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10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后来李密反客为主,反杀了霍让,做为二当家的单雄信和徐世绩都差点被杀,单雄信被逼的下跪求饶,而徐世绩脖子上也被砍了一刀。
最终无奈归附,但徐世绩是何等人,那个时候也是非常年轻的,心中一直记着此事。所以后来瓦岗虽在李密手下越做越强,但徐世绩和单雄信二人却一直暗怀私心。
所以在李密与王世充的大决战中,单雄信故意引兵观望,坐看李密崩溃。坐镇于黄河北岸的徐世绩,守着黎阳仓,兵强马壮的徐世绩更是在李密败后按兵不动。
最后李密降唐后,徐世绩更是用一招就借刀杀人,逼着李唐把李密给杀了。当时李唐来招李密,李密坐拥瓦岗大半地盘和十数万人马,却不肯降,而是说他只听主公李密的。
然后李密奉朝廷命令给徐世绩去信,徐世绩立马就降了,他整理兵册名籍府库等让郭孝恪到长安献降,却不献给朝廷,而是给了李密,说这些应当交给李密。
这一手让李渊立马就对李密动了杀心,果然不久后李渊先假意让李密去山东徐世绩那里统领旧部,待他一出京,又马上招他回来。如此反复,李密也明白李渊不信任他,于是不肯回去,然后马上就被唐军拦截杀死。
徐世绩这手玩的非常漂亮,既报了当年李密夺瓦岗杀翟让砍他一刀之仇,又给自己立了一个忠义的形像,同时也让长安李唐明白,他徐世绩对瓦岗旧部的影响力控制力。
所以李渊在李密投降时,只肯给个九卿虚衔,但徐世绩归附后,李渊却要给他父子一起封王。
李唐是把徐世绩跟江淮杜伏威、幽州罗艺、北平高开道等这些人对等看待的,都是实力派的军阀,所以愿意大方的赐李姓,封王爵。
不过徐世绩也毕竟不再是当年初上瓦岗时的年轻人,多年江湖也已久经历练,所以他再三拒绝了封王。
最后父子俱受封国公而已。
之后改名李世绩的他统领旧部,接受朝廷派来的李神通的领导,继续在山东与河北刘黑闼、河南王世充、山东徐圆朗等交战。
说来也奇怪,在瓦岗时代,曾经威镇黄河两岸的李世绩,自归唐之后,却再也没有什么拿出手的战绩了,甚至可以用屡战屡败,再战再败来形容。
甚至还一度被打的被俘虏,连老爹和大唐的公主都被河北俘虏了。
可就算如此,在平定窦建德王世充后,王师凯旋,李渊依然安排李世绩和李世民披金甲,同乘战车进入长安城。
之后李绩镇守并州,从武德年间一直镇守到贞观,一呆就是小二十年。
李绩久镇并州,不少人都认为主要还是因为他被皇帝猜忌。被李渊猜忌的原因在于,李绩一直是瓦岗派的山头,唐朝的许多功勋大将,都是瓦岗出来的。李绩在武德朝的地位,其实一直被定性为罗艺、杜伏威这样的。
朝廷其实对他是一直很猜忌的,在统一战争的时候,李渊是很大方豪爽的,只要肯归附,封王赐姓都毫不犹豫。可只要平定了天下后,对这些实力派军阀,就欲除之而后快了。
如杜伏威便是入朝后被杀的。
罗艺在武德末年,也一相被从大本营幽州调入了关中,变相的夺去了兵权。
李绩相比起罗艺,更低调谨慎,对于朝廷的这种猜忌心知肚明,所以对朝廷的调动也是十分配合,让去哪就去哪,而且与瓦岗出身的那些大将也减少往来。
可瓦岗系的大将太多了,秦琼程咬金牛进达吴黑闼李君羡刘兰成李大亮黄君汉郭孝恪张亮等等,都是封公为帅者。
在武德九年的那场兵变中,低调谨慎的李绩跟李靖一样,选择了不参与。这也为他贞观朝后一直被冷藏打压埋下伏笔,事后,李世民继位,李绩虽然没被清算,但当年瓦岗那些比他地位低许多的将领,纷纷被封公拜大将军任重要官职的时候,李绩却在代北默默守边,被人遗忘。
