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突厥的泥孰可汗和莫贺咄可汗还在内讧,大唐以天山南北为界为他们划分地盘,让他们共治,各称大汗,结果两位西突厥大汗也不敢有异议,虽然在西域依然各自攻伐,可起码,他们双方都还是共同上表称大唐天子为天可汗,朝贡称臣。

    强大的大唐,虽然还未恢复到大业初那般的强大,可锋芒毕露。

    “我可不敢称德高望重,更不敢说实力雄厚,我只是为朝廷守边而已。所谓十万之兵,那都是外面的谣传啊,卫公切莫相信。”冯盎淡淡的应道,“谈殿先前与宁长真背叛朝廷起兵,某等奉旨讨伐击败后,谈殿又不死心,暗里煽动罗窦二州垌蛮叛乱,攻击州县,劫掠汉民,实是罪不可赦。”

    “我身为朝廷官员,也只能尽力而为,召集乡民义士,共击贼蛮。我等在岭南,盼朝廷天军如久旱盼甘霖啊。”

    “从隋末到如今,岭南确实混乱太久了,断断续续已经打了十几年,百姓深受其苦。上次平叛乡兵义士们的赏赐也还没有定,伤亡抚恤也还没,现在谈殿又乱,岭南州县已经无钱再募集乡勇,也无钱再更换装备武器了。”

    “事实上,朝廷要在岭南裁并州县,清民入籍,开征税赋,许多先前响应征召参与平叛的许多俚僚忠义,现在也多有怨言,表示不能理解,若是谈殿卷土重来,只怕将掀起一轮更大的叛乱!”

    秦琅呵呵一笑。

    这个冯盎,老江湖了,这个时候也知道说困难谈条件。

    “耿公啊,二郎就亲自统领着五万冯家军,耿公手里也还五万人马,据说还随时能再征个十万不成问题,怎么就镇压不了叛乱?现在朝中可是不少人在说,这是耿公有意在养贼自重啊。”

    话音虽轻,可暗藏锋芒。

    冯盎面色不变,“我冯家一腔忠心热血,却被人如此诬篾,真是令人寒心齿冷。”

    秦琅一笑而过。

    旅贲护卫着一路抵达长安城下。

    巍巍长安。

    “耿公,与当年隋之大兴城时相比如何?”

    冯盎来过长安数次,第一次来还是在杨坚仁寿年,不过那时,这座城不叫长安,叫大兴城。

    后来也来过几次,再后来杨广继位后迁都洛阳,冯盎便陪侍洛阳,再没回过长安了。

    一恍,也有十来年了。

    隋大兴城,已经更名为唐长安城。

    大兴宫,也改成了太极宫。

    “当年我初次来此时,长安城的外郭城墙都还没有修建,只修了城门处。想不到,如今外郭城也修的如此完备雄伟了。”冯盎道。

    “完备的可不止是外郭城,长安城现在已经恢复了开皇之盛了,数十万家,三市兴盛。”

    冯盎站在南门前,感受着这五门洞正门的雄伟壮阔。

    “耿公,刚听到一个消息,宁长真死了!”

    冯盎一怔。

    “死了?”

    宁长真的死确实震惊了冯盎,这位可是宁氏的族长。宁家跟冯家一样都是中原南下岭南家族,在岭南都有二百年了。

    家家祖籍河北冀州,是春秋著名的宁戚后代。在南朝宋明帝时,临淄地被北魏吞占,宁氏家族便随刘宋朝廷南下。而到了梁武帝时,宁长真的祖父宁逵出任定州刺史玉林,总督南定等九州诸军事。

