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家是三原县第一个来纳粮的。
都是今年新打下来的麦子。
秦琅有十多万亩地,但在三原县,他总共有五千多亩地,所以按今年的新税法,地在哪,就向哪交纳地税。
亩纳二升。
五千多亩,实际纳粮一百来石。
数量其实并不多,相比于今年秦家入仓的七千多石粮食,这真是九牛一毛了,但相比起往年,这也算是额外的支出,毕竟以前秦家属于不课户,一粒粮都不用交的。
县令刘审礼亲自带着户曹参军事过来收粮。
户曹的胥吏们拿出斗一斗一斗的量,每斗都要先装的冒尖,然后胥吏再踢一脚。
这震出的粮食,却跟秦家收租时不一样,这些粮归衙门所有,他们称之为火耗。
承乾看的很不满意,想要出声,秦琅却眼神制止了他。
这种事情,其实很寻常更是普遍,是地方官吏们的灰色收入。他们称之为火耗,实际上就是额外的一笔收入。
这些粮食,最后会另入账本,成为县衙的小金库,上到县令下到衙役,都会有一份,或者说,本身就是地方衙门的财政来源之一。
毕竟按现在朝廷的制度,一个县也就是那几个官和几个上吏属于国家编制,有正式俸禄的,而其它的大把胥役小吏们,其实只算是差役,是一种免费的差役,更别说俸禄什么的。
可地方也有地方的难处,一个衙门总得有个固定的班子办事,否则天天轮转,那谈何治理地方呢,但是这些胥役班子又没正式收入来源,自然只能靠手里的权力,弄点灰色收入了。
也正因此,这种事甚至都成了公开的潜规则了,因此就算是秦琅这位翼国公来交粮,人家也照弄火耗不误。
这种事情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天下的问题,所以秦琅根本没打算跟他们较真,真要较真,也是在朝堂上从整个大局来较真。
地税一百来石交完,得了份纳粮完毕的书。
“义仓粮也交一下吧!”
秦琅今天可不止带来一百石粮。
地税是国家的田税,而义仓粮之前也有,原先是按户等来纳的,上上户也不过五石而已。
今年开始推行新税制,关于这个义仓粮其实也是争议许久,原本秦琅最开始就是把义仓粮改地税的,后来最终成了田租改地税。
这义仓粮在几经争议后,最后终于也是出台了新规定,最终的结果是义仓粮征收标准为地税的一半,也是按亩征收。
亩纳一升。
于是秦琅再次纳了五十来石粮,又拿到了一张纳粮书。
在秦琅看来,地税粮其实是国税,这些粮食要缴入国家正仓的,而义仓粮,相当于地税,这些粮食是要存入地方的义仓之中,并不转运入国家正仓、转运仓的,义仓粮实际上就是储藏于本地,以备本地灾荒战事等情况。
“感谢翼国公积极纳粮!”刘审礼很客气的道。
“这是应该的嘛。”
新的两税制,是把税分成两次交,一次是夏收后,一交是秋收后,夏收后交地税,秋收后则交户税和摊丁入亩的庸钱。
所以这次秦琅就算完成了上半年的税收了,户税钱和丁亩钱则下半年再交。
拒绝了刘县令的酒宴邀请,秦琅直接带人回庄子。
回去的路上,承乾对那所谓的火耗一事,还耿耿于怀。
秦琅笑着道,“事情不能只看到一面,你看到了火耗的不合理,却没看到在现今的税制下,地方财政的困境与不足之处,也没有看到朝廷官吏制度下,对地方上,尤其是县乡一级胥吏的忽视,你有空,可以好好探究一下,然后写一个报告出来,我给你看看,然后呈报陛下,算是你的暑假作业之一吧!”
承乾一听又要写报告,不由的头大。
“不写行吗?”
“当然不行,咱们此次下乡,可不是来享受假期游山玩水来的,是体察民情,乡里调查。”
“好吧!”承乾无奈。
第294章 万石秦家
夏天的雨来的快,刚还是艳阳高照,忽然就乌云密布。
大中午的,天昏地暗,阵阵雷鸣电闪过后,便是狂风暴雨。
屋檐上迅速聚起连珠线般的屋檐水,秦琅和太子有些悠闲的坐在檐下,雨一来,闷热尽去,阵阵凉爽。
好几个庄丁从密雨之中跑回来,浑身上下淋的湿透。
“好在咱家动作快,麦子都收回来了,麦草也都起垛了。”庄头老王笑呵呵的道。“这雨一下,正好就可以翻耕土地,可以把豆子种下去了。”
“这雨来的快,也不知道有没有百姓晒场上的麦子被雨淋了。”秦琅问。
“大家都关注着天老爷呢,有点点变天,都赶紧收麦。”
被雨淋的也肯定会有些,但不会多,毕竟现在已经是收麦后期了,多数人家都已经把麦子收回来了,剩下些劳力少动作慢点的也不多了。
“老王啊,你过两天去附近看看,若是有百姓家麦子雨淋了的,出现发霉发芽的,咱们收了回来做饲料,价格上不要亏待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下。”
老王点头,“若仅是一场阵雨不怕,出太阳了再晒晒就好了,就怕接天雨,到时就会捂坏发霉长芽。”
秦家的麦子都入仓了,老王心情倒是不错的。
他拿起一个账本,却是要来给家主汇报下今年的收获。
“咱家在三原县共有田地五千三百亩地,今年夏季麦地三千亩,粟谷种了一千亩,稻田一千三百亩”
“今年新税法,咱家交纳地税粮一百零六石,义仓粮五十三石,另外咱乡里今年新建社仓,咱们秦家按规矩纳五十三石,另外三郎你又带头捐献了三百石麦子,这几项加起来,就是五百一十二石麦!”