此后李世民是隔几年,又似乎想起来他一下,给他加个官晋个阶,但实际上一直没挪过窝,秦琼李靖张亮甚至侯君集李大亮等都先后拜过相,李绩就一直在那个地方。
后来虽然也终于拜相了,但也只是使相,根本没入朝。
莫名其妙的还被皇帝一竿子贬到陇右叠州做都督,一呆就是好几年。
说到底,李绩的这些际遇,都是因为他曾是瓦岗的三当家。而在武德和贞观前期,李世绩也确实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镇守代北多年,立的功也很有限。
不过李世民也很清楚李绩这人打仗的本事还是有的,虽然说并不算很出众,他跟李靖、秦琼、李大亮等相比没什么突出的,甚至可能还不如薛万彻、程咬金他们。
但是李绩也能进入名将之列,毕竟镇守北疆多年,这基本的军事能力还是不错的,若是拿来对付四周蛮夷也是绰绰有余的。
皇帝故意压着李绩,也还因为李绩相比秦琼程咬金李靖这些人更年轻,却又有个特殊的履历。
贞观朝重用的将领以瓦岗派为主,却压着这个老当家不用,而等秦琼李大亮这些人终于逝去或老迈后,皇帝把李绩留给太子承乾使用,正好能够压制军功新贵里的后起之辈。
这里面,未必就没有对秦琅的掣肘之意。
毕竟秦琅多年来,凭着父子皆拜相以及贞观朝所立的着著功勋,早成了军功新贵集团的领袖。虽然秦琼当初也是激流勇退,而秦琅数拜宰相也并不留恋中枢,但是,李世民又岂不清楚,自己驾崩后,将来承乾的新朝中,必然还是长孙无忌和秦琅为首的辅政班子。
长孙无忌是关陇派领袖,秦琅是军功新贵派领袖,如今能够保证新皇承乾的权威?
相约制约,搞平衡。
让李绩入朝为相,就是为了分化军功新贵派,以李绩的资历威望,特别是在瓦岗系中的地位,必然能够弱化秦琅的在军功新贵派中的影响力的。
这一套,其实傻子都看的明白。
但有的时候,这种阳谋式的东西你看透了也不怕。
恰相反,就如李绩,他岂看不明白李世民突然打他一竿子的用意?但他能怎么办,老实的配合吧。皇帝召他回来,太子作态拉拢,李绩也只能表示感激。
这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皇帝就是要让李绩辅佐承乾的,就是要平衡长孙无忌、秦琅的,李绩很清楚,但也别无选择,如果他不照做,那对就对皇帝和太子无用,他就会被再踢出局。
“李绩这个时候入京,这是皇帝准备给他一个大功绩,将来才能在朝中更有资历威望好立足。”
秦用对此分析倒也点头,否则再次征辽,明显镇守辽东的牛进达更适合挂帅的。
李绩挂帅征辽,凭灭辽功绩,到时政事堂中也就稳了。
毕竟高句丽自从几年前丢了辽东地区,然后还经过内乱后,如今虽说渊氏篡权把持朝政,但是朝廷这几年也没闲着。
水师一直在袭扰着高句丽沿海,迫使渊盖苏方禁海迁海,高句丽人主动把沿海二十里内的村庄集市都迁到了内陆。
他们还把每一条江河的入海口处,都设下尖桩、木栅,防止唐船驶入,也不许高句丽商民出海。
这样做看似减少了唐军水师沿海袭扰的损失,却也是做茧自缚,早些年高句丽人跟大唐海上贸易往来频繁,甚至连粮食都大量从中原走私过去,他们手工制造业以及冶炼加工业等,更是在大唐有意的走私倾销下被毁掉。
当他们丢失了辽东的那一半多的国土,又没了海上贸易后,没有了唐船来,没有了唐货,没有了便宜的粮食,低价的铁料等,高句丽这几年过的可谓是相当艰难。
为了防止唐军进攻,渊盖苏文在鸭绿江南岸修长城,建堡垒,在沿海各个河口处,也设立木栅、堡垒,征召了大量百姓训练值守,以及修城筑栅,这使的高句丽的农业牧业损害严重。
年年出现饥荒。