    陈武帝时,迁安州刺史后改钦州。

    宁家便从宁逵到宁猛力再到宁长真,从梁陈隋唐四朝镇守云开大山以西的钦州湾一带。

    宁氏家族雄据一方,与中原王朝时即时离。

    相比起在云开大山东面的冯家来说,宁氏家族更彪悍凶猛,这也与当时西面环境更复杂更落后有关,那边的俚僚蛮势力更强。

    虽然历代朝廷经常出兵征讨宁家,可也无济于事,打打停停,无法根治,每次只能打一打再抚一抚。

    宁氏家族也因此世袭钦州刺史。

    而宁氏家族一面对抗朝廷,一面又积极开拓广西,对周边的俚僚们经常大打出手,将他们征服或驱离,然后设立州县,纳民入籍,开征税赋,垦荒开地。

    到了宁长真时,宁家已经拥有了当时广西数郡之地,占了近半个广西了,甚至势力一度到达了邕州南宁一带。

    宁长真的父亲宁猛力继承宁逵之位,十分彪悍凶猛,他在位的时候宁氏扩张迅猛,隋朝虽曾出兵讨伐过宁猛力,可后来也还是难以将其彻底击败,最后不得不妥协招安。

    而宁长真也是打小跟着他爹统兵征战,没少跟隋军交战过,也跟俚僚蛮打过许多仗,凶悍无比。在开皇二十年他承袭钦州刺史一职,后来在大业元年,还曾奉命率部从征林邑,立有大功,赐上开府,钦江县公,行军总管。

    此后又随杨广远征辽东,受封鸿胪卿,岭南安抚使,升右光禄大夫,宁越郡太守。

    武德五年,归附大唐,授封钦州都督。

    武德八年,起兵反唐,联合冯暄、谈殿等攻州掠地,后被冯盎等联兵击败。

    虽然兵败,可宁家依然还保持了他们原有地盘不失。

    事后,朝廷也依然只能对他进行安抚。

    宁长真依然是岭南西最大的势力。

    谈殿上次煽动罗窦二州蛮做乱,其实就是有宁长真在背后支持的,宁家不仅占有数州之地,而且控制了北部湾,他们既掌握了岭南到交州的航线,而且也还一直握有合浦大珠的采捞交易等,可谓是财力雄厚,兵精粮足。

    冯盎入朝时,宁长真还在钦州活的滋润着呢,朝廷都已经授封他为安南大都护府司马、钦州刺史,还封他为康国公。

    怎么就死了?

    秦琅微微一笑。

    冯盎心中一凛,这个笑容很邪性。

    “莫非是朝廷出手?”

    “我刚得到的消息,据说是因为合浦采珠人暴乱,宁长真在府中被一个采珠人之女出身的侍婢毒杀。”

    合浦大珠非常有名,出自珠母海,也就是后世北海合浦一带海域,这里风浪较小,且流水清澈,咸淡适中,水质上好,水温也适宜。

    因此历来都是最适宜的珠母贝的繁衍地,宁家在珠母海有白龙、青婴等七大珠池,所产海水珍珠通称为合浦大珠,也称为南珠,受到历代皇室贵族们的重视珍爱。

    因此岁岁成为贡品珍物,在合浦,有数千人以采珠为生,称为珠民。

    据说宁氏家族的七大珠池,几千采珠人一年能采三万两珠,利益巨大。不过采珠人的日子却极为辛苦,常年在海中采珠,不但会被鲨鱼咬风暴吹,而且往往都会患上风湿等病痛,寿命很短。

    最要命的是,宁家对珠民都是定有任务的,交不够珠便要受罚,所以合浦采珠人其实就跟一群奴隶一样。宁氏甚至禁止这些采珠人上岸生活,他们世代只能生活在海上船上,也不能在陆地上拥有任何财产。

    合浦大珠的珍贵和繁荣,是无数采珠人的悲惨史。

    但冯盎不信这些采珠人敢暴乱,甚至能杀宁长真,因为合浦采珠从汉朝就开始了,珠民的历史甚至在秦以前就有了。

    两千多年的采珠历史,这些珠民们向来悲惨,可没见过珠民们暴动过,更别说能杀掉宁长真了。

    冯盎不得不怀疑,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说不定就是朝廷暗中出手,先是挑拨了珠民暴动,然后又趁机派人毒杀了宁长真,再栽脏到珠女身上。

    岭南西部,郁水右江、邕江南岸,之前可都是宁氏家族控制的,虽然之前出了宁纯这个背叛家族,转投大唐的不孝子孙,宁纯还把他们父子原本控制的雷州半岛给献给了朝廷,最后让朝廷划给了死对头冯盎控制。

    但总的来说,宁氏家族还是很团结,实力也还在,现在宁长真这个当家人突然就这么被毒死了,这可真是让人怎么都没想到的。

    冯盎呆呆的站在长安城南门前,许久都没有动一下。

    威霸岭南西南部的一代枭雄宁长真,就这样死在了一个珠女手里?一杯毒药,就干掉了一代枭雄?

