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北云-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北云哪有心思去回妙言的话,这几天在这里玩的太快乐了,根本就没在意时间在流淌,这要不是妙言提醒一声,恐怕他真的要错过了那最后露脸的机会。

    提着伞一路小跑冲到了考场外,宋北云连忙躲在不远处的小茶楼中,点上一杯酒水静静的等待着考试结束。

    这年头可是没有学渣提前交卷一说,毕竟除了可能会给里头的人传答案作弊之外,要是被谁说上一句对文章不敬怕就要出大问题了。

    所以现在考场里虽然有近两千士子,但外头却是安安静静的。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很快第一声钟声传来,这个钟声代表着是考场内的做题时间到了,所有考生都必须放下笔,趁着最后的半个小时进行检查,防止未写姓名籍贯之类的事情发生,也对有些生僻、错别字可以有最后一次的检验机会。

    当落笔钟响完之后没多久,第二道钟声就已然传来。这道钟声是提示考场工作人员要开始收卷了,但不管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被收卷的人都不被允许走出考场,一定要等待着第三声钟声响起。

    这个过程差不多也是半个钟,在半个钟头之后第三道钟声响起,这就代表考生能够陆续离开了,不过绝对不可一窝蜂的出去,先是甲字房的士子先行离开,甲字房的一百二十人陆续起身从考场中离开,等到他们走光之后,就该轮到亥字房的士子了。

    一批一批的士子出来之后,宋北云赶紧举着伞,趁着人流涌出时,混在了这些士子之中,在走出考场三百尺之地后,才允许学生逗留等候。

    他就等在那个地方,翘首以盼玉生出来。

    过了大概十分钟左右,玉生慢慢的走了出来,宋北云老远就看见了他,等到他走进时,宋北云立刻就迎了上去。

    “玉生哥,考得如何?”

    冷不丁听到宋北云的声音,玉生倒是被吓了一跳,他回头却发现是宋北云便古怪的多瞧了他几眼,缓缓开口道:“说来也是奇了,这场乡试之题,居然都是我刷过的题,有些是你讲过的有些是那卷子上就出来过。”

    宋北云抿着嘴连连点头:“题海战术厉害啊!”

    不过这次玉生倒是没说话,只是笑着让宋北为他打着伞,两人缓缓往前走去。

    “匡兄!匡兄!”

    这时一个人突然他们身后窜了过来,一头扎在伞中,满脸笑容:“这次明法科也太容易了,我这……唉,宋大人,宋大人好……”

    “你拿伞。”宋北云把伞往黄安维的手中一塞:“明法科怎的了?”

    “哦,这次明法科的题,我与匡兄都是探讨过的,我还拿了宋大人在祁门县断案的例子来说。当时我便说法有可法方为法,然法不容情却容人三思,这次题头大改,有几题看着便如宋大人断的案子如出一辙。可是上苍显圣了。”

    宋北云不说话,毕竟他都没考试,虽然他知道答案也知道今年会有考试内容改革,但那答案都是一些死题的答案,因为玉生考的是明经科,所以答案都是明经科的,但这黄安维却是捡了便宜来。

    因为宋北云在祁门县断三个案子都极具代表性,所以作为出题者的福王自然是不能放过这样的题目的,便单独拿出来放在了明法科中。偏偏这黄安维不光是这几个案子的亲历者还与宋北云探讨过为何如此判断。

    这简直……就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啊。

    “宋大人,今日我便做东,请匡兄与宋大人去好好吃上一顿。”

    他兴高采烈的喊着,而周围的士子们也大多三五成群聚在一堆讨论着主选各科的题目,学术气氛突然就浓烈了起来。

    宋北云观察到一个事情,就是这次考试应该是第一次改革,突出的就是一个分科,在唐朝的科举制度上加以改革,然后再进行分门选拔,虽然头三名还是只有三个,但中举的规模却是要比往年大一圈的,如果没有意外,这次四人里就有一人会中举,这个概率已经是顶大了。

