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1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相对于贞观初时的黑胡椒到港价,便宜了足足十倍。
当然,吕宋贩去广州的香料,按规定是要先抽十分之一的货做为关税,剩下九成,市舶司要博买一半,就是按那个上等一千二百钱每斤的价格买。剩下一半的香料,则才可以卖给广州的香料行,也只准卖给香料行。
不过吕宋在广州也有自己的香料行,有香料进口的特许执照。
这最后的四成半香料,照例是给自家香行留两成半,剩下的两成卖给其它香行。
价格方面,吕宋香行进口价比博卖给朝廷的要高两成,而卖给其它香行的价格又加半成。
虽说吕宋的黑胡椒有许多自产的,也有一些是收购来的,货运的船也是以自家的为主,甚至广州的香行也有自家的,不过吕宋向来是一环归一环。
各个环节都是单独清算结算的,一切按市场来。
而且这里面不仅有吕宋内务府的,也有王室秦家的,甚至可能还有公私合营的等,因此帐还是算的很清楚的,自负营亏,独立核算。
总的来说,如今对中原的香料贸易,吕宋占据了九成以上,吕宋凭着其海上宝船的运输优势,几乎包揽了中原与南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其中八九成的货东又都是吕宋的。
运往中原的胡椒价格到港价下跌了十倍,就是秦琅弄出来的,主要原因就是提升出口销量,薄利多销的目的,其实就是打压其它竞争对手。
秦家就算把销售价格下跌十倍,但也不亏,因为他们抢占了几乎整个对唐香料贸易份额,尤其是通过把价格拉低十倍,带来的还是超过十倍的销量激增。
而对于南洋诸国香料同盟国来说,他们也并不反对秦家,因为秦琅带头组建的这个香料同盟,把香料的产地价格提升了五六倍,尤其是把香料的出口都控制在自己手上,种植、采摘、加工、销售这些环节控制了,然后出口税也保证了,带给南洋诸国的香料种植百姓、加工贩运商人,以及南洋各国,都是获利良多。
至于说香料海上贸易这块,他们大多数本身也是在时面占有很小的份额,以前搞香料国际贩运的,那都是天竺商人、波斯商人甚至是埃及商人、中原商人等,他们往往也是区域接力的贩卖,不断的转手。
南洋本地的商人基本上也就是在南洋里打转,他们倒腾的也不多,故此对于现在联盟建立后,秦家的船队占据了主要份额也不在意。
甚至因为搭上了联盟的船,如今南洋诸国的王室或是一些大商人,也开始跑国际香料贸易,他们主要是租秦家的宝船,或搭秦家的货船,又或者买秦家的船,也开始跑起贸易来,但毕竟他们刚开始做这行,份额还十分小,因此对眼下的香料国际贸易的市场份额分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正是因此,秦琅建立香料联盟,一手控制绝大多数的香料原产地原材料的价格和供应,一手又打压香料终端价格,再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把整个国际香料贸易的原有格局打乱了。
香料的原料进口价格暴涨十倍,而终端市场价格下跌十倍,对于绝大多数传统香料商来说,这都是无法接受和适应的,更别说秦家的宝船能装更多的货物,跑的更快,周转的更快。
特别是秦家的香料船远洋航行能力强,沿途停靠的港口并不多,甚至可以直接自己就驶入地中海,天竺商人、波斯商人、埃及商人、大食商人只能沦为唐家的二级分销商,甚至中途也减少了被征税的环节,秦家的香料贸易直接到达诸贸易大港,进行终端销售,大头的利润都掌握在了自己手上。
传统的海上利润贸易商们,成了秦家的次级分销商。
秦家香料输入诸国港口的价格,基本上比之过去都普降了十倍左右,销量却提升了几十倍,销量大增,那些欧洲的香料商们也无法把价格再控制的居高不下。
销量的激增,对于香料产地来说,当然是好处巨大的。
秦家现在就开始在吕宋大量种植胡椒,甚至垄断了丁香和肉豆蔻的种植。
别看出口价一斤才六十文的黑胡椒,但这个价格基本上跟如今大唐食盐专卖下的上等盐价一样了,两京的大粮一斗不过二十文钱,一斤米不过几钱,胡椒比米贵了三四十倍,自然是利润极高。
况且香料贸易这玩意,尤其是在长途国际贸易中,他的货物是最轻便好运输的,因此利润极大。
要是运奴隶、运皮毛布料或是运金银等贵金属,或直接运铁料等这些东西,既压舱还运不了多少。
况且,把香料国际贸易几乎都垄断后,也给秦家带来了香料加工产业链,制造香水,甚至是香料的加工等,这些也都是很不错的生意。
如今以秦家为代表的唐商,在海上国际贸易中,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纵横四海的都是这些新式的大唐宝船,直接远洋航行,他们手里的货物也是各国都喜欢的,丝绸瓷器茶叶玻璃香料甚至是金银铜器等。
第1435章 滇越东辉
这些年唐商从各国淘出了大量的金银贵金属,连铜料铁料也成了比较受唐商欢迎的交换物,可各国在与唐商贸易中,几乎都是逆差,金银等都已经外流严重,连铜铁、皮毛等也折腾的差不多了。
这导致各国都想要唐货,可却拿不出交换物来。
