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8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玄龄被这么攻击后,只怕以后也会反击,更可能坚定他支持李泰了。

    可长孙无忌却还是做了,他的理由就是房玄龄既然选择做敌人,那他做初一我就做十五。

    萧瑀这老头也有意思,有御史把房玄龄的黑材料递给他,他还真的就弹劾了。秦琅都搞不清楚究竟是老头眼里揉不得沙子,御史大夫职责所在,还是说他确实也想利用这机会把房玄龄掀翻在地,为吴王党打个漂亮的开门红。

    可事情闹起来,在皇帝这里却没了声响。

    李世民一边接受房玄龄的引咎辞职,让他在家停职接受调查,可另一方面却又对那些想趁机落井下石,甚至是蹭蹭梁国公热度的官员们并不理会。

    于是这事情便成了现在这般局面。

    攻击太子的,攻击房玄龄的,甚至攻击萧瑀的,皇帝一律留中不发,全是冷处理。

    甚至这些天,李世民也很少召见大臣,据说是在殿前立了一个草庐,穿着麻衣草鞋在那为高祖守孝呢。

    堂议在争吵中结束。

    马周叹息,“中枢如此乱象,这朝局如何又能安定,天下又如何能够兴盛呢。”

    魏征从旁边过,主动停了下来。

    “解铃还须系铃人,卫公,这事还得你来解决。”

    秦琅很佩服魏征这嘴炮的本事,居然能猜测出他是这幕后关键之人。

    “魏公如今也是太子老师了,有空还请多去东宫辅佐太子殿下。”

    魏征眼一翻,“卫公不还是太子詹事吗?”

    数日后,李世民终于召见诸位宰相,并还召了不少重臣,举行了一次廷议。

    三省六部五寺九监甚至是十二卫六府八军三司等长官都来了。

    阵仗很大。

    皇帝落坐后直接开口。

    “朕先前定下洛阳为陪都,也曾派秦琅营建洛阳宫,如今工程基本上完工,听说建的还不错。东宫为天下中心,税赋漕运也方便,而且政务往来传递也快捷,如今决定,朝廷迁往洛阳。”

    “西京长安,便交由皇太子承乾留守,仍加雍州牧,主持西京事务。”

    此话一出,倒也是让大臣们惊讶不小。

    之前皇帝也移驾洛阳,但那时是粮荒,后来又遇疫情,东都毕竟是陪都,皇帝偶尔移驾,哪有朝廷常驻之理,那岂不是长安成了陪都,洛阳才是首都?

    “授魏王李泰为河南牧,加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都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其世封西宁州都督不变,仍不之国。”

    李世民接着又宣布,御史大夫萧瑀弹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案,经三司调查,查无实据。

    房玄龄官复原职,仍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特进、御史大夫萧瑀,引咎辞职,贬官一阶为光禄大夫,令回家闭门反省。

