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唐开国以来,统一战争、唐突战争、旱灾、水患,蝗灾不断,灭了突厥,又来了三年寒流霜灾,如今终于挺过来了。

    这已经是第三个丰年,朝廷也终于又能积攒下余粮。

    当初为了就食皇帝率御驾携武、禁军等移驾洛阳,立洛阳为陪都,在这里也呆了两年了,过了两年节俭、简陋的日子。

    现在东突厥也灭了,吐谷浑也灭了,党项也臣服了,粮食也有积余了,温彦博认为此时不是议论其它,而是谈论迁回长安的事。

    这眼看着又要过年了,他认为贞观五年的正旦大朝会,应当在长安举行,要让四方藩邦,重新见识一下大唐的天朝上国威仪,而不是在这简陋的洛阳宫里会见四方使者。

    毕竟洛阳虽然挺大,可经过统一之战,确实损毁的严重,尤其是洛阳宫,许多主殿都被拆了,皇帝长期呆在这里也不合适。

    就算做为陪都,将来也应当有条件时修一修再来住。

    侍中杨师道也赞成迁回长安。

    “那就准备一下,天寒之前迁回长安。”皇帝居然很痛快的同意了回长安的提议,甚至都没再询问其它宰相们。

    房玄龄、魏征、戴胄、萧瑀等一干宰相参政,也没有人出人反对,此时既没了粮食危机,也没有了陇右战事,迁回长安也就水到渠成的事。

    大家也愿意回长安。

    迅速达成了迁回长安的一致后,长孙无忌再次旧事重提。

    “陛下,西征已毕,行营应当罢撤,将领回朝,府兵归府。”

    李世民静坐倾听。

    吐谷浑之战,确实打的漂亮,打的出人意料,虽说有些行险,可结果太漂亮了。李世民都不曾想过,秦琅能够一战功成,然后如今事实证明,确实就是如此成功。

    伏允的那颗干巴的首级,都已经送到了洛阳,皇帝和宰相们都见过了,还送回长安摆到太庙去了。

    仗打完了,他和宰相们针对善后的事情也议过多次,对于吐谷浑的处置还有些争议,但战事确实已经结束了。

    吐谷浑境内剩下的一些部落人马,也纷纷是望风归降,主动内附,没有谁敢再试图抵抗。

    秦琅在陇右两年了,表现的出人意料的好,两次陇右之战,一次西征之战,降了党项,灭了吐谷浑。

    这小子现在不知道如何了,陇右的风霜,是否让这小子成熟稳重了?

    是时候召他回来了,侯君集弹劾他的那些罪证李世民自然不相信,但他也看出一些问题,秦琅似乎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年了,那时的秦琅年少勇猛,却又率直。但现在,明显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君臣之间曾经有过一些误会隔阂,这两年有点疏远了,是时候把他召回身边,增进点亲密。

    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诸位宰相参政们的谏议下,李世民下诏,罢西海道行营,罢西海道节度使府。

    秦琅免去西海道行军总管、西海道节度使、陇右道宣抚使、叠州都督等外职。

    派使者前去宣旨征召还朝。

    薛万彻接任叠州都督兼刺史,梁建方改任洮州刺史

    派去陇右迎接秦琅的使者,还携带了另一封诏书,除授侯君集西海道宣抚使。

    当使者离开洛阳时,朝廷也已经着手准备回迁西京之事。

    洛阳宫里,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坐在夜色里欣赏着月光,秋夜清冷,星星很美,月亮很亮。

    “听说好多人在弹劾三郎?”长孙皇后难得的关心起朝政之事。

    李世民抱着睡着的皇九子李治,轻轻的拍打着儿子,“其实也没什么,这小子年纪渐长,本事也渐长了。在外功劳大了,行事也不免有些专横跋扈了。”

    皇后却望着丈夫道,“臣妾也知道三郎与陛下当初有过误会,只是时间过了这么久,三郎在外几年,却是又立下泼天之功,如今有人试图挑拔离间,陛下切莫听信谗言。三郎人虽年轻,可对陛下忠心耿耿,又是个大才,陛下莫自毁干城。”

