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5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年轻的时候随高欢打尔朱兆时,就已得北魏封下洛县男,后来父亲段荣去世后,段韶把自己的男爵转给自己弟弟,自己继承父亲段荣的姑藏县侯爵位。后又因镇守晋阳有功,得封长乐郡公,同时别封真定县男。

    等北齐建立,他又得到别封朝陵县公和霸城县公爵位,他把朝陵县公爵位给了继母梁氏,把霸城县公爵位给了异母弟段孝言。

    侯景之乱后,段韶又以平定梁人东方白额叛乱之功,进封平原郡王。再后来,段韶又击退北周宇邕联合突厥的进犯后,再被别封武德郡公,等到武成帝高湛时,邙山大战,段韶与另两大北齐战神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击溃北周主力,被封灵武县公,再后来又被封广平郡公,死前,还被再封为乐陵郡公。

    段韶封王之后,都还又封过四次郡公,同样的,兰陵王高长恭是宗室,身为王爵,后来也一样因功再封过四个郡公爵位。

    其实这也正是魏晋以来爵位变化的越来越不值钱的后果,曹魏时搞起五等爵制,到了北魏时,已经开始搞起了实封爵和虚封爵,再到后来北齐时,继承北魏的实封虚封制同时,又搞起了别封制。

    说到底就是爵位贬值了。

    北齐时三国并立,战事频繁,众多将领不断立功,于是不断封王封公,导致爵位大贬,甚至到后期,王爵都已经随意滥封了,实封的开国爵也就不值钱了,虚封的散爵就更不用提。

    于是到后面,许多功臣们身上不仅有开国爵,还有散爵,到后来又再别封爵位,以最高爵为本爵,同时兼领别封爵位的食邑数目。

    这些身兼数爵的功臣,还可以把自己的爵位转给兄弟等。

    与北齐并立的西魏北周,情况也大致差不多,虽然没有出现一人身兼多爵的情况,但他们的做法就是直接分封功臣的儿子兄弟爵位。比如某位功臣立下大功,于是给他由侯爵晋封县公,甚至还可以再分封一子男爵或子爵,有的功臣已经升到了国公顶级,于是再立功时就给他儿子们封,封完一个再封一个。

    于是就有如八柱国家李穆家族里,有爵位官职的一百多个,甚至刚出生的也都有五品官的情况。

    李唐刚立国时,李渊为了拉拢人心,也是大肆封赏过的,对有地盘有人马的割据枭雄归附,往往直接封王,带兵马来投的直接给上柱国加国公,若是立有战功,往往也很大方的给以国公或郡公县公县侯的封赏。

    如李密兵败投唐后,徐世绩依然在河南掌握着李密旧部和他的地盘,李渊为招附他们,便直接给徐世绩父亲封王,给徐世绩封国公,还封赏了他的兄弟们。最后徐世绩父亲徐盖拒绝王爵,才改成父子皆封国公。

    至于什么散官,更是曾经一天授出几千个,连书官印等什么都没有,直接口头颁授,弄的到了如今贞观五年,关中河东地区,还有着大量这种高阶散官、高勋官的普通百姓、地主们,都是当年运气好,碰到李渊路过,被从天而降的散官勋官砸中的。

    也有许多被击败的隋军俘虏,被李渊释放回去,然后临走还授了个五品以上散官的,这些空衔对普通百姓来说,起码也能光宗耀宗,装饰门面啊。

    而对李唐宗室,李渊更大方,不论老少一律封王,刚出生的也封王。如李神通等家族,兄弟儿子全是王,光李神通兄弟几个,加个他们那几十个儿子,就曾经一律封王。

    这种情况后来李世民继位后,才有所调整改变。

    先是对那些没功劳的宗室降爵,只保留了六位宗室王,后来还有两个造反被杀了。余下的不是贬降为县公就是侯伯子男,甚至没成年的直接就把爵位给收回了。

    李世民后来对大唐爵位做了调整,钦定了九等爵制,还搞出了实封和虚封之别,实封有实邑得真封,虚封就是没有食邑享受不了税赋收入。

    在李世民改革爵位后,对于实封爵控制十分严格,非有大功,尤其是得有军功方才授实封,否则不轻授。

    但同时他对虚封爵也做了调整,实封一般得世袭,特旨还可以不降等。但虚封爵没食邑,而且是终身爵不世袭。

    对于一些高级职事官,李世民也曾有几次统一授封这些高级职事官,却还没有爵位者以虚封爵,比如魏征最初的巨鹿男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授封的。

