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5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加罗,我中原史书亦有详细记载,称又有驾洛者,亦汉族,先有金天氏裔八人,自中国莒县,播迁于辰韩之西,人称其地为八莒,八人之裔,有分居弁韩者,时弁韩有九王,各统其众,分居山野,共尊为君,号曰驾洛,实汉光武建武十八年也,地在今金海郡。”

    相比于新罗和倭国的不详不尽,秦琅可是有白纸黑字的史书证明,上面有时间有地点,有渊源有记录,清清楚楚。

    不但如今新罗、倭国争夺的加罗,本是从山东的莒县迁过去的,金天氏裔八人在那边繁衍生息,到汉光武帝时建立起了加罗国,连地点都记的详细。

    甚至新罗国,那也是秦朝时逃役出塞的秦人繁衍建立起来的。

    “萧道成建南朝齐,加罗国王遣使来朝,南齐授加罗王为辅国将军、加罗王。”

    秦琅把这一条条史料摆在面前,让苏我仓麻吕等无法反驳,毕竟倭人虽有许多传说,可史料记载太少了。他们对任那的占领,是邪马台部落做的,根本没什么字记录。

    相比起新罗百济和倭国对于任那和加罗的争议,其实中原确实还记录的比较清楚,因为这时期半岛各政权都对中原出使朝拜,故有史官专门记录这些藩属国。

    在南朝宋末年,以金官为中心的安罗等亲倭联盟不同,加罗正式从任那中分离了出来,并以其为中心形成了大伽耶联盟。在南朝齐初年,百济败于高句丽,开始南迁,为弥补北方丢失的领土,于是往南夺取了任那四县,后又夺取了带沙等地。

    大伽耶联盟因此与百济和倭国交恶,转而与新罗接近。

    到南朝梁时代,任那被日渐强大的新罗所蚕食,而此时大致一统本土的倭国,试图联合百济,努力维持自己在任那的势力,但依然难以阻止新罗的步步蚕食。

    而以加罗为首的大伽耶联盟,也被压缩的越来越衰弱。

    倭国与新罗在近几十年里,为了争夺任那,数次大战,双方互有胜负损失,可毕竟任那就在新罗边上,而倭国却要在海另一端,故此在历次作战中,倭国都很费力。

    加罗又一直顽强反抗倭国,使的现在倭国在半岛上势力一日不如一日,在推古女皇时期,由于圣德太子的改造,使的倭国朝廷实力大增,在圣德太子的推动下,倭国发动了对任那的反击,夺回了不少失地,并抢夺了新罗五座城池。

    只是到此时,其实任那早就已经名存实亡,早被新罗吞并了几十年了,倭国的不甘放弃,一次次反击,也只是在苦苦支撑着。

    新罗、百济、倭国,几百年来,都在争夺弁韩故地的任那地区,尤其是对倭国来说,任那的丢失,意味着倭国数百年来一直想要渡过海峡,进入大陆梦想的破灭,因此任何有为之君,都不愿意放弃任那。

    只是如今任那基本上在新罗手中,倭国在圣德太子的主持下发起的反攻,也只是夺回了五座城池,保留了一个据点而已。

    而加罗更是脱离许久。

    “任那、加罗,都本是我中原莒县汉人播迁而建,新罗也本是我华夏秦人避役移民建立,如今任那已经不存,并入新罗国,加罗自南朝齐时自任那自立,内附中原,成为中原藩属,后虽被三国吞灭,可如今加罗王室后人来朝,便依然为我大唐承认,与新罗皆我大唐藩属,大唐也有责任帮助加罗复国再立。”秦琅警告倭使,“世上已无任那,故此倭国若欲出兵新罗,便是入侵大唐藩性。”

    “若倭国与新罗为敌,也是与大唐为敌!”

    秦琅拍了拍手里的几本史书,后汉书、三国志等,“自古以来,法理可依,若倭国狂妄自大,敢犯我大唐,虽远必诛,勿谓言之不预也!”

