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1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禄眼睛一转,马上就明白话外之音,到时也把业务转移到海外,就能合理的避开监管,就算只能避开一部份,但也能挽回一部份损失啊。

    张超对于秦琅这般妥协退让也有些意外,不过对于秦琅的决定,他向来都是无理由支持的。

    “朝廷这次出台这么多新政,这是要干什么?”

    “朝廷这么缺钱吗,每年过亿贯的财收,还缺钱花?”

    秦禄倒是能猜到一些原因。

    “对奚契的征讨还在持续,奚契二族比预料中还要硬还能打,而靺鞨如今也几乎是全族皆反,都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改土归流策略,听说朝廷准备发起第三次东征战役,这次要调集二十万精锐出击,大军开拔作战,军费自然高。”

    “而且我听说南边和西边又打起来了,先前西南的永昌道丽水都督所辖的羁糜南蛮跟南边骠国的属国打起来了,骠国那个属国的国王都被斩杀,然后骠国国王召集了十八个属国以及三百多个部族,集结了十几万人马北上,一口气把那个杀了骠国属国国王的羁糜都督给杀了。”

    永昌道是朝廷在澜沧江以西设立的一个道,除了几座要塞军城,基本上都是归附羁縻的南蛮诸部,什么金齿、绣衣、乌衣等等。

    这些土蛮部族林立,有些也是世仇,经常争斗。

    这次就是隶属于永昌道丽水都督府下的一个蛮部,跟骠国的一个属国争斗,两家本是世仇,这次蛮部得了一些唐都督府买来的武器,加上在丽水都督府这里得到的整训,居然一路打到了那小国的王寨,直接把那什么自称蛮王的家伙灭了。

    这事引的骠国上下极为不满,其实骠国立国数百年,本身是一个很松散的部落联盟,由十八个小部落蛮国组成,总共有几百个部落联盟,面积挺广,但实力一般。

    大唐不断向南扩张,其丽水府的丽水之名,其实丽水就是后世的伊洛瓦底江,丽水都督府驻地安西城,就是后世密支那附近的孟拱。

    丽水都督是朝廷派驻武将,原是通海都督府的将领,对南蛮诸部的矛盾很熟悉,也很清楚知道如何挑拨这些蛮部相争,然后好趁机渔利。毕竟朝廷的这丽水都督府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向南开拓,朝廷早在多年前,就有了通过丽水河一路而下,打通这条丽水千里河谷平原的计划,最终直接入海,让西南地区除红河外,再增加一条大动脉。

    丽水河谷平原,早就是朝廷垂涎已久了。

    所以驻丽水的都督无风都要起浪,何况对以往有世仇的蛮部之间呢,自然是各种挑拨离间,煽风点火的。

    边将嘛,总是喜欢挑起边衅的,尤其是实力强大时,这样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偏偏如今这丽水都督不是别人,乃是王玄策,这位曾经一人出使天竺,然后都能把人家天竺打的服服贴贴的狠人。

    这位在开元朝仕途不太顺,主要是因为李世民之死,跟胡僧的丹药有关,而那胡僧的丹药,却又是王玄策从天竺带回来的药材,因此他最后被贬,在西南蛮地呆了十几年。

    如今也还只是个丽水都督,安西军城外,皆是蛮夷,想离开,必须得有足够的功绩,否则王玄策这辈子只能老死在这雨林蛮荒。

    王玄策还是很有本事的,他在丽水多年,原本这里只有几个小据点,但在他经营下,丽水府下各羁糜蛮部,都对他服服贴贴,丽水府修路筑城,练兵备武,实力渐强,甚至许多蛮部都开始向大唐服兵役、劳役,纳税都变的积极许多。

    之前一些桀骜不驯的蛮部,也被王玄策一个个征服或消灭。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当觉得实力足够,而又听闻骠国刚好老王病逝新王继位而且还有些内斗不和的时候,王玄策挑动那位边境羁糜刺史向骠国的北方边境属国发动突袭,他还提供了不少唐军的武器装备,让那刺史一口气杀进了那蛮王大寨。

