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6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先不急,我好好考虑一下。”

    如果真要出兵,也还是要好好运作一下,最好是让李大亮上书,以安南大都护府的名义发兵进剿蛮獠,出交州兵,然后召左右溪等羁縻蛮部出兵协从,再征调武安州秦家的封地兵马从征,这事就名正言顺了。

    “老黄,这次你带了多少棉花过来?”

    “去年按三郎你的吩咐,再次扩建了两个棉花庄园,总共已经种了千亩棉花,亩产惊人,达到了一百斤左右,足有十多万斤呢,这次我全都运过来了,这玩意就是太占地方了,这一路运过来,运费可是很高。”

    “亩产量才百斤左右?籽棉还是皮棉?”秦琅却皱起了眉头。

    “带籽的,那玩意籽太难去了,出棉率也低,一斤籽绵顶多能出二成棉。”阿黄报怨道,要不是因为这棉花织成的白叠布很值钱,阿黄觉得根本没种的必要,种起来麻烦,摘棉花、去棉籽,纺纱织布,都很麻烦。

    “太低了点,正常棉花怎么也得亩产三百斤以上,种的好产四五百斤都不成问题的,而且皮棉也起码能出到四成左右。”他虽然知道武安州那边的气候,并不是太适合种棉花,更适合种甘蔗,但还是在那边试种棉花,可这产量确实不如人意。

    若是再运到长安来,很不划算。看来自己得在那边再建一个棉花纺织厂,把棉花直接织成棉布,但还得先改进去棉籽的工具和技术,否则也不行。

    “三郎你特意让我运这么多棉花来干嘛?织白叠布吗?”

    秦琅却只是一笑,“不,军器监打算用棉花打造一款棉甲。”

    “棉花做甲?做棉衣取暖还差不多,做甲不是开玩笑吧?”阿黄差点翻白眼,那些轻飘飘软绵绵的东西能做铠甲?

    秦琅呵呵一笑,棉甲可是铠甲进化的一种高级形式,绝不是粗劣的代名词。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薄绵片,把多张薄绵片在缀成厚实的棉布,然后两层棉布之间夹铁片,内外用铜钉固定住,这就是棉甲了。

    这种棉花的防御能力其实很强,如果棉花产量提上来了,那么其实棉甲的成本也能降低许多,工艺上也能比传统的铁甲简单很多。更别说,棉甲在北方的寒冷气候里,还有极强的防寒效果。

    将来若是唐军在辽东打仗,就很管用,而神机营做为新式火器部队,配上更轻便的棉甲,也能拥有更强的防火器能力。

    七斤棉花搭配铁片、铜钉,就能制成一件板甲,这种内藏铁甲片的其实也叫布面甲,如果专防火器,甚至可以里面完全不配铁片,只做个牛皮衬就行,那就是真正的棉甲了。

    棉片配牛皮,其实是复合甲,对钝器有减震减伤效果,对火器更是有极强防御力,不似一般铁甲有缝隙破绽,而且这种甲见雨不重,不发霉不生绣,冬天不那么冷,夏天不那么热,另外防刺作用也还不错。

    棉甲本质上来说,其实跟千层底老布鞋类似,韧性很强。

    棉甲跟牛皮甲比较,复合材料,韧性更强,更轻便更不怕雨水等,甚至成本也便宜,毕竟一头牛才一张皮,棉花却能从地里源源不断的种出来。

    而如果板甲里再塞上铁甲片,那就更强了,既韧且刚,防砍防刺防锤。总之,从时代发展的眼光来看,军队大规模装备,肯定是布甲棉甲比那种全身板甲性价比更高,更能大量装备的。

