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1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崇福和尉迟昭进攻多日,久攻难下。

    盱眙城中军民商贾,在运河漕帮刘行举刘行实兄弟的带领下,抵抗激烈,始终不露破绽,城中的豪强士族大贾,更是拿出了大笔赏金,招募勇士,激励丁壮。

    黑齿常之半夜潜袭而至,突袭尉迟昭都梁山营地,叛军大乱,黑齿常之阵斩尉迟昭,解盱眙之围。

    宣慰大使秦孝忠报捷朝廷,为黑齿常之和刘氏兄弟请功。

    皇帝降旨,赐封黑齿常之一子男爵,刘行举加封楚州刺史,刘行实授游击将军。

    尉迟昭首级传首江南示众。

    留守扬州的徐敬业兄弟徐敬猷派副将韦超增援伪楚州刺史李崇福,拥兵据守都梁山险地。

    黑齿常之的骑兵,虽是禁军精锐却数量少,而且叛军据险而守,骑兵难以施展奔驰,韦超也是员悍将,几次试探交手,都表现的悍不畏死,让黑齿常之也感觉无处下嘴。

    有将领提出不如绕过韦超,先去打徐敬猷,带兵直取江都,趁徐敬业主力还在长江以南的润州,一举拿下扬州,到时整个江北地区就次第平定,徐敬业也就成了一支孤军。

    黑齿常之向只带着一支轻骑卫队赶来的宣慰大使秦孝忠请示。

    此时王孝杰、高仙芝、薛讷各领一路兵马,但却还在集结之中,一时还无法南下。

    秦孝忠是秦琅的长孙,也是秦俊的长子,当初秦俊辞相回到南海,从此就留在了东胜经略。

    秦孝忠则留在朝中,在洛阳任职五年后,他前往西域,到最前线的里海南岸的唐军守捉里当了一个守捉使。

    一去便是十三年。

    从里海守捉使到火寻镇都兵马使,一路做到了大宛军使、河中衙内都指挥使,河中节度副使,河中观察使,还朝拜中书侍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入政事堂为相。

    秦孝忠的仕途是非常顺利的,毕竟中宗皇后是他妹妹,新皇帝是他外甥,祖父秦琅和父亲秦俊也都还在吕宋镇守着,以秦家当朝第一门阀的势头,他仕途的每一步都是铺垫好的。

    当然,秦孝忠的运气和能力也都是并存的,在西域,他也经历过蛮夷叛乱,与大食的边境冲突,甚至是西域唐军的哗变等,可以说每一次,如果运气差点,可能就直接死在西域了。

    虽然秦孝忠最高只做到了河中镇节度副使和河中观察使,但毕竟于地方军政都很熟悉,能在西域那种复杂的边镇一路顺利,可不仅仅是靠家世的。

    虽然是一路倍道兼程赶来,但秦孝忠在听取了军情后,还是很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如今江北的叛军主力都集中在了下阿,他们仓卒聚集而来,虽占据险阻,但其实徐敬猷我很熟悉,此人生性好赌,每年洛阳的马球超级联赛,他都要下注上万贯,虽然徐敬猷喜欢赌球也喜欢打马球,甚至英国公府的马球队也曾是他管理的,但是他却不熟悉军事,根本没有正经的军中经历。”

    “只不过凭着父祖的门荫顶着个郡公爵位,衣着银绯。他既不熟悉军事,兵力又单薄,此时朝廷大军来征讨,军心早已不稳,我们只要虚张旗帜,大造声势,下定决心,便可攻下这些乌合之众。”

    “徐敬业如今还远在润州,距离遥远根本来不及救援。我们正好各个击破,先破都梁山韦超,再趁胜攻扬州徐敬猷,到时拿下扬州,徐敬业就算是徐世绩复生,又如何能抵挡我们?”

    黑齿常之本意也是如此,此时见秦孝忠也意强攻,自然是拍着胸脯表示,给他半天时间,一定拿下韦超!