    战争已经挑起。

    骠国新任国王也急欲树立威望,于是召集诸藩国部落北上,王玄策本来完全可以救那个羁縻刺史,但他故意延误了时机,然后那部落倒霉的被骠国联军攻破。

    王玄策这时才派人收留了北上逃来的那部落首领的子侄,然后派了人去跟问责骠国国王。

    因为派去的使者出言不逊,甚至提出许多不合理的理由,比如让骠国国王道歉赔礼,甚至让他们向大唐称臣纳贡等,导致年轻的骠国国王愤怒不已,直接就斩了使者。

    这下王玄策终于可以向朝廷好好的上奏一本了。

    洛阳城中的皇帝李胤接到王玄策的加急奏报后,果然很快就决定发兵征讨骠国,其实李胤也早就谋划着要对骠国下手了,王玄策在丽水所作所为,皇帝十分清楚,却故作不知,借机顺势而为。

    北方对奚契和靺鞨的战争还没结束,皇帝却已经开始让枢密院谋划对骠国的征讨。

    皇帝在枢密院里说的很明白,这次用兵不是去教训下不知天朝上国威仪的西南蛮夷,而是要顺丽水而下,直通大海,为大唐的西南再打下一个出海口。

    所以这次用兵,皇帝要求是起码出兵十万,要灭掉骠国,一直打到出海口为止,不竞全功,不收兵马。

    西南这种蛮荒之地,要用兵,还大规模用兵,可不容易,不过枢密院的大将们都觉得骠国虽说有几百年厉害,但以如今大唐占据上游之势,从丽水上游和东面的怒江、澜沧江出兵,依然还是有很大胜算的。

    毕竟丽水河谷属于难得的河谷平原,选择在凉季的时候出兵,稳妥点打,花个三五年时间,完全有时间征服这片蛮荒。甚至牛进达还提出了可以派一支水师,从海上沿岸绕过去,到骠国的南海岸进攻,到时南北水陆夹击。

    反正皇帝和枢密院军方都是野心勃勃,加上有个一心想要建功要离开蛮荒的大胆王玄策,可以说用兵西南骠国,已经板上钉钉。

    这样一场灭国战争,尤其还是在西南蛮地打,朝廷必须得在后勤补给方面,早做准备。

    将东南的物资军械,通过交州、红河运往通海,然后再转入永昌丽水,补给方面,会比朝廷在辽东,在朝鲜的战争更困难。

    但皇帝的意志不容违背,就算再困难,也得迎难而上。

    只要钱足够,发动军民和商贾的力量,也能迎刃解决。

    计相正是承担了这沉重的压力,这才加速了新政的出台。

 第1315章 拓南公

    “玄策攻石和寨,擒施各皮,讨越析,枭于赠,西开寻传,南通骠越,以功加封拓南郡开国公,实封八百户,授丽水道行军大总管”

    丽水城中,王玄策接下圣旨,满面激动。

    终于等来了这道圣旨。

    丽水城原是寻传蛮所据之地,因此此地大河被称为寻传大川,后唐军西进南下,定此大河名丽水,因此把寻传大川寨易名丽水城。

    前来传旨的使者一路长途跋涉而来,真是翻山跨海,辛苦万分。

    “辛苦内使了。”

    宦官整个人都黑瘦了一圈,闻言苦笑,“出洛阳之前,咱家还真不知道这大唐江山如此之广阔,本以为到了交州就已经是天之南了,咱家自洛阳出发,乘船沿大运河直下杭州,然后杭州湾出海南下,福州广州补给,再经太平港入交州,本以为旅途结束,谁知这走了近万里,行程却不到三之一。”

    从洛阳到交州,一路都还算比较快,尤其是洛阳到杭州,全程大运河内坐运河船航行,都很顺风顺水,相对舒适,路过扬苏湖杭还能顺便去逛逛,也趁机采买了不少好东西。

    在杭州湾换乘大帆船出海后,头次出海的宦官就感受到了海上的不一般了,水手一直说风平浪静,可他却依然觉得海上起伏不定,在经过流求海峡的时候,还遇上了风暴,虽然及时在澎湖湾避风,但呆在岸上也感觉风浪滔天孤独渺少。