    “现在这棉布这么贵,用棉花做甲,岂不是比皮甲贵的多,估计比一般铁甲也不便宜吧,那何不干脆用铁甲?”阿黄不解。

    秦琅却也只是一笑,棉花现在因为种的少,主要也就是秦家在种,量少自然就稀少,以前高昌人辛苦打造出来的白叠布高端市场,秦家抢占后也并没有导致价格的下跌。

    棉花棉布现在依然只有贵族富人们享受的起,用棉花做甲,确实比牛皮贵,不比铁甲便宜,但牛皮和铁这两样重要的战略物资,需要的地方很大,产量却是并不好提升的,棉花现在贵,只是种的还少,但很容易提高种植面积而增加产量,到时价格也会下跌。

    能够代替铁和牛皮,仅此一项,就完全值得使用了。更别说量多后,成本还能减少许多。

    战争史上,总是成本更低,更易制造、装备的武器留存下来,棉甲成本低,易生产,还易穿戴,负重轻,虽跟高级明光铠等无法相提并论,可用做普通士兵们的甲衣,还是有很强的优势的。

    阿黄则关心另一个问题,“咱这十万斤棉花,都军器监要了?啥价格收的?价格低了可不行啊,现在市面上白叠布可是胜过丝绸,十分热销,咱这次从交州千里迢迢运来长安,运费可是花了好大一笔。”

    “别总想着钱钱钱的,等这板甲制出来,给武安州也弄一批,到时你就知道这玩意的好处了。”

    武安州处于大唐最南方,气候炎热,闷热潮湿,穿着铁甲那是相当不便,太阳底下能晒的甲发烫,焖的能跟蒸桑拿一样,很容易中署的,这也是北方军队南下时容易出现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原因。

    板甲虽说是棉花做的,可并不等于是棉袄,这玩意经过反复的锤打后,已经变成了薄棉片,制成的板甲冬天比铁甲更防寒,夏天也能更防晒,起码比铁甲强的多。

    在多雨潮湿的雨季,也不用太担心生锈等问题。

    安南多山,气候炎热潮湿,明光甲这样的传统铁札甲并不匹配气候地形,板甲绝对要强的多。

    阿黄还是不太相信那做成棉被棉袄,十分蓬松又暖和的棉花能制成铠甲,还能适合炎热的安南之地使用?

    “军器监那里已经有一批板甲样品,回头我可以带几件给你瞧瞧,你亲自试一下便知晓了。”

 第726章 邮递员

    长安城外,灞上。

    午后,许敬宗一身疲惫,当他目光看到灞桥驿门口的那辆马车时,目光中露出惊讶之色。

    “停!”

    “阿郎可是要在驿站歇息?”随从家丁赶紧询问。

    许敬宗下马,却是径直往驿站而去。

    驿站门口,一队千牛卫拦住许敬宗。

    “在下新任转运使许敬宗,敢问卫公可是在驿站内?”

    千牛卫似乎并不认识这位衣着普通,看着年纪也不算长,却自称新任转运使的男子,许敬宗没想到自己居然没人认识,有些尴尬的一笑,摘下了一枚金鱼袋亮出。

    金鱼袋,皇帝特赐给三品以上大臣装金鱼符用的。能佩金鱼袋,那说明起码也是三品大臣。

    转运使,正三品职。

    年轻的千牛卫对许敬宗客气了不少,“许转运有何事,小的可代为通传秦相!”

    转运使衙门号称计司,主管盐铁、漕运、常平仓、专卖等许多事务,权柄很大,分了户部、司农寺、太府寺等许多权利,尤其是转运司于天下各道设立提举常平司,使的权柄极重。

    因秦琅和戴胄、马周这三任转运使都做过宰相,故此大家习惯称转运使为计相。

    许敬宗得了秦琅举荐出任转运使,调回京师,这一路上也是快马加鞭,在这京郊遇到了秦琅的车马,自然要来拜见一番的。

    “烦请向卫公通报一声,就说许敬宗路过拜见。”

    “请稍等!”