秦家三原这五千多亩地,麦子最后入仓的有六千余石,现在再减去这五百来石,依然还剩下六千石出头。
而粟谷也收了千余石,稻子还没收,预计能收四千石左右。
算下来,今年三原县的这五千来亩地,与佃户分成后,再纳完税,都还能剩下万石粮。
这个数字是极为惊人的,老王先前都还以为算错了呢。
“咱家今年地肥足水饱,收成超了往年五成。”老王说这话时不免有几分眉飞色舞的感觉,伺弄了一辈子庄稼的庄头,地里多收三五斗都不知道要高兴成啥样了,何况是普遍涨收五成左右呢。
秦琅把账本拿给承乾看,让他仔细看看这些地的详细亩产、佃租、地税、义仓粮、社仓粮等等。
另外秦家这些地,有多少庄园奴隶自种,多少是佃户租种,庄上养了多少牛马,有多少户佃户。
甚至秦家三原庄子有多少座碾磨房,其中驴骡拉碾磨的有几座,利用水渠的水碾磨房几座,半年来为自家碾磨了多少粮食,又为百姓碾磨了多少,收了多少的加工费用等等。
承乾这段时间跟着秦琅身边,表格、记账、算盘等倒也都学的不错,“交经你个任务,你把这上面的这些,全都归纳一下,做一个表格出来,要简洁明了,所有数字再做成一个图表,再与去年这些田地的产出等也做到图表上,对比一下”
承乾瞧了瞧那么多项数字,不由的有些头疼。
“先生,我可不可以找人帮忙?”
“自己做。”
“只有亲自动手,才会印象深刻,秦家三原庄园和租地的这些数据,也是天下各地地主庄园和佃户们的一个缩影,你若有空,也还可以找附近几个村子,调查记录下他们的自耕田地的收益和生产方式,做下对比,这样便能更加心中有数,知晓农耕的情况了。”
承乾叫苦,“可这些也太多了。”
“我也没要求你马上弄出来,慢慢来,仔细些。”
承乾认命了。
他瞧了瞧那厚厚的账本,“先生家庄子今年收益不错。”
“这是规模化的效应,集约化生产的优势之处,再一个,你也不要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这里可是白渠边上,离郑渠也不远,另外还有清水河、漆水河等数条河流,这是关中最肥沃的田地之一,拥有最先进发达的水利条件,所以这里的田地亩产本就是关中平原之冠,而关中平原的亩产又远超其它地方,堪称大唐天下产量最高的田地,因此这上面的收获数字,其实并不是整个大唐的平均亩产的。”
“还有肥料!”承乾倒是会举一反三。
“先生在三原拥有许多个养殖场,鸡鸭猪羊的粪肥,对丰收增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普通百姓难以有这么充足的肥料,产量也就无法达到这么高,这从先生家自己经营的庄园,产量比佃户家的高就可证实。”
秦琅满意的点头。
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暴雨只下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停歇了,乌云散去,阳光再次洒落。天空如洗过一样明净,地上则到处都是积起的雨水,鸡鸭又都跑出来了,在地上寻找追逐着虫子。
蝉也再次鸣叫起来。
秦家不是普通的种地,而是多元化经营的庄园经济。秦家的拥有许多牛马等大牲畜,铁农具也更多,这保证了深耕,也提高了产量。更不用说,水车等工具又保证了灌溉需求。
而养殖场的粪尿和圈草,通过几座肥料厂的加工之后,使的这些粪草转化成为了更益于运输和更益于庄稼吸收的肥料,增加了地利。
此外,秦家还有自家的碾磨房,既为自家碾磨粮食,也给附近百姓提供服务,在秦琅的要求下,百姓来秦家碾磨粮食,秦家只收取糠皮,并不额外收费,看似免费不要钱,但碾下的糠皮等也不少,这些都是用来做饲料的好材料。
秦家地里的草料也直接就可充做养殖场的干料和圈草。
就是秦家产的粮,其实也不是简单的发卖的,秦家会通过自家的碾磨房将之加工成大米、面粉、小米等,部份拿到城里粮铺出售,部份更是会拿来酿酒、送入饭馆酒楼自用等。
这使的种粮的收益大大提升。
而另一方面,也为自家的养殖副业、餐饮副业提供了原料保障。
仅从账面上就能看的出来,秦家今年养殖场的收益其实是很高的,远远超出了那五千多亩地的收益。
五千多亩地最后能入仓万石粮,夏收丰收后,粮价肯定要全面回落,不敢说回复到历史低点,但以眼下的情况来看,斗米从原来的三四百钱,跌落到百钱左右是极可能的。
当然,这只是第一个丰季,若是接下来连续丰收,则粮价必然会直线下降,掉到太平年间的斗米二三十钱也是极正常的,甚至粮食产地掉到五六钱一斗都是正常。
眼下来说,种粮的收益还是较高的,因为粮价是在高位,但随着全国统一,战乱的减少,全国性的灾害减少,粮价只会持续走低,很难再出现斗米千钱,斗米百钱这种现象了,所以秦家的庄园经济,尤其是养殖、加工业这块,以后收益肯定会远远超过种粮。
“老王啊,咱们仓里的粮食,让碾磨房这边赶紧加工,然后卖了。”
“卖了?现在卖?”
“现在这个价格还不错,卖吧。”
“可”
老王觉得应当囤粮,他认为开国以来,关中的粮价几乎常年高位,去年又刚经历大灾,官仓和百姓家都没什么余粮,仅一个丰收还远远不够,因此粮食应当留着,万一下半年又有灾情导致粮食产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