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嘎吱。

    嘎吱。

    秦琅也拿起一支嚼了起来。

    君臣一起嘎吱嘎吱。

    卫王李泰也拿起一只嘎吱嘎吱起来。

    终于,连萧瑀的儿子都一边嘎吱着一边递了一支给它。

    “宋国公,人以谷为命,而蝗虫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无过,在予一人,其若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李世民说着,又拿起一只嘎吱嘎吱嚼了起来。

    萧瑀嘴边抽动,还是道,“陛下,恐成疾,不可。”

    李世民一脸心胸天下的正气,“朕正盼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于是,又拿起一只,继续嘎吱嘎吱。

    秦琅在一边都快要为李世民鼓掌叫好了,这演技,让小蔡情何以堪啊。

    其实说到底,不管是李世民还是秦琅还是萧瑀等,谁都知道天人感应这一套玩意是啥本质,这就是士大夫们用来约束皇帝的,毕竟君权神授,皇帝是天子,世俗里已经没有人约束的了皇帝了。

    所以,从汉代起,儒家们只好搞出这么一套天人感应学说出来,就是为了好约束下皇帝,你是天子,我们人臣约束不了你,但上天感应,降罪人间,你总要服。

    这套把戏,历代天子岂有不知道的,但皇帝需要维持的是君权神授这套东西稳固自己的皇权,所以有时候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毕竟臣子们也不敢随便什么事都套天人感应,也只有遇到重大天灾什么的才敢借用。

    大家互相心理神会也就罢了。

    而现在,萧瑀等又拿这套来说事,李世民本来也想捏鼻子认了,可镇抚司一封封调查报告,实在是让李世民触目惊心。这种时候,已经不是他肯不肯认天人感应,而是萧瑀不该在这个时候说这个。

    李世民现在当众吃蝗虫,还吃出了名堂来。

    说上天降罪,可百姓无辜,所以要降罪你直接降我好了,你不要吃百姓五谷,你直接吃我的心脏。

    这么一来,李世民也没说蝗虫不是上天的使者,但他说罪我一人来担,再去吃百姓五谷你就是不给我李世民面子了,百姓也可以吃蝗虫了。

    萧瑀还真没料到皇帝跟他玩这一手。

    一时都找不到反驳之语了,只能说吃蝗虫有病,可人家药王亲传弟子都现身说法,说这玩意能治病保健,秦琅也说美味,他们说这是上天降下来帮百姓渡过饥荒的。

    这么一来,每人一套说辞,谁能代表上天?

    当然是皇帝拥有最终解释权的。

    程咬金之前一直坐在那里打盹,这会见争论已经出了结果,于是立马大步上前,抓起一把炸好的蝗虫就扔进嘴。

    嘎吱嘎吱。

    “若降罪,也请让臣分担,但蚀我心!”

    “臣也请分担,但蚀我心!”

    越来越多的王公宰相们上来吃蝗虫,一开始还都是一副慷慨赴死的样子,可一口下去,就成了真香真香真香啊。

    萧瑀站在那,倒是骑虎难下了。

    你说天人感应,可人家李世民已经破解了,现在反将一军,你不吃蝗虫,那就是不肯跟皇帝一条心,不肯为皇帝分担上天降罪。

    本来嘛,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在汉代时,若真有上天示警降罪,往往都是先要由宰相承担的,宰相们多要引咎辞职的。

    现在大唐不兴这套,没要求你宰相引咎,可你这时总要跟皇帝一条心,一起分担吧?

    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候君集这些家伙,一人一手抓一大把炸蝗虫,恶狠狠的吃着,一边吃还一边瞪着萧瑀。

    李靖、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也在吃。

    萧瑀无奈,知道今天不吃不行了。

    他最后只好硬着头皮抓起一只,闭上眼睛,尽量不去看不去想,一狠心扔进了嘴里。

    他直接吞了下去。

    结果,秦琅又递上来一只。

    “宋国公吃这么快,那再来点。”

    萧瑀拒又无法拒,只好再吃,可这次秦琅给他的那只太大了,一口没吞下,又不敢当皇帝面吐出来,只好嚼碎,结果嚼了几下。

    怎么真嚼越有味。

    嘎吱嘎吱。

    嘎吱嘎吱嘎吱。

    好像真的是鸡肉味鲜吓味啊。

    再嚼两口,嘎吱嘎吱。

    真香!

