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5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私,此堂得以诛之。
可不可以轻入重,罪不可以生入死,法不可以剥害于人,财可以擅加于赋,情不可以委之于幸,乱不可以启之以萌。法紊不赏,爵紊不封,闻荒不救,见馑不矜,逆谏自贤,违道变古,此堂得以杀之。
“故曰:庙堂之上,樽俎在前,有兵,有刑,有梃,有刃,有斧钺,有鸩毒,有夷族,有破家,登此堂者,得以行之。”
魏征慷慨激昂,平时很看不惯房玄龄长孙无忌秦琅等人过于奉承皇帝的行为了。今天他大声提醒众人,政事堂是国家宰相,不是皇帝的随从,得有立场得有规矩,不能逾越。
皇帝乱命可以驳回,斜封墨敕可以不受。
非中书省中书舍人草拟制敕,门下省的给事中不可以读署,今天皇帝要修九成宫要修洛阳宫,旨意出自随侍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岑本,政事堂今天就要执奏驳回。
“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曰慰劳制书,四曰发日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前三种事关国体,是大事。后四种,只是朝廷日常运作,属于小事。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可不管大事小事,都是有制度规定的,就算皇帝侵夺了相权,搞了翰林院分拟内制,但这也是新规则,皇帝也不能随意再次打破自己订下的新规则。
翰林院的内制权,也是有范围的,现在就再次突破了既定范围。
比如这修九成宫和洛阳宫,皇帝就无权直接绕过政事堂给工部和将作监以及地方官府下令。
“驳回!”
这件事上,七位宰相态度一致,全都表决驳回,长孙无忌以政事笔记录下来,而六位中书舍人和四位门下给事中,因为这事也一样涉及到他们的核心权力,自然也都附议。
宰相们在政事堂是宰相,回到本司是长官,在政事堂决策过程中,中书门下和尚书省三高官官们都已经参与商议,因此只要政事堂上得出决议后,便可交由中书省直接由中书舍人出令,然后交给门下省给事中读署通过,无需再行封驳。
九成宫修不修,洛阳宫修不修,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修的命令得由谁来下,明显,政事堂已经不能再容忍皇帝一而再的侵夺相权了。
秦琅坐在那里笑呵呵的也附议通过表决,他对这些不算太热情,虽然也赞同长孙无忌和魏征他们的态度,政事堂既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就得有保证,不能说皇帝随便一句话,就改掉,那样的话,权威何在。
不过以他对亲家公长孙无忌的了解,这可是个阴人,他绝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如此兴师动众,今天这个规格的政事堂会议,绝不可能仅仅是为驳掉皇帝的一道中旨。
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秦琅耐心的坐在那里,静静观看长孙无忌的表演。
果然,长孙无忌利用自己轮值政事笔,做秉笔宰相之机,先是上来以皇帝中旨违制为由,把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还有政事堂五房堂后官都召过来,一起先驳了皇帝这道中旨。
等预热过后,长孙无忌又主持着议论了几件事务,最后话风一转。
“皇太子承乾今年十三岁,如今陛下不在京,奉旨监国,可还未加冠,监国摄政未免多有不便,按周礼,参用周王、成王冠礼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我以为应当为皇太子择一吉日,举行冠礼。”
这话一出,秦琅也是意外了。
冠礼是汉家很重要的一个礼仪,加冠意味着成年。而对皇太子而言,一旦加冠。便意味着可以真正的参与处理国家事务,政治地位也就进一步的提高。虽然此前承乾已经监国几次,但因未加冠,因此都还不算成年,故此都是大臣辅政,实际上也就是挂个监国之名。
而一旦太子加冠后,再监国摄政,就能获得完整的监国摄政之权,真正的有决策之权,甚至太子的东宫,也能解锁更多权力。
第672章 成人礼
周礼: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冠者,礼之始也,冠礼,也便是成人礼。
先秦以来,华夏男子行加冠礼,代表成人,古天子诸侯十二而冠,士则二十而冠,由此而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宣告冠者从此由一个懵懂的少年而正式步入社会,担任起成人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加冠,成人,结婚,生子,这就是华夏自古以来的男儿们的一个标准。
古书记载,公侯之有冠礼,夏之未造也,说的是在夏朝以前,冠礼就已经有了。在南北朝以前,冠礼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礼仪,尤其是对于男子们来说,这是人生第一个最重要的礼仪。
只是南北朝以来,胡人入侵,胡风渐起,甚至北方汉人一度改姓易名,如隋朝杨家曾改姓。宇泰占据关中,东西魏对峙之时,南北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西魏宇泰当时为了能够生存,颁六条诏令,推行府兵制,拉拢汉人豪强,赐鲜卑姓,改籍贯。
对汉人赐鲜卑姓,如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仪同,对其中的汉人将领们也全都鲜卑化,都赐以鲜卑姓氏,并让他们手下的士兵,不论汉胡,也一律跟他们姓,搞的好像是一个部落一样。
当时赐姓,按照的是拓跋鲜卑远祖拓跋毛,据说曾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宇泰于是把这三十六国、九十九姓,一共一百多个姓全都拿来赐给西魏的汉人武,功劳大的得大姓,功劳小的得小姓。
比如当时李渊的爷爷李虎是八柱国之一,功劳大地位高,于是从三十六国里挑了一个大姓大野氏赐给他,于是李虎其实也叫过大野虎。
而隋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当时地位比李渊低,只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于是被从九十九姓里挑了一个普六茹氏赐给他,因此杨忠当年也叫过普六茹忠,杨坚小时候则叫过普六茹坚,直到他后来当皇帝后,才尽复周礼,恢复汉魏制度衣冠,要不是杨坚,李世民只怕还叫大野世民呢。
当时东面的高欢鲜卑化更严重,西面关中的宇泰也在搞鲜卑化,给手底下的汉人豪强们一通赐姓,又给手底下的鲜卑将领官员们改成关中籍贯等,这样乱搞,却也搞出了一个关陇贵族集团,使的代北军头们和关中豪强们联合在了一起。
不过当年的赐姓确实是乱赐,李虎、阎庆都赐姓大野氏,李弼和李穆本来也都姓李,可因为两人也都是八柱国,结果却分别赐姓徒何和拓跋氏,后来隋朝名相高颎和北齐降将李屯,一个姓高一个姓李,可因为他们当时是八大柱国之一的独孤信手下,于是全都跟着鲜卑人独孤信改姓了独孤,成了独孤颎和独孤屯。
在西魏北周那个时代,汉人连姓都保不住了,就更别说古代传下来的加冠礼了,加冠礼是要束发,加冠,以示成人。而鲜卑人南下后虽然也进行主动的汉化改革,但对这加冠礼却根本没啥兴趣。
事实上,自魏晋之后,冠礼已经是废而不行了,早不复当年汉代时那种隆重了。
汉代冠礼又叫加无服,并有冠而佩剑的传统。
今天,长孙无忌突然提出要给太子承乾加冠一事,宰相们还真都有点意外。
秦琅鼓掌。
“长孙公说的好,冠礼甚有必要,应当恢复旧礼,而且要隆重。近世以来,人情轻薄,过十岁而总角者少矣,因此难懂成人之道也!”
