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8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琅点了点头,这跟他的预计差不多,还没到那一步,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可能一来是李泰比较会来事,会表现,能讨好李世民,二来当初李世民曾把李泰过继给兄弟为嗣,这可能也是一个亏欠,所以想尽量弥补吧,再者,也不排除他有意要故意借李泰来敲打承乾的意思。

    让承乾增加一点危机感,别以为自己是嫡长子这储君之位就不会变。

    皇帝有皇帝的心思,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

    但现在皇帝的这种行为,却传递出了不好的信号,承乾确实被敲打了,但好像受刺激过大了一些,导致情绪都有些失控。

    至于李泰,就更受刺激了。

    “阿爷可知道,如今有一个魏王党在悄然的出现?”

    “魏王党?”秦琼惊讶,他在京两年,并没有听到魏王党这个词。

    “长安还没有人公然喊出魏王党,但事实上魏王李泰正在经营这样一个朋党,也拉拢了不少人。”

    皇帝释放出的信号,不仅让承乾和李泰大受刺激,事实上,也误导了不少人。有不少本来就是魏王府的人,或是魏王李泰的亲戚等,开始有了别样心思。

    当然朝堂上也有不少投机份子,以为看到了机会,于是动了心思。

    从龙之功,那可是最顶级的功劳,谁不想捞一个?

    看看当今贞观朝的四贵,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诸世封刺史,实封国公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当初玄武门之变的功臣,绝大多数都是原秦王府的人马。

    在武德朝,这些人本来只能算是政治边缘人物,远没进入权力中枢,更别说东宫核心了。

    按正常情况,秦王府的这些人,不论是房玄龄还是杜如晦又或是长孙无忌等,这辈子都没太大的出头机会,更别说位居百官之首的。

    可凭着六月初四的玄武门拥立之功,这些人全都跟着李世民鸡犬升天,一朝富贵了。

    这可是榜眼的力量。

    远一点有隋朝杨广夺嫡成功,近的则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都是成功掀翻掉了嫡长的皇太子,杨素宇述、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人的发家史,无不在刺激着那些心怀野心的人。

    如果能把魏王李泰送上皇帝宝座,那么他们将来自然也就是新朝的大功臣。

    “长安如今不仅有魏王党,也有了吴王党,阿爷,时局不宁了。”秦琅叹声。

    “吴王党?”秦琅更加惊讶了,他在长安两年,却还不如远在岭南的儿子知道的多。

    有魏王党,当然就有吴王党,他们都是因为承乾如今屡屡犯错,而且还让皇帝很失望之后出现的。

    “就算真有这些所谓的魏王党、吴王党,也绝动摇不了太子的储君之位。”秦琼道。

    “阿爷你这样说可就大错特错了,你知道魏王党和吴王党他们的核心是谁吗?”

    秦琅在见过魏昶后,连夜来见秦琅,就是因为很受震动。

    因为他从魏昶那里得知,魏王李泰居然得到了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的暗中支持,而吴王党,更是有弘农杨氏和兰陵萧氏这两个宰相门阀的支持。

    最让他震惊的还是房玄龄,居然支持李泰。

    这他娘的事情就搞复杂了!

 第945章 选边站队

    后世有位老人说过,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任何时候,只要有人,就会有江湖。有利益,就会有党派。不管是叫朋党还是山头,总之都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抱团一起的团体。有的关系密切,有的也十分松散。

    有以地域乡党合在一起的,也有以师生同门等关系联在一起的,更有诸如姻亲的,有同袍的,各式各样,甚至这些集团其实也是错综复杂的关系,可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武德时,朝中最大的党派自然就是太子党与秦王党,而这两党中的许多心腹骨干,又其实都是皇帝李渊的心腹。只是后来因为储君之争而分化。现在,朝中也开始围绕着储君之位,出现了太子党、魏王党和吴王党了。

    秦琼觉得很惊讶,可秦琅却丝毫不奇怪。

    有些事情还不明显,十分隐秘,但却已经是事实了。

    就如房玄龄,这位一直都是李世民的绝对心腹,位居中枢宰相之位十年,极得皇帝信任,才能也是十分强的。

    “梁国公怎么可能是魏王党?哪来的魏王党,三郎你莫胡说。”

    京中有没有人公然叫魏王党,秦琅现在还不清楚,但他能肯定的是,魏王身边确实已经形成了一个隐秘的利益集团,他们可不仅仅是魏王府的属吏,而是有拥李泰夺嫡野心的一群人,为了这个目的而走到一起的。

    “阿爷,不止是房玄龄,还有柴绍。”

    又一个重量级人物,柴绍当年在李世民跟李建成的夺嫡之争中,表面中立,其实是站在了建成一边的,他与建成的私交也向来好。玄武门之后,李世民也确实冷落了柴绍这个姐夫很久,不过柴绍统兵本事强,在关陇集团里也人脉广,故此在经历几年冷落后,李世民觉得完全掌控了朝局后,也就重新开始重用柴绍。

    柴绍以隋朝杨广元德太子的东宫千牛出身,娶李渊嫡女李三娘,李渊太原起兵,柴绍赶往相从,路上还遇到准备跑进山里落草的建成、元吉兄弟俩,劝他们一起赶往太原,到达太原后,担任李渊右领军都督府长史之职,每战先登,屡立战功。

    大唐建立后,随李世民平薛举,败宋金刚,降王世充,擒窦建德,统一战争几乎打了个遍,后来又镇守陇右,抵御吐谷浑,曾用美人计大破吐谷浑军。后北上突厥,再数立军功。

    玄武门之变后,冷落了几年。

    如今是镇军大将军衔,行右骁卫大将军职,改封谯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世封刺史之一。

