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督二十七州军事,侯莫当初对李光仕这些俚帅,采取的是如今秦琅差不多的策略。

    以安抚为主,武力威慑为辅,杀一批然后安抚一批。

    他在岭南的政策,使的蛮夷悦服,李光仕率各溪垌归附。后来隋亡,岭南大乱,李光仕病死,李光度接替兄长,成了当时永平郡,也就是浔州一带数州的最大渠帅。

    后来他与相邻的始安郡李袭志联合自保,以抵抗其它岭南枭雄,武德五年,归附大唐。

    武德七年,宁长真冯暄谈殿等叛乱,李光度时任南尹州都督,出兵讨伐,战后,论功,授邕州都督。

    这次调整岭南州县,邕州撤去都督府,为普通刺史州,李光度也就改任邕州刺史。

    虽说李家是桂州浔州一带的俚人首领,不过他跟陈龙树一样,对长安朝廷还是比较恭敬的。

    也没有冯盎那么一心想着实际割据一方。

    朝廷调他到邕州,他也没拒绝,来了邕州后,任着在俚人中的影响力,跟这边的俚帅等关系处的还不错,在邕州还搞的有声有色的,是个能力不输于李袭志冯盎,却没有冯盎那样野心的人。

    这或许也是跟李家兄弟当年造反,后来兵败有关。

    当年侯莫总管桂州时,李光仕造反割据,后来被李光仕安抚,老实了一段时间。等侯莫走后,李家兄弟又做乱了。

    于是朝廷又调派了周法尚和王世积两员大将军讨伐,周法尚和王世积可都是名震一方的大将军,两人一个驰往桂州发岭南兵,而王世积出岳州,征岭北军,准备会师尹州。

    李光仕纠集了许多俚僚蛮子来战,王世积的岭北军水土不服,一时困在衡州,而周法尚率岭南兵独自独迎战,结果李光仕三战三败,李光略和李光度兄弟俩皆兵败被俘,他们留守的寨子也被破,家眷皆被俘。

    周法尚当时传令,只要蛮子来降,就放还妻子,于是成千上万人归降。

    李光仕做困兽之斗,结果又被周法尚引诱伏击,大溃,最后李光仕被斩杀于阵中,传首岭南各溪垌。

    也就是那时起,李光度和李光略兄弟俩再次臣服于朝廷,此后接受朝廷官职,统领溪垌俚众,再不敢跟中原对抗。

    哪怕杨广江都被弑后,李光度都听从了李袭志的劝说,依然使用大隋永平郡守的官职,守境自保,不敢自立。

    年轻时的李光度也是个愣头青,可跟着大哥李光仕碰的头破血流之后,也就成熟稳重了。

    归附大唐后,宁长真冯暄谈殿他们再反,李光度就坚决拥挤中央不肯与他们一起做乱。

    这次谈殿又联合诸溪垌想造反,甚至左右两溪的大蛮王们也跟着上窜下跳,可李光度丝毫不为所动。

    他甚至都已经在悄悄的调动兵马,只要左右两溪蛮王敢公然做乱,他这个邕州刺史,就要率兵讨逆,支援代天南巡的秦宣相平乱了。

    “宣相,俺老李只是个蛮子,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是也知道人无信不立,既然归附朝廷,向天子宣誓效忠,那就得说到做到,不能出尔反尔,宣相说对吧?”

    老李黑瘦黑瘦,小胡子留的很有个性,一件紫袍穿在他身上倒是挺衬出他的威武,很难想象这个一个老夫子似的老头,其实是个大蛮王。

    人家虽没有强健的肌肉,可在岭南也是能说的上话的人,跺一跺脚,一样能让整个浔江都震一震。

    “我老陈也一把年纪了,都六十多岁了,也不知道还有几年能活的,有的家伙总是不安份想着折腾,可我老李不愿意折腾,年轻时不懂事折腾过了,如今老了就更不愿意折腾了。”

