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7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超长的步槊比起长矛来缺少了灵活性,机动性能也大降,但其对骑兵的克制是超强的。

    此时,军官们喝令连连。

    下令步槊手们把行军时竖举的四米五步槊直接放倒在地,然后披铁甲的步槊手坐在了地上。

    句町蛮很勇敢的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

    秦琅立在三辰旗下,打量着这支人马。

    青袍或黑衣,衣料能看的出多是葛、麻所制,衣衫多是短打,基本上没有甲具,武器也是长短不一,简陋无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

    一声叹息。

    这是送死。

    两千人的唐军在狭小的山间,摆成了数个步兵阵,以团为单位对敌。

    与喧叫怒吼冲来的句町人比起来,唐军安静的有些过份。

    战斗之前,无一人吭声。

    长弓手、弩手张弓开弩,无一人左张右顾。

    军令未下,更无一人擅发一箭。

    这就是大唐精锐的素养。

    李靖的兵法中有关于军法一条里就专门写过大唐府兵的军规条令,其中便有开战时的许多严格军法,比如交战之时,各就齐位,不得东张右望,交头接耳,不得喧哗说话。也不准提前攻击,更不准越队上前,进退皆须依据军令,否则可直接阵斩。

    团校尉立于弓弩手之后的团旗之下,而各旅的旅帅则站在弓弩手之前,立于步槊手之后。

    各队的队头们,全都立于本队最前。

    各队队副,手执陌刀、斩马立于全队最后一排,督战记功。

    “准备!”

    队头们大喊一声,然后把挂在脖子上的铁哨含进嘴里,看着已经冲入最佳射程的蛮子,用力的吹响了口中的哨子。

    这种哨子是秦琅独创,专门给军中队头们使用的,因为队头们居于全队最前,负责引战指挥,堪称最前线的士官,品级虽低,但却是全军的基层骨干。

    传统唐军战阵,每队都有一面队旗,旗手跟在队头后面,还有两名旗手护卫,队旗所在,便是队长所在,也是全队所在。

    有的时候,一军主帅甚至能够直接把命令传到队一级,就是通过这些旗帜。

    不过大规格的战斗时,战场混乱,真正前线指挥的还是这些基层军官们,为了能够让队头们更好的指挥带领手下这一队五十人马,秦琅特意给带头们的头盔上加了一根避雷针一样的盔尖,上面还有一面小队旗,如同是小号的队旗,这让战斗时,全队可以更醒目的看到队头的位置,跟随队头。

    另一方面,秦琅给队头们加了一枚铁哨,平时挂在脖子上,战斗的时候含在嘴里吹动,通过几种定好的长短哨音,来代表一些简单的战斗命令。

    铁哨在嘈杂的战场上也声音响亮清晰,比起以往让队头们用嘴喊,有效的多。

    此起彼伏的铁哨声在阵前响起。

    长弓手率先发动了攻击。

    不是吊射,也不是三叠射。

    面对着这群不能称之为战士的蛮子们,队头下令弓手们精准射击,瞄准了再射。

    强劲的长弓将精良长箭弹射而出,弓手们精湛的射术,将六十步外一个黑瘦的句町蛮一箭射中,箭入胸膛,强大的劲力将那个奔跑而来的老头射的站不住脚,后退着跌倒,一箭毙命,再没能起来。

    他手里紧握着的斧头,也滑落在地。

    进攻的怒吼,转眼间就成了遍地的哀嚎。

    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刻钟。

    蛮子们大约扔下了百来具尸体后,绝望的后撤了,他们退到了半山坡上,目光如血的瞪着山下的唐军,那些人挨都挨不近,他们碰都没碰到入侵者一下,就死了这么多人。

    山坡上响起无数的哭喊之声,呼爹唤儿。

    山下,得胜的唐军也并没有多少喜悦,这样的胜利,让人不免沉重,他们倒希望是跟精锐的蛮子们痛痛快快的打一场,而不是现在这般对一群老弱妇孺下手。

    秦琅叹声一声。

    “派向导上前劝降,就说降者免死。”

    虽然唐军能够轻易的上前剿灭这群败兵之蛮,但没有人反对招降。

    向导出阵,来到山下喊话劝降!

