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6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慢慢的沿淡水河向台北平地扩张,对于平地番族,边打边拉,肯合作的可以留下,不肯合作的,要将他们驱赶或攻灭。

    “咱们现在人这么少,有必要特意去经营那个鸡笼港吗?”

    “这个鸡笼港可是个好地方。”

    “可是从地图上看这个地方,多丘陵而少平地,三山抱海,根本没多少可供开垦的平地啊。”张超问。

    “又不是只有适合耕种的地才叫好地,这三山抱海的形势,加上其深水避风港湾,这可是优良的海港啊,鸡笼港往北便有鸡笼河,汇入淡水,所以若我们打造淡水港和鸡笼港,两头开发,便能够双龙抱珠,更有利于对整个淡水平原的开发。”

    秦琅要设立流求羁縻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让东海舰队在鸡笼驻一支舰队,哪怕就是设一个补给港,也有许多好处。一个大唐水师的军港,就必然会有军舰,能够极大的震慑岛上的番人。

    同时,军港也能促进商港贸易,带动经济。

    “那一万多番人不能完全运到中原卖掉,我们得置换些人过来。不管是奴隶,还是突厥人,或是中原的贫困百姓,得多弄些人口过来才行,最好是汉人。”秦琅没太多时间慢慢的任其发展。

    他希望能够大量的移民过来屯垦开发,得有一定基数的汉人,才能真正的稳定这块殖民地。

    让人取来纸笔,秦琅铺开纸,开始坐在流求岛的淡水港沙滩上给长安的皇太子承乾写信。

    东拉西扯了一通之后,秦琅跟承乾提出了关于废除杨师道温彦博二人先前的对突厥政策,提出要让部份突厥人重返漠北,要把漠南的突厥人也都迁回长城以北,同时还要想办法实行减丁政策,比如将一些青壮调到各地马场去养马,再把一些人征召到西南等地去守边等。

    他还提起了流求岛这里的情况,希望承乾能够给他弄一批突厥人过来屯垦开荒,在这里养马放羊,同时震慑岛番。

    “关于殿下之前提到的那件事情,臣三思之后,觉得唯有一个对策,就藩。”

    秦琅最后说的这事,却是之前承乾派人来见他,当面提到的一个麻烦事。随着他的兄弟们的年纪渐大,承乾越发感受到几个兄弟对他的威胁。

    其中一母同胞的魏王李泰,如今在京中有着贤王之名,极得皇帝宠信,各种赏赐不断,而且在京享受的待遇规格极高,皇帝甚至让他建立了自己的学馆,招募了许多名士,然后编书。

    编出了数套书籍,其中括地志更是让皇帝也赞叹有加,让李泰狠刷了一波声望。

    而杨妃所生的吴王李恪,年纪跟他差不多,如今也是不论长相还是能力,都极得朝野称赞,甚至皇帝不止一次的说李恪英果类我。

    这让承乾感觉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才五岁不到的晋王李治,虽然还年幼,但却也极得皇帝皇后的喜欢。

    看着一个个兄弟们年纪渐大,尤其是那几个极得宠爱的兄弟,李承乾感觉压力山大,偏偏皇帝不顾他的意愿,非要他今年底就要跟苏氏成婚。

    面对承乾派人来问策,秦琅也不好插手。

    他让承乾的亲信带话回去,让承乾做好自己,不要管太多,暂时来说,不管是魏王李泰还是吴王李恪又或是晋王李治,都威胁不到承乾的储君之位。

    承乾这几年做的事情,有目共睹,还是得朝野一致称赞为圣贤太子的。比早几年,又加了个圣字,从贤太子到如今的圣贤太子,可知大家对他的满意。

    比起贤王李泰李恪,还是强了不止一点。

    也许李世民现在对于其它几位皇子过于宠信,也是有些对承乾这般得朝野称赞的一些复杂反应吧,随着承乾元服,马上又要大婚,承乾已经一天天长大成人,甚至拥有巨大声望后,已经开始能让李世民有些忌惮了。

    宠信李泰李恪,也许不过是皇帝的一种平衡手段罢了。

    不过这些日子,秦琅又细细思考了下这件事情,觉得这事情也确实不能无视。他担心承乾终究还是太过年轻,会被李世民玩的心态崩溃,以致出错。

    他在这封信末尾给承乾出策,让吴王魏王就藩之国。

    因为按制,李恪李泰他们早就册封为亲王了,只是过去年纪小,还不到就藩年龄,但现在随着他们也开始元服,那么就已经视为成年了,出藩就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一旦他们出京就藩,则年纪轻轻的他们离开了皇帝的视线后,再贤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更影响不到承乾了。

    信件随着一万多担樟脑香,以及万余张鹿皮和数千担硫磺驶往福清港,然后再送往长安。

    长安。

    六月夏日炎炎。

    皇帝今年夏天没去岐州九成宫,却跑到了灞上的栅桃庄园。

    皇太子在京监国。

    清晨。

    皇宫外,待漏院里。

    宰相们聚在一起。

    刚从西域归来的长孙无忌,人黑了不少,对于侯君集接替了自己吏部尚书一职,长孙无忌有些恼,去的时候万心期待,结果最后还是让侯君集匹夫给硬抢了功劳。

    不但没捞到军功,结果还让这匹夫入朝抢了自己吏部尚书之职。

    现在回来的长孙无忌有些尴尬,以开府仪同三司平章政事,却没管半个衙门。

    待漏院房里,两人见面,却当不认识一样,哼了一声,便各自扭过头去。

    “昨个我见到东南奏报,秦琅从辽东离开后,又跑到流求岛上去了?还奏称大捷,说自己灭了岛上八个番社,俘虏一万二千余人,奏请设流求州?这不是吃饱没事干吗,到处挑衅惹事。辽东卑沙城的破事,朝廷现在还没替他擦完屁股呢,这又跑到东海上去惹事了,我说,难道大家就不能管管他了吗?”

