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8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琅坐在小马札上,看着那些低头丧气的蛮子。

    痛快的爽过一把,现在却得付出代价了。

    “斩掉两只脚的大脚趾,另外在脸上刻字纹面,贬为奴隶。”

    “若有百姓能指出谁手上染有人命鲜血的,直接砍了。”

    秦琅缓缓说出对这些人的处置,冷酷而又无情。

    当天,攻城时战死的和城破后被杀的蛮子八百余人,另有五千余被贬为奴隶,砍掉了两根脚趾,还在脸上直接刺上罪奴的字样。

    秦琅留下一位参军暂代刺史之职,帮助恢复融州城防,帮助百姓重建家园,然后继续前进。

    他派出轻骑,携带着蛮贼头领的首级前去劝降。

    一天之间,十七个溪垌蛮寨子不战而降。

    遇到八个寨子闭门反抗。

    秦琅直接召那些投降的蛮寨出兵,聚集上万的蛮丁强攻。

    冯智玳等人在后领着家丁监军。

    前面是险要的蛮寨,后面却是提着刀面露凶光的监军。

    蛮子们只能硬着头皮冲,好在秦琅也并没有要借刀杀人之意,他们在前面冲,官军在后面以弓弩掩护,甚至架起了弩炮和轻便的投石车助攻。

    没有哪个蛮寨能挡的住这样的攻势。

    十天内,连破八个寨子。

    攻破寨子后,秦琅跟对融州城中蛮子的处置是一样的,首领头人与其直系子弟直接杀了,其余人皆贬为奴隶,寨子的东西搬光,然后一把火烧掉,从此成为历史。

    此后融州其它地方的蛮子,纷纷望风归附,主动派人牵牛担酒前来犒军慰问,甚至主动派出了子侄来军中为质,再不敢反抗。

    对蛮子这种行为,秦琅也不鄙夷,反正向来如此,欺强怕弱,还总搞不清状况,见到点小利就敢冲,挨了打又往后缩。

    秦琅便干脆在融州城中向诸蛮发出召集令,让各寨头人全都前来拜见。

    并开出了几个条件。

    其一,各蛮寨要一起出人出力,帮助经略府在融州修通官道驿站,还要疏通融溪航道。

    其二,各蛮寨要帮助重建融州城,和武阳三江等另外四座县城。

    其三,各蛮寨要各派出有才干者到州县乡里任职,协助官府治理融州。各蛮寨要派出青壮加入融州组建的团练营和各县的保安团,统一接受州县节制调派。

    “这第四,武德以来,你们就没缴过税赋钱粮,也没服过役。本来呢,积欠的一律要清缴,只是本相宽仁,以往的也就不再追究了。但是从即日起,融州境内,所有溪洞蛮寨,都要开始丈量田地,清查户,所有丁口一律编入户籍,所有田地山林也一律载入官府档案,要统一办理户口簿和田契山契等。”

    “今年的两税,我依然给你们特许免除,但自明年开始,两税正式缴纳,地税按田亩数缴纳,户税按户等缴纳,另外义仓粮、社仓粮这些都是为备荒救灾用的,所以也都要按田亩户等依例缴纳。”

    最后秦琅还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带走一些酋长头人随军效力,还要再征召一批他们的子弟为帐内侍从。

    面对着秦琅的这些要求,蛮子们面面相觑,其实反而有点意外,这比预料的还要轻松一些。

    “当然,有一条我没提,但你们应当主动去做的,那就是各溪垌蛮寨里,有汉人为奴者,应当立即无条件的送还官府,包括他们的配偶、子女等。”

    “这个,没问题吧?”