    “句町蛮不识好歹,拒绝了卫公的仁慈,他们不肯投降!”向导惭愧的回来请罪。

    秦琅无奈。

 第853章 扫穴

    本该是个收获的好季节,大家丰收之后载歌载舞喝酒高兴的时候,可眼下,大山里却遍地烽烟,处处战火。

    秦琅扭头躲开那个句町长老吐来的血沫,脸色平静的摆手,“带走吧。”

    宁死不降的又一个寨子,对于这些人秦琅很佩服,可佩服归佩服,该下狠手的时候也不能手软,双方打到现在,蛮子确实红了眼,那位侬三娘子也是狠,号召所有句町蛮拿起刀枪反抗到底。

    实在不行,就往西南方向撤,撤往和蛮部去。

    事实上,侬三娘从高平堡退入句町境内后,遭到李大亮的伏击,双方大战过后,句町蛮损失惨重,只得狼狈往西南和蛮部撤退,甚至都顾不得妇孺老弱了。

    “咱们这样是不是太过份了点?”

    来恒有些神色凝重,唐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没有了青壮主力的句町蛮诸寨,完全就是一触即溃,虽然他们很勇猛,但也只是螳臂挡车而已。

    “七郎你当知道有句话叫以战止戈,世人只道秦灭六国的战争打了二十年,却不知道在此之前,七国混战了二百余年。秦灭六国杀人无数,可战国诸侯混战二百余年,又死了多少人呢?正因为有秦的统一六国,才有了后来的中原统一。虽然秦二世而亡,但两汉四百余年天下,不也是继承秦朝吗?”

    惨叫声连连,蛮寨如同地狱。

    秦琅禁杀俘,不许奸淫。

    但被攻破后的句町蛮寨,因为拒不投降,所以最后一丝希望也没有了,对于这些人,秦琅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还对他们宽宏大量,否则他们前脚过去,后脚这些人就又会拿着柴刀弓来袭击他们的后勤队伍。

    对此唐军只能把蛮子们全都捆起来押往俘虏营,等待这些人的将是从广州交州桂林邕州等地蜂拥而来的奴隶商贩们,他们会把这些人贩运到各大城市的奴隶市场上,与牛马一同贩售,他们有些人或许会成为贵族豪强地主家的奴仆,有些人会成为庄园中的农奴,或是作坊里的工人,又或是各种矿场上的矿工,一些年轻美丽的女子的命运可能会更加悲惨

    “我尊重他们的选择,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走!”

    “这些寨子怎么办?”

    交通路线上的咽喉要地,秦琅让人加以整修,充做据点堡垒,或储存物资等,至于其它的寨子,保留一些条件较好的,接下来就要移民过来垦荒殖民了,到时这些寨子就是新移民们的新家园。

    至于一些偏僻之地的寨子,或是深山险要之地的寨子,都直接把能拆的能带走的带走,其余的一把火烧了,不留给蛮子们。

    战斗结束,战兵们开始退后集结,就地休整。

    打扫战场的差事,自有后面的团结辅兵们承担,救治伤员还有专门的病儿营,里面有担架队的,急救队,护理队等等。而收集战场遗落的武器,甚至是修补损毁的武器这些事,也有专门的工匠营。

    辅兵里还有工兵营,负责修桥铺路,安营扎寨等。

    连收敛死尸,超度亡灵这些事,都有专门的征召来的僧道们,这些都是还没能取得正式僧道度牒,但已经在官府登记于各处朝廷授权许可的寺院道观里开始学习修行的僧侣学徒们,他们要想成为正式的和尚道士,除了得在正规寺院里修学经籍达一定年限外,还得参加朝廷组织的佛道考试。

