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8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于洛阳城的东北部,南临洛河,临河还有一片沙滩,名为金沙滩,而对岸还有两片沙滩,通利坊边有玉沙滩,慈惠坊边有银沙滩。

    西北边隔着一坊街便是洛阳三市的北市。

    上林坊中还有皇家园林,这里本就是汉魏的上林苑旧地,故此在这坊里居住的基本上都是宰相王公。

    杜温骑着马出了位于洛阳皇城东南的魏王府,先沿洛水南岸大街东行,在慈惠坊边的沙滩过洛水浮桥到对岸,再往上林坊而来。

    进了上林坊,这里遍是王公宰相府第,飞阁重檐,十分森严气派,他主动的下了马,牵马而行。

    在这里已经骑不了马了,因为几乎家家门前都施行马。

    大唐五品以上官称通贵,三品以上称亲贵。

    三品以上官可门内列戟,门前施行马。

    这行马,有些类似是个拒马一样的东西,摆在府门前街上两侧,提醒行人下马缓行。

    当然,若是有高功大勋的重臣,甚至门两侧还有专门敕建的石牌楼。

    杜温一路过来,家家大宅的乌头门前都立着行马,谁家也不敢轻易得罪,便一路牵马而来。

    等到了秦琅的卫国公府前,更有连续几道牌楼立于路边,两面各有三道石牌楼。

    牌楼下还立着涮朱膝的行马。

    甚至还有秦家的家丁着青衣持棒立在牌楼下。

    杜温很客气的说明来意,家丁帮他搬开行马放行。

    经过三道牌楼,六道行马,才来到了洛阳卫国公府前,乌头大宅门,宅门深深,门内列着两排戟。

    两边各八支门戟,一共十六支。

    这是人臣最高规格的门戟数量,只有一品官才能门列十六支门戟。

    没有一品官职,就算是亲王、嗣王、郡王、上柱国等也不能列十六戟,他们若是能带职事二品,才能与各大都督府大都督、大都护、京兆、河南府牧,以及光禄大夫以上、镇军大将军以上阶者一样门列十四戟。

    大唐很重官职,许多待遇规格都是跟着官职走的,光有勋、爵都不行,必须带有相应的职事才行。

    门戟的最高规格是二十戟,宫殿门、庙社门各二十戟,东宫门列十八戟。

    秦琅府第门列十六戟,不是因为他是国公,国公还不够格列十六戟,而是因为秦琅本品为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职事中最高的也是一品的司空。

    如果没这两个一品阶职,就算以他双料大都督职,加宣抚经略使职,再加上检校中书令相职,其实也只能门列十四戟。

    杜温家便只有十戟,他爹虽是工部尚书可也仅是职事三品,并没有上柱国、柱国之勋,也不是上护军带职事二品。他爹能列十戟,还是有一个上护军的勋,否则若仅是三品尚书,都没资格列戟。

    一个门戟,能把满朝的国公们又分出个三五九等来,同样是国公,可有的是世封国公,有的只是实封国公,有的仅是虚封国公,更又有带一品职事者,带二品职事者,带三品职事者,还有加上柱国的,加柱国的,加上护军的。

    反正看下各家门内列的戟数量就知道他们的档次了。

    秦琅府第外有牌楼、有行马,门内有十六门戟,乌头门上的匾额都是御笔亲题的卫国公府,这可必须得是实封国公且带三品以上职事者方能加府字的,一般国公家只能写某某宅某某第,府字是没资格写的。

    杜温站在大门前看了会秦琅这府第的气派,很是羡慕,然后握着请柬绕到一侧边门去投信了。

    如卫国公府这种顶级勋贵家的大门,除非是皇帝驾到,或是圣旨降临,否则是不会开大门迎接的。

    杜温在边门把请帖拿出来,门丁甚至都没让他直接进去,而是让他在那里稍等,他拿着请帖进去报告管事。

    坐在待客的门房茶室里喝着味道很不错的茶,杜温暗暗羡慕,想杜家那也是开国勋戚,甚至一门两宰相,杜家更是关陇六大姓之一,号称京城韦杜去天五尺的顶级世家,可居然还比不上秦琅的气派。

    想想历城秦家以前只是个小士族如何能跟杜家比?可人家秦家就是风头无俩,不管是山东五姓七家,还是关陇六姓,那都是被他压下一头的。

    秦家以军功获勋,父子皆出将入相,说来其实军功固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当年秦琼爷俩站的队好,跟着圣人立下从龙靖乱之功,这才有了今天。

    而他杜家虽然也有从龙之功,还出了两个宰相,但两宰相都死的早,这对杜家是很不利的,现在杜家也只他父亲一个工部尚书,加上杜家女婿马周这个专典机密的中书侍郎。

    杜温暗暗的想道,杜家要想再起崛起,重新成为朝中一流的权势贵族,光靠着前人留下的功绩是不够的,必须还得再立新功,一般的新功也不行。

    必须得是从龙之功,拥立之功。

    父亲看中魏王泰,觉得魏王聪慧,必能取代承乾为太子,这是杜家在赌博,也是杜家想重回顶级贵族之列的唯一途径了。

    当年秦琅父子与他们一起拥立秦王做上皇位,如今不知道秦琅是否愿意与杜家再次一起拥立魏王,再重复一次当年之事呢?

    看着这气派森严的卫国公府,杜温突然有些没底气。

    “杜公子,抱歉,我们阿郎今日不在樱桃岛。”

    “请问卫公在何处?”杜温起身。

    管事犹豫了一下,最后看了看那封魏王李泰亲笔写的名贴,魏王的字真是极好,一笔草书那是造诣极高,“我家阿郎最近都没在上林坊的樱桃岛这边居住,温公子可以去履道坊的竹园看看,或许在那边。”

    杜温没料到碰了个空,但还是面带微笑,“谢了,我自去竹园拜访!”

