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绝不当仁宗-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祯先是答应着,而后一把将沈墨染抱了起来朝床榻走去。。。。。。

    一番酣畅淋漓的缠绵之后,在外头一副女强人模样的沈墨染如同一只柔顺的小猫一样依偎在赵祯的怀里酣睡。

    良久察觉到怀里的佳人已经醒了之后,赵祯方才出言问道:“老婆!一直忘记问你个事,你是理科生吗?”

    沈墨染慵懒的回道:“是啊!怎么了?”

    赵祯见此方才说道:“那你能不能写一本有关物理、化学之类的格物书?”

    赵祯这么一说,沈墨染顿时知道赵祯要做什么了,便出言道:“我高中选的是理科,但大学读得是财经,后来又出国读商学院,虽然我记忆还不错,但很多东西记得都不是那么全面,只怕会有失你所望!”

    赵祯见此笑道:“你能记多少,就写多少就行了,到时候朕刊印出来,发放给天下学子,精不精的暂且不追求,但若能做到启蒙的作用,也是很不错的,毕竟欲速则不达,凡事你我慢慢摸索着来,你说对吗?”

    沈墨染回道:“老公,你施行格物致之是对的,但需知道,如今大宋五千万人口,识字的未必有百分之一,所以我认为格物一事到且不急,反而扫盲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虽然用儒家学说来统治万民,但自始至终,文化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所施行的教化万民,实际上就是让百姓安于被压迫,被统治、被剥削的阶层。

    古人常常说寒门出贵子,但实则不然,翻开历史的长河,可以看到,那些所谓的寒门,祖上几乎都是书香门第,只不过后来没落了,因此被称为寒门。所以在古代出生寒门,跟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务农老百姓是没什么瓜葛的。

    赵祯皱着眉头说道:“大宋重文轻武,读书人比盛唐多两倍不止,但这些读书人向来自诩身份高贵,又怎么肯屈身去教授那些田野村夫呢?”

    沈墨染想了一下继而说道:“官家!眼下那些已经成年的田野之人,基本上已经定型了,若要改变一个定型之人的思想是很困难的,但官家莫忘了,孩子是最天真的,若大宋能从眼下开始重视对孩童的教育,那么不出十年,大宋必然是另一番景象。”

    赵祯想了一下,而后说道:“这倒是一个好法子,只是该如何让那些读书人去教授这些孩子,再者,老百姓连束修都交不起,若是由朝廷出钱,不晓得花费又是多少?”

    沈墨染见此说道:“老公!这你就放心,我早就估算过了,大宋目前大约五千万人口,经过估算之后,7岁至12岁以下的儿童大约应该在五六百万左右,如果按照百人一座学校来算的话,大宋各地差不多要兴建六万所启蒙学校,一所学校耗资大约一百两银子,那么六万所学校也不过600万两银子,折合钱600万贯,去岁商会上缴内藏库3900万贯,拿出600万贯于全国各地兴建蒙学也不是什么难事!”

    赵祯又说道:“一所百人小学,最起码要配备两名先生,如此算来就需要12万名先生,前儿个,朕让吏部统计过天下间有功名在身的举人和秀才,其中举人共计3680名,秀才共计一万七千名,举人十之八九不会去教授这些娃娃的,秀才倒是有可能,但就算全去,只怕也不够啊,而且读书人那脾性,你也不是不知!”

    沈墨染见此说道:“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读书人识字读书为的不过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至于为官一方,造福百姓,那都是附带的,没有多少人会是不带目的去为朝廷无私奉献的,朝廷官员大多都是先谋家,而后再谋国,这就是人性,人性本质上就是自私的。因此若想在大宋普及教育,那么就必须争取到读书人的支持。

    话又说回来,若想得到读书人的支持,自然就应该了解他们心中所想,拿利益去等价交换,如此一来,方才能得到自己心中想要的,就好比同别人谈生意一样,你既要为自己争取到足够多的利益,同时你又得考虑别人有没有利可图,若不然只顾自己占大便宜,而不顾别人的利益,那么生意往往就谈不成,结果是谁都没赚到钱!”

    赵祯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只是老婆,你这么聪明,要不要进宫,给我生个儿子,到时候,我好把皇位传给他,怎么样?”

    沈墨染轻皱着眉头,而后说道:“老公!我不想入宫,当然不是我怕你的那些女人,只是我毕竟来自后世,有些接受不了,再者说,宫外也挺好的,可以过无拘无束的生活,而且眼下我又有了两个得力的帮手,比以前轻松多了!”

    “你既不愿意,我自然不会强求你,不过算算日子,你我穿越差不多都六年了,是时候该要个孩子了!你说呢?老婆?”

    赵祯暧昧的看着沈墨染。

    “生孩子?你还行吗?”

    沈墨染红着脸,看了赵祯一眼。

    “男人!不能说不行!”

    。。。。。。

 第192章 小学教育

    一连几天,赵祯都在琢磨在大宋推广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沈墨染的看法他是听到心里了,对现在大宋的百姓进行扫盲的话,难度比较大,而且不现实,不如从孩童做起,推广小学教育,但难度也不小,若照后世定成六年,以大宋目前的财政而言,难度也不小,毕竟训练军队、修建水泥路、修建洛阳皇宫以及武器装备研发才是眼下最为紧要的事。

    “官家!几位相公来了!”

    内侍张茂则走进来拜道。

    “快宣!”

    赵祯急忙喊道,心想不如听听大臣们是什么意见,毕竟三个臭皮匠订过诸葛亮,集思广益一下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法子。

    “臣等拜见官家!”