    “宣帅在桂州,在浔州,做的那些事,说的那些话,我老李听了后很是感动啊。其实咱们岭南啊,一直以来就是太乱了,想出头当头的人又多。当年李靖将军南下岭南,也是凭本事压住了岭南众人,可惜李将军很快又走了,岭南便又有人不安份了。”

    “若是秦宣相早几年南来,也就没有这些年这些狗屁事情了。”

    其实李光度所说的岭南想当头的人很多,也并没几个,真正有实力有野心的其实也就那几个。

    隋末时岭南曾有八大势力,冯盎宁长真丘和李袭志杨世略冼宝彻等,也包括了李光度。

    谈殿、冯暄、宁道明、陈龙树这些,都不资格跟他们并论呢。

    可短短几年,宁道明死了,宁长真也死了。

    李袭志两次入朝又两次归来,陈龙树陈世略李光度等都是频频调动,丘和也入朝了。

    冯盎也受召入过朝了。

    所以现在谁还反朝廷?

    之前谈殿想反,但被秦琅轻松的安抚了。

    其它如冯暄、冼宝彻、宁琚等,也顶多有心无胆。

    “李公,其实岭南人只是心直口快,都是耿直人,我挺喜欢耿直的人,之前是有些误会,如今误会也都消除了。谈刺史、冯刺史等都对朝廷很是忠心,对于朝廷世封、并州等政策也很支持啊。”

    秦琅告诉李光度,他在邕州西面的邕江上游支流左右两溪,各设立左右两州,这是两个正州,两正州下,各设了十八个羁縻州,另外于两江也要设立几个朝廷的正县。

    这等于是从邕州割地了。

    邕州之前很大,邕江上游左右两溪,各千余里地,全在邕州治下,不过那里以前全都是蛮地。

    就连邕州附近的山里,也一样都还是蛮地。

    可不管怎么说,以前那些地方终究是划在邕州的,邕州也因此是个拥地千里的巨州了,可现在一下子要划走那些蛮地,还是变化挺大的。

    不过老李是个实在人。

    “我坚决拥挤朝廷的决定,也拥护秦宣相的决定。”

    这老李的态度让秦琅很高兴。

    随李光度进了邕州城,查看了下邕州的档案数据等,跟老李也开诚布公的谈了谈朝廷对于岭南的核心政策。

    “桂州有李袭志,如今邕州有你李公,我可放心了。”

    “我会坚决按朝廷的政策施政的,若是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宣相大可以把我撤了换人。”

    在邕州呆了几天。

    秦琅挺喜欢这个地方的,都已经九月了,邕州城外稻子金黄一片,农民们都忙着收割稻子,又是个丰收季节。

    而在那涛涛邕江里,木排正源源不断的从上游的左溪右溪顺江而下。

    那是秦琅为建大明宫派人从交州和云贵砍伐来的巨木名树,顺着上游的左溪右溪顺江而下。

    树木成排沿江而下,抵邕州下浔州一路可抵达广州。

    红河也还有木排抵交趾,但为了尽快的让这些木头运回长安建大明宫,所以采木的官员考察实地后,建议秦琅是分成数条路线,红河下交州,也有经左右溪抵邕州再直下广州的,另外也有从湘赣、巴蜀等地伐木,经湘江赣江等入长江,抵扬州再入运河送关中。

    通过这种多处采伐运送,能够提高运力,避免拥堵耽误。

    秦琅头一次看到这些从遥远大山里运出来的木头,特意跑到江边去看,发现这些树木还真是够大。

    听着押运的官员们仔细的介绍着这些树材的种类和树长、直径等尺寸,秦琅还是很惊讶的。

    好些树都是百年以上树龄了,生长在那遥远的深山老林里面,可就因为长安天子要给太上皇盖一座宫殿,于是官员们跋涉万里跑进深山老林里找树,雇佣了许多当地山民们伐木锯树,辛苦的从大山里运到河里,再一路换腾的运到了这。

    有些树,居然是从他封地武安州境内的山里砍来的。

    他们在左溪最上游的源头处大山里砍下树,再顺江运来。

    “能够从上游一直顺江而下吗?”