 第194章 颤抖吧蝗虫

    东宫,显德殿上。

    秦琅奏陈,“请陛下派遣朝廷要员,分派诸道各州,以为捕蝗使,监督地方捕蝗,并赈济灾民。”

    秦琅同时建议,要鼓励百姓捕蝗,让各地官府下令,百姓可用捕得蝗虫换粟。

    “捕得一石蝗,便换一石粟,捕得一斗蝗,便换一斗粟。同时,要向百姓宣扬蝗虫可食,蝗虫可饲之用。”

    对于秦琅的这些建议,李世民觉得很不错。其中蝗虫换粟之事,他则认为这是赈灾之法,毕竟饥荒之时,朝廷也得放粮。现在把治蝗抗灾跟赈灾合到一起,也是上策。

    “臣还有一建议,眼下朝廷上下要团结一心,共同抗灾,对待蝗虫一事,必须得统一思想,不能左右摇摆。故此,令各捕蝗使、各地州县长官,禁止境内修建蝗神庙、虫王殿等,并对原有的也一律捣毁禁止。对于有敢趁机散布妖言者,皆捕之。”

    这一条,在殿上引起了争议。

    但最终还是李世民拍板,定下决心。不能这边在号召百姓灭蝗,那边却有人带头拜蝗,做事就得一心一意。

    于是乎,李世民当殿下诏,禁止各地官员们搞官方祭祀蝗神祈祷蝗皇等行为,并要把原有的这些什么蝗神庙等全都拆毁,大灾之时,当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灾救民。

    秦琅被李世民委任于全国治蝗的总指挥,授他为都督天下各道诸州县捕蝗使,镇抚司也成为各地捕蝗方面的总指挥机构,由他们出台捕蝗抗灾的条例手册,负责指导意见。如何灭蝗等,由他们来出台方案。

    为了表示出治蝗决心,李世民还派出朝廷的重臣们分道领衔捕蝗。

    太子太傅、平章事秦琼授为河西陇右朔方关中捕蝗使,都督整个关陇河朔地区的捕蝗救灾。

    太子太师萧瑀被授为河南捕蝗使,宇士及授予河东捕蝗使,杨恭仁被授为河北捕蝗使。

    李道宗为淮南捕蝗使、封德彝为山南捕蝗使。

    基本上会发蝗灾的地方,都派出了大员。

    由于秦琅的干涉,这次朝廷对蝗虫的重视很高,甚至处置很早。并没有等到无数的蝗虫已经铺天盖地的开始移动的时候才来救灾。

    如今许多地方的蝗虫才刚刚孵化出来,从孵化到成虫,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

    这一个月的时间,是秦琅想尽办法争抢来的。

    能不能控制住今年的蝗灾,能不能让今年不要在雪上加霜,就看这一个月的关键时间了。

    好在最顶级的决策层,已经统一了思想。

    走出东宫,秦琼问儿子,“还来的及吗?”

    “来的及,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我们还有一个月时间呢,只要各级官府统一了思想,一致行动起来,动员百姓们一起加入这场捕蝗大战中来,我们就还来的及。”

    本来一直称病的秦琼,这次很主动的请求外出为捕蝗使,皇帝很高兴,让他一人都督整个关陇河朔的捕蝗,这也是今年蝗灾可能最严重的地方。

    因为关陇地区是今年夏季旱情最严重的地方,大旱有大蝗。

    “现在我终于明白你之前为什么那么拼命的在孵蛋养鸡了。”秦琼拍了拍儿子,那个时候儿子面对各种置疑并没有过多解释,因此落了个贪财之名,被人非议堂堂国公却整天想着卖鸡赚钱。

    “呵呵,鸟其实才是蝗虫的天敌,但蝗灾之时,鸟也治不了,多养点鸡鸭会不错。这种时候,十只鸡的灭蝗能力,不比一个人差。”

    他的第一批鸡苗孵出来,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算算现在这些鸡也有一两斤。

    眼下正是这些鸡们发威的时候了。

    反正他秦琅已经下令,把他名下的那些养鸡场的鸡全都放出去,赶到郊外田野里去捕蝗吃虫。

    连翼国公府里养的那点鸡,也都已经赶到郊外了。

    “吾道不孤!”