    王曾、鲁宗道、吕夷简恭敬的朝着赵祯行了一礼。

    “免礼!来人!给三位相公看坐,上茶!”

    赵祯朝着一旁的内侍吩咐道。

    待三人落座喝完茶之后,赵祯方才说道:“朕今日收到锦衣卫以及监察院的奏报,说朝廷政令下发至地方,常常有百姓看不懂甚至是误解朝廷政令的意思,而且还有不法官员借着百姓不识字,肆意曲解朝廷政令,从而对百姓各种欺凌和盘削。朕眼下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不知三位相公可有良策?”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王曾出言道:“官家!今年上半年,监察院一共查处了12名违法官员,臣得知其中因为肆意更改朝廷政令以至于欺压百姓的不过三两人而已,所以整体而言,地方官员还是不敢对朝廷政令阳奉阴违的,但请官家安心!”

    监察院草创不久,就连御史都不一定干净,所以查起贪官污吏来也是没有尽全力,赵祯对此虽是不满,但监察院整顿是后面的事,眼下是想法子把三位相公引到兴办学校上面来!

    吕夷简出言道:“官家!百姓若不识朝廷政令,官家可派专人赶赴各地宣读朝廷政令,如此一来也能防范地方官员隐瞒朝廷政令!”

    赵祯摇了摇头,而后说道:“这个法子倒是不错,但治标不治本。再者说了,我大宋疆域辽阔,如今有21路,21府,248州、1360个县,而县的政令,而不是只是派一人去县城宣读一下就完事了!”

    三人相视一眼,都知道当今官家极为有主见,这么说,准是心里已经有了盘算,王曾见此便说道:“不知官家有何吩咐?”

    赵祯见此方才说道:“普通百姓能看懂朝廷政令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鲁宗道不解的说道:“自然是成为读书人,而后方才能看懂朝廷的政令。”

    吕夷简补充道:“回官家是识字,读书人自然是能看懂朝廷的政令,但是官家自登基以后,但凡涉及民生的诏令,基本上都是明文昭示,百姓不必熟读四书五经,只需识字便能看懂朝廷的政令!”

    “嗯!吕相公算是说道点子上了!”

    赵祯肯定的点了点头。

    鲁宗道忙皱着眉头说道:“官家的意思莫不是派遣官员教寻常百姓读书识字?可州城,县城的百姓说不定会去主动读书识字,但乡野之人,只怕没有没有多少人会愿意读书识字的!”

    赵祯回道:“都没有去做,就妄下结论是不可取的,但朕也知道叫那些乡野之人读书识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朕打算从孩童开始教起,毕竟小孩子天性活泼,若是细心教育一番,虽然不一定能考取功名,但识字,看懂朝廷的政令还是可以的!”

    王曾出言道:“官家!臣八岁失去双亲,知道读书求学的不易,更何况孔圣人还有言:有教无类,因此臣认为,不论是世家豪门勋贵之子、亦或者市井小民之子,又或乡野匹夫之子,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力!只是不知官家打算如何施行?”

    赵祯见此才将筹谋了几天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朕打算于大宋各路、各州、各县,新建小学,凡是大宋境内年龄在8~12岁的孩童必须入小学读书,小学分为五个年级,主要教授算学和国文两科,至于具体教什么,还需细细商议!”

    吕夷简出言问道:“官家!不知这所谓的小学规模如何?”

    赵祯说道:“朕的盘算是精简一下,以百人为一所,比如一个村子内8~12岁的儿童超过百人,便于村中兴建一座,若是没有超过,则三两个村子选一中间位置建一座,朕令人估算过,建这样的百人小学100贯钱绰绰有余,且需要先生不过两人而已!”

    吕夷简又道:“若照官家这种推算,起码需要几万名先生,不知官家打算去何处找寻这么多先生,再者说了,即便先生愿意去,只怕穷苦人家也出不起束修啊!”

    赵祯见此说道:“各地小学由朝廷出资修建,自然教书的先生也由朝廷派发俸禄!”

    赵祯的话刚落鲁宗道忙说道:“官家!若是如此,只怕朝廷的国库难以负担啊!”

    赵祯见此说道:“各地新建学校,聘请先生,所需花费不走国库,全由朕的内藏库拨出!”

    三人都知道皇家商会这几年替官家赚了不少钱,见此也没有再说什么,因为自从皇家商会接管茶叶和解盐之后,每年的茶税和盐税增长的速度都是很快的,且其它贸易收上来的商税早就超过了农田赋税等。

    仅今年上半年,国库就收到各种商税总计1650万贯,这么推算下去,今年的商税可达3300万贯,再加上田赋所得,估计大宋今年的财政收入能够达到6000余万贯。

    正是因为有了钱,朝廷才开始接二连三的修水泥路,甚至整修洛阳皇宫的钱,国库都出了一半的钱财,以往国库空虚也就罢了,如今国库有了盈余,本来是要修缮开封皇宫的,但赵祯同众人商议之后,打算于天圣十年迁都洛阳,因此将修缮开封皇宫的钱用来整修了洛阳皇宫。

    洛阳皇宫经安史之乱以后有了一定的损坏,赵祯是皇帝成长计划迷,因此仿照帝成以及紫禁城的建筑格局开始整修洛阳皇宫,预计三年之内完工。

 第193章 家宴

    赵祯是个实干派,既然制定了方案,肯定是付诸于实施的,不过经过商讨之后,打算先拿开封当作试点,若试点成功,再逐渐推行至大宋各路,当然也有很多地方是推行不到的,比如名义上属于大宋的羁縻州,实则是各部落酋长自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