    长孙无忌扭过头来,“哼,破东番,开疆域,设州县,这是好事吧?”

    “一个破岛,几个岛夷野人,还成开疆拓土了?这东海上的岛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吧,这样的开疆,我天天都能开他三五个。”侯君集不屑道。

    “流求岛在哪你知道吗?还没一万也有八千?”长孙无忌嘲讽的道,“侯相公以前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如今都拜过两回宰相了,难不成还是没多读点书?你认识地图吗?知道流求有多大吗?一个海南岛,设了多少个州县,上面多少俚僚?那你可知道,这流求岛可比海南岛要大上许多?”

    侯君集愣了下,流求岛居然比海南岛还大许多?不可能吧,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何千百年来,海南岛上早就设州置县,为何流求岛上却从没有设置过州县呢?难道不应当是只是一个小岛,所以才不够格设州置县吗?

    两人在那里争论不休。

    其余宰相们却都只是在那里默默的喝着早茶吃着早点,无人参战,但心里却又各有心思。

    哎,这秦三郎,也太能折腾事了。

    辽东卑沙城刚折腾完,这又跑东海折腾流求岛了。

    当年杨广大业之初,何等自负,也曾派舰队远征流求,可结果不也悄无声息了嘛,流求,海东大岛没错,可朝廷连福建道都还没弄明白,哪有这个精力再跑东海上去折腾。

    不都瞎折腾嘛?

 第781章 八王

    “有军国要事当面陈奏,非军国急要事随后条状进呈!”

    殿中,殿中御史高声唱喝。

    “臣门下省给事中张行成请奏!”

    一位绯袍中年官举着笏板高声请奏。

    “准!”

    坐在殿上监国摄政的太子承乾坐在御榻上,望着他朗声宣道。

    “臣奏请元服诸王就藩之国!”

    张行成一开口便是惊人之语,“自我大唐开国以来,分封皇族宗室,武德朝到贞观如今,所分封之诸王,至今有二十四位,卫怀王嗣子卫王李保定、楚哀王嗣子楚王李灵龟,荆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酆王李元亨,吴王李恪,魏王李泰,齐王李祐八王皆已元服成年,按制当令就藩之国,不可久居京师。”

    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了池塘,顿时泛起阵阵涟漪。

    八王里有三位是太上皇的皇子,还有两位是宗室里过继给太上皇两位早夭的皇子的继嗣子,另三位是皇帝的皇子。

    荆王元景年纪十五,吴王李恪十三,齐王李祐十二。

    都是十二岁元服加冠过的。

    按朝廷的制度,元服加冠便为成人,确实应当就藩之国了。

    承乾面无表情的坐在上面,“孤与诸王乃是叔侄,兄弟,欲常相见耶。尤其三位皇弟皆还年少,此时就藩之国,太早了些吧?”

    有那心思活泛的大臣却早就已经看出今日来者不善了,张行成是门下省的给事中,但也有人知道这位跟宰相马周关系较近,是得到马周照顾的,而马周是谁的人?

    秦三郎的人啊,秦三郎则是太子老师。

    所以马上就得出了结论,今天的事情,看来是太子党的意思了。而这个时候提诸王就藩,估计还是因为前些天有风声传出,据说皇帝对魏王李泰越来越宠爱,不仅特旨让魏王李泰开学士馆,还赐书万卷,赏了无数庄园产业钱帛供魏王使用。

    更惊人的还在于,据说皇帝恨不得天天能跟那位年纪轻轻就已经书画双绝,工于草书,精通诗赋的魏王在一起,所以有意要让李泰搬入武德殿中居住。

    武德殿可是在太极宫中,而且与东宫就一墙之隔。

    武德时,武德殿是齐王元吉居住的宫殿,李泰已经十三岁了,本来皇子超过八岁就要求出阁,就是离开皇宫在外面居住的。

    现在皇子大了,皇帝却还要儿子搬进宫居住,甚至是住东宫旁边的武德殿,这就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甚至有传闻,皇帝有意要让李泰出任雍州牧一职,而这个职务此前一直都还是皇太子亲自担任,并实际理事,以锻炼政务能力的,并且在任上也一直都还表现不错。

    种种风声,让京城也变的有些气氛紧张起来。

    如今皇帝在灞上休假避暑,这个时候官员提出要让元服过的诸王就藩之国,可就不免暗藏较深含义了。

    “殿下,叔侄兄弟之情,当然欲常相见矣,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此乃制度。”张行成很不客气的据理直言。

    承乾目光扫向殿中诸臣。

    今日是朔望朝会,参加的不仅是常参官们,凡京中五品以上官皆参朝会,赫赫几千京官。

    张行成的话,也等于对几千京官们挑起了这个话题。

    二十四位封王,如今可就藩的八个。

    开国以来,封王不少,后来贞观初,李世民继位后,一下子削夺了宗王诸王的爵位一堆,有功劳的保留爵位,无功劳或功劳不高的统统降爵,导致宗室几十王最后只剩下了六王。最后又有孝常幼良等卷入谋王,于是只剩下了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和李道明四王。

    而李渊成年的诸子中建成和元吉死于玄武门之变,两人各五个儿子也都被杀,玄霸和李智云也都在开国前便死了。

    其余的诸子,则都年幼。

    结果便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亲王们就藩过。

    荆王元景是这些叔侄亲王里年纪最长的,十五岁,他是太上皇第六子,母为莫嫔,武德三年,初封赵王,授安州都督,贞观元年,历迁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后改封荆王,拜荆州大都督,遥领。

    其王妃裴氏,正是裴寂之女。

    虽然授封过多个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