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沙泪-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景象:密密麻麻如同蚂蚁一样的人群,携儿带女、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艰难地挤向河岸旁的临时码头——因为原来兴建的码头已经被炸得粉身碎骨了。人群中除了少数那些在旁指挥呼叫的军人外,绝大部分,是无辜的老百姓们。他们个个面带愁容,看紧自己的家人行李外,还要看紧小型轮船何时靠站。只要有一艘船靠过来,他们就争先恐后地涌过去,希望自己与家人能够搭船到南岸去。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幸运得以逃离如今那个已成火焰地狱一般的科斯佳洛夫北岸城区,因为要到有路军总指挥部所在的南岸,必须要有军方签署的通行证。而这种通行证十分少有,往往是有着军职的人员才能获得,连军属也未必能有一张通行证。也就是说,那些怀抱着希望来到码头的科斯佳洛夫居民,不得不再次面对失望——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能过河,也不可以过河。如今为了抵抗日益临近城外的敌人,路军必须将这一河面上的运输路线作为确保军队人员和物资补充的地点,自然就顾不上那些居民了。为此,路德尼亚军负责进行科斯佳洛夫保卫战的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扬格科夫上将还曾对他的参谋人员如此说道: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与城市,但一想到那些在敌人轰炸下的居民区跟住在那里的人们,我就觉得自己有罪!”
如今的路德尼亚,为了确保科斯佳洛夫不失守,已经将一切资源用上,自然就更加顾不得那些平民了。有些居民见离开无望,只得返回住地。他们中甚至有的人在家里拿出了收藏多日的罐头,一边全家食用一边对自己的妻儿们说:
“吃吧、吃吧,即使到了下面,也要做饱死鬼,不能让奥登尼亚魔鬼们抢走它们!”
其下场自然不消说,因为很快,科斯佳洛夫北岸的城区,就遭到了毁灭性的轰炸。路军方面面对那些奥军强大的空军,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地面反击,只能任由它们将科斯佳洛夫炸成废墟。即使是躲在地下室里的科斯佳洛夫平民,也无法幸免。有的人被活活烧死,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被困在地下室,大楼在爆炸时坍塌,倒下的砖瓦堵住了唯一的出口,他们接下来不是被爆炸的浓烟熏死、就是被活活饿死。而那些依然不愿离开码头或河岸的市民,则同样命运堪虞。重型轰炸上肚皮下如鱼卵般投下的炸弹、俯冲轰炸机呼啸而来的机枪子弹,都能瞬间就将人的性命夺走。有的时候,有些侥幸登上小船可以过河的市民,才刚坐到河中心,就被扑面而来的连串扫射夺去了生命。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整船的人都无法幸免,求生的渡河,变成了死亡的渡河。对于奥登尼亚军来说,轰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瓦解城内路军的作战力,同时也是要将这座城市的防守彻底打碎。在那些日子里,能够与城内爆炸声相媲美的,就只有路德尼亚军民滑向死亡时发出的惨叫和悲痛的呼喊声了。
在城外的奥登尼亚军队当然不会知道那里面发生的一切——或者可以这么说,即使知道了,他们的决心也不会有所更改。在南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决策下,再次将部队主力调整至科斯佳洛夫城正面,同时继续增加兵力,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攻克科斯佳洛夫。而第一集团军辖下的第四装甲军,甚至突破了城外路军的防线,直接威胁到其后方。这样一来,城外的路军真可以说是四面楚歌。而由于投降者或不战而逃者将会受到可怕的惩罚,所以他们谁都不敢逃离自己的岗位,继续与敌人作战。
为了缓解城外剩余部队的压力,在八月下旬,路德尼亚城内第七集团军在东西两翼组织起数次颇具规模的反攻。虽然不足以将敌军主力击退,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友军的防守压力。但理所当然的,他们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也正因为此次援救,才使城外仅剩的防御部队得以撤退入城中。但如此一来,就等于全面丧失了科斯佳洛夫城外的所有地段,直接将这座城市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之下。奥军最终达到了此次前进的目的,他们的军人如今终于可以踏入这座与伊万斯基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了。奥登尼亚那把自从在米德加尔德大陆上开战以来便一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利刃,已经抵在了路德尼亚巨人的咽喉之上,一点点、一点点地向它的要害伸过去……
第九章 Rattenkrieg(1)
创世历1087年9月1日,对于奥登尼亚军最高统帅部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同一天,得到首相卡尔·海因茨的授命,以及胜利党的授权,神圣帝国的副首相埃默里·瓦莱里安亲自到国家广播电台发表讲话,他向全国人民如此宣布道:
“由于首相阁下的英明指挥,以及我军官兵的英勇作战,如今,路德尼亚邪恶政权的核心——科斯佳洛夫城,已经沦为我军的又一个胜利战场!为了争取这次伟大的胜利,我军官兵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以少胜多,击退了路德尼亚大军,步步逼近独裁者的老巢。如今,就让我们以全副身心为那些了不起的士兵们祝福吧!当下一个新年来临的时候,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将会用彻底而伟大的胜利,为我们带来一份最好的礼物!欢呼吧,神圣帝国的人民们!你们是孕育出伟大士兵的英雄父母,你们应该为那些勇敢的年轻人感到骄傲!因为是他们,在首相的带领下,将胜利带来,将帝国的荣光,建立在永恒的碑石之上!”