秦琅带头附喝,引得魏征这样崇古派更是激动。
这位恨不得要恢复周朝井田制度的儒家复古派,向来崇古崇礼,对于长孙无忌提出要给太子恢复十二而冠的元服礼非常赞成。认为这个冠礼,也有重新恢复近世以来日渐荒废的大礼。
此时民间确实已经荒废了冠礼,也只有如一些名门士族才保留了二十而冠的礼仪。
秦琅今年都二十一了,就从没行过冠礼。
甚至据说皇帝李世民也一样没行过冠礼,所以在他玄武门之后夺权后,皇帝册封他为太子时,有官员就进谏说皇帝应当在太子礼行内册礼,也就是说李世民因为没有加过冠,所以册封太子时,不能戴冠,而是直接梳着双童髻。
于是武德九年,李世民的太子册封大礼上,李世民顶了一个非常雷人的造型出场,头上一边梳了一个角,搞的跟个喜羊羊一样。
“士冠礼曰:“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在古代,周制冠礼,有王年十二而冠之说,而“冠而佩剑”更是古之礼制。仪礼上记载的冠礼,大抵是周代的遗留。另外在国语、左传、史记中也屡有周代天子和诸侯行冠礼的记载。后世虽然沿袭了这一仪式,但是其程序屡有变更。”魏征引经据典起来,非常厉害,张嘴说来,“魏晋以来,胡风渐盛,冠礼荒废,尤其是天子、皇太子的冠礼,该采用何种礼仪?”
左仆射房玄龄道,“史载汉惠帝加元服,用正月甲子若景子为吉。”
所谓元服,元者,首也,元服也就是脑袋的帽子,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
汉代皇帝加冠为四加,缁布冠东汉改为进贤冠、爵弁、武弁、通天冠,皇太子三加,士庶则一加。
多年未有行过太子冠礼,如今要为太子加冠,该采用何种礼仪,却也还得商议。
“可按汉代皇太子冠礼,三加,缁布冠、远游冠和冠冕三加,时间也择吉日而行,大赦天下,赐民爵!”房玄龄道。
而右仆射高士廉则提议,干脆借机颁制恢复冠礼,定出天子太子亲王诸侯品官以及士庶冠礼的礼仪制度来,全天下重新恢复推行冠礼。
他还提出,太子十二而冠,而王公贵族子可以十五而冠,一般士庶则二十而冠。一至五品子三加有冕,而六品以下三加用爵弁。
“普通士庶三加,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十五皆可冠。”王珪做为五姓名门,对于冠礼还是比较懂的,提议可把二十而冠改成十五而冠,毕竟隋乱之后,官府鼓励男女早婚,朝廷甚至出台了律法,让百姓早婚,甚至超过年龄的要由官府派官媒介绍,几次相不中就要强行婚配。
秦琅也提议,由礼部先择选一个加冠吉日,然后再商议出一个完整的皇太子元服礼的仪式流程,并做好加冠礼的各项准备。
“女子十五,许嫁,笄而字,借此机会,再推动恢复笄女礼!”秦琅又提议,这个提议也得到其它宰相们的同意。
魏征当过道士,算吉凶倒也是老本行,掐指在那里算了一会。
“根据阴阳历书,吉日就在二月。”
房玄龄皱眉,“现在已是二月,只怕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
戴胄则提醒,“二月农耕时最忙。”
长孙无忌急着给承乾加冠,想让太子早点参与政务,力排众议,认为加冠虽是大礼,也用不着那么麻烦,有十天半月完全足够准备了。
虽然好多古礼已经遗失,可按礼经的一些记录,也知道先卜筮十日内的吉日,选中后告之亲友宾客。
冠礼前三天,再筮宾,通过卜筮的方法来确定一位德高望重的尊者作为正宾来负责加冠,再选一位协作者,称为赞者。
冠礼前三天,冠者还要在父亲的带领下,祷告于宗庙,敬告祖先。
加冠当天,邀请宾客,三加冠。
礼成,还要举行祭祀礼,然后是酒宴敬酒。敬完酒,再去拜母亲,出来后,再举行命字礼,也就是请长辈起一个表字赐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