    “况且,三郎还是我的长婿,再过几年,长乐就要出阁成亲,陛下当慎重。”

    皇后对得会说这样的话,李世民不由的沉默。

    说心里话,这些天他都没睡好,心里有股子妒忌的情绪在蕴绕。尤其是侯君集的密奏,虽然他烧掉了,可那些话却一直还留在他的脑海里。他告诉自己说这些不可信,但事实上却总记的这些话。

    这个年轻的女婿立的功劳确实一次比一次厉害,过去他也只是能出些急策良方,后来展现出的是经济财税的本事,可现在随着秦琅统兵打仗的本事越来越了得,皇帝妒忌了。

    世上怎么有这么厉害的年轻人?其它方面强就算了,可打仗居然比他都强,他十六岁开始起兵打仗,一生没打过几次几段,在这方面是极为自信的。而秦琅却在比他还年轻的年纪里,就取得了比他还要强的战绩。

    虽然他也告诉自己,自己这生打过的仗不是秦琅能比的,自己马上打下了半个大唐江山,秦琅不过是打赢了一些西戎蛮子而已。

    可心里那股子妒忌却越来越强。

    如今皇后一席话,让刚过而立之年的皇帝心头一警。

    自己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妒忌臣子的功劳?

    “其实秦家父子劳苦功高,却都十分谨慎低调,秦琼就不用说了,秦琅这两年也越发沉稳了,陛下实在没有理由却猜忌他怀疑他。”

    “我岂会猜忌秦琅?”李世民呵呵笑着,只是笑的有些尴尬不自在。

    “我打算给无忌世封到湟水源头,在鄯州之西北,西湖海的东北处,设海晏州,世封无忌,子孙世袭。”李世民左顾而言他,转移话题,“这块地方还不错,宜耕宜牧。”

    这块地方原本是鲜卑乙弗部的地盘,这次西征兵,乙弗部被迁往且末、鄯善,李世民打算干脆把原紧邻鄯州的这块湟河源头之地,直接划入大唐,做为功臣世封之地。

    既可封赏功臣,又可屏藩边疆,还能做为朝廷正州与藩属吐谷浑的缓冲地。

    在李世民的计划里,是打算要把陇右西境,推进到西海湖边的,以后以西海湖为边境湖,沿西海湖东面,划出许多块功臣的世封州,以继续推行他的功臣世封制度。

    西海湖以南,大非岭到积石山一带,东西以黄河为界,黄河以西归吐谷浑,而黄河以东,到原来陇右边界地区,都要划入大唐直属疆域,做为世封功臣封地。

    而青海湖以北,从大通山到祁连山,包括现在说要封给长孙无忌的湟河源头,李世民也都打算纳入大唐的直属,都做为给功臣的世封地。

    这样一来,大唐的陇右西界,将向西推进三百里。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陇右与河西之间,连接更坚固,大唐与西面吐谷浑和党项之间,缓冲区更大。

    而这南北长达千里,东西宽三百余里的新疆域,还能成为大唐优良的战马牧场,怎么合计都是十分划算的。

    长孙皇后没料到丈夫会突然提到兄长的世封地去,她知道这个海晏说的是哪,可却并不好评论好坏,只好结束话题,专心饮茶赏月。

 第623章 仆射

    “辅机你觉得这块地方如何?”

