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苁潜谎辜奂舻亩鳎缃褚彩侨纪咽郑宦袅烁龊眉矍
种地的羌民汉民现在日子也不错,农产品家畜家禽等热销,顺带着还有了揽工赚钱的机会,农闲时去修城铺路建桥垦荒或入工坊矿山做事,都还能赚上一笔补贴家用。
原来叠州芳州的官吏们,现在也个个喜上眉梢,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流量的力量,叠州从个穷乡僻壤的边州,从屡受侵袭,交通不通,人丁稀少,到现在的这般兴旺热闹,不但让州县财政府库迅速充盈,也让他们这些官吏们也个个日子过的潇洒起来。
只要他们不触犯到秦琅提出的底线,官吏们的那点灰色收入,秦琅其实也并不怎么限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会主动的给予一些津贴补助,让大家干起来也是十分卖力。
碰到这种会来事的上司,其实下面的人都非常喜欢,就怕碰到那种既要你跑又不给你吃草的上司,那才是叫苦不迭。
“照这样的势头下去,要不了三年,咱们叠州就能正式晋升为中州了。”
“中州也不稀罕。”
羌河边,秦琅正在规划一座新的州城,原来的合川城,因为处在独山之巅,虽然险要,可地形狭小,不利交通,所以秦琅打算把合川城做为镇西军的军城驻地,而州城另选平坦河谷之地规划建筑,这样以后新的州城就是一座方便交通,便于工商,利于居住的城池。
而军事重任留给镇西军的军城。
要不然,州城县城在那山顶上,得走着盘山的羊肠小道上山入城,上下城还只有这一条路,那这叠州想发展也会处处受限的。
“新设的安化县,最近如何,可有党项人来犯境?”秦琅问。
镇西军使梁建方便道,“暂时还没有,諒他们也不敢来。”
安化县是秦琅设在叠州原州境外西面的新地,这里是羌水之源,安化县城所在地,羌水还只是一条小山溪,溪宽不过七八尺。
这里是后世的朗木寺,地处陕甘交界处,南面是松潘草地,北面去洮岷的洮河河谷诸州,东面则是叠宕的羌水河谷诸州。
这地方很重要,以往是吐谷浑人和党项人的一块缓冲地带,也是中原与羌人的一个缓冲地带,可现在秦琅不管这些,直接把内附叠州的羌人安置到这边游牧,挥手圈下一在片地,新设了这个安化县,还让梁建方的镇西军开始在这边修建烽堠、戍堡。
这是一个前哨基地。
安化县的羌人本身就是缓冲。
洮河、羌河、黄河,三河在这附近,积石山,西倾山,两山对峙。
秦琅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战略地位,才特意迁内附羌人于此新设安化一县。
龙潭虎穴的地形,使的秦琅对此地下手。
东南嶙峋光秃的红色石山,西南是林木森林、四季常青的大峡谷,西面是山丘,北面则是岩石裸露的高山。
在这山、丘代合围的一片狭长河谷地上,秦琅以羌人在此牧马,同时驻派镇西军,又在那谷地开建边市,沿羌水修建茶马道直通此处,并规划出此向北联通洮岷,并通往青海吐谷浑,联通南面党项诸羌。
秦琅计划着在这峡谷建起一座镇西军的要塞。
“这么重要的地方,党项人和吐谷浑人,就这么让我们占了?这么忍气吞声?不太像他们作风吧?”秦琅捏着下巴,有些怀疑,“是不是他们在打什么阴谋诡计,梁军使你可得加强提防小心,这地方既然我秦琅占了,可没打算再让出去了。”
“请卫公放心,我镇西军已经在安化安营扎寨,就算他们来袭也不绝对不惧,一定能保证安县不失。”
“好,我就喜欢这种自信,城堡要塞可以慢慢来,反正一天两天也建不好,但是警惕之心不能松懈,这个安化可是我们叠州门户。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不仅可以让我们叠州御敌于门外,而且占据了此处,还能让我们可攻不守,不再只是被人堵在羌水河谷里面出不去,我们既能出羌水河谷反击做战,也能掌控与洮岷诸州的西面往来通道。”
总之,在秦琅的规划里,有了这块地方,那叠州就是活的,防御是活的,经济是活的,没有这里,叠州就成了死的。
“是否让末将派几支轻骑往西,去侦察一下党项人和吐谷浑人的动向?尤其是拓跋羌,这些人最近一点动静都没有,倒搞的我有些不太自在了。”梁建方也是员久经战将的大将,当年在秦王府时虽说只是偏将,可毕竟也是经验丰富的。
过于的平静,让他捕捉到一丝丝不对劲。
秦琅也有这种感觉。
“可以,但是一定要小心,保全安全为上。不管贼人耍什么阴谋诡计,可只要我们做好防范,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梁建方点头,他让秦琅放心。
镇西军的编额虽说只三千人,在军这一级单位里,其实已经是数量极少的了,甚至不如北方一些守捉的编额。
但镇西军在关键时候,还可以从秦琅这位都督这里,借到团结兵、城傍蕃兵等辅佐兵马,另外州内的折冲府,关键时候也是可以调用的,这样算起来,真的全面动员,其实镇西军也能调动万人,已经是很强的力量了。
而南面的松州都督府,现在也辖有松、扶、、龙四个正州和轨阔等七个羌人羁縻州,实力也不弱,他们也能随时北上增援。
可以说,如今的西疆,早就已经不是松州之战前的形势了,现在有秦琅秦琼这爷俩坐镇,又有了叠州的镇西军,松州的宁远军两支边军,基本上已经不担心羌人再来袭扰犯边,除非是吐谷浑大汗伏允举国之兵来袭。
第544章 河曲劫盟战又起
