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息报到宫里。

    正和长孙皇后教李治下棋的皇帝听完禀报,只是嗯了一声,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胡人仗着陛下的恩宠,也确实有些越来越过份了,臣妾在宫中都经常能听闻到他们的蛮横不法,如今遇到三郎,算是撞上铁壁了。”

    李世民只是呵呵一笑,并不置可否。

    但既然皇帝不吭声,自然也就是默认支持了秦琅的行动。

    “朕本想让承乾到京兆府好好历练历练下,结果倒成了秦三郎大施拳脚展雄风了,失算了。”

    “太子毕竟年幼,再说秦琅做事,也是在太子名下,若没太子在上面顶着,他也没这么顺利在京兆府大展拳脚不是,太子也替他担了风险,功劳自然也有太子的一份。”皇后道。

    李世民突然道,“这三月的雨淅淅沥沥下个没完没了,阴雨连绵,太极宫里潮湿,朕倒想去骊山泡泡温汤了,皇后也正好带上丽质他们姐弟几个一起去住段时间。”

    “那长安呢?”

    “让承乾监国便是,太子渐长,已经元服,如今看来,他表现还算可以,朕便也让他多分担分担些,也让朕放松一下。”

    “陛下真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的,骊山也就在长安左近,况且政事堂宰相们也还在京留守主持政务,能出什么事。”

    李世民倒也干脆,当即传旨,御驾巡骊山,皇后和诸公主皇子们随行。

    诏令太子监国摄政,政事堂宰相与东宫詹事府联合执政办公,下完旨意,当天就收拾东西,在羽林军百骑营的护卫下离开长安去骊山泡温泉了。

    至于秦琅当待杖杀了十几个六七品的左卫突厥武官一事,皇帝屁都没放一个。

    皇帝留下一道旨意,非军国重事不要禀报打扰他,诸事由皇太子处置。

 第683章 东西二府

    太子坐在东宫崇教殿理政,软脚幞头搭配圆领袍衫,却也极似其父皇。

    “殿下,这是臣与詹事府拟订的关于在京兆府率先试点实行百姓最低生活保障法的通知,”秦琅把一份低保法递到太子面前。

    承乾刚刚签署完保甲法和治安法,以及工商法三个新法案,秦琅又将一份低保法送到面前。

    “低保法将把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尤其是对于孤儿、鳏寡老人等将重点照顾,尽量做到幼有所养,老有所赡,让京畿贫困孤寡残疾也能沐浴到我大唐天恩!”

    这个低保法是先在京畿试点推行,率先于长安城内对长安、万年两县居民推行,然后再推行到京城外的二十个畿县,等试行效果后,再渐渐推行全国。

    东宫在秦琅的主持下,一连推出多道新法,自然也是为了让太子有拿的出手的政绩来,上任第一把火先整顿了治安,拍了苍蝇威吓了老虎。这第二步,当然还是得提高百姓生活水平,让大家过好日子,这才是根本。

    保甲法和治安法,都是主要维护治安的,工商法又叫工商管理条例,健全长安的工商管理制度,以保障长安经济的发展,依法设立工商所,健全组织,制度化、规范化。以适应下一步,京兆府将在全长安打破两市制度,推进坊市经济,各坊都要陆续拆坊墙设街市,全面加强街市经济,甚至在城门外划出地方搞城关经济,在京郊设立作坊区、仓库区等工商经济区。

    一道道新法,都是目标明确。

    低保法就是一个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工商法是为赚钱,治安法和保甲法是为维稳,赚了钱当然还得花,花得花对地方。

    “百姓年七十以上者,由官府拔出一丁之税奉养。”

    “若贫无产业年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肉五斤,九十以上者,岁加赐帛一匹、絮一斤。”

    “特命有司存问于高年,恤鳏寡孤独者必得其所,笃废残疾者收入孤老,岁给所用,使得终天年。”

    “八十岁以上老人还将赐勋,九十以上老人授散官!”

    各地建立养济院,收养无儿孙奉养的孤寡老人,并收留一些智障残废,并由官府出钱收养弃婴、父母逝世的孤儿。

    各地还修建漏泽园,就是国家公墓,以免费收葬那些贫穷的死者。

    “我们还将率先在长安、万年两县,各建三所惠人药所,诊疗贫病军民疾患,由东宫典药局拔派医士、药师,以及经费和药材,每所设一医官提领,并拟于每科明医科取内、外科举子各十人入东宫典药局进修后专派惠人药所。”

    秦琅拟的这个惠人药所,是一个福利性的医疗保障机构,由东宫典药局主管,并从每科明医科考生中特录取内外科生各十人,典药局委培,然后定向派到惠人药所。而惠人药所的药材,由拟由各地药材产地课税抽分进入惠人药所的大药房中。

    惠人惠人,就是必有实惠,针对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养济院的孤寡等给予平价药物和治疗,甚至每个低保人口,还给予一定额度的免费医疗额度。

    这种惠人药所,先试点开六个,俱在长安城内,长安、万年各三个,后期计划是在每个坊都要开一家。

    任何时代,生病治病对于百姓们来说,这都是一个大问题,小病忍着,大病扛着,吃不起药,看不起病,是这时代绝大多数普通小老百姓们的现状,更别说那些弱势群体。

    东宫若推出这样一个惠人药所,那绝对是能笼络人心的仁政。

    而为了保障这个事情能做长远,不是纯靠补贴输血,秦琅也是做了长远规划,比如惠人药所的医师药师也都授予流外品阶,算是有官身,将来还能一步步晋升,比如进东宫或是州县或是宫廷做医官。这些医师药师从朝廷科举的明医科中额外录取,定向委培然后派遣。

