

    黄昏讶然,“现在土地兼并就严重了?”

    唐青山呵呵一笑,“什么时候不严重?从古至今,不管是开国之初,还是国之末日,哪个时期土地兼并不严重,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而已。”

    朱瞻基一直在听,眉头渐渐蹙起,他隐然有种感觉,唐青山和黄昏这番对话是故意说给他听的,用意不外乎提醒他这个未来天子,你将来的责任很重。

    黄昏沉默了一阵,“其实这样的局面大概还要持续几年,金帐汗国那边的战事,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国家不敢松懈,需要持续的往那边支援粮草、火器辎重,同时也要隔三差五的增兵,直到彻底将金帐汗国内的叛乱解决,各布政司对各自辖境达到掌控,金帐汗国才会变得平和,但之后的建设,又需要大量的钱,而此刻奴儿干那边,为了稳住女真百姓,也需要不断的投入金钱改善生活条件,这些钱都不得不花,更重要的是,马上要打日本,海军那边的钢铁战舰要疯狂的下水饺,这资金是海量的,但这都不是问题……”

    金帐汗国的平叛,钱是有的。

    女真那边的战后工作,也花不了多少钱,郑和海军钢铁战舰要下水饺,确实是个大头,但现在明朝造战舰,其实成本不高。

    须知传统战舰,两百料的只需要一百两银子左右,四百料的大概需要三百两,而现在的钢铁战舰,采用吃水吨位——

    嗯,这个也是黄昏和郑合制定出来的,主要是黄昏制定,郑和完善。

    目前的钢铁战舰,没有万吨级别的。

    不过一艘钢铁战舰,就派出去寻找北美大陆的那一艘钢铁战舰,成本是两万两——可这点钱和大明国库的钱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

    另外,各个重镇的不夜之城建设,也需要花费海量的钱,然而这都是一堆宝钞就能解决的问题,中南半岛那边也在源源不断的运送金银回来,包括海外贸易也是如火如荼,整个西洋和南洋的资金都在源源不断的被大明掠夺回来。

    岂会没钱。

    所以说问题不在于大明没钱,也不在于大明花钱的地方太多。

    是朱棣压根就没想到把钱从国库里拿出来用之于民。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钱包里不放上大量的现金就没有安全感,朱棣也一样,国库里没个几亿两,总觉得什么时候要用钱了拿不出,会灭国一样。

    但朱棣这种操作,反而让国家陷入了畸形发展。

    大明现在的状况是富国穷民。

    万幸的是,时代集团等商行的发展,还是给百姓带来了福利,至少住在城市周边的百姓,就算没了土地,也有谋生之路。

    唐青山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国家不是没钱。”

    是没给百姓花钱。

    黄昏道:“陛下大概是不会去做这件事了,也许他没意识到,又或者他意识到了,但是打算把事情交给太子殿下去办。”

    说到这里,看向朱瞻基。

    你爹的身体状况你比谁都了解,太子很可能办不了这件事了。

    朱瞻基恍然大悟。

    这才是黄昏真正的用意,劝谏自己将来登基之后,要多为百姓谋福祉,要把国库里的钱拿出来用之于民。

    那么国库那么多钱应该怎么花?

    朱瞻基想也不想,就问出了这个问题——他现在对国家建设确实两样一抹黑。

    黄昏道:“发展国家么,不外乎就几个方面,稍后我给你详谈,先给你说说大概方向,第一点,还是要重点发展官道,要想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