    秦琅感叹遇到了个好皇帝,李世民不是那种迂腐的皇帝,更不是不关心百姓民生的皇帝,也不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来。

    大灾来临,皇帝也很急,也一直在积极想办法抗灾救民。

    斗蝗换斗粟,这应当是皇帝给出最大的诚意了。

    现在就是他这个都捕蝗使发挥能力的时候了,全国上下一条心还不够,还得懂得灭蝗之法,否则一个月的时间一过,跳蝻进化成飞蝗,那时可就控制不住了,必须在他们进化之前,将它们的大多数都给灭掉,才能躲过这一劫。

    身为一个穿越者,哪怕不是专门的这方面专家,可毕竟见识要广的多,对于如何灭蝗其实他早就已经在考虑,也已经提前编好了数本治蝗手册。

    蝗虫烹饪手册、蝗虫饲料用册不过是他的治蝗手册编写之余的副产品而已。

    灭蝗说来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法子,不过是全民加入共同灭蝗,之前他已经在各地开始收购蝗虫卵,用来做鸡饮料,或是直接加进他的干粮铺材料中去。

    但毕竟只是他一家在做,力量微弱。

    如今全国一般棋,就要强多了。

    利用蝗虫还不会飞,以及他们逆人的特性,在田野里多挖沟,然后驱赶这些蝗虫到沟里,再将它们抓起来放手里溺死,夜晚则利用昆虫向火光的特性,在沟边烧火引他们过来。

    同时,让百姓把养的家禽赶出去,帮忙吃蝗虫。

    多管齐下。

    在斗蝗换斗粮的这种重赏之下,秦琅相信,应当能成功。

    秦琅红着眼睛,给各位捕蝗使们拿出了治蝗手册。

    “按此法动员百姓,蝗虫可灭。然则,也要让各地官吏们齐心协力,要启用问责制度,划片设区包干,每个官员各自要对自己的辖区负责,谁没有治好蝗,到时就问谁的罪,治蝗不力直接免官。”

    “治蝗表现好的,当嘉奖升官!”

    “治蝗须用战时之法,要严格!”

    秦琼等捕蝗使们对秦琅的这番话,都极为赞同。毕竟灾异天遣这种论调在大唐其实还是很有市场的,就算是萧瑀这样的重臣,只怕心里也对治蝗不是很赞同。

    所以必须要避免有官吏到时阴奉阳违,出工不出力。

    现在把蝗虫灾情跟他们的官帽挂钩,秦琅相信,这些家伙只怕为了个人前程也会很努力的去灭蝗了。

    “诸位巡视地方,都督灭蝗,对于那些不配合的,应当严肃处理,直接罢官免职,不用按平常的手续,免的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灭蝗是全国一盘棋,若是有一州一县没控制好,到时便会影响整个大局。”

    秦琅派镇抚司的人在长安九门外支起了一排排的大锅,锅里不停的在炸着新捕来的蝗虫跳蝻。

    那一锅锅的炸的金黄的蝗虫,炸好后直接倒在巨大的竹席上,任由过往路人品尝。

    城门边,还张贴有镇抚司的灭蝗告示,有人在专门的诵读。

    皇帝亲自带头吃蝗虫,蝗虫有诸多妙用,吃了有病治病,没病防灾,蝗虫比鸡肉还好吃

    路过之人,有人惊讶,有人疑惑。

    有人忍不住试吃。

    突然一夜之间,整个长安城,好像都在议论蝗虫。

    蝗神庙虫王殿被定为淫祠,各地都在强制拆毁,蝗虫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