    苏我仓麻吕脸色难看无比,面沉如水,怎么也没料到,这位年轻的大唐宠臣,居然能在任那、加罗这事上,比他还要清楚,虽然他心里不肯承认这些史料记载,可人家确实拿出来了证据,他们却只有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问题关键是大唐不仅自执一词,他们还实力强劲到倭国不敢不听!

 第651章 狮子狗

    “加罗、任那二国?”

    门下省政事堂里,长孙无忌皱眉,“朝鲜半岛上不是只有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吗?怎么还有加罗、任那二国,为何这倭国也在半岛上占有地盘?”

    诸位宰相们,其实不仅长孙无忌如此,其余宰相们也对这所谓的任那加罗二国有些莫名其妙,还有这两国?

    “其实吧,任那已经亡了数十年了,早被新罗吞并,只是倭国有些不死心,屡次跨海出兵,所以现在还在半岛维持了五座城池,苦苦支撑而已。至于加罗,南朝齐时从任那中分离出来,但在百济和倭国的打击下,也早就已经联盟破裂,眼下号称是六国自立,其实就只是六个小割据势力还在支撑着,并基本上附庸于百济。”

    房玄龄问,“这次朝贺诸国中,有加罗吗?”

    “有。”

    伽耶联盟最早是由起码二十个以上的小城邦国家联合起来的,但是后来逐渐被新罗百济吞并,后来加罗的分离,更是让任那实力大损,最后在倭国和新罗的攻击中亡国,被新罗所吞并。

    而独立出来的加罗国,主要是由六国联盟组成,但在百济和倭国的攻击下,如今也是联盟破裂。可是这次六国还是都派了使者前来朝贺,并且大伽耶还打出了加罗国的旗号。

    “区区岛夷小蕃,三郎为何如此在意?”右仆射高士廉有些奇怪,这正旦大朝会刚过,可政事堂的事务依然还忙的很,马上又是上元灯节,灯节过后又将是科举会试。

    哪有那么多精力关注这些小蕃之间的恩恩怨怨呢。

    现在朝廷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西域,随着伊吾城主石万年的主动归附,可谓是震动西域,高昌国王也立马遣使进贡,而始毕可汗之子、突利可汗之弟欲谷设在漠北被薛延陀和回纥击败后,远走西域,一直就呆在高昌、伊吾一带,闻听突利在长安受封北平王,待遇不错,而大唐兵锋甚锐,薛延陀又步步紧逼,西突厥内乱,让欲谷设无处立足。

    在此情况下,大唐政事堂在秦琅灭吐谷浑后,就开始让突利派人去信兄弟招附。

    此时,受伊吾归附的影响,欲谷设也已经有意归附大唐,派来使者请求内附,欲谷设虽然逃亡西域,可麾下却依然有许多人马,为表诚意,他向大唐送还曾经被突厥所掳的汉人八万口。

    对于欲谷设的归附,政事堂十分重视,毕竟他虽然被铁勒人从漠北赶到了西域,可却是能让大唐利用影响西域的混江龙,何况他从漠北败逃时也还带着不少部众。

    “我们还是来议一议如何封赏欲谷设吧!”

    政事堂兵房吏员进来,送上一封公。

    “诸位相公,刚刚接到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上报,阿史那什钵苾病亡于并州了。”

    几位宰相面面相觑,刚刚正在说突利兄弟俩呢,怎么突利就传来了病亡消息?

    在李靖攻灭东突厥,苏定方擒颉利入京后,突利便也立即向大唐上表归附,于是李世民顺势召突利入京,突利受召入京后,李世民对他的表现很满意,马上封他为北平郡王,加封大将军。

    去年,曾经附庸于突厥,受突利统辖的霫部发生内乱,李世民特授突利为顺州都督,让他前去宣诏调停。年前,成功调停的突利准备返京,结果在半路染病,滞留并州太原。

    没想到,现在突然就传出死讯了。

    “突利也没多大年纪吧?”马周问。

    突利曾经跟李世民结拜过,年纪比李世民还要年轻点,今年其实也才二十九岁,突然病亡,还真是让人意外。

    “还是先来谈下突利的身后事吧,他的爵位谁来继承?”

