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8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钢铁战舰甚至可以再在舰尾配备主力重炮。

    关键是钢铁战舰不需要风帆。

    这就很牛逼了。

    钢铁战舰,火炮,主力重炮,机枪,这个配置让一整个舰队都装上的话,基本上可以对敌军舰队形成远中近全方面的覆盖。

    不要太完美!

    所以在回应天的路上,朱棣心情愉悦的同意了黄昏的建策:目前编入编制的五艘战舰,即可开赴威海,准备上元节后奔赴日本海域。

    同时,成立北洋舰队。

    主要包括已经下水的五艘战舰和接下来下水的十艘战舰,旗舰应天号。

    北洋舰队第一任总司令将由郑和权兼。

    而回到应天后,朱棣第一封旨意,就是让兵部、工部、五军都督府和户部,将所有资源往山东威海那边调配。

    为出征日本做准备。

    同时,成立远征军,挑选精通水性的士卒调入海军,并且组建步军和骑军,由朱高煦担任远征军副帅,即日赶赴威海配合郑和准备诸多事宜。

    军器院那边,迅速生产大批量的火器,交付海军和远征军。

    兵部和户部,准备好征兵。

    户部那边,专门划拨资金,大肆购买粮草,以确保远征军两年之内的用度,工部那边,敦促各大商行以及工部下属产业,扩大水泥生产规模。

    同时各冶金厂扩大产能。

    到了日本那边,要采取步步吞并的战略,需要在日本岛的沿海建立一个后方大本营,以确保战事指挥和后勤补充、存放。

    所以需要大量水泥和钢铁。

    同时,朱棣亲自召见了黎利和摩诃黛维,“友好”商谈了半个时辰,黎利和摩诃黛维都十分“配合”的同意,立即写信送递交趾和吴哥,配合当地布政司、总司,在中南半岛招募共计十万人力,等大明在日本取得进展,就迅速将这十万人运送过去,在那边修筑大本营。

    这些操作,是朱棣和黄昏商量后定下来的。

    目的只有一个。

    利用这个大本营的坚不可摧性,死死的钉在日本,然后再利用大明神机火器的威力,逐步蚕食日本全境。

    而另一方面,一个不算重要的圣旨下放兵部和户部已经工部。

    放开宝船的售卖。

    但凡国内商行有要购买宝船、四百料和两百料战船用作海外贸易的,工部、兵部那边都可以放开手脚买。

    这是表面圣旨。

    谁都可以买宝船。

    但私下里,传圣旨的内侍给工部和兵部两位尚书说了个口谕,宝船尽量优先满足时代集团,却不限量,以成本价出售。

    其余商行若是购买,限量在三艘以内。

    且要盈利。

    这个消息很快传散开来,朝野权贵臣子读懂了其中的信号:陛下是打算放镇西公去海外建立他自己的势力了。

    也就是话说,君臣之间,好聚好散!

    这是大好事!

    所以永乐二十年的春节,表明上,大明举国欢腾四海升平,但在朝堂上层,暗涌流动,一方面不仅仅是马上要出征日本。

    另一方面,多年来一直没真正定下来的未来天子人选,随着朱高煦出任远征军副帅之后,终于尘埃落定。

    真正的尘埃落定!

    太子位置稳如泰山,对于朝臣和国家而言,是好事,所以永乐二十年的春节,长春郡王府人流如织——太子在东宫,东宫在皇城内。

    大家讨好不了太子,那就讨好太孙呗。

    这一下把朱瞻基弄得有点懵逼,不胜其烦后,开始躲避京官和回京述职的地方官,今天去一趟黄府,明天去一趟东宫,后来几日,索性就以陪伴爷爷为名义,带着太孙妃胡善祥和孙氏一起,躲到乾清殿去,让胡善祥和孙氏去侍候太子妃张氏。

    他则陪着朱棣过几天清净日子。

    不过朱棣也不清净。

    在京的和回京述职的都指挥使、都督、都督佥事、各位国公,几乎隔三差五就要找个借口来乾清殿给朱棣拜年。

    言辞之间,各种明里暗里,都在觊觎那个远征军主帅的位置。

    在朱棣透露出要御驾亲征后,这些武将又改了主意。

    开始觊觎主帅和副帅以下的位置。

    反正都一个想法:就咱们大明这军力,打日本不也是摧枯拉朽么,这就是收获战功的时候,傻子才不去争取这个香饽饽。

    所以朱棣也要忙着应付来跑官的人。

    而且他还要宴请外宾、藩王。

    还得和后宫团聚,有事没事还要把黄昏喊到乾清殿,商议出征日本的事情,或者问一下黄昏在外海的计划。

    永乐二十年的春节,就这么忙碌着过去了。

    而黄昏也很忙。

    一方面,要准备出海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时不时的去和朱棣商议远征日本的诸多细节,还要些事也比较忙。

    他又又又当爹了。

    唐赛儿、权昭贤、绯春、穆罕穆拉、徐家四妹五个女子,先是唐赛儿临盆,给黄昏添了个丫头,接着就是徐家四妹早产,生了个儿子,然后绯春、权昭贤、穆罕穆拉纷纷进入临产期。

    所以黄府接下来一段时间,天天吃喜蛋。

    还好。

    有一个贤内助。

    徐妙锦基本上一手操持这些事情,才让黄昏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忙碌家国大事。

    永乐二十年,姗姗来迟!