    冯盎突然打了个冷颤。

    这都人间四月天了,岭南早就炎热无比,怎么长安城却还这么冷呢?

 第400章 又一个杨广

    岭南一代枭雄宁长真没死在反叛朝廷的战争中。

    武德八年的叛乱后,朝廷安抚了宁长真,还给他进位康国公,据说按世谱记载,武公生季亹,食采于宁,因以为氏。又说,宁,卫康叔之后。

    卫康叔是周王第九子,武王同母弟,获封畿内康国,故称康叔,所以朝廷当初授宁长真康国公时,宁长真还真是十分高兴。

    对朝廷也就客气了起来,特派人向长安再次进贡合浦大珠。

    转眼过去了三年了,连冯盎都没有想到,本该平静了的江湖会再起波澜。冯盎不会去打听什么珠民暴乱,珠女下毒这些,不管表象如何,做为一个老江湖,他都自有另一套判断法则。

    在他眼里,宁长真绝对是死于朝廷之手。

    朝廷忍了三年才动手,一击必杀。

    难道这才是当今皇帝的真面目,狠辣无情,事后清算?

    想及起,冯盎真是有些惊惧了。

    他最怕的就是这种不按常理行事的人了,跟这种人打交道,会很头疼,尤其是对方实力远强于自己的时候,那就更恐怖了,这意味着无法预测对方的行事轨迹。

    这倒有几分类似于杨广。

    难道当今天子是又一个杨广

    联想到武德八年时紧随宁长真起兵的宁道明,在去年,也是被不知名的州人所杀一事,冯盎越发确定,看来朝廷对于叛乱的宁氏家族早就动了杀心。

    先杀宁长真兄弟宁宣之子宁道明,接着又杀了宁长真,这下宁氏家族一心反叛者都被杀了,剩下的宁家人,反倒是之前反对叛乱的宁纯实力既强,辈份也尊。

    “耿公,请入长安!”

    秦琅笑呵呵的请冯盎入城。

    冯盎迈出一只脚,却又停了下来。

    “不知道朝廷打算如何处置宁长真善后之事?”冯盎忍不住问,朝廷会不会借机把宁家地盘给吞了?

    当初宁道明死后,朝廷就下旨拆分了宁道明的越州为越州、南合州和姜州。

    “暂时还不清楚,这个得朝廷考虑后做决定,若是耿公关注,那我打听到结果后告诉耿公!”

    进入长安城,冯盎已经再没半点心思去看这雄伟的城池,也没心思看比当年大为变样之处。

    秦琅一路把冯盎送到了耿国公府。

    这是皇帝为事先就为冯盎敕建的府第,冯智玳也早就为冯盎到来做足了准备,府里仆婢一应俱全。

    “我就不打扰耿国公休息了,耿公一路旅途奔波,请早点歇息吧!”

    冯盎有些木讷的应答。

    出了耿国公府,秦琅脸上的笑容很灿烂。

    承乾问,“钦州珠民暴乱,那岂不是又要生乱?”

    “几千珠民不满宁氏的苛待,奋而暴动,情有可原,朝廷只要派一使者过去宣诏安抚,事情便可安定,不要担心。”

    承乾还是太年轻了,真以为是一群珠民生乱呢,不过他也没跟他细说,有些事情需要自己品,细细品,光别人教没用。

    “走,回宫复命吧。”

    径直去了太极宫,两仪殿里,秦琅和承乾向皇帝复命。

    “冯盎接入城了?”

    “嗯。”

    皇帝问了几句后,便挥手让承乾回去读书去了,单留下了秦琅。

    “刚才冯盎听说了宁长真死讯后,什么反应?”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