    而这个考试光有本事还不行,首先得有名额,各寺观的学徒数量也是有限额的,而要从学徒晋为正式僧道,还必须得寺观里原定额的僧道出现了缺额后,才可以推举几位学徒参与考试,从中择最优者录取授予度牒补替。

    当然,高额的度牒费是不能少的。

    除此外,这些通过考试好的学徒们也不能马上就成为真正的僧道,因为朝廷还有规定,这些人要先在长安或洛阳的朝廷鸿胪寺专门进修两年,然后还要安排到军队、州县等地方去见习两年。

    这两年干什么?就是为官方做做法事,什么祈福求雨啊,什么超度亡灵啊,什么祭祀仪式啊,总之这些事情,就是交给这些人来干的。

    这两年干完,由他们安排所在的主官给他们写一份报告,评价他们这两年的成绩,成绩合格的才能拿到度牒,否则就要重新再换一个地方重新服务两年,若是连续三次考评都不合格,那就取消其资格,甚至连学徒都没资格做,只能还俗。

    正是在这种新规矩下,现在大唐的军队和州县里,都会有一群这样的僧道们,都很年轻,数量虽不多,可却都很恭顺努力。

    千佛拜了九百九,都不想在最后一关被卡到。

    有人救治伤员,有人收敛死尸,还有人超度亡灵。

    有人拾捡武器装备,也有人负责登记。

    更有专门的扫荡队,负责收缴战利品,秦琅向来的规矩是战场上不得私夺私藏战利品,更不许争夺战利品,战斗的时候,任何人不得停下来捡战利品抢战利品,只得在战斗结束之后,由专门的扫荡队负责收缴战利品。

    所有战利品一律交公,最后入公账公仓,然后按照老规矩分战利品,皇帝的、朝廷的,伤亡将士们的抚恤,立功将士的赏金,战兵辅兵甚至民夫们的辛苦钱,还有将校军官们的一份,具体的战利品分配,有一套很复杂的计算方式,但这套分配法也向来让大家心服,虽然经常有朝廷官员认为秦琅的做法,有些过份,尤其是觉得军队分的太多,但秦琅在这件事上不含糊,几次跟他们打官司,甚至打到皇帝面前,最后皇帝也还是支持了秦琅的作法,因为秦琅最重要理由是他这样做,能够保证将士们打仗时个个用心,而秦琅有过硬的战绩证明他的说法,所以皇帝也支持他。

    各部有条不紊的展开着,一座蛮寨迅速的在被肢解。

    除了先前充当预备队的士兵此时转为值守,其余的战兵全都开始解甲休整,伙夫们已经煮好了饭菜。

    浓浓香味的肉汤,又白又软的大馒头,刚打完一场胜仗,马上就有这么多好吃的,士兵们吃的很满足。

    秦琅的午餐要丰富一些,亲兵在河里捞了一网鱼,很肥美,烤几只,再炖几只,再红烧几只。

    寨子里捉来的猪和羊,也都炖上了。

    采摘的新鲜野菜和蘑菇,也是十分鲜嫩可口。

    秦琅把旅帅以上军官召来,午餐也就变成了餐会,边吃边汇报战果,商议行军计划。

    “右厢也传来捷报,又破一寨。”

    牛见虎抓着一大块羊排吃的十分凶猛,“要我说,咱们根本没必要这么谨慎小心,句町女酋侬三娘都已经跑到和蛮部去了,现在句町这边尽是些老弱妇孺,咱们这样整天武装到牙齿,小心谨慎的一天三十里,这猴年马月才能打完仗?”

    另一位校尉也点头,“听说李长史都带兵追到和蛮部去了,咱们再不赶上,那真是汤都喝不着一口了。”

    “小心驶得万年船。”秦琅却不为所动。

    奏往长安的折子上,秦琅现在出兵直捣句町巢穴,发兵七万二,对外号称二十万。

    但是实际上,这七万二也只有一半士兵,而且其中还有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