    最重要的还在于,惠人药所前期通过从药材产地的课税抽分药材纳入药房,到后期将慢慢的建立起自己的大药房,这个大药房如果做大,则不仅能够支撑惠人药局自己的平价药材供应,还能供应其它的药铺医馆,利于朝廷官方的便利性,建立一个药通全国的集种植、采摘、加工、运输、仓储、分发为一体的大药房。

    将来遍布各地的惠人药所,也将成为一个个药品收购点、加工点和分发点,跟后世网购物流一样。

    “低保制度实行之后,长安将不再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也不会再有生活不能自理而无人照顾的残疾人,他们都将由养济院收养,组织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官府兜底,给予最低保障。”

    秦琅的低保法,甚至要建保障住房,推出公租房,以安置那些无居所或是住房太差的贫困百姓,于城郊或是长安城中择地统一建立,统一管理,只收取极低的租金。

    承乾一本正经的在新法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很认真。

    政事堂的宰相们今天也到东宫来议事,并与詹事府联合执政。

    秦琅的这些新法,很突出。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秦琅把这些新法一份份拿给监国太子签署,心知这些新法一出,必将掀起一波浪潮,仅是这低保法,就足够笼络无数人心,被称赞为大仁政了。

    皇帝去了骊山温泉宫度假,下旨让承乾监国,政事堂与东宫联合执政决策辅佐,秦琅的这些新法,自然也是拿到会议上商议过的。

    秦琅本身就是政事堂的宰相,他做为太子詹事,在东宫内部会议上已经得到左右庶子等的支持,故此这些新法在联合会议上并没有太多波澜。

    太子的舅父吏部尚书平章事长孙无忌,太子的舅公尚书右仆射高士廉都是坚定的支持秦琅,因为支持秦琅就是支持太子。

    而马周和戴胄这两位宰相,向来跟秦琅关系好,马、戴两位出身低,故此对这些很接地气的新法,尤其是这低保法非常赞同。

    魏征、王珪两人也觉得新法可行。

    房玄龄这个左仆射,自然就更无道理反对了。

    结果自然就是在联合会议上,两府的宰执们一致通过了秦琅的新法,治安法、工商法、保甲法以及低保法,全部通过。

    皇太子在这些新法上签署下自己的名字后,便将由中书舍人草制,门下省颁行,尚书省执行了。

    承乾签署完名字,又重新交到了诸位宰相们面前,按制度,这张制书上,三省诸部的左右仆射、左右丞、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还有东宫的詹事、庶子们都要署名。

    监国时的诏敕,增加了东宫班子们的名字,使的这份诏敕更加显得郑重。

    四法令正式通过,颁行。

    秦琅带头拍起了巴掌,殿中响起阵阵掌声,这是政事堂与东宫愉快合作的典范。

    承乾看着这满殿的紫绯高官重臣们,也不由的有些激动。

    法令一成,也有了他李承乾的一份功劳。

    众人重新落坐。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房玄龄笑问,“诸位可否还有事要奏,若无事,今日会议结束,各回本司办公吧。”

    秦琅起身。

    “房公,殿下,我这里还有一件很得要的事情要议一下,是兵部关于府兵的事情。”

    一听府兵二字,所有人都又坐定了。

    府兵是国家兵制之根本,虽然皇帝几年前就另设了一支募兵的北衙禁军,可毕竟才几万人,而府兵却有六十余万。

    “难道三郎想要改革府兵制?国家之事,在祀与戎,兵者,国之大事,可要小心啊。”王珪提醒秦琅。

    朝中人都知道,秦琅是个改革派,在他的推动下,朝廷已经改革了租庸调税制为两税法,改革了均田制为租佃法,现在居然又对兵制下手了。

    “诸公,我岂不知道兵者国之大事,然则府兵制的根基也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先前府兵地位高,可以足授军田,并免除赋税,有功者可以得勋级,死者家属能得到抚恤。可如今均田制已改,租庸调制也改了。”

    “朝廷已经无法保障点选新的府兵后,再给予他们每人百亩军田的实授。另外新的两税法下,以田亩征税,摊丁入亩,户税也以田亩钱财为根本,同样影响着府兵根本。”

    大唐的府兵是没有军饷的,只是授田、免租赋,然后要自备装备行粮,按时番上宿卫,农闲训练,战时受征出战。

    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府兵其实就是一群民兵。

    大唐府兵地位高,人人都想当府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府兵是绝大多数人唯一的上升途径,可如今科举制度越来越完善,每年科举入仕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本就已经挤占了不少原本靠征战立功入仕的府兵的上升通道。

    另一方面,府兵主要挑选的是贵族豪强子弟和三上户的地主们,家庭条件好财力足,打小训练,因此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士气高,动力足,使的大唐府兵百战百胜。

    而现在府兵的根基在毁坏。

    朝廷不再均田授地,府兵的军田也能保障了,新的两税法下,府兵也没有免税的特权,更别说如今不比西魏北周隋朝之时,战事频繁,立功的机会多,现在天下一统,府兵们虽训练、番上、戍边,可没啥立功机会,一年得花很多时间在训练、驻防等上面,却连军饷都没,还得自带干粮。

    没仗打,意味着没立功机会,意味着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在之前,府兵社会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