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7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牙疼。

    当初怎么就把这么好的一块地给了秦琅。

    当然李世民也想不到,贞观之初他刚继位时,就连整个岭南,也就广州、桂州算是实控在手,其实的地方都是冯盎、冯暄、冼宝彻、谈殿、宁长真等在那里打来打去,更别说邕州以西的左右溪之地了,那里完全就是世外之地了。那时哪能想到,这些地方,现在也要成为朝廷的实控正州了呢。

    这么一来,武安州这块遥远天南的飞地,本来说是打入蛮地的一根可靠钉子,能够策应一下交州这块大飞地,现在却反倒有点成了自己肉中刺了。

    不过想想,秦琅终究还是自己人,比起那些蛮子们终究是可靠些的。

    “秦琅新出生的那两个儿子叫什么名字,知道吗?”

    “秦仪、秦俨!”承乾答道。

    “名字倒不错,朕便赐秦仪山阳县侯,秦俨乐陵县侯,与历城县公秦俊、武都县侯秦仁特旨加恩,于武安州推恩分封。”

    “历城县公秦俊推恩分封武安州之谅县,武都县侯秦仁推恩分封武安州之渌县,山阳县侯秦仪推恩分封于江北县,乐陵县侯秦俨推恩分封于武安州之七溪县。”

    李世民提笔在武安州的地图上写下四个名字,看着地图脸上露出得意微笑。

    这是封赏。

    秦琅年纪轻轻,四个儿子一县三县侯,何等的荣耀啊,皇帝提前就给他们推恩分封,天恩浩荡啊。

    每人赏赐一个县,多好。

    承乾在一边看着,很是佩服这个爹,明明就是忌惮秦琅封地大了,可又不好换封或削封,毕竟秦琅还在前线围剿叛军,对蛮子改土归流呢,这时还要大力用秦琅。

    于是搞出这么一个提前推恩分封的法子来,明面上这是天恩浩荡,秦琅四个儿子,还都是庶子呢,这全都封公侯,还直接推恩给实封了,可实际上,这是直接就把秦琅的武安州封地削去了四个县了。

    毕竟按分封制,推恩再封后,其实就是相当于分家了。秦琅虽还是武安州都督,但其实已经管不了那四个县。

    当然,老子管儿子,天经地义,但终究还是有些差别的。

    而且有了这个开头,以后还能有更多后续操作。

    这是阳谋,秦琅就算不满,可也说不出口,给你儿子封公封侯,你还不乐意?矫情,做死!

    而当承乾细看那地图上秦琅四子分封之地,不由的更加佩服父亲的老辣。

    秦俊分封于谅山县,实际上就是把奇穷河一线划到了秦俊手里。

    而老二秦仁分封于渌水,实际上就是把渌水河一线划到他名下。

    老三则划分到了沧江一线,老四划分的是七溪县,其实就是奇穷河汇入平而江一带,这里有七条江汇入了左溪上游平而江,故称七源。

    李世民实际上就是把武安州北面的平原丘陵地区,与白藤江南面的平原地区给划分出来了。

    剩下的白藤江以南地区当然是最平坦肥沃的河口冲积平原,但这里虽肥沃,可没了北面山区的险要屏障的话,其实就是无险可依了。

    富虽富,但也没啥威胁了。

    当然,最富的这一块,李世民也是为将来等长乐公主李丽质正式嫁入秦家生了嫡子后,给秦家嫡子留的,最好的肥肉总得留给自家人嘛。

    “谅山县令等职,早已授给了先前归附秦琅的地方俚帅汉豪们了,并且承诺是世镇。”太子提醒秦琅。

    结果李世民呵呵一笑而过,那又如何?