    秦琅目光扫过。

    一众大小蛮酋跪坐地上,全都拜伏下去,满口应允。

    卫国公虽年轻,说话也很轻,但谁都不敢违逆半分,在岭南,许多蛮子如今都是只知卫公,而不知唐天子。

    卫公亲自杀到这蛮荒之地,他们哪还敢说半个不字。

    别说让他们交出汉家奴隶,就是交出自己的妻女,也不敢吭半声啊。

    那些被攻破的寨子下场,可就是前车之鉴。

    虽然也有一些大的蛮寨,所居之地十分险要,甚至有些完全就是把寨子建立在悬崖之上,上下得通过藤梯攀爬。

    只要把藤梯一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甚至山上还可耕种粮食,有溪流水源,守上个一年半载都不成问题。

    可蛮子们也不傻,真要这样,那自己可就画地为牢了。在许多寨子都投降了的时候,他们继续顽抗到底,也没什么好结果。

    总不能一直就呆在悬崖上吧,山上有水有田,可也没盐啊,而且生活所需的东西多着呢,都得与其它寨子交易,甚至跟汉人交易的。

    那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在秦琅开出的条件还算不错的情况下,这些蛮子们松了口气,只要还留有余地,那终究还过鱼死网破的。

    许多人开始后悔起来,自己当初怎么就反了呢。

    有些家伙甚至在那里苦苦思索,自己当初为什么反的?怎么就想不起来了?

 第973章 太子跑了

    雨在下。

    都泥江水大涨,这条后世称为红水河的大河上,秦琅正随军西进。七月在融州呆了差不多一个月,灭了十几个寨子,降服了几百个大小寨子,一通恩威并济整顿之下,融州算是暂时的理顺了。

    于是七月底,秦琅顺黔江而下,在象州再折入红水河溯江而上,进入宜州。

    在红水河北岸的那片广阔的地带,原来朝廷设立了大小几十个羁糜州,以分化诸蛮,而秦琅上次趁平蛮之胜,又对这些羁糜州来了个合并,红水河以北并为宜州,其南则为澄州。

    “卫公,前面便是忻城了,武德年间曾置温泉州,设温泉县,先前合并州县,温泉州并入宜州。”

    掌书记刘仁轨指着江北方向。

    “看你面色不太好,何事?”

    刘仁轨凑近秦琅旁边,悄声到,刚接到长安来的驿马快信,太子爷出事了。

    秦琅眉头一扬,左右四下无人,“到船舱说。”

    两人步伐沉重的进了船舱,秦琅叫来存义,让他在外面守着,不让人靠近。

    “老刘,究竟出什么事了?”

    刘仁轨做为秦琅的掌书记,专典机密,字工作更是都由他负责,长安过来的信也都是他先过目的,他叹了口气。

    “太子跑了。”

    什么叫太子跑了,秦琅愕然。

    “信是高公送来的,十分机密。如今太子跑了的消息还在封锁中”

    先前承乾惹怒了皇帝之后,李世民严厉训斥了承乾一通,并直接免了他领雍州牧的差事,还在长安搞了个内阁票拟,东宫朱批的这么一个议事制度,实际上就是把行台的大权完全交给了留守的一众大臣们,而承乾这位原本权知军事国的太子,彻底无权了。

    太子令如今出不了东宫。

    经历了上次的事情,一众留守大臣现在对承乾也不客气起来,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理都不理会。太子先前大张旗鼓又是度人入道,又是修复佛寺,又是大印经书,还搞迎佛骨等事,如今全都被撤回。