    授韦挺为御史大夫,参预朝政。

    高士廉拜为尚书右仆射。

    中书令杨师道改授为侍中。

    长孙无忌兼吏部尚书。

    “卫国公秦琅,检校中书令。”皇帝口宣旨意,一连串的人事调整,也引的是众臣们惊讶连连。

    当听到秦琅检校中书令时,众人的目光反而都望向了长孙无忌。

    毕竟,先前长孙无忌是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中书省事,凌驾于中书令杨师道之上。

    而如今杨师道调去门下省为侍中了,长孙无忌应当就顺势做中书令了。可谁知,长孙无忌授为吏部尚书,秦琅却成了检校中书令了。

    户部尚书、参预朝政戴胄也因为病重辞职,如今在家养病,但眼看着已经不行了。

    皇帝授唐俭为户部尚书。

    于是现在六部是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兵部尚书,秦琅知兵部事。

    唐俭为户部尚书,王珪为礼部尚书,阎立德为工部尚书,崔敦礼为刑部尚书。

    尚书左丞刘洎,尚书右丞崔干。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加太子太师。

    而魏征则拜太子詹事,改太子太傅,并授京兆尹,西京留守。

    萧老炮最终还是没干过房玄龄,不出意外的被再次罢相了,这次刚加没多久的一品特进,也被又贬回光禄大夫了。

    房玄龄毫发未损,再次复相,而且还加了太子太师衔,可谓是荣宠依旧。

    不过皇帝要率朝廷迁都洛阳,这算是出人意料,而魏王李泰这次拜为河南尹,兼相州都督,让他去打头阵。

    并且皇帝还直接把洛阳城中的两个相连的坊都赐给了李泰,让二坊并连,做为魏王府第。

    李泰所受恩宠又进一步。

    倒是皇太子承乾,他被留守西京,并没有同迁往洛阳,这很不寻常。上次皇帝去洛阳,承乾也没去,但那次去洛阳只是巡幸一般,可这次不同啊,洛阳是要常驻的。

    皇太子居然不跟皇帝在京师,反而留在了变成陪都一样的长安,这可就大受冷落了。

    相比之下,远不如魏王泰了。

    至于说长孙无忌从知中书省事,变成吏部尚书,秦琅反而检校中书令摄兵部事,就更令人寻味了。

    说是廷议,其实也只是李世民向众人宣布他的决定罢了,并不容置疑。

    廷议结束之后,秦琅请求奏对,结果李世民却并没同意。

    走出大殿,秦琅跟长孙无忌四目相对,一时无言。

    “让魏征留在长安辅佐承乾,这究竟是出自谁的主意?”长孙无忌有些很暴躁,魏征就是个嘴炮,他留下来辅佐承乾,两人肯定到时得闹翻。

    “我怀疑这是房玄龄的主意,这就是个阴谋!”

    房玄龄跟魏征以前都在大儒王通门下读过书,算是同门,但魏征只算是旁听生,两个同学的关系也一直不怎么好,在朝中,魏征就经常怼房玄龄。

    这次长孙怀疑房玄龄借机把魏征留在长安,既赶走了这个烦人的苍蝇,同时也给承乾留了一个陷阱。

    “三郎,得想办法让陛下回收成命,怎么能让承乾留在长安呢?”

 第949章 当头棒喝

    廷议结束时,李世民挥袖而去。

    众臣缓缓退出大殿,太子承乾面色惨白的跪坐在那没有动身,而刚加封为左武候大将军、河南牧、使持节都督相州七州军事的魏王李泰,那白胖胖的脸上,却是抑制不住的喜色。

    秦琅在承乾面前停下。

    “殿下,廷议结束了,请回东宫。”

    承乾咬着牙,“这就是三郎想看到的结果?”

    秦琅摇头,“殿下何出此言?”

    年轻的太子质问,“三郎既然舍孤而去,又何必留下来惺惺做态,此刻不应当赶上四贤王,在他身边大献殷勤吗?”

    “殿下,慎言。”

    承乾气恼,甚至都有些不顾场合,直接冲着秦琅怒道,“难道不是吗?你突然就辞去太子詹事职让给房玄龄,又把太子太师让给他,这不是舍孤而去?”

    秦琅眯起眼,真想抽他一嘴巴子,事到如今了,还分不清状况,他都怀疑之前那个聪明又懂事的太子哪去了,这几年,承乾难道光顾着天天睡女人了?

    “殿下若是连谁是敌人谁是朋友都分不清,若是连半点镇定成府都没,那我劝殿下还是干脆向圣人请去太子算了,要不然,就你这样子,也绝守不住储君之位的,不若就此放手,做个富贵闲王,从此以后,你想宠谁就宠谁,想游就游,想听曲看舞也没人拦着,多省心呢?”

