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1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边崔敦礼甚至还在做梦,说将来秦氏姐妹一后一妃,甚至提起一些历史上这样的典故来。

    比如西汉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一封皇后一封昭仪。西晋武帝的杨氏姐妹,也成为大小杨皇后,

    北魏孝文帝的冯润、冯清姐妹,也都先后立为皇后,这种事情很多。

    甚至本朝贞观天子,宫中就有大小杨妃,还有韦氏姐妹等。韦贵妃的堂妹,也封为昭仪。宫里甚至至少有四位杨氏,一位杨妃,一位杨嫔,还有一位曹太妃杨氏,等。

    面对这位有些太兴奋的娘舅,秦琅不得不警告提醒他。

    “阿舅难道真这么一厢情愿,焉知这不是致命的陷阱?如今我们秦崔两家,外人看来可能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可这底下却也是暗流涌动,处处暗藏危机,我们一步都不能踏错,否则···”

    可崔敦礼却道,“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三郎你本就是新皇的老师,又有姻亲之关系,不管是在先皇还是新皇眼里,你都比长孙公与新皇更亲近之人,何况你的功绩,也是人所共知。新皇不倚重你,倚重谁?三郎,如今圣人正要倚重信任你之时,你得担起这副担子来,而不是总想着享清福啊。吕宋那不过是块海外领地而已,哪值得太过费心其间?”

    “你多用点心在朝政之上,若是能够助良娣成为皇后,让潞王成为太子,那么将来,你可就是三朝定策拥立元老,秦家能更兴盛百年啊。”

    秦琅却根本听不进这种话。

    只看到好处,是真看不到凶险处?

    承乾也三十岁了,那是一般的无能皇帝吗?这位可是曾经亲自偷跑到边疆,擅上战场指挥,打过硬仗还因此断了条腿的狠人。

    真当皇帝这么好糊弄,甚至控制?

    谁敢这么想,谁就是自寻死路,而且会死的很惨。

    “阿舅,物极必反,做事不要太一厢情愿。”

    秦淑只是太子良娣,若是封个贵妃那是理所当然,但若说封后,这事情只怕朝中到时有的是人反对,若是皇帝借机搞秦琅,秦家和崔家估计都要被一起装进去,万劫不复。

    秦琅就有理由怀疑,新皇现在是在故意试探秦家和崔家,若是秦琅能够识趣不那么贪心,懂得界线进退,那么暂时不可相安无事。若是如崔敦礼这般,估计李胤就得考虑要想办法先打压他们了。

    权力是不可分享的,何况是皇权。

    而立后立太子,这种事情更是万万掺与不得。

    “当年先皇在时,就十分喜欢秦王,虽未定下太孙之名,可却也早定下其嫡长身份的。”秦琅提醒崔敦礼。

    可崔敦礼却还道,“秦王虽为苏氏过继收养,可如果苏氏不能封后,那秦王也不过是庶长而已,岂能与嫡子相提并论?”

    秦琅依然摇头。

    崔敦礼不满道,“我记得二十多年前,三郎你才十六岁,当时是何等的年轻气盛,为先皇奔走协谋定策,如今就老了吗?”

    “不是我老了,是阿舅你过了二十多年,依然还是那么糊涂,当年你站隐太子看不清时局,如今你依然看不清时局,只看你想看到的,一厢情愿的在那里幻想,却不知道,已误入歧途,十分危险。”

    “册后、立太子,这是天家之事,岂是人臣可左右的?阿舅回去好好想想吧,切莫胡乱掺与这些事情当中,不要给崔家带去祸患。”

 第1282章 异姓加封魏郡王

    三辞。

    不受。

    再辞!