    承乾觉得是十分没面子。

    留在西京,什么事也做不得,反正大小事情,行台三省的这几位老相公们在内阁一坐,便拿出个决定来了,再交到东宫,然后又是这几位兼东宫府坊长官的老相公们代为朱批同意。

    这样彻底不带承乾玩的做法,是真正让承乾恼了。

    这些年顺风顺水,什么时候被这般对待过啊。

    尤其是萧瑀杨恭仁柴绍那几位,本来就不是东宫的人,所以对待承乾也根本没半点客气通融可讲。

    盛夏的长安十分酷热,承乾呆在东宫无事可做,连心爱的裴侯二女都被皇后带到洛阳去了。

    而东宫里的一些年轻的女伎舞姬,也被太子詹事高士廉以太子尚在为高祖守丧之中,而全都迁走了。

    酒不能喝,歌不能听,舞不能看。

    呆在东宫就跟坐牢一样。

    然后突然有一天,承乾带着贺兰楚石等一干护卫说是去三原献陵拜祭高祖,结果过了渭桥后便不知所踪。

    三原献陵那边根本没见到太子到来。

    等到发觉太子失踪已经是第三天了。

    高士廉原本都已经没在意太子了,反正现在他也太子令出不了东宫,谁知道这位太子居然还能来个金蝉脱壳。

    留守相公们赶紧派人到处寻找,结果最后才发现,太子一过渭桥,便派了队人,假扮他前往献陵,然后故意在路上磨蹭。

    他自己则跟贺兰楚石一干人更换衣服,扮作成一支突厥人商队,折往西行。甚至还早早就准备好了伪照的通关书、商货单子等等。

    “谁都没想到,咱们这位太子爷居然跑去陇右了。”

    “陇右?”

    “确切点说,极可能是往青海侯君集那去了。”刘仁轨都不由的惊叹,这位太子殿下怎么如今这么能折腾了?以前那贤名,难道都是假的?

    “诸位相公没拦吗?”

    “太子都跑了三天才发觉,等诸位相公发令去拦截,可是效果并好。”

    一来是太子这一行人是早有准备,扮装了突厥商队,这是长安方面一开始没料到的。等后来终于发现了,可太子胡搅蛮缠,以太子之尊,硬要闯关,他说是要西巡,搬出自己权知军国事,留守西京的头衔来,那路上守关的将领也不敢强留啊。

    于是乎,太子不管不顾,进了陇右之后,干脆公然打起了太子的旗号,过关闯关,无人敢拦。

    他甚至还沿途抽调了一些折冲府的府兵随行,伪称奉圣人旨意,前去青海督战慰军。

    没有人敢怀疑。

    毕竟堂堂皇太子亲口所说的话,他往那一站,就没人敢怀疑了。

    虽然后面长安行台相公们的公追过来,可一边是长安行台留守相公,一面却是活生生的太子当面。

    最后为难的陇右地方官将,除了苦劝几句,无果后派兵相随护卫们,别无他法。

    这不像是说太子传来的太子令,大家可以听从留守行台的话不理会,这可是太子本人亲至啊。

    “那么说现在太子应当已经到青海了?”

    “高公说太子已过陇坻入秦州了,这还是信从长安发出来时的消息,这信从长安送到广州,又从广州追到这宜州来,都半个月了,估计这会太子还真已经可能到了青海湖边了。”

    秦琅脸色难看,差点想破口骂娘。

    这承乾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先前那出玩的过火,已经被皇帝如此严厉的警告了,结果不但没有半点悔改反省,还变本加厉了。

    居然直接跑去青海。

    他堂堂留守西京的皇太子,就这么悄悄的跑去青海,这算怎么回事?

    “这事估计侯君集脱不开干系,若没有侯君集张罗,我不相信太子敢一个跑去青海。”

    秦琅却摇头。

    “侯君集也没这么大的胆子,敢诱太子私自去青海,他就不怕圣人砍他脑袋?我估计这事就是太子自己的主意。”

    原本以为,让他折腾几下,皇帝自然会敲打他,上次的事情,秦琅觉得他应当吸取点教训的,可谁能想到,他还能玩出更出格的事情来。

    带着一队侍卫就敢私自跑去陇右,不说别的,就是万一路上有个三长两短的,也没有人抗的住啊。

    这路途千里,可并不安全。

    谁能保证大唐皇太子的名头就那么好用?

    再者,就算一路安全顺利抵达,但青海现在正在内乱,本就是战场,不怕有个闪失?

    就算全都安全,可你堂堂太子这样私下跑去边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