高句丽这几年就跟个被害妄想症患者一样,把大多数的人力财力都花在了军事上。
守着半岛小小一块地方,却编练了三十万战兵,以及五十万的后备民兵,几乎把所有青壮都编进去了,每年大部份时间就在训练、轮值。
妇女老弱在田间劳作,田地产量大减,可却还得把不多的收获,大部份上缴。
渊盖苏文发了疯一样,完全不顾百姓死活。他很清楚,如果不全力戒备,那么唐军一次进攻,可能就要亡了国。
大唐每年只是不痛不痒的在沿海袭扰,偶尔会对鸭绿江防线展开几次进攻,但更像是实战动员演练,但就算是这样的小规模动作,都能让渊盖苏文不得不全力防守,没有半点多余的精力却维持农业等。
大唐做的并不仅这些。
之前渊盖苏文还曾经拉拢了百济和倭国结盟,但这几年大唐对倭和百济是各种手段其上,威胁利诱,反正有手段就使。
再加上支持新罗、耽罗和伽倻这三个藩属国和靺鞨这些游牧部族不断的对高句丽的围攻,倭国早就放弃了高句丽。
第1255章 自由港
他们现在专心的在搞改新,连天皇的称号也去除了,甚至也承认了对任那的放弃,换来的是大唐对倭国的贸易,以及对北方虾夷征讨的默许。
百济相对来说就要头铁一些。
百济和高句丽本就都是扶余种,是当年扶余人南下建立的国家,所以在面对唐军的时候,选择了签订攻守同盟。
但大唐都不需要亲自出手,切断与百济的贸易,然后让新罗三国围攻百济,就已经让百济自顾不暇了。
此时大唐若出兵高句丽,百济根本就没法支援。
况且,大唐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李绩被拜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后,镇北大都督苏定方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以薛仁贵、刘伯英、牛见虎等为副将,征讨百济。
授新罗王金德曼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军协助,伽倻和耽罗两国王为副总管,各率本国军协助。
大唐这次东征,已经不仅是要打龟缩半岛一隅的高句丽了,是要连百济一起打。
这架势,百济泥菩萨过江,自保都难了。
“同时对两国作战,会不会过于自大?”秦用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般用兵,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
“百济和高句丽南北相连,南北不过长余里长而已,所谓两线作战,其实也没那么夸张。这本质上来说,依然是水陆并进。而且我早说过,百济相比于高句丽,实力更弱,且从未与中原军队交过手,所以这是个薄弱突破点。朝廷水师不直接攻平壤,而是先在百济登陆,可出其不意,更可迅速突防。只要我们能够在百济建立一个稳固的登陆场,那么到时还可以利用新罗、伽倻、耽罗三国的粮草物资等,到时水师用船把我唐军精锐源源不断运过去,那时这仗可就不是水师并进,而是南北步骑夹击了。”
唐军虽然有制海船,但唐军更擅长的还是陆上作战。
只要能在百济立足,那到时十万唐军登陆百济,由南扫北,谁能挡的住?
“三郎会参战吗?”
秦琅摇头,“这仗其实没打就已经知道结果了,并不会太难,也不会打太久,半年结束,再花个一两年扫尾而已。朝廷已经选了李绩和苏烈这两位大将,胜券在握了,我就懒得费这个心思了,更何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