    而对于一些有大功,尤其是从龙之功的元从心腹们,李世民又非常大方,比如对侯君集、长孙无忌等,直接给出了过千户的真封食邑,同时也还对他们的儿子们给了散阶或是爵位。

    而这其中最突出的当属秦琼秦琅父子,爷俩是李世民心腹,又在贞观朝屡立巨大军功,于是李世民在爷俩早就封到实封国公到顶的情况下,再封赏他们的儿子爵位。

    其中秦琼因大功追封三代,各封爵位,然后让他的三个儿子特旨承袭了祖上追赠之爵,秦琅则是直接封赏他儿子。

    虽说除了秦琼秦琅爷俩是实封爵,其余五个爵位,一郡公,三县公,一县侯,皆为虚封爵,可毕竟都是公侯爵位,品级也是摆在这的。

    在贞观朝中,那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这地位,都能跟李神通李孝恭这些宗室名王家族获得的待遇相当了,除了他们,谁还能一家有一堆爵位。

    “礼毕!”

    礼官高声唱和,承乾轮流戴完三个冠帽,然后被送去后宫拜见皇后,皇帝摆手,宣布宫廷酒宴庆贺。

    秦琅领着三个弟弟,带着两儿子坐一起,胖的跟山似的义兄秦国忠也凑到旁边,这位如今在长安也算是朝廷安抚突厥人的一面旗帜,抛去了阿史那金狼王之姓,倒也潇洒快活。他虽不能离京,可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们如今俱在边塞,或统部落,或任官职。

    秦国忠抱着秦俊,跟打逗乐,一边随手掏出一个袋子,里面居然是满满一袋的各种宝石,直接给秦家每人抓了几颗。

    “义兄怎么如此客气?”

    这位获封郡王的肥狼,却哈哈一笑,“不值几个钱,当哥哥的总不能小气嘛,况且今天还有我两个小侄儿在呢。再说了,哥哥这几年全靠着三郎你帮衬指点,才能过的这么潇洒滋润。”

    做为曾经的郁射设阿史那摸末,如今的大唐郡王秦国忠确实挺滋润的,他毕竟手底下还有十万部落,虽说拆分为数个州县,但朝廷一样得倚赖他们兄弟父子统领着,本身他自己有着大量的牲畜奴隶,如今大环境好,这牲畜卖到中原来,牲畜皮毛奶肉钱可没少赚。

    更别说这小子不但放牧养殖,也搞贸易和加工,在漠南漠北,他家的商队、工坊,那可是如摇钱树一样的赚钱。

    “三郎,我听到一个消息,圣人打算向武功苏氏娉秘书丞苏亶嫡长女为太子妃!”

    “秘书丞苏亶?消息可靠吗?”

    肥狼轻声道,“相信我,不会错的,哥哥我如今时常受召出入宫廷,消息还是比较灵通的。这个苏亶什么来头,小小秘书丞的女儿居然也能选中为太子妃?”

 第676章 名门千金

    秦琅也有些惊讶,暗暗消化这个惊人消息。

    “这武功苏家,可不简单。虽说不能跟五姓七家比,也不能跟关陇六姓相论,但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关中名门了。”

    “没听说过啊。”秦国忠道。

    秦琅只是一笑,“苏亶虽只是个秘书丞,但他大哥苏勖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现任吏部侍郎,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太上皇第十女南昌长公主的驸马都尉,他是圣人的妹夫。”

    “就这的话,也不够格吧?”