 第1449章 秦琅

    吕宋。

    玄武湖,湖心长岛,王室庄园。

    “殿下,洛阳消息。”

    三十六岁的武安郡公秦曜上前,对正弯腰在一片菜畦里除草的曾祖吕宋王秦琅禀报。

    秦琅依然在专心的拔草,头也没抬,知道是孝忠的儿子,“听你声音当是好消息吧。”

    “殿下神算,朝廷已经平灭了李琨徐敬业诸逆的叛乱,扬润楚三州已经平定。”

    秦琅停下手中动作,抓着把杂草,感叹着道,“简单说下过程。”

    秦曜有些激动的把父亲秦孝忠与左神机上将军黑齿常之迅疾如雷的平叛过程说了一遍。

    “你爹在河中那十三年没白呆,知道平叛就要迅猛,不让叛军有更多时间整合稳固,尤其是这头三板斧是最重要的,直接就摧毁了叛军的士气军心,快刀斩乱麻,干的好。”

    秦曜又拿出封信来,却是父亲给秦琅的。

    “你念吧。”秦琅没接。

    秦孝忠的来信,主要还是想请秦琅出面保一下李思文和刘延嗣,同时也想举荐黑齿常之任河中镇节度副使兼火寻镇兵马使。

    “李思文和刘延嗣是什么情况,你知道吗?”秦琅问。

    “李思文是徐敬业的叔父,与我们秦家联姻有亲,先前还得曾祖提携,举荐他入枢密院担任同签署枢密院事加参知政事,几年前致仕,徐敬业叛乱时他正好居住于润州江宁。”

    徐敬业被贬官江南后,跟在扬州的一群洛阳贬来的勋戚贵族们聚集一起,最后又跟李琨凑到一起,当仅三十多岁的天子病逝驾崩后,他们决定起兵。徐敬业便派儿子去江宁联络叔父,想拉李思文一起。

    李思文毕竟是秦琅女婿,又当过节度使、进枢密执政过,统兵打仗的经验不错,名望也远高于他,致仕后居于江宁,跟扬润苏杭诸州的地方士族、豪强、大贾们也都关系密切。

    可李思文在江宁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十分惬意,他是秦琅的女婿,李绩的儿子,还曾经在边疆当过主将,朝鲜征过三韩,西域打过突厥,三江镇做过节度使,哪里会看的上纨绔子弟李敬业李敬猷兄弟们的胡闹?

    所以不但立马拒绝参与起事,还转头就把这个重要情报赶紧上报了洛阳朝廷,后来徐敬业带兵过江攻润州,此时润州州城丹徒虽得李思文警告,但还是未能守住。

    李思文从丹徒逃走,跑回江宁城,掏出万贯钱财,招募民壮、组织团练乡勇,坚决抵抗侄子的叛军。

    徐敬业带兵攻江宁,也是数攻不下,这时秦孝忠与黑齿常之行动迅疾,攻破盱眙,紧接着就破了扬州,徐敬业在江宁城下浪费了太多时间,最后撤往润州,又意图出海往平壤,最终被部下斩杀。

    李思文在这次叛乱中立场还是很坚定的,甚至应当是有功的,但他毕竟是徐敬业的亲叔父。如今徐家在这次叛乱后,已经被朝廷举族株连,夺国姓复本姓,尽夺官爵。

    他们家舒国公、英国公两个国公爵,还有数个郡公县公爵位,一众子弟都是不放过。

    现在李思文也是待罪之身。

    秦孝忠想保李思文,因为李思文娶了秦琅的女儿,跟秦家关系向来很近。

    秦琅把手中杂草抛开,转身坐在玉米地里,“想当年徐世绩以以黎阳之众及河南十郡降,高祖在长安闻讯喜不自胜,特旨诏封徐世绩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寻加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特赐李氏,赐良田五千亩,长安甲第一区,又加封其父徐盖为济阴王。徐盖固辞王爵,乃改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

    说起这段往事,秦琅有些唏嘘不已。

    遥想当年,秦琼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单雄信并称瓦岗五虎上将,徐世绩则是瓦岗的三当家。秦琼甚至只是张须陀大海寺战死于瓦岗军之手后被迫随裴仁基归降的,跟徐世绩瓦岗创业领袖的身份那是天差地别。

