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8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按照黄昏的说法,老二去了日本是要掌控军权的。

    否则没法施行白色统治。

    朱棣也不隐瞒黄昏了,把他的顾虑这么一说,一旁的朱瞻基也蹙眉,确实,放汉王去日本当王,风险很大。

    黄昏倒是不在乎,他朱高煦能干什么?

    就算他在日本当王,以后要反攻大明,我黄某人在北美大陆建立的国家是吃素的,你敢反攻大明,我就敢来偷你的老巢。

    再则,朱高煦到了日本封王之后,其实大明这边的权力中枢,是可以通过政治制度对朱高煦形成一定程度的桎梏。

    根本不难。

    比如设宪控制军队,给朱高煦一定的军事权力,但又不让他绝对掌控军队,而且要在日本那边形成军政分割。

    这些都是后续讨论的事情。

    当下是要说服朱棣让朱高煦去,免得这货在国内闹,免得把仁宣之治给搞得乌烟瘴气。

    说服朱棣很简单,黄昏只说了一句:“汉王不去,太孙殿下可安枕无眠乎?”

    朱棣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苦笑着笑了笑,“陛下,您不用担心我。”

    朱棣暗暗叹气。

    不担心才怪,就算你能安枕无眠,如果老二将来靖难,赢了,你就是下一个建文,输了,老二也必死无疑,作为一个父亲一个爷爷,这个局面朱棣肯定是不愿意看见的。

    那么老二去日本,还真是个最好的选择。

    朱棣也是个有气魄的人,立即道:“既然如此,将来就让汉王去主掌日本的总司,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这个战前准备的部门,也要让汉王负责?”

    黄昏道:“当然最好!”

    朱棣呵呵贼笑一声,“那就这么定了吧,不过朕还是希望汉王是心甘情愿去日本,只怕当下的情况,他不会愿意。”

    他已经重新封王,又有了争夺江山的希望。

    哪会轻易离开大明。

    黄昏笑了起来,“得了,陛下您也别饶圈子了,就是想让我去说服汉王殿下罢,行,微臣下午或者明天就去找汉王殿下,不过陛下您得答应我,关于宝船和永乐大典的事情,您得在五天之内给微臣一个答复,等汉王殿下筹备的部门建立起来,您要放微臣回应天和泉州去准备出海的事情。”

    这话其实有点不得体。

    颇有些对天子提要求的意味。

    不过朱棣并不觉得,他知道黄昏想离开大明的心情迫切——自己毕竟老了,万一哪天驾崩,新天子登基的话,搞不好就要拿他开刀。

    当然,就算不是开刀,新天子和他之间的矛盾,就没有自己和他的矛盾这般好化解了。

    尤其是太子。

    太子可没那么强烈的开疆拓土的意图,对黄昏出海的大事恐怕也不会太过于支持,到时候两个人的矛盾一旦爆发,太子难受,黄昏的日子也不好过。

 第1501章 君臣如当年

    朱棣笑道:“你能说服汉王,朕自然会给你一个合适的回复。”

    是合适不是满意。

    黄昏一听这话,心里就不乐意了,暗想着看来自己还是要做点什么,让朱瞻基和太子有点压力,这样他们才会帮着自己说话,迫不及待的把自己“请”出大明。

    不过朱老板这么扣,还是得再要点筹码。

    于是又道:“在此之外,微臣还想要几个人,陛下您知道的,福建那边已经有一万多壮士和其家眷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海去了那片新大陆,总需要得力的武将来统治。”

    朱棣一脸警惕,“你想要谁?”

    黄昏弱弱的道:“微臣大舅哥徐辉祖,行不?”

    朱棣断然拒绝,“你想多了!”

    老子怎么可能把徐辉祖放到海外去。

    黄昏就知道会是这个答案,“可除了徐辉祖,也没人镇得住那一万多忠义之士,这样罢,微臣退一步,陛下您把狗儿或者李谦两个人其中一个给微臣。”

    朱棣甚至不想回答。

    黄昏继续降低要求,“那最低要求了,陛下你把许吟给我,他区区一个伯爷,算不得大明重臣,另外微臣还想要房陵、刘明风、于彦良、杜金明这几个人给微臣就行。”

    朱棣陷入沉思之中。

    房陵是广西边疆,如今在中南半岛那边驻防。

    和黄昏接触很多。

    至于刘明风、于彦良和杜金明,都和许吟一样,身上印记着“黄”字,这些人其实都算是黄昏在军中的实力。

    倒是可以让他带走。

    笑道:“这几个人的话,如果他们愿意,你只管带走便是。”

    老子省点薪俸它不香。

    现在大明缺人才但是不缺将领。

    黄昏呵呵一笑,“微臣事务繁忙,没时间一一去跑,还请陛下下封旨意,将这些人全部调到福建泉州那边去,然后让他们听从微臣的安排,分批次出海,如何?”

    朱棣沉吟半晌,“善。”

    黄昏长出了一口气,朱老板你终究还是被老子套路了,之所以一开始就要徐辉祖和李谦、郑亨,是因为这几个人朱棣肯定不会放,然后再说许吟他们,朱棣就容易接受多了。

    笑道:“如果没事,微臣告辞?”

    朱棣挥手,“滚。”

    君臣之间,依然是如此这般的无拘无束,黄昏当然也不可能像当年一样,真的就听朱棣的话,在地上翻滚一圈就离开。

    至少朱棣是这么想的。

    然而出乎意料,黄昏竟然丝毫不顾及自己镇西公的身份,应了一声,“谨遵圣旨!”

