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1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弓骑兵,轻骑骁锐。金枪班则是配备了金漆槊的铁甲重骑,骑士身上的甲都是金色的,战马也都配了金色马甲。

    而葛城世子还发现那两支步兵直的装备也让他侧目,陷阵直据说也是出自东汉末年绝世猛将吕布麾下大将高顺的陷阵营,这是一支重步兵,那森森重甲,那扛着的冷冽陌刀,让人头皮发麻。

    而火铳直步兵的装备更引人注目,他们除了背弓佩剑外,肩膀上还扛着一支奇特的武器,据说叫三眼火铳,乃是一种能发霹雳一般的火器,他之前也听闻过唐军有支神秘的火器部队,号称神机军,在唐征高句丽夺辽东时,曾经立下大功。

    连十余里的坚城,都能直接摧毁。

    想不到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大唐火器,看着也就像是一支短矛,还不到一人长,一端拥有三段短管,他猜测可能这三段铁管就是机关。

    “诸班直真精锐也。”

    秦俊呵呵一笑,“不瞒世子,诸班直是我阿爷贴身卫队,属于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总共是十二班直,共三千六百员额。”

    “此外,我吕宋如今军制齐备,又还有两司四衙六都的精锐,其中两司为衙内司和侍卫司,侍卫司下又还有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和侍卫亲军水军司,侍卫亲军司统领马步水各营,而衙内司也分统诸营。在两司四衙外,还有上六都,分为左右两厢,每都三千人,共一万八千,皆为精锐虎贲,驻扎新旧金山。”

    葛城听的目瞪口呆。

    刚才那些装备精良,彪悍的不像话的班直,他以为就是吕宋的全部兵马了,谁知道那居然顶多算是秦琅的贴身卫队?

    三千六贴身诸班直卫队外,还有一万八的上六都精锐虎贲?

    之外还有两司四衙,统领着号称一百零八营的马步水军?

    “两司四衙和六都诸班直,乃是我吕宋的精锐王牌,野战精锐,此外,我们还有团结兵、保甲兵、弓手、蕃兵等。”

    葛城越听越觉得惊讶。

    秦俊见葛城被震的一愣一愣的,心中发笑。

    他说的当然也不全对,有许多只是忽悠威吓倭国世子的,吕宋经过这几年,如今也算走入正轨。

    吕宋府在经历了对岛蕃的连续数年围剿后,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今吕宋大岛上的岛蕃不是归附投降,就是已经被赶到其它岛上去了。

    经过战争锻炼的吕宋军队,也完成了正规化的进程。

    如今确实形成了两衙四司六都十二直的这么一种军制,不过规模上其实远没秦俊说的那么惊人。

    就如十二班直,六班骑军六直步军,确实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数量上满编是每班直三百,实际上在编只有一百。故此如今的十二班直是总共一千二百人。

    而上六都分左右两厢,马步水军各两都,每都编三千人,实际上是只编有五百,因此总共三千人。

    十二班直和上六都,实际上就是秦琅的北衙禁军,承担宿卫、扈从、仪仗、警卫的任务,十二班直负责守卫牙城,上六都负责守卫外城。

    这两支王牌部队,既有从封臣骑士中挑选轮番宿卫的,也有自点选武士中选拔的精锐长上的。

    这四千二百人,实际上就是如今吕宋的常备武装。

    至于其它的侍卫亲军司的马步水三军,其实平时都只保留了编制,以营为单位划设驻地,营部常设军官负责维持日常,非战时,各营都只保留极少数的点选募兵武士当值。

    只有当战时,才会下达动员令,到时会向营部管辖的诸分封骑士家臣们发出征召动员令,视战争规模召回归建。

    至于说团结兵、弓手、保甲丁等这些,基本上已经属于民兵性质了。

    吕宋如今实际常备在营的兵士,不超过六千。

    但秦家军队的编制完备,架子齐全,只要动员,是能够迅速拉起五六万人来的。

    葛城还真以为秦家现役就有五六万人甚至更多,以为都是他一路所见的那些高大威猛的风帆战舰,铁甲森森的步骑战士。

    特别是秦琅的诸班直,那不仅是骁勇能战的老兵,而且外形上也都是千挑万选,都是仪仗队级别的,个个身高一米八以上。

    倭人本就矮小,那一排高大的兵哥们带来的气势,对他而言太大了。

    看的他不由的咽口水。

    “难怪卫公能够几年内横扫吕宋诸岛土著蕃蛮,无往不利呢。”

    倭国如今学大唐推行防人法,其实就是日本的府兵制,但倭国缺少一个比较强悍的贵族官僚地主阶层,防人主要以普通百姓点选,其战斗力当然远不如唐府兵。

    倭国的贵族豪强们,可不屑于做防人当兵戍守。

    刚刚分到田的倭国公民并没有什么财产,又如何置办的起如大唐府兵一样的装备?更何况,倭国本身的军工产业就十分落后,也提供不出什么好装备。

    葛城心中长叹,不虚此行。

    不来这一趟,还真无法想象到大唐的强大,吕宋不过大唐的一个分封诸侯,居然就如此强大了,那带甲百万的中原大唐帝国的军力,得强悍到什么程度?

    他觉得自己来对了,与秦家全面合作的决定也是对的。

    欲强日本,必学大唐。

    但如今,葛城觉得,应当先与吕宋打好关系,好好学一学吕宋这个老师,只要能学的吕宋三分,都够日本翻身了。

    诸班直护卫他们进入了内牙城。

    秦琅直接把葛城世子和中臣镰足师生两个请到了自己的书房,旧金山城丝毫不差于太宰府,而内衙城更犹如一座既坚固又精美且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堡。

    内牙城里的府院,更像是一座充满雅趣又很高级的皇家园林。

    秦琅的书房很大,而且三面墙上都是满墙书架,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望着这些书,葛城师生两个充满羡慕和敬畏,仅这间书房里都差不多藏书万卷了。

    这万卷书不仅是化的象征,更是财力的体现,反正不论是葛城还是中臣镰足,都没有这么多藏书。

    何况,这些书里,得包含有多少大唐的先进化、技术啊!