    早朝结束后,皇帝留下长孙无忌,御书房里,妹夫和大舅哥一起吃着早点。早点也挺有特色的,居然是用新鲜宰杀的羊网油,裹上新鲜的羊肝碎,用线绑上,然后蒸熟便切来装盘吃。

    这是正经的吐谷浑西海边牧民们的地道美食,皇帝请长孙无忌吃这个,倒也跟他要谈的封地之事很应景儿。

    虽说是吐谷浑人的食物,但御厨子们加工却又比较精细。

    羊网油里包的,不仅是新鲜羊肝,还有羊心、羊肺,趁刚宰杀还新鲜,扒下来剁成碎末,加上葱花、蒜末、姜粉、青盐、胡椒粉、和扶留藤粉,然后还要再拌入炒面,搅和成陷,上笼蒸熟,再放凉,切片薄片冷吃。

    不用再蘸调料,就这样就着点小酒,那真是个风有一番滋味。

    长孙无忌本就是鲜卑人,而长安经历关陇集团建立的几朝来,也是胡风大盛,包括吃食饮用习惯方面,都很有胡风,包括以羊肉为上选,喜欢吃羊肉,口味较重。

    “海晏,海晏河清,这个名字好,陛下用心了。”长孙无忌吃着这脂裹肝,还不忘记奉承了妹夫几句。不过这里没有其它外人,也没有御史什么的,倒没那些礼仪规矩,比较轻松。

    “七百里河湟谷地,是陇右最肥沃的一片土地了,海晏处于湟河源头,西接青海,北邻大通山、浩门河,东邻赤岭鄯州,宜耕宜牧,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二百二十里,一个很不错的地方。”

    “西汉末年,王莽曾经诱使西海羌人献地归附,设立西海郡,郡治便在这海晏,东汉时曾移金城西部都尉于西海故郡,设龙耆城,移民屯垦。”

    李世民指着地图,“先前这是鲜卑乙弗人的地盘,如今乙弗首领阿豹归降,秦琅先前将他部落迁到西面且末鄯善去了,这里暂时空出来了,我便打算把你分封过去,如何?”

    这块地方,山地占了四成半,滩地占了四成,低山丘陵占了一成,湟水谷地占了半成。虽说适合农耕的湟水谷地才占半成,可湟水谷地十分肥沃,不论是降雨还是气候,还是土地肥力,都极适合耕种,滩地、丘陵,也十分适合放牧,沿湟水河谷连通鄯州、兰州也很方便。

    这样的地方,怎么看都比给秦琼的松州,给秦琅的武安州强的多,起码离长安就很近。

    河南长孙家本就出身北魏拓跋鲜卑,这样宜耕宜牧的西北边地,可谓是极适合他们家族的,这也是皇帝妹夫,给大舅哥的特别优待了。

    光是这南北二百二十里,东西一百六十里的面积,就足够惊人了,一块如此大的实封还是世封地,就算是在原吐谷浑乙弗部的地盘上新设的,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长孙无忌确实有些心动。

    之前世封制新提出来时,他是坚决反对的,反对的理由,主要是认为这样的边疆封地太偏僻落后,说是世封,实际上就是被变相的踢出了京师,踢出了政治中心。可是看着秦琅秦琼爷俩的世封地,虽说也偏,这两年不断往里面扔钱,可他也一直关注着,知道秦家这封地搞的有声有色起来,尤其是秦琅的武安州封地,当初是一路打过去的,但现在居然有几万户人口了,那岂不是等于实封数万户?

    想想他们才实封千三百户,相差多大?

    况且秦琅在那边又是挖金矿,又是炼铜铁,还挖起了石炭,晒起了盐,搞起了海贸,据说那是日进斗金,想想就让人不免羡慕。

    而且秦琅父子得了封地,不也还继续在朝中当官,妻妾儿女们,不也还留在京中,并没有说一受封,就立即得举族迁往封地,无故不得出封这种严格规定。

    想想,也开始松动起来。

    现在确切的看到了自己的封地,封地这么大,离长安也较近,那里的气候等,也不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你若觉得这海晏城不好,朕还可以任你挑选,从祁连山到积石山,从大非川到河曲,你随便挑一处。”

    皇帝如此大方,让长孙无忌真有点受宠若惊了。不过盯着地图左瞧右瞧,似乎这海晏倒是极好的,其它好地方也有,可也未必就比海晏还强,这里最关键的还是这湟水源头谷地,适合农耕,这样的地方,在西境外,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