    “承乾,我今天也就好好说你几句,曾经那个谦谦有礼从谏如流的承乾太子哪去了?你才十八岁,现在就已经分不出好话歹话了?我和长孙公那是一心为你,你如今倒嫌我们,我们这是里外不是人了?你再瞧瞧你那两个兄弟,魏王泰和吴王恪,瞧瞧他们是怎么做的。”

    “礼贤下士,厚遇宾客,谁会如你这般肆无忌惮行事?你虽是太子,可也别忘了,你也只是太子。太子可不一定就能当上皇帝的,你可要清楚这一点,你不努力,别人自然会努力,你不珍惜,别人却都期盼着呢,莫要待到将来后悔啊。”

    承乾红着眼睛,“我这些年这么努力的做一个好太子,听圣人的话,听你们的话,听东宫老师们的话,我如今只有那么一点点要求,我难道就过分了吗?”

    “过份,非常过份,你得分场合看时机,圣人为你娶的太子妃,刚成婚不到一年你就开始要休妻,甚至如今高祖国丧期间你也还在闹腾,如今还有人说你最近居然还跟裴侯二妾饮酒,甚至让优伶弹唱,你知道你这些行为有多严重吗?圣人对你是一忍再忍,可这忍耐也是会有限度的。”

    “当圣人积攒了足够多的失望后,当你的那些兄弟们积极表现的让圣人越来越满意后,你的储位就危矣!”

    “不是我说你,如果你连这么一点小小的事情都处理不好,你也不配当大唐太子,更不配将来当大唐的皇帝。你知道你父皇为什么能够带领大唐这么强盛吗?为何武德九年突厥数十万骑都能饮马渭河,兵临长安,而在几年后,我们大唐却能六军出塞,一举生擒颉利,灭亡东突厥吗?这都是因为你父皇的努力,他十六岁起兵随高祖打天下,十年征战,坐上皇帝宝座时根本没多少治理天下的经验,但是他能够从谏如流,能够虚心纳谏,知错能改。你父皇也犯过不少错,也走过不少弯路,可都能及时改正,魏征经常把口水都喷到你父皇的脸上,你父皇也曾恼怒的喊过要杀掉魏征,但其实却一直重用着魏征,一路青云直上为宰相。”

    “为圣人者,其实就是得克制私欲,如此方能成就非凡。你现在年轻,迷恋酒色本也正常,但你得醒悟,不能一直沉迷其中,你得把握好这个度。你不能事事只听枕边女人的话,听那些优伶宦官们的话,这些虽是你身边亲近之人,但他们能比朝中宰相公卿,大儒名师们更聪明?”

    秦琅也已经是积攒了许多对承乾的失望,这会干脆也就摊开直接说了,处处顾忌着他的身份,结果他反而更不当回事,甚至说出秦琅是要舍他投李泰这种胡话来。

    承乾被说的恼羞成怒,多年来习惯了高高在上,众星捧月的感觉。

    “秦琅,你是臣,我是君,你莫要搞错了!”

    “承乾,我今天也不管那些了,只以相识十年的这份感情跟你说说,真的莫要再作下去了,早点迷途知返,还没有什么大错,圣人也会很欣慰你的改正的,你的前途依然是光明的。可你要是继续这么下去,我也只能一声叹息了。”

    秦琅说着也不由的叹气,“承乾,你听我一句劝,你这几年虽然开始接触政务,甚至让你主管雍州事务,也算是有了权力,但你的权力没有根基,你的这一切都是圣人给的,他能给你也能随时再收回去。所以不要总是去违逆圣人,你不喜欢苏氏,这是多大点事?如果侯氏、裴氏真的为你好,她们就不该兴风做浪,更不要想着太子妃、太子良娣之位,为了一已私欲,却要葬送你,这是为你好?”

    “这些人自私自利,这是在把你往火坑里推啊,反倒是苏氏,殿下如此待她,可人家有过半句怨言吗,在圣人和皇后面前闹过吗,没有吧?太子妃处处在维护着殿下的脸面,不给殿下添乱,殿下却分不清谁真好谁是真坏吗?”

    “不要被那皮囊外表迷惑,更不要因为这些而与你父皇做对反目,这是不孝也是不忠,更是愚蠢!”

    “承乾,好好想想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