    这是秦琅自己的事情,若是因此秦琅封地上起了点小麻烦,他还挺乐意看到的呢。

    李世民提笔又连圈再划的一通操作,最后把武安州白藤江以北之地,全裁并为七溪、谅山、北江、渌水四个县,授秦俊四人为世袭县令,许子孙推恩世袭。

    不过按朝廷的这种推恩分封法,秦俊是世袭谅山县令,等到他儿子依然是世袭县令,但其它儿子也要分封一些地方,秦俊儿子的县令官职是还管一个县,但封地大减,权力自然也就大减。

    就如现在秦琅这个武安州都督,都一下子少了四个县地盘了。以后秦琅儿子生的越多,李世民再来个天恩浩荡,再给他推恩分封一下,搞不好白藤江以南的地盘,又要变成数块小封地,虽然以后代代都有一个秦琅的子孙当武安州都督、刺史,可真正能管的地盘越来越少,其它的兄弟子侄叔伯们,未必真会听他得。

    等到一块偌大的武安州,变成了无数个乡村庄园之后,皇帝就再不用怎么担心他们了。

    有些缺德。

    但明着来说,这是恩赏,你还不能说什么,更不能反对。

    “朕这也算是对的起秦琅的功劳了吧?”

    承乾能说什么,就算是自己的老师,可这时也不能站在老爹的对面啊。

    “承乾啊,李象是朕的长孙,朕也得给他一块世封地,要不你就在新安州、武峨州之间替他选一个做世封地?或者等秦琅平定僚子部后,朕干脆在其地设立一个句町都督府,到时让李象做句町都督?”

    “儿臣替象儿谢过父皇,不论父皇给象儿赐封何处,皆是天恩,儿臣代象儿谢领!”

    李世民笑了,对这个回答很满意。

    “嗯,做为皇族宗室,就得屏藩边疆,保卫中央。我看就赐封李象为句町都督府世封都督!”

    爷俩一番长谈,承乾退出时,岑本受召面圣,正式起草册封内制诏书。

    当天,皇帝诏令颁出,秦琅四子皆推恩世封,一时震惊朝野,而皇太子庶出长子李象刚出生既册封为敦煌郡王,世封句町都督府都督,也同样惊到不少人。

    这道旨意一出,原本侯君集来势力汹汹弹劾秦琅一事,也就再没能掀起半点浪花来。

 第833章 君臣较量

    左江南岸。

    岜盆江老河口,笼州西原古万寨。

    一道天子诏令,经重重驿站八百里加急一路送来,从长安到笼州,只用了五天时间。

    “臣领旨谢恩!”

    秦琅对于自己刚出生不久的两个儿子也得了县侯封爵之赏,没太大的高兴,接了旨意后,转身便围上围布继续做他的银鱼去了。

    笼州山清水秀,左江里有优质的银鱼,这里的水特别清,产的银鱼也特别的好,大的银鱼甚至比巴掌还长一条,细长细长,晶莹透明,无骨无肠。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一点腥味也没。

    当地的溪垌蛮对于这种特产倒习以为常,甚至不太喜欢,不过秦琅很喜欢,这玩意其实很适合给小孩子吃,他以前就经常买来给女儿做辅食,不用担心有鱼刺,还鲜嫩有营养。

    那个时候可很少能见到这么大的银鱼,甚至鲜银鱼也是吃不到的,吃的是小银鱼干。

    “这鱼也太小了点。”

    程处默有些不屑这些小鱼小虾。

    “你懂啥,这种银鱼极富钙质,还高蛋白,低脂肪,多吃银鱼可是能够增强体质,甚至长寿呢。尤其适合小孩和老人食用!”

    “啥钙啥蛋白?这银鱼还下蛋?”

    秦琅撇撇嘴,“跟你说了你也不懂,这么跟你说吧,这玩意可称为鱼参,参你总明白了吧?”

    “有这么神奇?”