 第1530章 被朱棣套路

    所以说在古代,要发展一个家族真的是太简单了,只要有了权势,女人不缺,再多生几个,然后延续个几代的富贵,就是一个庞大的门阀世家。

    只要你一直政治正确,什么富不过三代,根本对你没影响。

    大年三十,黄昏看着满院的女眷,又看着豆芽豆苗和豆角,以及不远处房间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感触很深。

    我一个人竟然在大明开枝散叶了。

    永乐二十年的春节,普天同庆。

    应天的张灯结彩背后,是大明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在默默的运转,无数儿郎从全国各地奔赴威海,无数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威海。

    远征日本,已经不可阻挡。

    当然,没人能阻挡。

    既然朱老板想打愿意打,那么黄昏就绝对不会让任何人阻拦这件事,何况当下大明的全国形势,就是人人好战。

    不看看外扩战争打了个什么样的大明出来。

    国家富裕。

    权贵赚个蓬勃满盈。

    百姓也吃到了掠夺资源的福利。

    而从政治角度来说,打了日本才好安置朱高煦,有利于国内的政治安稳,所以打日本是上下齐心,比打漠北还要积极。

    而在这极度的忙碌中,黄昏也晕头转向。

    需要从兵部工部购买宝船。

    需要准备人手和物资。

    同时时代集团还要准备大迁移。

    而且还有个极其重要的事情,再有半个月左右,送朱允炆那一万多忠义之士去北美大陆的船队就要回来了。

    到时候必须组织第二批人过去。

    否则那一万多忠义之士万一在北美大陆造反,对黄昏的布局将产生一个无比巨大的麻烦,因此第二批过去的将是绝对忠诚于黄昏的蚍蜉义从。

    如果不是沈亦文给力,他上元节前绝对无法抽身出来。

    沈亦文确实给力。

    沈熙礼上了年纪,虽然思维依然如旧,但精力大不如前,时代集团的高层也看好沈亦文,因此时代集团的权力在逐渐向沈亦文过度。

    在他的运筹帷幄下,时代集团的人员、物资、资金流转,极其健康,哪怕是一次性购买了十多艘宝船,也依然不影响现金储备。

    春节后第三天,时代集团就正式启动渡海大迁移的项目。

    时代军工、化工、内燃机研发所那边,本就繁忙,这些更忙了,无数人来往奔走于办公区,要将所有的资料誊抄一份运送到海外去,以便重建项目。

    同时,沈亦文专门派了一个队伍,统计时代集团下辖公司、商行愿意跟随时代集团总部迁移到海外去的人员。

    这将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工程。

    出乎黄昏意料之外,上元节当天晌午,全城一片喧闹之际,朱棣让康宁亲自到黄府宣召黄昏觐见,黄昏到了乾清殿一看,只有朱棣和朱瞻基在。

    心中大概猜到了什么事情。

    果然,朱棣道:“泉州港口那边传回来消息,你派出去运送朱允炆那一万多追随者的船队已经顺利抵达泉州,跟随舰队去海外的那个朱允炆的忠仆,也已回了华藏寺。”

    黄昏算了算时间,“现在去福建宁德的话,一来一回,三四日功夫没了,可后日就是陛下龙游威海的日子。”

    朱棣颔首,“所以朕有点犹豫。”

    黄昏不解的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努努嘴,示意我这个皇爷爷还是不放心,想亲自去福建宁德看着二伯朱允炆去见太祖,但又不想影响出征日本。

    黄昏了然。

    朱棣有这个想法很正常,一方面他不亲眼看见朱允炆驾崩,朱棣内心总不会绝对安全,而且他也老了,朱允炆如果不死,将来会给他最疼的孙儿朱瞻基找很多麻烦。

    恐怕朱棣担心的还有一个原因。

    朱棣怕黄昏把朱允炆弄到海外去——短期来看,朱允炆到海外对大明没影响,但以后两极蓝图建立,如果朱允炆或者朱允炆的后代在海外掌控了实权,对大明就是个威胁。

    这个想法,还是朱棣见识到钢铁战舰的威力后产生的。

    以后黄昏在海外的国度,肯定也会有钢铁战舰,而只要拥有钢铁战舰,就必然能对大明的海防、海权产生威胁。

    从这方面来说,朱棣的眼光确实毒辣。

    黄昏和其后人在海外建立王国,还是朱允炆在海外建立国度,对大明而言是两种完全不太的国家形势,前者在大明没人心,后者可就不好说了。

    既然猜到了朱老板的心思,后续就好操作了。

    黄昏想了想,“陛下,上元节后发兵,是既定战略,不过也不是不可以更改的嘛,微臣以为,陛下应该秘密的亲自去一趟福建宁德,和那位好好的聊几句,彼此都能放下心头的大石头,至于威海那边出征的情况,押后几天也没什么。”

    朱棣微微颔首,“朕也是这么想的,不过问题在于,用什么理由来通知远征军押后两三日出兵?”

    理由必须伟光正,而且积极向上。

    否则怕军心动摇。

    黄昏仔细想了想,没找到合适的理由,弱弱的道:“要不,就在大孙大婚这件事上做文章,就说太孙妃身体染恙,需要太孙殿下迟滞几日?”

    朱瞻基也要去远征日本。

    他必须去。

    因为朱高煦去了,朱瞻基就必须去,这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朱棣还没说话,就见朱瞻基急了,“镇西公你莫害我。”

    我乃大明太孙。

    岂能因为儿女情女贻误国家大事。

    朱棣道:“确实,这个理由不妥。”

    黄昏无奈,“那这也吧,微臣装病——反正大家也知道,我又当爹了,也没人认为我是装病,肯定是想和孩子们在一起多呆几日。”

    老子来背这个黑锅吧。

    朱棣哈哈大笑,“朕看这个理由就很好嘛。”

    对康宁道:“去,赐轿子一顶,送镇西公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