    宰相们有些沉闷,欲谷设本来是听说兄长突利在长安待遇不错,也就接受兄弟的召唤,愿意归附,可现在突利却突然死了,那会不会影响欲谷设的归附?

    甚至这位会不会认为突利的突然病亡,有没有什么内情?

    “我以为,当按郡王规格,为突利治丧,至于其爵位,便由其子贺逻鹘继承。”

    戴胄问,“阿史那贺逻鹘是突利与隋淮南公主所生,适合吗?而且贺逻鹘才十几岁,要不干脆把北平郡王这爵位,授给欲谷设?”

    秦琅摇头。

    “我觉得不妥,贺逻鹘虽年轻,毕竟是突利嫡长子,至于其遗孀杨氏是隋室公主,这也没有什么,若是把爵位传给欲谷设,未免有几分欺负孤儿寡母的嫌疑,不如干脆就大方一点,让贺逻鹘继承突利的北平郡王爵位,再另给欲谷设封一个爵位好了。”

    长孙无忌问,“封什么爵位适合,国公?”

    “原本封个国公就可以了,可现在突利病逝,我觉得可以封个郡王,以安抚下欲谷设,反正空头爵衔,也无所谓。”

    “也是,那就封上谷郡王?”长孙无忌问。

    房玄龄补充,“加镇军大将军武阶,授左骁卫大将军职。另外,长安赐宅第一座。”

    对于朝廷来说,欲谷设是手里握着十万部众的突厥大贵族,虽说现在流亡西域,没有个落脚之地,可实力还在。这样没地盘的东突厥流亡贵族,越发需要拉拢招抚。

    镇军大将军也好,左骁卫大将军也罢,就是上谷郡王等,其实都是虚的,这种蕃人封王,既没实封食邑,也不会给他们永业田地,就一个空头爵,顶多是给份俸禄,赐个宅子,赏些奴隶,惠而不费。

    不管欲谷设肯不肯入朝,但只要他肯上表归附,都值得给这些了,何况他都已经送了八万个历年被掳的汉家百姓回来,仅这些,就值了。

    虽然秦琅等也都认为,欲谷设的归附跟伊吾城主石万年的归附不同,他不会轻易舍弃自己的部落人马,真的如突利当初一样入朝,但这股势力用好了,对于大唐打入西域有很大帮助。

    “高昌王麹泰与妻宇氏亲自来长安朝贺,并献拂菻狗,能拽马衔烛,又献玉盘一座。我们该如何回赐?”

    高昌国是个汉人政权,建立于北魏之时,传承至今,在天山南麓诸城邦国和天山北麓诸游牧部族的包围之中,却能存在几百年,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虽然高昌国也已经经历了四姓王朝,但前三姓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年,麹氏在高昌已经传承多代。

    其地处于后世的吐鲁番盆地绿洲,历史上本属于汉车师前王的疆地,汉开西域后,大批汉军越过沙漠戍边屯田,这里兴建了高昌壁,成为了汉军在西域的桥头堡。

    汉祚中衰,西域汉军纷纷东撤,皆聚拢于此,因未能东归,最后便在此栖息、繁衍。

    魏晋以降,汉人早就成为车师的新主人,前凉时,创建高昌郡。北魏时,北凉沮渠氏西迁,于此建都,史称后北凉王朝。后来,后北凉亡于柔然,高昌独立建国,先后经历阚氏、张氏、马氏,再传到麹氏,前后已经一百七十余年。

    而前三姓只存在了四十一年,麹氏却已经统治高昌一百三十余年。

    高昌四个王朝的王室,都是出自纯正汉族血统,臣民也是汉族主体,国中也通行汉语,汉字,推行的也是郡县制、户籍制,各种制度,悉同内地。

    官制也是沿袭晋制,略有变通而已。

    高昌国与中原可谓是同根同源,同同种,相互认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