    秦琅感叹着,“左溪水好啊,好水有好鱼。”以前他没少买银鱼给女儿吃,对这银鱼也是有过不少研究的,尤适合体质虚弱、营养不足、消化不良的人食用,对于高脂血症、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等症者更好。

    “还是黄河鲤鱼好吃!”程处默坚持。

    秦琅不理他,黄河鲤鱼虽也是美味 可李世民的子孙们 以后会下诏令禁捕鲤鱼,禁止百姓吃鲤鱼 一个很操蛋的诏令 但却会推行全国。

    他继续处理银鱼,银鱼适合做汤 当然也可以煎蛋。

    土鸡蛋打散,加入切碎的香葱 搅拌均匀。等灶上锅烧热 下油,油热倒出,再加入少许凉油。

    下入洗净的银鱼,一条条巴掌长的银鱼王煎到微微发黄 倒入拌了小葱的蛋液 淋匀,中小火慢煎。

    一面煎到金黄,再翻面继续煎。

    程处默佩服,“我就佩服你不但会吃还会弄,尤其是有这小心劲。”

    “这是种乐趣 你不懂的。”秦琅烹饪的过程很干净利索,甚至在边上看着也是一种享受 银鱼保持完整,不会弄的零零碎碎 那铁锅也一点也不扒锅。

    那种好闻的香气四溢出来,一点鱼腥味也没。

    “三郎 恭喜你啊。”程处默想起自己过来的目的。

    “呵呵。”秦琅笑笑。

    “你不高兴?”程处默嚷道 “你这家伙也太不知足了啊 这二十来岁,现在都四子五女,美妾成群,可谓是功成名就了,现在这刚出生的孩子都封侯了,想想就让人羡慕妒忌啊!”

    程处置好歹那也是堂堂国公府嫡长子,自己也是很努力的,可现在也只是混了个四品太子左卫率中郎将检校北海水师提督,爵位也还只是个县伯。虽说将来他能够继承老程的国公爵位,原本也是挺知足的,跟尉迟家那几块黑炭一比,他可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但现在跟同龄的秦琅一比,就倍受打击了。

    秦琅他是拍马也赶不上了,他爹都自愧不如了,但是凭什么秦琅的儿子他都比不上了?

    四子五女,四个侍妾所生庶子,一公三侯,更可气的是还直接给了实封,虽说这实封是从秦琅的封地上推恩再封的,那也是实打实的实封啊。

    “你小子还有啥不满足的?”程处默声音都不由提高了几分。

    秦琅站在炉灶前,眼睛微眯起来。

    皇帝的旨意一接,秦琅马上就完全明白了李世民的打算了。

    对于这结果,其实也在秦琅的估计之内,甚至这结果比他预料的还好些,可毕竟也还是曾经有过几分期望的。

    现在真的是这结果了,心里总是有些失落的。

    秦琅这次趁机试探了下李世民,伸了点爪子,可皇帝李世民还是非常坚决的伸刀砍下来了。

    李世民懂他,他也懂李世民。

    谁都没给对方机会。

    若不是当初分封之时,大唐局势还比较内外交困,岭南还几乎是非实控地,更别说武安州这一带山区的,哪怕晚个一两年,李世民都不可能把这块地封给他。

    只能说秦琅借着超前的眼光,占了李世民一波便宜,薅了皇帝不少羊毛,可这样的机会,李世民不可能给第二次。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李世民不是言而无信的人,当初做出的决定,不好收回。可现在绝不会轻易再上秦琅的当。

    皇帝给了秦琅一个七源州,但也把高平飞地给拿走了,更别说将他们悄悄扩张的沧江到求江一带的百里之地给收走了。

    当然,那百里之境里,秦琅和他封臣们垦荒开拓的土地、矿产都还属于他们的,只是那里将由朝廷接管控制,秦家不可能享受那里的税赋,也少了其它许多特权。

    不说西平等州扩充的计划被皇帝识破,就仅仅高平换七溪来说,秦琅觉得太亏了。

    高平的重要性,其实不下于谅山。

    镇南关虽然很重要,但这里只是一处峡谷通道,他的战略地位,需要谅山盆地的支撑。

    谅山镇南关,石西邕州,这条路线上,镇南关确实十分重要,有了谅山支撑后,镇南关更可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以往西北地区都属于未开化蛮区情况下,镇南关成了邕交路线的必经之地,地位突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