    洛阳樱桃岛,太师府。

    秦琅第四次向天子请辞去检校中书令、知中书省事、洛阳宫守、检校北衙诸军事、洛阳府尹等诸项兼职,终于得到了准许。

    皇帝带着秦氏姐妹回秦家省亲做客,满载着几大车的金银珠宝锦绣等上门。

    樱桃岛秦家中门大开。

    “朕今日微服,陪两位爱妃来省亲,不必如此拘礼。”

    李胤今天是黑色软脚幞头配上一袭赤红袍,腰间金蹀躞带,脚上鹿皮靴子,看着倒像是个得意的年轻郎官。

    秦氏姐妹也是满面春风。

    就在昨日,皇帝下旨册封秦良娣为贵妃,封秦良媛为昭仪,成为皇帝后宫中最早得到封号的嫔妃。

    连原太子妃苏氏,都还未得到册封。

    紧随着二秦氏进封的还有一道旨令,潞王李贤加封为魏王,同时拜河南牧,加左武卫大将军,赐实食封千户,通前共一千五百户。

    秦琅与丽质带着家人接驾。

    “贤儿,快来拜见舅父舅母!”秦贵妃秦淑把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推上前来,却是刚被进封为魏王的李贤,如今才几岁的天真孩子,倒是也不认生,上来就给秦琅和丽质见礼。

    秦琅摸了摸这小子。

    李贤拜完,却是转身又从母亲身边扯出来个小萝卜头,“弟弟,快来拜见阿舅,舅娘。”

    “弘儿拜见舅公、舅娘。”

    才三岁多点的李弘稍显的有点拘束,没李贤那么活泼,这小子在李贤加封为魏王后,被李胤封为潞王,捡了兄长的原爵。

    李丽质挺喜欢这娃的,觉得他跟皇兄更像些,“还没拜完呢,你刚拜了舅母,却还没拜姑母呢!”

    李弘有些疑惑的转头望着母亲。

    贵妃秦淑笑道,“没错,太平公主既是你们舅母也是你们姑母。”

    小家伙被弄迷糊了,一时根本分不清是为什么,倒是李贤在那里教导弟弟,说太平公主是父皇的亲妹妹,嫁给了母亲的兄长,所以才既是舅母也是姑母。

    皇帝笑道,“朕今日顺便把太平的加封旨意也带来了。”

    皇帝加封皇妹李丽质为太平长公主,加实食邑八百户,通前一千八百户。

    “皇兄,臣妹可不敢受此加封,有违制度。”刚进封为长公主的李丽质赶紧拒绝,结果李胤却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当年玄武门过后,李世民将丽质赐婚给秦琅,提前准备嫁妆,要给女儿置办豪华嫁妆,甚至要提前赐给超规格食邑,引起了魏征等的坚决反对。

    最后定下制度,公主食邑三百户,亲王八百户。而且公主的这三百户食邑,得在出嫁之后才真封实给,出嫁之前只是虚封。

    公主最高三百,亲王最高八百。

    可李世民最宠爱李丽质这个嫡长女,总想着办法要赏赐,食邑数量也是几次突破,所以之前就已经封到了千户实封,如今新皇直接就给妹妹加了八百。

    丽质谢绝,但皇帝不管,给你你就拿。

    “圣人如此恩赏太过,臣惶恐!”

    李胤拉着秦琅的手,“再多都不为过的,老师于我之恩我永世难忘,而我与太平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啊。”

    手挽着手,皇帝与秦琅无比亲切的样子。

    “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请辞兼职,实在是让朕很为难啊。如今朕刚继位,朝中还需要老师这个首辅多照看呢。”

    “陛下,先前兼职也只是临时权宜,如今总要恢复正轨的。”

    “好吧,老师的性子朕也知道,朕若不答应,老师估计也不会罢休的,天天上折辞职,也确实不太好,今日来,就亲口告诉老师,朕准了。”

    “臣谢过陛下!”

    “别急!”

    承乾又摸出来一道诏令,“朕让翰林院大学士李百药草拟的,便不劳通事舍人传诏,朕一并带过来了。”

    “太师接旨!”

    秦琅疑惑着接过。

    打开,李百药的文才确实好,骈四骊六的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一大篇章。好在秦琅如今也算腹有诗书,对这种诏书倒也能理解。

    不过看完后,依然是十分震惊。

    “臣不敢接旨!”