    而这样的改革其实是暴露了大宋朝如今人才极短缺的现状,不过也没关系,宋北云不在意。

    毕竟……保送生跟他们争什么呢,什么十年寒窗、什么囊萤映雪、什么七月流火,他一样都没体会过,以官身回来考试,这就等于是已经在起步研究生的工作单位当了个小领导之后再回考场参加高考,跟这帮孩子争什么呢?又有什么好争的呢。

    不过看到黄安维那眉飞色舞的样,他心中倒是隐约有一丝担忧……

    “宋贤弟。”

    突然有人喊了他一声,宋北云回头,却是发现北坡顶着伞站在路边满脸笑容的看着他。

    看到这打扮得谦谦风度的公子哥,宋北云心中顿时一惊,但都到了这一步,躲是躲不过去了,他只好缓缓走上前。

    “北坡兄。”宋北云抱拳作揖:“许久不见,可还安好。”

    “有劳贤弟挂心,愚兄尚好。”

    说完之后,宋北云突然发现没词儿了,他连忙往旁边闪了一下,介绍道:“这位是家兄匡玉生,旁边的是同窗黄安维。”

    北坡连忙与他们两个分别见礼,然后笑着说道:“我与玉生已是熟识,今日趁着这良辰,倒不如我来做东,请几位未来的大人去人间坊吃上几杯水酒?”

    黄安维一听,立刻就高兴了起来,他朝北坡连连拱手:“这位同窗可也是当年的士子?”

    北坡好装逼嘛,这个是本性,难以更改。他听到这个问题之后,颇为骄傲的仰起头:“我十八岁便登科,如今正与庐州学正共修庐州志,不日便要去礼部报到。”

    “哟……那可是恭喜北坡兄了。”宋北云满脸笑容的恭喜道:“在此提前祝北坡兄宏图得展。”

    虽说他是在装逼,但瞅瞅人家这装逼,十八岁登科,如今直接去的还是六部之一。这放在任何地方妥妥男主角的配置,前途不可限量的那种。

    “几位,何必在雨中?”北坡哈哈一笑:“倒不如去酒肆中,趁着这风调雨顺痛饮几杯,岂不快哉?”

    其实怎么说呢,北坡这人吧,其实是个典型的书生,他虽然心眼有点小而且还喜欢装逼,不如玉生那样心胸开阔而且还有点gay,但总体说来他的德行要好于绝大部分那帮子流氓泼皮,至少要比金家的少爷高出一个档次,至少宋北云没听过他仗势欺人。

    四人来到酒楼,这里早已经满满当当,幸好北坡早已经定好位置,所以几人才得已落座。

    “听说这人间是与那天上是同个东家。”北坡兴致勃勃的介绍道:“都是为庐州顶好的酒肆饭庄,只是这人间不设包厢,取的是个热闹坦荡。且这有个有趣的东西,便是那名为菜单的东西。”

    黄安维满脸惊奇:“菜单是何物?”

    北坡展开那个小卷,上头密密麻麻写着各色菜肴:“这边是菜单,你看这踏雪寻梅,便是……”

    宋北云这时咳嗽了一身起身:“你们先聊,我去方便一下。”

    说着,他便来到了后堂,跑堂的、厨子和管事的一口一个东家的叫着,而他却是靠在厨房门口冲里头嚷嚷:“等会我那一桌,给上最好的酒,还有菜的量别太多,多送几个菜,再送一个金玉满堂。”

    “东家放心,这等小事哪需您吩咐。”

 149、9月1日 雨 朝堂之争破天

    “几位客官,这道菜是掌柜的送的,各位请慢用。”

    “替我多谢掌柜的了。”北坡颇为诧异的看着几乎占了一整张桌子的硬菜:“这是个什么菜?”