这样的广播,在奥登尼亚最偏僻的乡村都能听到。得知连第二把手的副首相都亲自出来演讲,那些奥登尼亚老百姓们自然相信这就是事实。对于战争能够取胜,这自然是好事,不过更多人所关心的,就是自己家中的儿子兄弟,能不能早日归来团聚。
远离阿斯加尔德大陆数千公里以上的这些奥登尼亚人民怎么也不会想到,在那座被他们的领导称之为“邪恶政权核心”的城市内,有着众多与他们一样纯朴友善的人们,如今这些无辜人们的命运,却是在火焰中挣扎、在爆炸中体无完肤,直至丧失性命。
当奥登尼亚国内的老百姓在计算着自己的儿子何时回家、何时庆祝接下来全家团聚的节日时,科斯佳洛夫的老百姓们,却是忙着逃生、忙着如何逃离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心爱家园。当奥登尼亚的平民在街头和村口挂上庆祝胜利的旗帜时,科斯佳洛夫的平民们则是满身鲜血地躺在乌拉尔河上飘浮,直至被鱼虾吞食光;当奥登尼亚平民忙着在家中烧火煮饭、为家人准备晚餐的时候,科斯佳洛夫的人们,则是从火光冲天的楼房里跑出,一边发出凄厉的叫喊一边希望扑灭自己满身的火焰;当奥登尼亚人在家中的餐桌旁一边吃着精心烹制的菜肴,一边与家人说笑着进餐时,科斯佳洛夫人却不得不咽下泥土和草根树皮,忍受着没有粮食渡日的煎熬。同样都是人,同样都是有着自己的血肉与思考的人,同样都是希望过上安稳日子最好不要发生战争的人,彼此之间的境遇,却有着如此之大的不同。他们之间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曾见过对方,也对对方没有丝毫恨意。仅仅只是为了国家元首的一句话,就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互相厮杀起来,而且不将对方彻底消灭干净,都不会罢休。
而如果这番广播与国内的喜庆气氛被奥军前线部队得知,恐怕他们上至总司令部、下至低层的官兵们,都只会露出一脸苦笑。因为在他们看来,现在仅仅只是击退了城外的敌人守军。要想真正拿下这座大城市,恐怕还得经过一番苦战。
在接到来自最高统帅部的首相亲自签署的命令后,南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保罗·瓦尔斯特看向自己身边的军官们,扬了扬手里的文件说:
“首相阁下希望我们能在新年之前,就将这座城市纳入帝国的版图之中。先生们,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吧!”
虽然是在鼓励对方,但其中的语气听起来,却有着跟在大后方进行宣传的副首相以及那些官员们的声音,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其说是兴奋激动,倒不如是在发布新的命令——而且是一道分量不轻的命令。为了这一个命令,日后将要他们的人付出多大的代价呢?这一点,当时在集团军总司令部指挥所里的军人们,谁都无法确定。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依照着帝国首相的期望,南第一集团军开始了正式攻城的命令。由于科斯佳洛夫外围已经无敌军把守,所以奥军先锋部队大可安心地越过那些城廓,进入到城市之中去。根据此前的情报和得到的消息显示,科斯佳洛夫在乌拉尔河北岸以工业区居多,在其靠近河岸的东北与西北面,则有一部分居民区——如今这些都几乎成了废墟。空军已经将城内北岸大部分都炸成了无人地带,如今在那里等待着奥军地面部队的,则是早有准备的路军守军。
当第一集团军辖下的第1装甲军以及第4装甲军徐徐进入科斯佳洛夫城廓缺口时,并没遭到什么激烈抵抗。这让原本紧绷着神经的坦克兵们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不过很快,他们就遭到了来自城内的猛烈炮火。为了不让敌军的大炮发挥威力,路军士兵不得不将作战地点一再靠近敌人,直到离到足够近了,才将手中的武器一一向敌军的坦克和士兵招呼而去。虽然城内的楼房被破坏殆尽,但道路的样貌依然。而且加上那些新增的路障——楼房的残骸和众多的水泥石块——奥军的坦克前进得非常缓慢,经常被埋伏在两侧的敌人反击。在得到这一消息后,各装甲师的指挥官,见损失不小,知道敌人是有备而战,因此不得不下令将坦克部队后撤,让步兵上前,与敌人展开城中肉搏。这一命令得到了军长的同意,并且将交战的情况上传给集团军总司令部。当得知此事后,保罗·瓦尔斯特与参谋们商议,试图将装甲部队的主力转移到城西侧较宽阔地带,希望从那里让坦克进入城中核心地带。无奈在那里,奥军的坦克同样遭到了激烈的交火。由于地形狭窄,所以平日里身为作战主力的装甲部队也占不到敌人步兵的一点上风,到最后也只能撤退。经过连日来的这些交战经验,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只好放弃以坦克为作战主力的计划,改由各军中的步兵为作战主力,渗透进科斯佳洛夫里,与敌军的步兵展开拼杀。虽然同时也会伴以少数坦克作为火力辅助,但这样一来,路军原来的战略设想已经成功。那就是让奥军最强大的主力部队——装甲部队无法直接参与此次作战,而改由步兵对步兵。
第九章 Rattenkrieg(2)
在禁卫军旗队装甲师,同样遭遇了如此情况。(幻?剑?小?说?网)在得知他们无法进入城中后,坦克营的装甲兵们,只能带着郁闷的心情,目送着同一师的步兵们,开赴入城。看着那些同袍们的身影,101坦克营的中尉米歇尔·卡洛在耳机中这样对自己的好友说:
“但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能够在日后的胜利中,还能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也许吧。”
作为他的好友,沃尔特·亚历山大又何尝不是一样,希望能够尽量兵不血刃就能获得胜利。不过跟残酷的现实比起来,他们也知道自己心中的愿望实在有些天真了。
旗队装甲师第一装甲轻步营,以及该师中的其它主要由步兵组成的部队,得到命令后赶赴科斯佳洛夫城内。一知道要进行巷战,士兵们几乎没人说话了。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