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的让他去丰州当检校都督,这摆明了是皇帝想要借秦国忠入朝之际,往丰州这块新附之地安插势力,说白了,就是李世民觉得丰州这块地方太重要了,唐初虽然好不容易收复,可后来又失去了。

    现在终于随着秦国忠的归附,这块地又回到大唐了,但还只是名义上归附,所以李世民要趁机去实际控制他。

    但动作又不能太大,免的郁射设的部众不服,甚至生乱。

    所以现在就让秦国忠的义弟秦琅过去代他检校丰州都督,秦国忠依然是丰州都督、刺史,只是暂时皇帝留他在京,因此让秦琅过去。

    另一面,秦琅又正好组织了许多商货钱粮到丰州去跟牧民们做买卖,收购他们的牛羊皮毛,这样郁射设部众的抵触心里肯定也会降到最低。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李世民比较信任秦琅的办事能力。

    之前检校幽州都督,表现就十分好。

    李大亮这个刺史人选,李世民也是郑重挑选的,这位爵位是武阳县男爵,别看爵位很低,但办事能力可是非常强的。

    李大亮也是出身关陇,他爹是隋朝的朔州总管李充节,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李大亮履历跟秦琼差不多,早年也是正经隋朝军官,后来跟秦琼一样在攻打瓦岗军时兵败被俘。

    当时他运气好,俘虏他的瓦岗将领张弼把其它俘虏全杀了,却觉得他很特别于是独留下了他,李大亮也就留在了张弼的手下上了瓦岗。

    不过在瓦岗时,秦琼随裴仁基归附后,是深得重用,担任骠骑将军,统领骑兵。而李大亮当时却仅是张弼手下的一个校尉,因此在瓦岗的时候,李大亮是声名不显的。

    后来李渊攻入长安,李大亮听闻之后,便立即脱离瓦岗跑到长安去投李渊了。李渊对他也没啥重用,仅仅是授了他一个县令之职。

    但李大亮倒也踏实当他的县令,一心发展生产,劝降胡人,以功授金州司马。

    后来参与平王世充有功,迁安州刺史。而那个时候,秦琼却以平王世充之功,封翼国公爵位了。

    李大亮后来又以平辅公祏之功升越州都督。

    李世民继位后,出任交州都督,然后调回朝检校太府卿。

    是个能能武的,只不过因为没什么山头,所以到现在也仅仅是个武阳县男,还是之前皇帝即位时,给所有五品以上实职无爵官员一起封的虚封男爵。

    李世民看中的是李大亮踏实肯干,且能允武,尤其是在招降胡人,安抚民众方面比较有突出能力上,特调他去协助秦琅的。

    这也透露出李世民对于丰州的突厥降部,态度重心还是安抚为上。

    “朕让你去丰州,第一,你得安抚好秦国忠的部众,第二,得提防颉利,不能让颉利把这十万人马给吞了,更不能让颉利把丰州给吞了。”

 第334章 三郎出塞

    天寒地冻的,皇帝让秦琅去趟丰州。

    秦琅原本只是打算说组织关系好的各家,运货到丰州去发趟财,毕竟郁射设刚归附,丰州的牧民就是完全对大唐敞开了啊。谁知道皇帝倒是想的远,想让他趁郁射设新归附又还在京之际,去鸩占鹊巢。

    细考虑了下,秦琅决定跑这一趟,皇帝亲口发话了,也不得不去嘛。再一个,秦琅则是看中了丰州地区的重要性,说白了其实是看中了那里的煤。

    黄河南面的鄂尔多斯高原,北边沿黄河一带是起伏如茵的黄河冲击平原,东部丘陵,西部高原,中部是沙漠戈壁。

    可就是这片在中原人瞧不上的不毛之地,后世可是拥有中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储量的。更为难得之处在于,从宁夏的中卫,到东面胜州的榆林县,足足两千里的黄河水道都是可以通船员航运的。