    跪坐在这间万卷藏书的书房里,葛城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关于吕宋提出的唐津租界自由港计划,不知道世子可还有什么疑议?”

    “没有了,我们完全赞成魏公第下所提出来的这一揽子计划,不过我们想加一个附加条件。”

    “说。”

    “我们想增加几条借款协议,希望能够向吕宋获得一千万贯钱的借款!另外,我们希望吕宋府能够向我们派遣一些人,充为大和朝廷军政经济等顾问”

    葛城说着把早就商议好的一些附加条款件拿出来给秦琅过目,不外乎是想从秦琅这里获得更多的援助,从一千万贯的借款,再到请吕宋帮忙修建港口、城市、道路、桥梁,甚至派出军事教头帮助训练军队,派出人才帮助顾问军政经济等等。

    秦琅看完,觉得倭国野心不小,虽然愿意让秦家在筑紫建立租界、自由港,也同意协定关税,给予秦家最惠待遇,但他们的条件也不少。

    从自由港的产业入港,到技术转让,再到借款,到聘请顾问、教头等,明显想要好好薅秦家一把,想让自己各方面都升升级。

    “借款没有问题,利息就按六厘吧,但你们拿什么做借款担保呢,是拿矿产抵押,还是说直接把海关交给我们代管?”

    “海关代管?”

    “我了解过你们倭国的港口贸易管理,相比起我大唐的市舶司,你们的管理水平无疑还太落后了,若是交给我们秦家代管,能够提升起码两倍以上的效率,你们的收益也能大大提升许多。”

    秦琅提出让倭国用矿产和海关做借款抵押,其中海关交由秦家代管,每年向倭国提供详细的帐目,然后各分一半,秦家直到借款全部收回后,将海关管理权还给倭国。

    葛城两人想了会,觉得这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提出海关可以交给秦家,但是市舶司里需雇佣倭国派来的人,他们想跟着学习管理。

    秦琅也不反对。

    最后双方的条件整理后,总共是二十条。

    秦琅皱了皱眉,最后又加上了一条,倭国如需对外借款,需先向吕宋协议。

    “就这二十一条,你们再看下!”

    “不用看了,我们都同意,现在就可以签!”葛城有些迫不急待的想把协议马上落实下来。

 第1258章 宁远

    李公佐家的院子在村子的北村口。

    竹篱墙上的两扇柴门正对着北流宁远河,源于吕宋金山平原东北部归德山,向北流入长兴山脉与长顺山脉之间的肥沃河谷盆地,在李公佐家所在的村子宁远堡流入宁远海峡。

    这是一条长达七百余里的大河,雨季时中下游可通航五百里木船,上游也能在雨季时分段通航,几大支流河长兴河长顺河归德河等也有数百里长。

    站在茅草屋顶的小院屋檐廊下,透过竹篱墙,就能看到涛涛河水,河里鱼很多,刚迁移过来的时候,村民们站在岸边撒一网,就能网到许多新鲜肥美的大鱼,很长一段时间,李公佐等村民们每天的伙食除了鱼就是野菜。

    煮鱼炖鱼煎鱼烤鱼,吃到后面已经对鱼厌恶了。

    一条弯曲的道路通往河岸,河岸是简易的码头,这个位置很好,是个优良的避风港,就算是台风狂暴肆虐过境的时候,这里也非常平静。

    李公佐很佩服当初选择这个地位的人,这确实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宁远河由东南向西北在此入海,宁远河与大海使这片土地形成一块巨大的长三角,南面一道东西向的山陵让这片三角平原突出在外,但东南如龙抬头的海角,却又为这片小平原遮风挡雨。

    这块沿海岸长八十里,沿河岸长二十余里,沿南面山陵长六十里的三角洲平原,成为了吕宋向中央平原外扩张的吕宋岛东北部第一站。

    当初看中这里的不仅是这块肥沃的河口三角洲平原,更看中的是宁远河几万平方公里流域的河谷平原,这个平原是吕宋岛除中央平原外的第二大平原,也是整个吕宋诸岛中第二大的平原。

    秦家当然没理由放弃。

    在第一次围剿岛蕃胜利后,吕宋岛蕃分别向东北的宁远河谷和东南的半岛撤退,试图躲入山中继续对抗。

    秦家趁热打铁,部署兵马开始进剿。

    李公佐正是当初进入宁远河谷围剿的一员,在前后历时两年的围剿战中,李公佐参与了数次大战役,终于将北面的岛蕃彻底击败,随后他就与一些同伴留在了宁远河口定居。

    战斗结束时,他分到了十几个岛蕃奴隶,然后从中原把家人迁来,在旧金山用一些老弱岛蕃换了一些海东奴和昆仑奴,又用打仗立功的赏钱从老家娉了一个同乡女子为妻。

    村里的土地是都督府分的,还有一些是他立功得勋授封的,在来吕宋前,李公佐是个南下闯生活的关中穷汉子,老家在黄土高原,一个极度缺水,总是尘土飞扬的地方。

    种点庄稼全靠天赏饭吃,养几只羊也不容易。

    朝廷新政下,日子虽然比以前好了许多,但仍不容易,年轻的李公佐便跟着同乡先是去了西京长安揽活做工,干些搬运等活赚些苦力钱,一年下来确实也能赚些钱,舍吃俭用寄回家比在家种地放羊强的多,但想靠这点钱娶媳妇买地过好日子却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