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5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在崇贤殿里,秦琅扫视满满一殿东宫官,在场之人,无不是一时名望,或是德高望重之老臣、大儒,又或是年轻之才俊,天之骄子,能进东宫,那就是重点培养对象,绝不是来坐冷板凳的。
不过秦琅却也记得,大唐开国之初一百多年,从开国到代宗李豫继位,这一百多年间,没有一个初立的太子最终能够继位。
从李建成到李承乾,再到李忠李贤李弘,然后李重俊李成器李瑛,整整八个太子,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大唐太子,而且都是皇帝立的头一个太子,结果都没当成皇帝。有的被废如李承乾,有的被兄弟杀了如李建成,有的被赐死,有的被让位,有的不明不白的病死。
虽然有些人简单的把这归类于李世民玄武门开了一个坏头,但其实李世民还背不起这么大的黑锅,他开坏头是没错,可一百多年连续八位初立太子都无法当上皇帝,关键原因不在这。
秦琅研究过一些原因,加上这世在大唐经历了这么多后,对此越发有些体会,说到底还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强大的门阀豪强势力的影响。士族门阀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强大,就意味着中央朝廷特别是皇权相对要弱些。
而皇权受士族门阀的威胁,就意味着他们必然要寻求一个更稳固的接班人的需求,就跟草原上喜欢玩兄终弟及而不是父死子继是一个道理,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年幼的孩子是继承不了汗国的,只有那些强悍的可汗兄弟们才更能稳定的继承大权。
南北朝以来,皇朝更替迅频繁,每一个夺得天下的王朝皇帝,都希望自己的皇权能够永固,可以世代相承,于是为了能够对抗那些强大的门阀豪强势力,皇帝就得不断加强东宫,培养出一个强悍的太子来,这样将来才能保证顺利接班传承。
简单点说,就得人手要齐,人选要强。甚至到了激烈的时候,东宫不但要班子齐,人选强,最终甚至不得不打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相对来说能更稳固传承的办法,皇帝有时不得不在诸子之中,挑一个更优秀能够面对四面环伺的门阀豪强们威胁的儿子做太子。
唐初一百多年,正是士族门阀势力达到一个全新巅峰的时代,皇权不得面临着这些巨大的威胁,于是乎皇帝一面不断的加强东宫,使的唐初的东宫班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一面又不断的宫廷大斗,最终八位初立太子都没能当成皇帝,或被杀或被废或赐死或让位
历史上的承乾最后是被贬为废人后病死的,他的被废,可以说充分的说明了这个问题,李世民在承乾长大后表现出的越来越不合格后,便越来越倾向于嫡次子魏王泰,在嫡与贤之间,李世民犹豫挣扎了多年,最终还是废掉了承乾,虽然最后李泰也被一起废黜,反让嫡三子李治捡了个便宜。
“诸位,东宫太子,是国之储君,国之根本。”
秦琅缓缓开口,好多东宫官都正襟危坐,知道今天肯定会有一场大风暴,东宫三任詹事,李纲、裴矩,秦琅,前两位名高望重,身份显贵,自然能压的住东宫一众出身显贵的老资格,和一群年轻俊艳。
可秦琅毕竟年轻,家世也无法跟这东宫时的多数人相比,更别说他离开东宫差不多两年了。
“天子传子,宰相传贤,传贤是求国家的治理。”
“天子之子非一人,所以天子传子向来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周朝传下来的宗法制度,嫡长子继位,这是传统,是制度,不可轻易打破,否则便会出现天子诸子觊觎皇权,引发内乱之事。”
一众学士、官属们,没料到秦琅居然坐在这里谈起了这个,都有些微微变色。因为这不可避免的让人想到了皇帝的玄武门之变夺位。
“陛下按祖宗之法,以宗法制度选了嫡长子立为太子,并选用我等为东宫官属,并赋予了东宫很多权力,我们这些人,不仅是太子的属下,也是殿下的师长朋友,我们既要负担教导殿下学习的重任,也要负责引导殿下,并还要协助殿下处理政事,甚至是在陛下不在京时,协助殿下监国。”
太子监国制度下,当皇帝离京时,那么东宫太子获留守监国之权,则东宫班底便协助太子处理留守事务,尤其是当皇帝带着宰相班子离京,那么东宫小朝廷,就还要接管三省六部五寺九监十二卫府诸事务了。
东宫有一府二坊三寺六局六率一馆,配置齐备。
东宫三师三少,再加四宾客,品秩虽高,但都是荣衔不理实际事务,只是太子老师。
“本官为陛下所授东宫詹事,总东宫内外众务,事无大小皆统之!”
秦琅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很不客气了。
“少詹事张玄素,为本宫之副贰。”
秦琅点名张玄素,张玄素起身应诺,这位隋末时为景城户曹参军事,以清廉著称,河东士族出身,后来被窦建德擒获,授治书侍御史,再进黄门侍郎,李世民平窦建德后,授他景城录事参军,在李世民继位后,马上征召他入朝为侍御史,再迁给事中,因直言进谏,极言得失,得李世民赏识看重,特调入东宫。
“你做为东宫少詹事,今日却同左庶子于志宁在宫门搞了这么一出,这是要毁我秦三郎,还是要毁太子殿下?你们做为东宫官,想要吃里扒外?”
秦琅厉声喝问,这让张玄素大为惊讶,继而恼怒。
“我等对陛下忠心耿耿,也对殿下一心维护,为殿下好不畏风雪,立雪苦谏,如何是吃里扒外?”
“你们的行为,就是吃里扒外,进谏有很多种方式,而不是非要用这种方式,你们未搞清事实,就弄的这般难堪,过份,放肆!”
