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9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十二年来,太子表现也算是极好的。”
李世民不由的回想起武德二年,承乾生于太极宫承乾殿,当时高祖亲自来看望这个孙儿,高兴之余,以承乾殿名为孙儿赐名,还曾对他说出一句话,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承乾尚在襁褓之中,便被高祖封为恒山王。李世民也极喜爱这个嫡长子,特将妻子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承乾的侍诗,后来还把秦王府十八学士中的孔颖达和陆德明两位大儒,拜为承乾的老师,让他们教导承乾儒学经典。
“陛下,臣记得当初陛下继位之初,册封承乾为太子的诏书中也夸赞太子,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太子八岁立为太子后,也一度被圣人当众夸赞性聪敏、特敏慧,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后来又早早让太子开始学习政务,旁听京兆诉讼,甚至下旨如果有诉人对尚书省判断不服者,于东宫上启,令太子断决,而当时太子还不满十二岁,处置的案件已经屡被圣人夸赞!”
“太子十二岁加冠元服,开始正式参与政务,亲自领雍州事务,表现可圈可点,圣人每当外出游或到行宫之时,都是太子留守京师,监国军事,也深受圣人赞赏。”
李世民打断了秦琅的话。
“朕自己的儿子,朕难道不比你清楚?这些事情都是以前了,以前的承乾,确实聪慧又仁孝,还勤奋好学,既能时常进献良言金策于朕,又能关注民生体察百姓,朝野皆是称道,然则这几年,越来越不像话了!”
“喜奢侈好游贪恋酒色,连朕给他挑的太子妃也不肯接纳,东宫那么多名师大儒教导,他却听不进去,朕搜方贤德,以辅储宫,于志宁、杜正伦、张玄素、李百药、孔颖达、陆德明、刘洎、岑本、褚遂良、马周这些哪个不是名士大臣,可谏诤俞切,承乾越不听纳”
秦琅静静听着,李世民在倒苦水,曾经承乾那般贤德,李世民这个当爹的也十分自豪得意,这几年承乾渐叛逆,李世民也是操碎了心。
正所谓爱之越深,责之越切。
期望越高,失望的时候也就越重。
“陛下,曾经的太子年少,虽然表现的贤德,但那时的太子还只是孩子,一切完全照着圣人,照着老师们的意志行事,那时的他还没有自己的意志,或者说不敢,而如今的太子已经长大了,虽然有些表现确实不好,但那是真实的想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啊,陛下。”
“臣之前也不止一次进谏陛下,说张玄素、于志宁、杜正伦、孔颖达这些人,确实都出身名门士族,本身学问也是极好的,但是他们做学问厉害,教学生不行,不懂方式方法,他们身为东宫师,不懂得如此正确的引导,却只是一味的劝谏,而且几乎是比着上疏,措辞也一个比一个激烈。”
“以前承乾年幼,自然畏惧他们,可随着太子年长,对这种劝谏方式自然也会心生抵触,这也是人之常情的,这些人在东宫,天天盯着太子,不管大事小事,都要鸡蛋里挑骨头,巴不得太子是个完美的圣人,动不动就犯颜直谏,谁受的了?就算是圣人,魏征天天喷圣人,圣人也是经常被激怒,何况太子乎?太子才多大,太子有圣人这般的人生阅历和积淀吗?”
“他们太死板教条,只知道这个不许那个不对,这些人其实臣早就说过趁早赶出东宫去,他们或许能到门下省去做谏议大夫或御史台当御史,为圣人监督百官,监察朝政,但是当太子师,不够格。”
“杜正伦甚至已经违犯国法制度,他经常把太子私下的话告诉圣人,然后又把圣人跟他谈论太子的话私告太子,这是非常不应当的,甚至已犯了私泄禁中语大罪,理应惩处!”
“再则,这几年,诸王渐渐年长,陛下在对待诸王的态度上,明显有些失当,尤其是对待魏王、吴王,更容易让太子不满,毕竟太子和魏王他们都已经成年,都是当父亲的人了,圣人虽是宠爱孩子,可这让太子如何想,让朝中大臣如何想?”
“陛下,太子乃国本也,还请陛下能够为天下安为朝堂静而多想想。”
“这几年太子就算做了些错事,可也非大错,太子度人入道,恢复寺观等,也只是想为先皇后祈福,这是人子之孝。私奔陇右,擅发兵马,也是年轻人立功之心,至于说如今伤了腿,可这也只是轻微残疾,并不影响什么”
皇帝沉默了良久。
似乎在认真的思考秦琅的这番长篇大论,许久才叹气一声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承乾是朕的嫡长子,如今虽有脚疾,可朕又怎能舍弃嫡长而立嫡次甚至是庶子呢?”