    这意味着,这里的煤炭有较好的运输条件。

    更别说,在这里还有许多浅表层的煤矿,这里的碱、硝、盐、铁、铜等矿产资源也是极丰富的。

    有不少煤矿埋藏的极浅,完全就可以露天开采,根本不用打井挖洞。

    煤炭开采出来可运入关中做为燃烧之用,当然煤炭更重要之处在于冶炼,煤炭加工成焦炭之后冶铁炼钢能达到更高的温度,能大大提升冶炼的效果。

    其实长安周边肯定也会有不少煤矿存在,可秦琅一时也不知道在哪,若是储量少,埋藏深,运输不便,成本也高。

    既然皇帝让他去丰州,那就顺便去瞧瞧那边的煤炭。

    承乾听说秦琅要去丰州,也嚷着要去。

    还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老师说的。秦琅可不敢带承乾去,毕竟是跑到突厥人那里去,万一出点啥事,他和整个秦家都交待不起。

    程处默向皇帝打了报告,请求带兵去丰州。

    这次秦琅去丰州,皇帝当然不可能让他跟李大亮光棍二人去,而是从天子禁军六军里,各调一团,另从在京宿卫的南衙禁军十二卫,各调一团,总共给秦琅拔调三千六百人。

    这三千六百人,名义上是护卫秦琅去河套抚慰归附突厥部众,实则就是去接收丰州,在那里屯驻,打下钉子,防颉利来抢夺后套的。

    “你在讲武堂御训的好好的,急什么?”

    “长安呆不下去了,我爹现在是越来越不要脸了,跟崔寡妇都是公然的出双入对,他还在城南为崔寡妇花了一万多贯钱修建了新宅,经常直接就歇在那边了。”程处默说到这个就来气,可当儿子的又管不了爹。

    于是也只能想办法离长安远点,省的看着瞎眼。

    “要说崔寡妇也是真有本事,还偏偏就把你爹拿捏的死死的,先前我也劝过你爹几句,可惜他还真就舍不得崔寡妇。”秦琅也不知道程咬金是真喜欢这崔寡妇的人呢,还是喜欢这崔寡妇代表的崔家,但总之老程现在跟崔寡妇和崔家,确实关系好的都穿一条裤子了。

    清河崔明显也挺看中程处默这个新贵国公在朝中的影响力,他们希望搭上程家,就跟博陵崔家搭上秦家一样,在新朝中有个当红新贵为他们代言。

    大人的事,晚辈管不了,秦琅也能理解程处默的苦闷。

    秦琅见他这么苦闷,自然也不好拒绝,再说处默虽没啥带兵经验,毕竟也是将门子弟,又受过御训,本事还是有些的,最关键的是可靠啊。

    接下来的几天,尉迟兄弟也要去,还有不少勋戚子弟都过来找秦琅。

    天天呆在长安城,其实也挺无聊的,勋戚家的子弟,尤其是这些新贵家的子弟,都很迫切的想要有机会建功立业,毕竟在长安城里,还轮不到他们当顶级纨绔,自已没啥功绩官职,也压不过那些纨绔们。

    凭父母的官职名头,这不算本事。

    秦琅倒也来者不拒,不过要他们自己跟上面打报告。

    程处默等各自找了自家的父亲兄长们,有了秦琅这边肯接收,各家倒也愿意让子弟出动历练历练,于是走走关系,但是很快从兵部拿到了调令。

    这边南北衙的兵马在集结,而另一边秦琅则很快组建起了一支很庞大的商团,这是一支联合商团,以东宫打头,秦家主持,一共有一百零八家股东,既有秦琼家程咬金家牛进达家,也有李靖家李绩家,还有河北的苏定方家、窦线娘家,另外裴矩家,清河崔家、博陵崔家等也上了船。

    之前他们跟着秦琅也没少赚钱,所以这次秦琅一招呼,大家问都不问具体情况,就直接喊算他一份,尤其是如程咬金,表面看着粗糙无比,其实外粗内细,很是精明的一批,这老小子次次不落。