    在地上翻滚了两圈就出殿去了。

    看得朱棣和朱瞻基一阵瞠目结舌,旋即朱棣一阵哈哈大笑,笑着笑着,鼻子竟然有些酸,他忽然想起十九年前和黄昏的第一次见面了。

    一晃十九年了,当年的少年已是中年,成了臣子之极的镇西公,今日这一滚,却让自己发现,他还是当初的那个少年。

    没有一丝丝改变。

    朱瞻基一愣一愣的。

    他真没想到,皇爷爷和黄昏之间的关系竟然也会有如此融洽的一面,这俨然是君臣和朋友之间最融洽的最无拘无束的相处。

    朱棣哈哈笑了几声,忽然大声道:“给老子滚回来!”

    不说朕了,说的是老子。

    话音刚落,就见已经出殿的黄昏转身一溜烟跑了回来,乐道:“陛下,再让我滚就不厚道了啊,我好歹也是堂堂一国公,我不要脸面的么。”

    也不自称微臣了。

    朱棣一脸笑意,“给你个好事,去说服汉王的时候,让太孙去帮你压场子,你到时候去汉王府邸的时候,和瞻基一起,事半功倍。另外,再给你一个平妻名额,免得你家唐赛儿和你闹别扭,稍后朕会下旨意。”

    黄昏大喜,“陛下仁厚,千秋万载臣必感恩之。”

    朱棣哂笑,“还千秋万载,别忽悠人了。”

    哪有千秋万载的天子和王朝。

    黄昏道:“这是微臣的美好愿望,算不得忽悠和马屁。”

    朱棣略感舒爽,这货的马屁功夫还是有点长进的。

    又道:“反正你是要准备出海了,这样罢,朕也不和你绕圈子,也不勾心斗角了,你让漠北的蚍蜉义从准备南下,在泉州和广州那边等待出海即可。”

    朕不阻拦他们。

    黄昏弱弱的道:“漠北的蚍蜉义从数量有点多,一路南下的话,怕是要引起风言风语,而且陛下您也不放心,要不让他们去威海?”

    威海那边有海军造船厂,也修了港口。

    而且现在也驻扎了重兵。

    这样一来,朱棣就能对漠北南下的蚍蜉义从感到放心。

    朱棣颔首,“如此甚好。”

    黄昏弱弱的道:“漠北的蚍蜉义从是有火器的,也可以带走?”

    朱棣哈哈大笑,“带走。”

    就你那点人,就你那点火器,还不够老子的神机营塞牙缝,不过还有个问题,“不过你这些蚍蜉义从到了威海后的各种军费,朕可不会管。”

    只给你们划地盘。

    黄昏耸耸肩,“微臣还养得起。”

    又道:“不过漠北的蚍蜉义从如今驻扎在金帐汗国,微臣让回国到威海的话,陛下是不是要派人去增援一下火真和王聪他们,免得他们兵力吃紧?”

    朱棣道:“朕自有打算,你不用操心此事。”

    兵力?

    现在大明外扩无往不胜,百姓当兵的意愿是古往今来未有之踊跃,根本不愁兵力,国库又有的是钱,只要老子愿意,分分钟大明就能暴兵百万!

    黄昏也难得操心了。

    反正金帐汗国那边的叛乱基本上快要平息完了,国内根本不操心,只管给火真和王聪两个人大量军费,要补充兵力就补充,剩下的事情就是开始从金帐汗国掠夺资源回国。

    没有水路,所以火车的发展更加重要。

    对朱棣道:“那如果没有事,微臣再次告退?”

    朱棣想了想,“去吧。”

    等黄昏退下后,朱棣对朱瞻基道:“你和黄昏一起去见汉王,能说服他去日本最好,如果不能说服他,以后等你继位登基了,就让汉王去打帖木儿罢。”

    打完之后顺势让他在那边封王。

    朱瞻基竟然拒绝了,态度坚决的道:“不行,帖木儿侮辱过皇爷爷,孙而要亲自带兵去教育他的子孙后人!”

 第1502章 哪有男人不偷腥

    当朱瞻基从乾清殿离开时,春风满面。

    幸福来的如此突然。

    这些年皇爷爷虽然立了父亲当太子,但态度还是含糊不明,尤其是朱高煦重新封王之后,朱瞻基和朱高炽都感到了压力。

    但是今天,皇爷爷见了黄昏后,或许是心情好,竟然罕见的说漏了嘴。

    朱瞻基现在都还记得朱棣说的那句“以后等你继位登基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皇爷爷的心中,皇位是一定会传给父亲朱高炽了,而只有这样,自己这个太孙将来才有机会继位登基。

    朱瞻基哪能不高兴。

    一个太孙,倏然间发现,这偌大的大明江山迟早是自己的囊中之物,迟早要坐到九五之尊的位置上去,这心情之愉悦可想而知。

    高兴是高兴,也愁。

    大话已经说出去了,将来要亲自带兵去打帖木儿的子孙后人,皇爷爷当时也高兴得不行,而且朱瞻基自己也确实想去打仗。

    但问题是朱瞻基去打帖木儿那边,那么朱高煦怎么办?

    他要是不去日本,如何安排?

    放在大明?

    就怕是下一个靖难,当然,就算是下一个靖难,朱瞻基也不畏惧——老子是大明太孙朱瞻基,不是二伯那样的太孙。

    打仗?

    我和我爷爷朱棣一样,从没虚过谁。

    哪怕这个人是汉王朱高煦。

    但问题是自己登基之后出现靖难,记录史书之后,在后人眼里,终究不是个好事,容易影响自己的名声。

    朱瞻基已经不奢望追赶爷爷和太祖了。

    追不上。

    爷爷就不说了,南扩中南半岛,北纳漠北,西征亦力把里,又打下金帐汗国,再灭了女真的有生力量,又让朝鲜归于大明,接下来再打日本。

    这武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千古第一君王了。

    没人可以媲美。

    也远远超过了太祖。

    甚至犹在成吉思汗之上。

    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