“铜料铁料,皮毛药材染料,棉花麻料以及奴隶都可以拿来交换贸易,总可以找到我们需要,他们却能付的出的东西的。”
秦琅对于总管事提出的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干脆,没金银了,那就用原材料,原材料不足,奴隶也行。
反正吕宋稀缺各种原材料,更缺奴隶,相比起各种原材料和奴隶,秦琅反而不太喜欢金银结算。
不过中原大唐这边倒是不缺钱的,但朝廷惯例,也是不直接用金银或铜钱交易的,而是以物易物,用出口换进口,各种各样的手工商品,对此秦琅也是能够接受的。
比如说苏杭的丝织刺绣,甚至是广州佛山的铁器,以及一些高端的军械装备等,都是不错的东西,秦家交易过来,转手就可以卖往南洋诸国,甚至泰西诸国,转手还能大赚一笔呢。
甚至是吕宋自用一些,也是能够满足吕宋高端市场消费的。
“听说朝廷在海南岛以及三江、丽水、滇越诸道开始种植胡椒、肉桂等诸多种香料了。”
秦琅听了倒不在意,香料这个东西既然利润这么大,而大唐如今西南的一些地方又有种植条件,那怎么可能会放过这样的好事。
就连秦琅都知道在吕宋种茶叶、种胡椒,朝廷里聪明人更多,有实力的豪门也多,种植香料也就是早晚的事。
秦琅也没有能力拦着别人,所以不操那心,更何况,他们要形成产业规模,也还需要时间,就算到时规模上来了,但秦家为首的南海香料联盟占据的优势不小,秦琅现在又用低价建立起了不错的护城河。
大唐本土的香料种植,也未必就能对他们形成太大冲击力,大不了,到时竞争大了再降低点价格嘛。
许敬宗在一边笑着道,“三郎先前安排秦七郎去藏南做滇越节度副使兼东辉镇兵马使,看来也是有备而来啊。”
滇越节度使便是原王玄策越过大黑山(那加山脉)征服的小婆罗门、大秦婆罗门、阿拉干三国之地,以及东天竺部份土地,朝廷设滇越节度使,其名字由来便是出身汉代史记。
当年西汉武帝想打通一条由蜀地通往身毒,也就是天竺的西南通道,后来因为在洱海一带被昆明蛮给阻拦,最后没有成功,但当时汉朝听说在昆明蛮西南不远,有一个乘象国叫滇越,所以就留下了记录。
滇越节度使设立后,成为朝廷最西南地区的一个军镇,自喜玛拉雅山脉南麓,一直到孟加拉湾的恒河以东、那加山脉以西的广阔土地,都归这个军镇统领,北接西昌道、东接丽水道。
王玄策回朝入枢府执政后,滇越镇第一任节度使是由秦琅亲自点的将,他向朝廷举荐了老伙计李大亮的儿子李奉诫出镇滇越。
李大亮是贞观宰相,当年跟秦琅从丰州到交州,最后到朝中,一路搭档十分默契,他的儿子李奉诫虽说比父亲差点,但毕竟将门子弟,基本素养还不错的,有秦琅提携,也是做到了三品的大将军衔,调他入滇越做第一任节度使也没人反对,毕竟那边局势相比起西域要好的多。
滇越镇的核心便是后世孟加拉平原,原阿拉干国的海边渔村,在秦琅的建设下,规范为滇越大港,最后定名新福州,又在那置东辉军镇。
经过数年建议,东辉港已经很热闹,不仅成滇越道的军事经济中心,也成为了海上贸易的一处重要的港口,尤其是秦家在这里投入很大,秦琅还派出了好几个儿孙过来镇守。
最后还把七弟秦彦道派到东辉港,在东辉港呆了三年后,如今李奉诫上奏朝廷,为秦彦道请功,枢密院里的程处默王玄策苏定方这几位大帅,自然也是很痛快的就提升秦彦道为吴国公、滇越道节度副使、东辉镇兵马使兼新福州刺史。
秦彦道娶的是已故鄂国公尉迟宝琳的女儿,能力也还是有的,不过滇越这地方没有什么大敌,隔着恒河的南天竺东天竺都是军阀割据,土邦混战的局势,自顾不及,而阿拉干、小婆罗门,以及大秦婆罗门这三个被灭的国家,过去在天竺大战中,倒是能偏安一隅。
可当大唐从东面翻越大黑山这道天险过来降维打击,他们就只能举手投降了,经过数年的统治,现在滇越道的土人基本挺老实的,不老实的部落都被滇越军扫荡干净,直接把人捉了为奴隶,把寨子烧了。
老实归附的,倒是暂时还比较客气,只是要求编户齐民,服役纳税,子弟入学而已。
李奉诫和秦彦道两人都是将门子弟,本事都有,但比不了秦俊程处默这等猛人,所以镇守在滇越,没有如西域那般威猛,行事比较保守。
甚至李奉诫这个节度使,很热衷于在滇越跑马圈地,忙着搞棉花、黄麻、甘蔗种植园,甚至现在又开始搞起了胡椒等香料种植,滇越军的军额只有两万多,但是他居然搞出了一个十万人的屯田军团,都是由征发的部落番人组成的,加上滇越军子弟做为屯田军的管理者,到处都是军屯。
产出的黄麻、棉花、蔗糖等很方便的运到东辉港,然后通过秦彦道的关系,卖给东辉港的秦琅儿孙们,由海船再转运回吕宋加工。
那支十万人的番人屯田军团,实际上就是滇越军的佃户一般,专门种地,李奉诫给他们分成,与出租招佃没什么不同,区别就是军事化管理,甚至由滇越军圈地、提供种子、畜力,收购产出等等。
搞的还挺红火的。
滇越军偶尔也进山收拾一些不服的土蛮,也就是合法的抢劫和捕奴,捕到的奴隶部份送入军屯,部份在东辉港拍卖掉。
凭着这一套动作,李奉诫也实现了滇越军的自给自足,完全不需要朝廷财政拔款供养军队,他们还能够每年向朝廷上缴税款节余,以及向皇帝进贡。
滇越军还年年给自己分红发福利,小日子潇洒的很,不仅个个圈了很多田地,还分了奴隶,士兵们的家眷落户滇越,全成了奴隶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