    他很难想象,若是在大海之中,没能及时躲入避风港,那数丈高的海浪,那呼啸而过的巨风中船和人会是什么下场。

    台风过后,船长便毫无起伏的继续扬帆南下,可宦官一路上却再睡不着。之后在几个大港停靠补给,好容易到了太平,终于不用在海上航行了,人也勉强恢复了些精神。

    谁知到了交州,才知道,这丽水距离交州看似好像也不远,可实际上宣旨宦官却吃尽了苦头,甚至绕了一个大圈。

    先从交州沿红河北上,一直航行千余里,抵达通海,然后从通海再向西北直抵洱海,从那里越过澜沧江抵达永昌府保山,再越过怒江进入软化都督府腾冲,沿大船江往西南行,进入丽水都督府,经镇西、苍望八莫、金水诸城,最后抵达丽水城。

    这一路上,经过通海后,一路山高水险,不断的水陆交替,许多路段只能坐滇马黔驴,而出了洱海府进入永昌道后,许多路段更是直接就在密林之中行走,有的地方连路都感觉算不上,他甚至还骑上了大象。

    丛林里有无数的蛇蝎虫蚁,那蚂蟥山走半天,身上裹的再严密,结果都能被吸上数十只蚂蟥,咬的浑身是血。

    而那巨大的蟒蛇真的如大腿粗,蚊子大如雀。

    山林里甚至雨说来就来说下就下,这一路上使者死去活来,幸好随行的有一路府州衙门和驻军派来的向导和大夫,才能活着到达丽水。

    一路上仅老虎就遇到几十次,幸运是跟着补给的军队过来的,老虎没伤到使者,反倒是一路上被反杀了十几只。

    那些带路的乌蛮们打虎很有一套,有专门的虎枪,甚至他们围老虎还能不伤虎皮。

    在永昌道,这里百蛮林立,被中原多称为乌蛮,因为诸族中大多数都尚黑,而据说这些乌蛮其实很多都是原来从剑南甚至是更远的陇右汉中等地迁移南下的,他们的祖上其实是西羌或氐人。

    乌蛮尚黑,对浑身赤黑纹的老虎皮更钟爱,部落首领穿全虎皮衣,称为波罗皮。甚至部落里最勇猛的战士,也才有资格穿上全虎皮衣,而且所穿波罗皮还必须得是自己亲手狩得来的。

    立功次的,只能前胸后背各披一块虎皮,若再次者,只能披胸前一块。

    一路上,带路向导的乌蛮们,借着唐军的军械之利,设下陷阱围老虎,虽是众人合力杀,可也人人皆为屠虎勇士,那些虎皮被他们珍惜的剥下。

    甚至对这位洛阳来的天子使者,为表尊敬,也特意给他制作了一件虎皮衣。大唐始祖名李虎,唐讳虎,中原早改称虎为大虫。对这种大虫衣使者不敢穿,他对那些大虫的威猛也是心有余悸,就算是经验丰富,武装齐全的众多人围,但那大虫表现出来的勇猛还是非常惊人的。

    那大虫居然能够把他们坐骑的巨象都给扑杀,一虎掌就能拍死一匹滇马,一口咬死一头黔驴。

    军士身上的明光甲护心镜,都挡不住大虫的一击。

    一般的茶马商队遇到这大虫,很可能就会团灭。

    进了丽水城,终于能感受到大唐的一点熟悉气息了。

    带有大唐气息的军城、要塞、烽墩,身着甲具持枪背弓的大唐边军,甚至还有一些随军的家属,充军的囚犯,以及一些新移民。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迁移来的党项人、突厥人、契丹人等。

    丽水府下的几座城都不大,就算是丽水城,也只能说是一座不大的小城,而且是军民分离的,商民居住的一般是木寨,稍大些,而旁边的军城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