    “这是我们店里的招牌菜,金玉满堂。”伙计很专业的介绍道:“肉外锅粉,烈火烹至金黄,取黄金之意。底下再用胡瓜裹糖垫底,脆嫩欲滴如翡翠,便是那玉。周遭四个槽子里便是东海的蚬、庐山的菇、草原的羊、黑厥的果子,图的是个四海。这份菜便是取个四海之内金玉满堂的意思,盼望几位能一展所长、宏图大展。”

    “哦……啧啧啧……”

    就连北坡都啧啧称奇,接着抬起头继续问道:“若是平日点这菜要多少贯?”

    “这位客官,这道菜只有这个使节才吃的到,且是只送不卖,掌柜的说您这一桌都是有福禄相的人,还盼望未来大富大贵之时,还能再来吃上一道本家的菜。”

    “好好好……”北坡高兴极了,掏出一个钱串子塞入伙计手中:“替我谢谢你家掌柜的了。”

    这番话让周围的人羡慕到不行,这彩头取的是真漂亮,东南西北都齐全,又是金有是玉的,而且看那份量就知道这绝对是道硬菜。

    当配菜到齐之后,伙计将那大竹盖子揭开,周围的人立刻就站起身看了过来,而看到的人无一不是感叹。

    这种感叹显然极大的刺激了北坡的虚荣心,他哈哈一笑提起筷子:“今日我做东,那这第一筷子便是我的了,几位可莫要怪罪。”

    这当然不会怪罪,本身这东家就是该夹第一筷子,除非这桌上有长辈,这是饭局上千百年不变的规矩,谁会怪罪这个呢。

    北坡夹起一块炸得金黄的肉片放入口中,这么轻轻一嚼,酥脆的声音立刻从他口中传来,伴随着油香四溢,真正达到了惊叹四座的效果。

    “嗯!”

    北坡喝了口酒,连连点头道:“这肉,好!入口香甜微酸、咬开时外酥里嫩、油香满腔,细嚼却又是肉汁满溢,油香、肉香,唇齿留香。”

    他这么一介绍,旁边的食客们都纷纷的吞了口唾沫,而接着他又夹起一一根胡瓜,这胡瓜就是黄瓜,本身没什么味道,但外头淋上了糖浆,糖浆冷却之后甜津脆爽的,一口下去还能听到清脆的声响。

    他细细咀嚼一番,顿时拍掌称好:“这胡瓜本无味,但外头这层糖衣妙的很,甜腻之后便是胡瓜的清爽,去了肉的腻、淡了糖的混,极好极好。”

    说着他又轻轻夹起一块羊肉放在嘴里,吃完之后更是一拍桌子大声叫好道:“我平日也是吃羊肉,但这羊肉却是平生仅见,嫩而不生,肉味十足却无腥臊,入口清淡回味绵长,好!”

    他每一样菜吃了一口,叫好声连成了一片,把周围吃不上的人给馋的哟……

    当然,宋北云自然是知道北坡为什么叫好,也自然知道为什么周围的人馋。这道号称金玉满堂的菜啊,里头有几个关键因素,一个是脂肪、一个是糖。

    因为时代的制约,大部分的普通人甚至稍微好一些的人家其实都是吃不到什么油脂的,特别是动物油脂。羊油贵、牛不让杀、猪没阉割不怎么长肥膘,油脂相比较而言是非常匮乏的。

    这种情况甚至一直持续到了清代甚至民国,哪怕到了新中国,在困难时期时底层劳动人民接触油脂的机会都少得可怜,宋北云还清晰记得当初他姥爷给他说过,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过年买点肉回家如果卖肉的给的是瘦肉,那可是会打架的。

    所以这个时代油脂绝对是稀缺资源,而纯油炸的猪肉,那对这个时代的人那就是顶级的美味,油香四溢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来源于饥饿记忆。

    而徐家江西农场的猪,都是经过精心育种且阉割过的,出油率高而且没有猪骚味,自然能得到好评。

    至于糖,那就更不用说了,熬糖的法子是宋北云独家授权给徐立的,甘蔗从去年开始已经在鄱阳湖周围开始大面积种植了,在过几个月应该就会迎来一波蔗糖的大革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