拓跋思头不动声色的扫了眼那张礼单,然后轻轻的前推,“久且刺史是鲜卑人,你若是党项羌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随你们怎么想,但是我叔父生性骄傲,他决不愿意向大唐低下高傲的头颅,接受你们的招降的。”
久且洛生哈哈一笑,“拓跋族长是嫌官职低还是爵位低?上次一战,你们党项羌可是元气大伤,八大姓倒有三大姓降唐,就是你们拓跋部也一样伤筋动骨,前后折了有三万人马,就算大多是附庸,可你们也一样难以承受吧现在胶东公愿意牵针引线,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也是你们最后的机会了,若是再过个一年半载的,只怕到时再来找你们的,就不是招抚而是讨伐了?拓跋将军你也是年轻人,应当更有眼光,不会那么高傲自大到看不清眼前的形势的。”
“当然,若是你们嫌条件还不够好,这个其实倒也还是可以谈的。只要你们表现出足够的诚意,那么胶东公愿意为你们再争取。”
拓跋思头嘴上还在硬,“大唐也别说大话,上次我们虽然有些轻敌大意了,可大唐也没好到哪去,一样让我们攻破了两州,还全歼了五千人马,其它处的伤亡加起来也有几千吧?待到秋高马肥,吐谷浑必然发重兵铁骑,到时再来争胜负。”
“将军,我不是朝廷的使者,只是胶东公的使者,我们用不着说这些场面上的话,胶东公很有诚意,我们也希望将军莫要错过良机啊。若是将军愿意促成这件好事,那么对大唐对党项对拓跋甚至对将军,那都是极好的。这单子上的礼物,价值数千贯,但这只是小小礼物,事成之后,胶东公愿意十倍重谢,另外还可以为将军向朝廷请封一个刺史之职,侯爵之封。”
拓跋思头呼吸粗了几分,他承认他心动了。
上次一战后,对于整个党项羌的冲击都是极大的,尤其是对于拓跋思头这样年轻的贵族们来说,以往他们觉得中原没有什么可怕的。毕竟他们这一代人,没有见识到强盛时的隋帝国,见到的只是衰败灭亡前的隋帝国,和新兴的唐朝。
隋季和初唐,都还没有让这新生的党项一代有什么威慑力。
但经过上一战后,许多羌人年轻贵族心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上次还亲自统兵,结果一败涂地,全军尽没的拓跋思头更是如此。他已经由过去心里彻底的蔑视中原,到现在的畏惧大唐。
“我愿意促成这件事情,但事成之后,我要一个国公爵位,还要一个都督之职。”
“这个有些难了,细封步赖是你们党项羌第二大族的首领,他归附大唐,也只得了一个刺史之职,县公之封啊。”
拓跋思头摆手,“那不一样,细封步赖是兵败后投降,朝廷这样也能给他一个刺史、县公,那我们拓跋若是主动上请内附,自然不一样的。”
“我要一个都督之职,爵位上我可以退一步,起码得是一个郡公爵位。我叔父我也不要求说跟突厥人一样郡王爵位,但必须得国公爵位。”
“将军,我可以把胶东公给我的底线告诉你,大唐最多只能给将军一个侯爵,加上刺史之职,当然,胶东公愿意向朝廷为将军争取再求一个三品的大将军之衔。”
“为表诚意,我也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拓跋思头笑道,“我会去向我叔父进言的。”
“感谢将军的深明大义,这件事成之后,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好的,若是拓跋族长不答应,我们胶东公愿意亲自与族长会见一次,会见地点可以安排在洮州边境上,你看如何?”
“要我叔父来会面?”
“有些事情总得当面谈,才更显诚意啊。”
“李都督也会来?”
“这是自然。”
“洮州边境会面,不太合适。”拓跋思头摇头,觉得这地方不太安全。
“那拓跋将军可以选个会面的地点,只要不是太远便行。”
拓跋思头选了一个靠近洮州不远的地点,却是在吐谷浑人的境内,靠近党项羌境,选一个第三方的地盘,在他看来也许更安全一点。“正式的会面之前,我希望能再看到先生一次,你们答应给我的这份礼单的十倍之财物,我要先拿到一半,另外,我要拿到大唐给我的刺史官告,以及封侯的敕命。”
“得是正式的,告身上要有尚书吏部之印,敕命上要有皇帝的印玺,还要有宰相们的签名。”拓跋思头的条件不容拒绝,“我得有份保障,再说了,若是朝廷能给我这些,那我叔父也会相信朝廷的诚意的,不是吗?”
使者笑着一口应下,“好,一言为定,我们会在正式会面前,把将军需要的这些弄来的,但也希望将军能够尽力促成这桩好事。”
条件达成,这次秘密会面也就结束了,使者罩上斗蓬,重回复商人的模样,匆匆骑马离去。
拓跋思头坐在掀开的大帐里,看着那行远去的背影很得意。
那李道彦还真是好说话,他不过是稍一拿捏,就已经讨来了一个刺史之职,县侯之爵。转而他又有些后悔起来,或许自己再强硬一点,说不定就能得一个都督之职,郡公之爵甚至是国公之爵位了,到时也跟那秦琅平起平坐。
想起秦琅,他不由的打了个冷颤,脸上的笑容也没有了。一想到那家伙现在叠州长驻,做了叠州都督,他就头痛。派去打探的细作回来,说那秦琅在叠州招兵买马,训练骑射,又是修筑堡垒烽燧,日夜不停,这让他很不安。
战事虽然告一段落,可谁都知道,这战争没完。
叔父拓跋赤辞亲自去了青海伏俟城见伏允可汗,商议对策,回来后一直愁眉苦脸,上一次战役,吐谷浑损失了一万兵马,连大汗的侄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