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1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后那术师畏罪自尽了。审问蒋孝璋,他拒不承认,只说不知。

    皇帝年纪轻轻服丹药的原因,倒也是问过皇帝了,皇帝也说不是想长生什么的,毕竟才二十来岁。只是因为初登大位,国事操劳繁忙,而皇帝又年轻,不免有些贪恋美色。

    继位才一年,身体便已经有些吃不消了,皇帝通过奉御蒋孝璋知晓了有位道长炼的龙虎丹很有名,据说吃了能够生精补髓,强筋健骨,尤其是那方面效果特别好,皇帝便召见了那道长,一番交谈后,觉得这人谈吐不凡,不像是骗子,而且蒋孝璋也说这丹药他验证过,确实所用材料都很珍贵,而且洛阳有不少贵人也都在食用,效果很好,并没有什么副作用。

    皇帝于是开始服用,刚开始时,效果确实很好,吃了后人更精神,甚至夜御三女都不是问题。

    只是后来效果开始减弱,皇帝加大了服用量,效果也并不明显,最后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病症,身体极速衰败,甚至起不了床,御医都称无力回天了。

    这个过程很短,短到让蒋孝璋都措手不及,补救都来不及。

    因为那道师已死,蒋孝璋又嘴硬的很,所以现在也搞不清楚太上皇是不是幕后主使,但通过其它渠道,查到蒋孝璋做为宫中的老奉御,他以前也是太上皇的奉御,还比较受太上皇赏识。

    而他在太上皇退居南宫后,还曾奉旨定期到南宫为太上皇检查身体,谁也无法保证他接触太上皇后,是否被说动,达成了什么阴谋。

    虽没有确切证据,但现在大家都是做有罪推论,因为这样才更符合常理。

    郝处俊虽是三法司之一的御史台的长官,但此时也没什么精力去探究这桩无头案了,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也弥补不回来了。

    把蒋孝璋流配吕宋,也不冤枉。

    太上皇被软禁上阳宫,也不过份。

    如今已经到了变革之时,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都会是天后垂帘,宰执辅政的局面了,他们这些宪台的御史言官们,身上的担子会更重。

    年轻的皇帝还能撑多久?

    郝处俊见过皇帝几面了,他觉得不会太久,也许一两月,也许三五月,但估计很难撑到下半年去。

    本来李贤当初被拥立即位,大家都感叹着可能要迎来一个大好局面,李贤继位时才二十出头,不说久,三十年天下总要坐的吧?

    一个皇帝在位三十年,必然能让大唐政局更加稳定,也让能大唐更上一层台阶,可现在才在位一年就出这事,就算现在皇帝果决出手,硬保三岁太子继位,可孤儿寡母的,掌控这么大一个帝国,依然还是充满了各种变数和危机的。

    这也为大唐帝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种时局,其实如郝处俊心里反而是不希望太师秦琅入朝主政的,他相信同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虽然他也是秦琅一手提拔起来的,但秦琅若入朝,那么距离大唐江山倾覆易主,可能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了。

    谁敢赌秦太师就是周公呢,谁知到时面对唾手可得的江山,他就不会变成杨坚?

    毕竟这跟一年前李贤被拥立继位后的局面可是完全不同的。

    秦琅再入朝,那就是五朝元老,面临着才三岁的外甥小皇帝,才五十出头的秦琅,若要把持朝政,起码还能把持近二十年,这二十年,只要秦琅有心,有太大的机会篡夺李唐江山了。

    郝处俊不是对大唐如何忠心,他只是不希望帝国分裂内乱,如今的局面不容易,一旦秦琅走出那一步,就算他成功篡位,只怕这天下也将多几分动乱,甚至贞观以来开创的盛世都就此结束,由对外开拓进展,转为收缩内卷。