    这一百多家股东,其实包括了长安朝堂上的一大堆紫绯大袍们,秦琅这次也算是利益均沾,只要愿意来就欢迎,谁也不拒绝。

    只要接受大家惯来的合作方式,谁都可以参一股。

    因为背后都是长安的王公们,所以商团组织的货倒也简单,各家的商铺、仓库、工坊里调货就是,很快就调集了无数的商货,然后各家抽调车马骆驼等。

    大家都打着抚慰突厥,支援丰州的旗号,浩浩荡荡的商货,就跟在秦琅李大亮旗子后面,三千六百名官兵护卫,各家都往秦琅的军队里安插了许多子弟,这些是跟着去挣军功的。

    另外还有许多庶出子弟,或是族人则跟在商团里,这是负责买卖的,他们每家也都带着不少家里的家丁护卫什么的,就这些家丁护卫私兵,加起来都有三千了。

    所以说,秦琅这支人马,浩荡上万人,出长安城,直奔丰州。

    大家都说是去援建丰州,安抚突厥降部的,个个都富长良心,当然,实际上就是看中了丰州这口肥肉,所有人都想去咬一口。

    毕竟之前秦琼镇守灵武,适当的放开边市、商屯、盐业后,已经有许多抢得先机的家族,吃的满嘴流油了。

    如今整个后套地区,一个万帐部落归附,这里面的利益可是惊人的,就看谁能抢占先机了。

    李大亮今年从越州都督位置上调回来,检校太府卿没干多久,结果就又得了新职,他倒也没啥不高兴的。

    毕竟做为非秦王嫡系,李大亮想在地方上当都督握实权,也是不容易的。

    先前秦琅主持转运司的时候,跟管国库的太府寺其实也有不少联系,因此跟李大亮也算有所接触的,知道这位五十多岁,能力还是比较显著的,不过李大亮吃亏在没啥军功。

    确实,李大亮当初在瓦岗只是个小校,没出过头,后来投李唐,也是从县令干起,此后任刺史、都督,但都是在内地,灭辅公祏其实也是后勤转运之功。

    也因此,早当上都督的李大亮,也就是上次普降甘露的时候捞了个男爵虚封。

    “三郎以为颉利可汗会出兵后套吗?”李大亮骑马与秦琅并辔而行。

    “郁射设突然入朝归附,只怕此刻颉利是非常难受了,以颉利的性子,估计会很恼怒,也极有可能要出兵。但眼下这个时候,气候不利于颉利,各地受灾也让牧民们日子难过,就算出兵,估计也需要点时间才能集结起兵马,而且出不了多少兵,起码漠北以及东部的部族就来不了。只要我们速度够快,抢先进驻丰州,那颉利就算来,也讨不了好。”秦琅对这个事情当然也有认真研究过。

    李大亮很佩服这年轻人,不愧能这般得皇帝宠信,是有几把刷子的。

    “三郎,我们现在这一万多人,又携带这么多商货,只怕走不快,要不然我先带骑兵疾驰北上丰州,三郎带步兵缓行北上?”

    “用不着这么辛苦,我已经去信我阿耶,让他先抽调一支兵马进驻丰州,再有归化郡王的人回去传话,让他们配合,不用担心颉利偷袭,我们正常速度走,来的及。”

    突厥说白了是个部落联盟,颉利这个大汗,也仅仅是个盟主而已。之前的郁射设,就相当于是这个联盟里重要的一个部落首领,地盘、部众、财富,这些都是郁射设的,颉利根本没啥太大的约束力。

    这跟中原大唐王朝的中央集权无法比的。

    郁射设这一降,是真的连人带地整个就归附大唐了,颉利要讨伐,还得征召部众等,毕竟突厥虽说全民皆兵,也意味着本身其实没有兵,要打仗,得临时征召牧民从军。

    秦琅说不急赶路,其实也并不慢。

    毕竟是在大唐境内行军,还是关中。

    关中之地,那是大唐的根本,沿途皆是军府城堡不说,道路也是修的最好的,遍地都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