    “哪有这么轻松啊,左江上游许多地方都河浅滩多弯急,木排在好多地方都要拉纤才能过,一不小心就突然触滩,轻则木排撞散,重则排断人亡。我们这批树出山运出来,前后已经死了不止百人了。”

    有些是山里砍树摔死的,有树压死的,也有被野兽袭击杀死的,还有被毒蛇咬死的,更有不少是运树时摔死压死的,在江里放排是最轻松的了,但一样有不少人在险滩遇难。

    听到这里,秦琅心头沉重。

    他是大明宫的总监造,让人来交州伐树,也他的主意。

    虽然他提出了改征民众服役伐木运树,改为出钱雇佣民工伐木运输,可想不到也一样会造成这么多伤亡。

    “伤亡的工人,给赔偿了吗?赔偿款能够赡养他的父母,养育他的妻儿吗?”秦琅告诉那官员,一定要做好赔偿,不能让这些珍贵的木料带血入京,不能让大唐的太上皇住进一座带血梁柱建起的大明宫中。

 第440章 我替你管教

    过了邕州,才能真正感叹于蛮荒的蛮和荒。

    秦琅在邕州受李光度盛情款待了几天之后,便率众继续西进。大大小小数百余船只,载着他的五百亲军八百封地骑士武士,还有三千人的侍从和流犯。

    左溪宽阔,水流平缓,两岸青山夹一江绿水,船队行驶其上,倒是很有几分竹排游桂林漓江山水的感觉。

    这广西的山和水确实风光好,可那连绵的山也不由的让人感叹这里的交通不便。

    千里左江流域,新设了一个左州,下面还设了十八个俚僚羁縻州,代表的是左溪流域十八个最强的溪垌部落。

    十八溪垌主要依靠这左溪往来交流,除此外,并没有什么陆上道路。

    在隋朝时,整个邕州和左右溪都归属于郁林郡,而邕州称为宣化,左右溪千里之地更是一片蛮荒,连个羁縻州县都不曾设立过,再往前的南朝宋齐梁陈,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更远的交趾经营,可却并没有深入到左右溪一带。

    在这里,就是被中原王朝遗忘的蛮荒之地。

    哪怕就是岭南的俚僚,也歧视的称这里的人为蛮夷。

    扶三这位左州刺史,号称是左溪蛮王,但实际上他也只是左溪十八溪垌中实力最大的一个溪垌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已,左右溪本质上就没有什么蛮王,在那千里蛮荒,每条江河山溪,每座山里,基本上都会有蛮寨,这一个又一个的蛮寨则会三三两两的组成许多松散的联盟。

    联盟首领,对于诸溪垌的控制力其实很弱。

    大的蛮寨两三千户,小的蛮寨可能就几十户,完全是个弱肉强食的蛮地。

    蛮子们自己也经常征战不休,冲突不断。

    左右溪蛮以前在广州交州钦州等地方,最有名的其实就是他们的凶蛮和奴隶,奴隶买卖才是左右溪蛮子们跟中原做的最多的生意,他们跟东面的那些俚僚区别很大,东面的能称为熟蛮,他们采金挖矿种地打,甚至是烧陶纺织造船航海,可这左右溪的蛮子们就蛮多了。

    他们那里还极度落后,与外面最大的交易就是卖人。

    大寨子抢小寨子,甚至是父卖儿,偷盗抢掠别人的孩子。

    扶三做为左溪蛮王,十八溪垌联盟中最大部落的首领,本身的寨子就有三千户,另外还控制着近万户,这还没算上其它十七个溪垌的蛮子们。

    扶三做两个买卖,一是卖木头矿石,二是卖人。

    扶三以前卖木头,经常坑人,给那些商人出售山里名贵的那些木材,然后按约定是要负责砍伐下山甚至是运到左溪干流里的,可他们经常伐下树木后,却故意运到一半,就不运了。

    要么商人加钱,要么他们就扔那里不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