    这种情况是有极大可能的,毕竟秦琅如果篡位成功了,那么他肯定得花更多精力以稳固政权,防止李唐的臣子反他,也还得防止有其它的野心家想浑水摸鱼,这也就必然导致到时秦琅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内上。

    也必然导致新旧两朝权力交替带来的巨大动荡,这是不可避免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可不比父子传位,而将是两姓王朝的更替,动荡会十分巨大,一个不好,便是天下大乱。

    他希望秦琅就留在吕宋当他的安国齐王、吕宋国王,做他的南海宣慰使,不要回朝上洛,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享受这大唐的繁荣盛世多好。

    一旦动荡起来,谁又能保证自家不会被这动荡的浪潮给拍碎淹没?

    只有那些不得势者,那些被压在底层的人,才会迫切的希望动荡,希望着能够乱中取利。

    对于郝处俊这位御史台长而言,他距离宰相也仅差一步之遥了,他舅父许圉师甚至已经先一步拜相了,而他兄弟如今也做了秘书监,以现在这态势,郝家将来可能要出两位宰相,郝家将在他们兄弟手中更进一步,成为大唐顶级名门之一。

    这么美好的未来,谁希望被打破呢?

 第1416章 吕宋太师

    龙朔二年春。

    吕宋的种植园里正在砍甘蔗,还有许多人在田里忙着插秧。

    秦琅正在宁远河谷巡视着王室的茶山,沿着河谷平原边缘的山坡上,开垦出无数的梯田,种植着茶叶,以及胡椒、肉桂等经济作物。

    “三郎真不去洛阳瞧瞧?”

    八十多岁的魏昶笑问。

    “没兴趣。”秦琅直接回答,扯了把茶叶嫩芽,秦琅放在巴掌心上仔细的观看着,不得不说,吕宋的气候确实出不了什么太好的茶叶,中原的明前茶那种品质,吕宋就很难有。

    这茶叶看着倒也挺嫩,但做上等绿茶还是不够,只适合做外贸的红茶,经过发酵等工艺后,形成一种独特的口感,倒是还不错。当然,如果做成黑茶也是可以的,一般茶叶采摘季后期,最后会采一茬刀子茶,直接拿刀连芽带叶带梗的割下。

    这些起码长了六个月的老叶,采摘下来后还要下红锅,在加热的铁锅中杀青,然后要经过反复的蒸揉、发酵、干燥,然后要放入仓库中,渥堆进一步发酵,还得翻堆,发酵好后出仓,还要晒茶,晒好后上仓,然后还要经过拣选挑茶,去除霉变以及杂质。

    最后还要铡梗,虽然采的时候要连梗采,但得控制梗的比例,茶梗保持在两成半左右,多余的铡掉,如果是优等的,则还要将梗控制在一成二左右。

    最后把晒干择净的茶叶、茶梗,按比例、品质,重新配制。配仓好的茶叶,用特殊的竹篼秤,一甑一甑地称好重量,装在“麻帕”(麻布缝的袋子)内,称为“打吊”。

    工人把打吊后的麻帕内的茶叶,提进甑内去蒸,称为“走帕”。

    再经过蒸茶、舂包、出包、拣刷、裹纸、捆包,最后才形成了吕宋黑茶。

    这种黑茶,原本也是巴蜀茶叶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就是生产销往牧区的,茶呈黑色,条索紧卷,香味醇厚、汤色红褐,这种茶对于吃奶肉等为主的牧民来说,无疑是相当符合口味的,搭配牛奶马奶等奶制品煮成奶茶,味道更佳。

    黑茶也因产地茶叶不同,采摘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有着好几个品种,比如云南的普饵,也是黑茶的一种。

    吕宋也有些野生茶,但这种茶也就是原来的岛蕃们当草药用,如今吕宋的茶,还是以中原茶种移栽培育的,这边的气候又使的这些茶与原来产地的味道不同,甚至到如今加工方式也有了改良,以适应本地茶叶。