“我秦琅做为太子詹事,就是东宫的大总管,内外事务,不论大小,无不统领,今日先记张玄素大过一次,罚半年俸,充东宫食堂菜金。”
张玄素气的胡子乱抖。
“秦詹事好大的官威!”
“可有不服?若不服可向陛下申诉,但在陛下回复之前,你不服也得服!”
“秦詹事这是不讲理了?”
“秦某为陛下所授之东宫詹事,奉旨负责统管东宫内外大小事务,你张玄素身为少詹事,难道不在秦某的管辖之内?”秦琅反问。
张玄素转头望向承乾,“请殿下主持公道,制止秦詹事之跋扈!”
第636章 舌战群儒
“太子司直何在?”
“太子司直刘洎在,太子司直高季辅在!”
两员绯袍官员出列,大声应答。
秦琅瞧着这两个中年官员,问,“你二人身为太子司直,比御史台御史大夫,职在弹劾,以肃官僚。今日之事,你们难道就没有半点要说的吗?”
刘洎早年效力过江陵萧铣,担任过他的黄门侍郎,归唐后任过南康州都督府长史,后入朝,得李世民赏识,授为门下省给事中,后又兼东宫太子司直。
而高季辅出身渤海高氏,名门之后,隋末时率家乡数千人,投瓦岗李密,后与刘德威、贾润甫等归唐,他还是长孙皇后舅父高士廉的堂侄,李世民继位后,即授监察御史,以不畏强权,数弹大臣得名,而迁中书舍人。
一个给事中,一个中书舍人,这两个都是门下省和中书舍的要职。中书舍人正五品上,常侍进奏,参议表章,六位舍人号五花判事。而门下事给事中四人,也是正五品上,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并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其正违失,事权甚重。
两位中书、门下二省的五品要员,来东宫兼职正七品的太子司直,这明显就是皇帝给东宫的高配了,两位亲信有能力且正直的要员,来东宫兼任七品职,看中的是他们的能力和刚正不阿。
高季辅做监察御史的时候,连宰相都敢弹劾,而刘洎做给事中前还担任过治书侍御史,也对时政乱象提出过很多有力的谏言。
一身绯袍银符,衬的两人很是耀眼。
高季辅也没想到今天秦琅如此发飙,他是中书舍人、太子司直,而今天闹事的领头人是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于志宁还有一个官职是中书侍郎。
正四品上的中书侍郎,兼任正四品上的太子左庶子,其实也是高配,毕竟中书侍郎虽有两员,可却已经是中枢核心了,再进一步可就是宰相。
高季辅在中书省,可就是在于志宁的领导下。
“属下与于公同在中书省,为其下属,请求避嫌。”高季辅最终还是没肯站出来弹劾于志宁。
秦琅冷笑了两声。
“刘公?”
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同样是士族名门出身,不过跟于志宁这样的关陇集团向来是有些不太和睦的,对于秦琅的咄咄逼人,倒是没有退缩。
“太子,秦相,如今功臣国戚占据要位,才能不能胜职,又凭借功勋权势相互倾轧,在职官员不能坚持公道,虽然也想奋发自强,却又怕受到流言蜚语的诽谤。”
“因此,本该东宫官员裁决的事情,却要报三省、政事堂处理,东宫各府坊寺率等官员,也是模棱两可,不能决断。有的曲意顺从太子之意而不顾实际情况,也有一味猜度皇帝想法而行事,也有人为避嫌避讳而不伸张正义。”
“有的认为顺从太子便万事大吉,而不深究结论是否正确。有的认为逢迎陛下就是奉公,而不管他的作为是否得当。”
谁也没有料到,刘洎被点名发言之后,来了一通地图炮,指桑骂槐,不但骂于志宁褚遂良张玄素等一干人,只顾听从皇帝旨意,甚至说他们揣测圣意,又说孔颖达陆德明等学士大儒,只是一味的古板教条,还说如秦琅这样的勋戚,只知道凭功勋倾轧同僚。
甚至还把苏定方这样的东宫将校说成只知道奉迎太子。
总之,他谁都骂了一遍。
最后,他还说东宫班子虽然配置齐全,可好多官员都是兼职,并没有多少心思和时间花在东宫,造成尸位素餐的情况,包括他自己也是如此。
“刘公果然公正不阿,那么请问,你有什么好建议?”秦琅被骂了,却反而没有恼怒,而是笑吟吟的问他。
刘洎叉手,“下官建议,东宫官属配置,除太子三师三少和四宾可选用朝中宰辅重臣们挂衔教导太子之外,其余官属不应当滥用兼职,否则难以专注东宫事务。现有兼职,要么留在东宫任职,要么去掉东宫兼职。”
“很好,刘公说的耿直公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你二人都是饱学之士,兼名门之后,一个八柱国家出身,一个京兆杜氏出身。于公曾祖乃是八柱国之一,而杜公你不仅名门出身,隋季之时,与兄弟正玄、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一门三秀才,当时何等的耀人?”
隋朝的秀才科不是常科,开秀才科时取士也是极少,比进士还要更难中,而杜家三兄弟皆中秀才,当时确实是非常惊人的,就好比明清时三兄弟同科,结果把状元榜眼探花包揽了一样。
杜正伦入唐,先后担任过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秦王府学士,兵部员外郎,门下给事中,再迁为中书侍郎,再被授崇贤馆学士,兼太子左庶子。
杜正伦身为四品官,却得皇帝特赐紫袍金带,十分耀眼。
他面对秦琅的威逼,却也不惧。
朗声道,“太子自古便是国家根本,所以陛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