    秦琼顶多算是中间被招募进来的王牌销售经理,人家徐世绩当时是瓦岗集团的联合创始人还是公司的总经理。

    当然,因为老董事长招了李密上山,然后退位让贤,然后又被李密干死了,于是李密成了新董事长后,徐世绩和单雄信这两前创始人地位下降,秦琼等非瓦岗元老反而地位提升了,执掌李密的最精锐心腹的帐内骠骑。

    但后来李密兵败王世充,不顾属下劝阻跑去投李渊,是当时镇守黎阳的徐世绩在收拢瓦岗旧部,稳固地盘,并成功的带着这瓦岗的大半个基业归附了李渊,所以徐世绩归唐后,得到的待遇比李密强多了。

    李密是孤家寡人跑去投李渊的,单雄信秦琼罗士信裴行俨程咬金这些猛将当时都归附王世充了,要人没人要地盘没地盘。

    反而是徐世绩带着十郡地盘,无数人马归附,所以徐世绩当时得到的待遇就是跟那些割据一方归附的反王一样待遇,是直接享受封王待遇的,只是因为当时还有个李密在,所以李渊是给徐世绩父亲封王,给他封国公。

    虽然徐盖拒绝了,但事后朝廷了是封徐盖舒国公、徐世绩曹国公,并赐李姓。

    武德朝时,李世绩父子可是地位很高的,跟罗艺并列。

    只是贞观朝没站好位置,之后一直被打压。

    但毕竟也是开国之初于大唐有大功的元勋,所以李盖死后,还是被朝廷追赠济阴郡王,李绩去世后,朝廷也是照例追赠为济阴郡王的。

    虽然生前没封王,可死后能追赠王爵的,大唐其实也没多少个。

    徐盖死后,其舒国公爵位朝廷也是特旨由其次子李弼袭爵,而李绩死后因其长子先他而死,所以英国公爵位由其长孙李敬业承袭。

    “不管怎么说,当年李绩于大唐开国还是有很大功绩的,开元朝也是顾命辅政的元老,就算后来病退,但这功劳是不能抹杀的,不能因为不孝子孙造反,朝廷就把他们的所有功绩抹杀,何况出了李敬业这等不孝子孙,不也还有李思文这样坚贞不屈,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子弟吗?得区别对待!”

    “替我给你父亲回封信,就说我建议朝廷能够区分对待,李敬业李敬猷兄弟叛乱谋反,自然罪不可恕,应当夺赐姓、官爵,死了也要挫骨扬灰,要将他们开除出李绩家族。”

    “但是朝廷也不当过于追责已故去的李盖李绩李震等,适当追责便好,可夺去李盖、李绩追赠的郡王爵位,仍复国公爵。”

    秦琅建议,李盖李绩的赐国姓仍保留,舒国公、英国公的爵位也都留着,只追究李敬业兄弟他们,不牵连其它人。

    舒国公爵位仍由李弼当,至于英国公爵位,可以改由李绩次子李思文承袭,李敬业李敬猷兄弟几个开除李家家谱,复徐氏本姓,他们的妻妾儿女尽皆长流南平,财产籍没充公。

    李绩去岁时八十六岁,他二弟李弼当时也八十岁了,但他非常长寿,如今一百零六岁了,还活着,虽然这年纪了已经糊涂了,但糊涂也有好处,起码现在秦琅要帮他开脱罪名也比较方便,毕竟一百多岁的老寿星,他能参与什么谋反?

    而他名义上又还是李家的族长,这也是保全李家的一个理由,族长并没有带领族人谋反,只是族中年轻的不孝子孙徐敬业兄弟俩的谋反而已,重要族人谯郡公李思文不就没参与,还坚决举报和抵抗吗?

    “曾祖,这样是不是处置太轻了些?”

    秦琅只是叹了声气,“我们秦家跟李家一样,都是大唐功勋世家,如果这次李家因子孙谋反而被整族牵连清算,那我们就不担心将来自己?谁能保证将来家族大了,不会出一两个不孝子孙?”

    秦琅既是念几分旧情谊,也是照顾整个军功集团,更是为自家将来考虑,若是这次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