    现在吕宋的红茶、黑茶两大类,又细分有十几个小品种,主要做外销,同时也在岛内销售。

    虽说地理气候等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不过秦家在茶叶这一块,经营几十年,一直就是中原最大的茶商,在制茶技术这块也是相当优势,这大大弥补了吕宋茶叶品质的不足,通过技术把吕宋茶叶名气打响,销量不断提升,茶叶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

    相比起粮食种植,茶叶无疑是一种更值钱的经济作物,尤其是需求量大,不同于粮食不易运输利润低的差点,而且茶叶种植甚至对土地也没那么高的要求,吕宋的山里也可以种植。

    在与南洋诸国建立了联盟后,尤其是如今秦琅还兼着南海宣慰使这个头衔,吕宋新建了南海宣慰使司后,吕宋领导南洋就更名正言顺,诸国也更安心的跟着吕宋。

    借着香料联盟,秦琅如今也把吕宋茶叶加入南洋贸易中,今年仅南洋诸国盟友对吕宋茶叶的订单就非常喜人。

    现在秦琅忙着要打好这开门炮,让吕宋茶叶的牌子叫起来,对于洛阳城发生的那些事情,他还真没什么兴趣。

    虽然在接到洛阳那边的急信,听说皇帝病危时,他也吓了一跳,甚至有些不敢相信,但后来汇总了情报信息,知晓了这一切的真实情况后,秦琅也只能长叹几声。

    除了说李曌运气不好,就只能说他命不好,或者说他太年轻。

    好在朝中有来济等在,倒也没有更恶化,虽然那场大谋逆案牵涉的有些过多,甚至这案子有点趁机清除对手甚至扩大化的嫌疑,但秦琅也不想多干涉。

    任何时候,这种党争总是免不了的。

    太上皇的复辟行动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皇帝才在位一年便病危,太子又早早夭折,如今才三岁的外孙隆庆立为太子,改名李烨,也得到了大臣们的拥护,起码也算是安稳住了政局。

    只能说造化弄人。

    李曌没当过太子,最后被秦俊等拥立,可即位不过短短一年多,才二十多岁居然因为服食丹药而命将休矣,好在他还有几个皇子,不至于后继无人。

    等李曌一死,洛阳肯定会有些动荡。

    但因为李曌与来济等宰执提前把太上皇给按死了,又把一些敢冒头的潜在对手一网打尽了,所以就算动荡,也不会有大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他秦琅还回洛阳干嘛。

    自己走时说了不会再回去,现在回去,那在别人眼中岂不成了自食其言,甚至被怀疑是想回去揽政夺权?

    秦琅人在吕宋,但对洛阳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有着自己的信息渠道,一直关注着朝堂,也是差不多比较了解如今洛阳满朝诸公的那点心思的,真想自己回去的并不会有几个。

    就算想他回去的,也不会有几个会愿意支持他秦琅取而代之。

    就如他先前早就想明白的一样,别说他秦琅不想谋朝篡位,就是他想,也根本没有这种条件。

    时局不允许,没大环境。

    非要逆天而行,没什么意思,还未必能成。

    又何必呢。

    既然如此,他非回去讨无趣干什么,除非说皇位传承真的出大问题了,那他秦琅得回去,起码得保证皇位是传给李曌的儿子,再次也得是传给秦淑的其它儿子,而不能让帝位落到其它皇族手里。

    这涉及到秦家的根本安危问题,秦琅也只能在关键的时候插手干涉了。

    但只要没到那地步,他秦琅就没必要也不应当回去。

    甚至万一秦太后和秦皇后这姑侄俩闹翻,各想立自己的儿子为新皇,秦琅也不会轻易去干涉的,反正有朝堂诸公嘛。正常当然是按顺序来,拥立如今新立的李烨是最好的。

    可万一局势脱离计划,秦太后取得了一些宰执元勋们的支持,最后立了皇弟李弘做天子,只要成了既成事实,秦琅也不会非要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