    从京西歧州刺史,改任京东华州刺史,镇守潼关门户。

    若不是因为当初站队问题,柴绍在朝中地位,那是远超秦琼李绩等人的,也是唐军中能独挡一面的强力大帅之一。

    虽说没入政事堂,但柴绍在军中威望极高,尤其是关陇集团里人脉好,他站到了李泰这一边,可以说魏王党是如虎添翼。

    房玄龄、柴绍,一一武,那都是顶级。

    这两位都没有公开的发表什么支持李泰的言论,也没有公然为李泰在朝堂上或皇帝面前支持李泰,但他们和他们身后代表的势力,却在用行动支持李泰。

    房玄龄身后的范阳卢氏便十分积极主动的投奔魏王,有许多范阳卢氏年轻才俊,都进了李泰的学馆。

    魏王府学馆编撰括地志,正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总叙历代州、郡分划制度,正则把大唐的三百余州,一千余县,依十八道划分,叙述各州县的建置沿革、山川形胜、风俗、物产,以及古迹、人物等。征引赡博,为当世所重。

    虽然目前全书还没完,但仅已经编好刊发的诸卷,已经引的天下轰动,甚至李世民看了都大为赞叹叫好,对李泰以及魏王府的编撰人员都大加赏赐。

    而这括地志能修的这么成功,其中有一多半的功劳,是因为有范阳卢氏的加盟,范阳卢氏家学渊源,人才方面确实了得。

    这本书连秦琅看了都忍不住赞叹,确实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李泰虽然挂名主修,实际是以卢氏等主编的,但书修成了自然少不了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和总负责人李泰的。

    除此之外,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就是赐婚高阳公主的房二,更是跟李泰这个大舅子走的非常近,完全没有半点避嫌之意,出则成双,入则成对,不知道的还以为李世民给他们俩赐婚一对了。

    而柴绍次子柴令武,尚巴陵公主,也是天天混在魏王府的。

    若是房玄龄和柴绍没有半点支持李泰的意思,绝不可能任由儿子跟魏王走的这么近,怎么也得保持一点距离的。

    看一个人的立场,不需要听他说什么,只要看他做了什么。

    随着皇子们渐渐年长,特别是李承乾这两年的一些行为惹皇帝不满后,大唐的朝堂上正在分裂。

    李世民的那些臣子们,包括他的心腹们,如今渐渐围绕着几位有能力的皇帝身边,形成了党派。

    长孙无忌、秦琅那是坚定的太子党,一向如此。

    可现在房玄龄和柴绍暗拥魏王,萧瑀、杨师道等在拥吴王李恪,更多的官员都面临着站队的问题。

    能站在朝堂中枢的人,面临着将来越来越激烈的皇子争斗,是很难独善其身,不被卷入进去的。

    而一旦站队失败,下场也会很不好。

    想想历史上,房玄龄好像确实就是魏王党的,所以贞观后期长孙无忌不遗余力的在打击房玄龄,在他死后都没放过他。在高宗继位后,执政的长孙无忌便立即用高阳谋反案,把房玄龄家族连根拔起,同时被株连的还有柴绍家族等,而吴王李恪也被长孙无忌亲自打入谋反案,让他不得翻身。

    至于房玄龄之后的魏王党骨干宰相刘洎,更是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联手打击下,落的个身死的下场。

    不过后来长孙无忌的下场也不怎么好,以他为首的当初拥李治的太子党,也是关陇集团核心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恒来济等最后也全都被李治武则天鸟尽弓藏。

    而李治武则天能将亲舅舅掀翻的关键,又是借助了山东集团的势力,这支势力的代表正是李绩、程咬金等武将们,也是当年来自瓦岗的秦王府军功集团。

    李绩与长孙无忌同为托孤顾命大臣,最后却给了长孙无忌致命一击,但李绩虽然寿终正寝,但他的孙子后来造武则天的反,他死了也被清算,连李渊赐的国姓也被剥夺了。

    当官,尤其是当到宰相这个级别,进入朝堂中枢的官员们,最危险的已经不是什么工作犯点错,甚至是偷点拿点循点私情安插几个亲朋友什么的了,对他们来说,唯一能够威胁到他们生命,甚至是整个家族命运的,只有皇权。

    一旦卷入皇家内斗,特别是皇位继承这种事,那都是极其危险的。

    说白了,就是站队。

    如果皇位交接的还比较平稳,站错队也许还不会太惨,可如果皇位交接过程十分激烈,甚至流血政变,那站错队的可能就要牵连到整个家族。

    这是以前秦琅一直想要避免的,所以他很用心的去辅佐承乾,就是希望承乾这个嫡长的皇太子能够稳稳当当的继位,这样不会有厉害的夺嫡党争,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凶险的麻烦。

    可谁料到,十年了,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房玄龄是个稳重的人,他不至于吧?”秦琼一把年纪了,居然还有些天真。

    秦琅只能说秦琼这些年远离政治中枢,敏感性不行了,或者说他很不愿意去参与这些,就如当年他虽是秦王府心腹,却还想着能够避免皇家骨肉相残一样。

    “阿你,你莫要忘记,梁国公当年可是圣人夺嫡的坚定支持者啊。”

    老房当年坚定坚持李世民夺嫡,甚至是最后关头流血兵变计划,他也是主张者,所以别看平时老房为人和气,对谁都十分客气,可老房骨子里也不是什么善茬的。

    能在朝堂上稳坐十年首相之位的,本就不是什么一般人,那可是非常残酷的朝堂之上,多少人盯着那位置,稍有不慎,那就是粉身碎骨的。

    老好人,绝对当不了十年宰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