    “武功苏氏家世能追溯到汉魏,从北周至隋唐,苏绰苏威苏夔苏勖,苏威可是隋朝四贵之,权倾一时,著名宰相。”

    苏威的父亲是西魏度支尚书苏绰,岳父是北周权臣宇护,以京兆功曹起家,迎娶新兴公主,支持杨坚代周立隋,在隋朝为杨坚杨广父子两朝宰相,数起数落,号称政坛不倒翁。到隋末时,八十多岁了,还给洛阳皇泰主当过太师,后来也依附过王世充,因此后来再来长安投李渊父子时,不被接见,虽然被赶回了老家,但武功苏氏毕竟也是关中郡望名门。

    其长孙苏勖便还是做了李世民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次孙苏亶也入朝为官。苏勖后来还尚太上皇的十女南昌长公主,现在任吏部侍郎,可知道苏家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否则也不可能尚公主,做侍郎。

    苏绰苏威父子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当年宇泰正是得苏绰相助,得他帮助改革制度,创制计帐、户籍等法,精简冗官,开设屯田,才让原本只是当时三国中势力最小的西魏得以后来居上。

    苏绰与从兄当时并称二苏,官居要职,深得宇家信任。

    苏威五岁丧父,却打小成熟,权臣宇护看中苏家名望和苏威才能,把女儿嫁给他,可苏威却早看出宇护跋扈不能长久,于是便逃进深山,后来被叔父逼迫下山任官,却又隐居山寺一心读书,对于朝廷所授之官爵一律不受。

    直到武帝亲政,他才正式下山。

    杨坚要代周时,苏威又逃归故乡,后来杨坚当了皇帝,数次征拜才把他请回朝,征拜他为太子少保,太常卿,追封他父亲为丕国公,不久又拜他纳言之宰相职。

    苏威曾经以纳言兼吏部尚书、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五个重职,被时人称为四贵之一。

    苏威的儿子苏夔,年少时就有盛名于天下,招引门客,天下名士都附和,只可惜后来早死。

    苏威到炀帝朝时,又为五贵之一。

    苏威家世显贵,能力出众,不过性格怯懦,故虽两朝都深得皇帝信任重用,但没啥原则。李渊在隋朝时,虽是国戚,但官职一般,见苏威得大礼参拜,私下却很瞧不起他,所以后来苏威八十多岁,王世充灭亡后还跑来长安求官,就让李渊很不耻。

    但不耻归不耻,武功苏家的名望还是很强的,更别说西魏北周以来,苏家名头更盛,毕竟苏绰苏威父亲都是宰执重臣不说,苏家代代都是人才众多。

    苏勖尚南昌公主,为吏部侍郎,苏亶任秘书丞,这也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说苏家肯定比不得五姓七家,关中六姓,但武功苏家也算是名门世族。

    “原来是隋代两朝宰相之玄孙女啊,不过,为何就不能选咱妹子?我看咱几个妹子都不错啊!”肥胖如猪的杨国忠一口一个阿爷,一口一个咱妹子,说的好像他也真是秦家人一样。

    秦琅只能无奈的笑笑,对这种脸皮厚的跟城墙有一拼的家伙,也没啥可多说的了。

    李世民再怎么挑,也不可能挑到秦家头上来的。

    这年头,贵族们都争着跟名门士族联姻,尤其是那些祖上出身一般的新贵们,李唐皇家虽然自称是老子之后,也称自己是五姓七家里的陇西李氏。

    但问题是,其实人家五姓七家一直都不承认这点的,陇西李虽说比较特殊一点,跟荥阳郑啊清河崔赵郡李等几家不一样,其它都是一郡望一家族,但陇西李范围很大,这个陇西李家包含了多个李氏家族。

    李世民的曾祖李虎当年不过是代北一个破落户军汉,后来百战拼杀出了一个八柱国家,于是也就附会自己是陇西李氏,甚至后来还认祖追宗说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是他们祖先。

    可实际上,南北朝那种乱战之世,好多如李虎这样的破落户出家的军汉,哪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