    “太师两朝定策元勋,这功绩无人可疑,完全当的起这封赏了!”

    秦琅呼吸都有几分急促了。

    倒不是说李胤封赏太高让他太激动,而是这封赏太过,让他有了几分不好的感觉,他怀疑李胤这是想向他下手了。

    魏郡王!

    封王。

    “朕当初尚在东宫之时,就曾向太师许诺过,他日为九五至尊,必以王爵封赏!这是老师应得的,也是朕该履行的承诺,朕不是食言之人,老师也足当此封!”

    异姓王。

    真的封异姓王了。

    “陛下,贞观定制,异姓不得封王,此乃祖制。”

    李胤却不以为意。

    “我大唐又不是没有异姓王,开国之初封赏过的异姓王就有八位,这还没算是突厥等胡人封王者在内。”

    秦琅对这段历史当然也是非常清楚的,李唐开国之初给爵位官职是相当豪爽的,虽说其实都是些没食邑的虚封散职,但毕竟名头够响嘛。

    如吴王杜伏威、燕王罗艺、凉王李轨,彭城王刘季真,北平季王高开道、定襄郡王胡大恩、义安王李孝常等。

    其中杜伏威和李轨都封的是亲王,其它的都是郡王,包括罗艺。

    但是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李渊封的这些异姓王,虽然好多都是隋末军阀,如江淮之王杜伏威,如控制幽州一带的罗艺,以及占据河西的李轨等。

    但也有一些原本只是些小势力,如胡大恩原是窦建德手下大将,后在河东献地投唐,虽然地盘不大,但毕竟是河北窦部中位置较高者,有千金市骨之意。

    而李孝常原只是隋华阴县令,但他带着华阴仓这么座大粮仓降唐,再加上他父亲当年是隋朝时的高官,跟李渊也是早联宗结亲过的,因此也以宗室对待赐封王爵。

    除了李孝常外,其它几位封王,在封王的时候,李渊还来了一个赐国姓李,所以最后得封王爵的八王,全都成了国姓爷,因此可以说并不算是异姓王。

    就跟李世民的贞观朝,也封了好多异姓王,他封的都是突厥铁勒等胡酋,如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摸末、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苾何力等人,其中除了郁射设摸末改名秦国忠,认了秦琼为义父外,其余人全都是得了赐国姓,然后都尚了长公主。

    所以武德、贞观两朝除了真正的李唐宗室封王,其它异姓封王,要么就是归化的胡酋蕃将,要么就是赐姓封王。

    而皇帝给秦琅加封魏郡王,却并没有赐国姓李,列入属籍这么一个操作,这意味着这是真正的异姓王。

    按这个时代的观点,赐国王其实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这意味着成为皇家一员,成为皇族宗室了。

    跟后世人观念里改宗换姓不好并不同,这时的人是很接受国姓的,尤其是胡人蕃将们。

    就比如秦琅如果是赐国姓封魏郡王,那以后他家就是皇族一支,享受皇族同样待遇,受宗正寺管理,秦琅自己是郡王,他嫡长子将来封郡王,他的其它儿子们,不管有没有功劳,有一个算一个,起步就是县公爵位。

    秦琅若入属籍封魏郡王,实际上就等于跟李道宗、李神通、李孝恭这些宗室名王一个级别和待遇了。

    比皇子待遇肯定是差一级别。

    不赐国姓,那正常魏郡王也只有他嫡长继承,甚至还得特旨承袭,否则可能要降等,至于其它儿子,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爵位的,只可以承荫入仕,除非是功高推恩另赐爵位。

    秦琅其实还是宁愿姓秦的,没事改姓李也没啥意思。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秦琅要成为大唐第一个真正的异姓王了。

    如果把给皇后父亲追赠的王爵,和给一些大功勋追赠的王爵除外,确实是第一个了。

    毕竟秦琼的齐王,是死后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