    他拿回请帖出门牵了马而去。

    管事看着他走远,招来一个家丁,“去竹园禀报阿郎,就说杜尚书家的公子要去拜访,拿了魏王的名贴。”

    “何必告诉他阿郎在竹园?”

    “这温公子毕竟是马相公的妻弟嘛。”管事笑笑。

 第1031章 太子还有救吗

    秦琅看着摆在面前的请帖。

    帖子很精美、雅致,不愧是出自魏王李泰府上,用料讲究,款式也经典,更难得的这上面的字都是李泰亲笔所写,那一笔草书真是极漂亮,这绝对已经是大家水平了。

    初唐之时,书法家众多,如名传千古的楷书大家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当今朝中大臣,就连李世民也是一位书法大家,不仅兵带的好,箭射的妙,这书法也是一绝。

    李世民而且还是位疯狂的王羲之的粉丝,在南北朝之时,天下士人最推崇的还不是王羲之的字,而是其父亲王献之,后来梁武帝萧衍更加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是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改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排序。

    而到了唐代,李世民做为王羲之的超级数丝,疯狂迷恋王羲之的书法,到处搜集王羲之的真迹,甚至把他搜集珍藏的三千副王羲之的真迹拿出来,让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大家们,集王羲之的字拼凑成一块千字碑,上面三千个字,全都是临摹的王羲之作品的字,且没有一个重复的字。

    不仅三千字都是王羲之作品上的字,且还得保证这块千字碑的整体水平不能呆板等,可谓是费尽了当今一众书法大家的心血,集百名书法大家,耗时十年方才完工。

    最后字碑藏于皇宫,拓本珍藏于秘书监、崇馆、国子监等,还出了雕版印刷,时你称为千金碑。

    李世民的影响下,大唐书法界甚至都受很大影响。

    皇家的皇子、公主们也因此多从小练习书法,且造诣很高,李世民的飞白,李泰的草书,承乾的楷字,甚至几位公主们也都擅飞白。

    据说李泰的字很值钱,外面行情,普通的书法作品,一字起码值一千钱,随便一副作品,都是几百贯钱,这可不仅因为他是皇子,而是他的作品确实很好,而且李泰画画水平也很高,毕竟娶了当今最有名的书画世家阎氏女,丈人可没少指点,得了不少阎氏真传。

    “三郎的字可比魏王的值钱!”

    马周在一边笑道,秦琅的字也很值钱,甚至被时人称为书法大家,不过秦琅书法有名,还是在于世人称他开创了秦体、瘦金两大字体,说他是开宗立派的大家。

    其实这完全就是占了穿越者的便宜,书法这东西,开创字体当然不容易,那得是到了很高的水准之后,才可能真正创新。秦琅以前虽然打小学书法,其实水平只能说一般吧,但毕竟再一般,那也是来自后世,学的时候已经是博采众家所长,练的什么欧体柳体,临摹的王羲之颜真卿等等,可以说这些大家,那都是历史上书法界的泰斗,代表的是历史上书法的一次次走向和巅峰,甚至是创新。

    就好比瘦金体一样,宋徽宗开创的新书法,可是名头很响的,秦琅以前临摹多年,所以写出来还是比较有味道的,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哇,这字体与晋楷唐楷区别巨大,对比冲击强烈,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运笔灵动,笔法外露,可明显看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大字尤显风姿绰约,算是相当风格独特的字体。

    甚至有许多人说这字体很有贵气。

    加之秦琅还有诗仙之名,故此他的这独特字体一出现,还是很受追捧的,而他当初为了便于雕版印刷而拿出来的宋体字,一样个人风格明显,也成为士人追捧的新字体。

    寻常一个书法大家,可能一辈子也难以开创出自己的字体,顶多可能就是悟出一些自己的独特笔法,如秦琅这种那就真是开山立派自成一体了,更何况还是一人开创两种字体呢。

    故秦琅被时人称为大唐书法四大家之一,与欧阳洵、虞士南、褚遂良并列,甚至排名还在那三位之前。

    所以在马周看来,秦琅这样了不得的书法大家,其实没理由那么喜欢李泰的字,毕竟李泰的草书虽然有名,但水平还够不上宗师水平,更别说开山立派了。

    “三郎有什么想法?”马周试探问。

    秦琅笑笑,把李泰的请帖收起放一边。

    “老马你老丈人如今是魏王府长史,你小舅子现在是魏王府参军事,他们可是彻底的上了魏王府这条船,他们难道就没来拉你上船?”

    马周呵呵一笑。

    “明着都说过多少回了,不过我马周不想掺与这些。”

    马周也直白,他的态度很明确,他是皇帝破格赏识提拔的寒门士子,如今得天子重用,一心只想回报知遇之恩,认认真真为朝廷做事,为皇帝做事,其它的不想过多掺与。

    秦琅听出了马周言外之意,他虽然跟秦琅关系好,又是得秦琅知遇之恩,可他对太子却没什么个人感情,承乾若是太子,他自然是臣子,可承乾若是太子之位不保,他也不会怎么过多的去卷入其中。

    反正他效忠皇帝,效忠大唐。

    哪怕马周现在头上加了太子少保之衔,却也不会改变他的这种立场。

    不过这种态度秦琅并不意外,甚至没有不满,既然他对太子都是这样的态度,那么他自然就更不会热衷掺合到李泰那边去了。

    看似两不相帮,可现在是李泰要挑战争夺李承乾的储位,所以两不相帮就还是承认太子的储位的。

    秦琅微微一笑,没有改变他想法的意思,马周太忙太累了,做为专典机密的中书侍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