    千牛卫也没敢怠慢得罪许敬宗,虽然他没拜相,可谁知道会不会拜相呢,就算现在不拜,可三品的大员,那也是进入了朝堂核心的边缘了。

    秦琅听到禀报的时候,正在跟驿丞聊天。

    大唐有相当发达的驿传系统,凡三十里一驿,而如关中河南这样的中原腹心之地,更是二十里一驿,驿站有驿马驿车驿卒,还有驿丞专门负责管理。不过驿长只是不入流的小吏。

    平时迎来送往虽多,可也没有谁真把驿长当盘菜,难得遇到一位相公光临,还能跟他主动的谈起驿中情况,可是让这小驿长十分激动的。

    大唐的驿站承前代,立国之后,便恢复起四通八达的驿传系统,大唐驿站有水、陆和水陆兼并的三类驿站。水驿有三等,陆驿有七等,七等的驿站,光驿马就有七十五匹。

    以两京为中心,驿站四通八达的辐射开来,相当于是大唐的几条高速信息网。驿站属尚书省管辖,具体由兵部管理,地方上则由刺史、县令等主管。

    大唐的驿站还是比较特殊的,做为一驿之长的驿长,一般都是由本地相对较近的富户担任,有时还要靠关系竞选,成功后,就可以拖家带小的直接搬进驿站,负责管理驿站了。

    而驿丁,则由附近的村民们担任,这也是有工钱和好处的,类似于当府兵一样,还得竞争上岗。

    官方则主要负责管理和监督职责,地方州县负责主管,而兵部、御史台等衙门则负责巡视检查。

    驿站最主要的职责,就是通传讯息,最主要的就是公传递,大唐政府行政,主要就是以公行政。

    其次是烽驿传递,邸报流通。

    驿站的第二个职责,就是交通接待了,主要还是负责过路官员们的食宿,驿站还承担贡品运输。

    当然,驿站也有一些隐秘的任务,比如处决特殊犯人,有时皇帝会把一些流放的罪官在半路将他们杀死,接任务的一般就是路上驿站的驿长了。

    驿站有时还要奉命检查公、路引等。

    甚至,驿站有时也要承担起捕盗缉盗的任务。

    总的来说,大唐的驿站有点类似是一个富户承包的站点。如今每个官方驿站旁边,都还有一个邮递站,这其实是承担民间私人邮递业务的,是秦琅最先弄起来的,拉了不少家合伙,以东宫名义牵头,铺开的一个业务。

    本质上就是生意,老百姓寄信啊,寄东西啊,都是可以接的,反正正经驿站是只接待官员,传递官方的公消息等,可邮递所却什么业务都接,邮递所同时还是公路旅馆、饭店、修车店、药店等。

    “邮递站对驿站有影响吗?”

    “回相爷,基本上没有影响,我们各司其职。其实邮递站开在我们旁边,还有点好处,起码有个伴。”

    这驿长是当地的富户,担任这驿长后,每年能获得不少养马的经费等,其实收入还不错的,这玩意相当于做生意,还不用交税,甚至不要啥本钱。

    驿马是朝廷提供的,他们负责养,草料也有上马拔钱,驿丁是当地百姓中招来的,也按标准有发钱。

    驿长赚钱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养驿马等,正常都有的赚,再比如招待官员,食宿都有标准,也一样有的赚。

    邮递站开在旁边后,这些驿长有时还会利用自己的驿站,顺便承揽点私活,驿丁们去送公时,顺便帮私营的邮递站捎带点信件、货物什么的,这种顺带又没增加成本。

    “我大唐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站,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若每个驿站都能如这灞桥驿一样经营的这么出色,兵部也能少操很多心啊。”

    灞桥驿是一个七级大驿,拥有七十五匹驿马,还有多辆马车,驿站相当于是一个小城堡一样,拥有占地很大的马厩,仓库都有数个,里面储存有各种粮食和菜,客厅也拥有数个。

    住宿区拥有多个院落,有许多房间,还有两个食堂,这也是因为靠近长安城,往来经过的高级官员们多的缘故吧。

    这个驿长雇佣上百个驿丁,一天工钱一百,另有些补贴等,待遇挺丰厚的,村民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