“朕无意易储!”
“陛下如果真无意易储,就千万不要再给外面错误的信号了,圣人难道不知道如今朝中有魏王党有吴王党?而且魏王党势力一天比一天大,难道圣人真想等到如武德九年那样的局面出现?悬崖勒马,犹未晚也,切不可等到那一天来临啊。”
李世民沉默了。
“承乾现在已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了,朕如何才能把他拉回正途?”
“陛下先纠正自己的错误!”秦琅不客气的答道。
第1039章 罪名朋党坐罪当死
“说吧,你觉得朕要如何做才行?”
凉亭中,君臣摆开了谈,皇帝的态度已经转变了许多,那股子泰山压顶的感觉消失,秦琅松了口气。
今天他也是占了穿越者的便宜,知道李世民保承乾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尤其是在此时,贞观十一年的春天,皇后刚去世,太子腿刚断,这种时候李世民不可能就有了易储之心,也许皇帝想过,但也顶多是想想而已。
“陛下首先就得让朝堂让天下都明白圣人没有易储之心,要彻底杜绝魏王、吴王等皇子们心中的那点非份之想,更不能给那些想要效仿武德九年之事的野心之辈半点机会。”
“臣请陛下下诏,令魏王泰就藩之国,回西川镇守,最好是不要让魏王遥领扬州大都督、相州都督、右武侯大将军等职,可加封散阶。”
李世民皱眉。
“皇后尸骨未寒,你就让朕把青雀赶去封地?”
“魏王到了西宁州,一样可以为德皇后守孝,只要心在,人在哪并不重要。况且,陛下若是再态度暧昧不明,只怕会更加误导太子魏王和那些野心之辈,这是搅乱朝纲,危害大唐江山社稷啊。”
李世民摆手,“你继续说。”
“其二,听闻圣人有意想要杨嫔继立为后,臣以为万万不可。一来杨嫔只是九嫔之一,四妃都不是,如何可以继为皇后?再者,杨嫔为前朝公主,其所出的吴王现在又隐隐威胁太子之位,若是圣人立杨嫔为后,这岂不是要乱上加乱?”
杨氏若立为皇后,那李恪李音就立马也升级成为皇嫡子了,李恪争夺储位的本钱又丰厚了,那些吴王党只怕越发兴奋,所以必须得避免这种情况,哪怕杨嫔确实很贤,也不能立她。
李世民瞪着秦琅,“谁跟你说朕要立杨嫔为皇后?”
“坊间多有传闻,臣也只是猜测,现在也只是提醒陛下,万万不可。”
“你倒是管的宽,那你说,朕要立谁为皇后?”
“陛下,立皇后与立太子不同,虽然说天家无私事皆为国事,但是储君为国本,但立后却没这么重要,这个臣虽为宰相也没资格插手,圣人自己拿主意就好。”
李世民咬牙切齿,真是人嘴两张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刚还说不能立杨嫔,现在又说随他意。
“还有呢?”
“臣建议应当让太子出来露面了,这么久再不露面,只怕坊间也会开始有许多谣言乱传。”
虽然皇帝已经诏封李象为秦王,但秦琅认为还是得让承乾解除禁足。
“太便宜他了。”李世民道。
“圣人惩罚也罚了,接下来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惩罚,储君的名声威望也要维持,否则若让有心之人利用攻击,太子名声不保,也于国家不利。”
爷俩坐在那里说的口干舌躁。
“你不知道泡壶茶来”李世民心中烦躁,秦琅的建议都很中垦就是不太中听,他现在对承乾的火气都还没消。
心里也不想这个时候赶李泰出京,但秦琅一句又一句的说的皇帝又没法反驳。
尤其是秦琅一而再的提到武德九年这个敏感词,让李世民心头警醒,当年高祖皇帝在他和建成之间摇摆不定,甚至一次次的暗示易储立他为太子,这也是他后来敢争储的底气所在。
也因皇帝曾透露出来的这种心思,让许多臣武将倒向秦王府。
现在秦琅提醒他,这让他不得不警醒。
秦琅甚至头一次公开的向皇帝说出了朝中现在有魏王党和吴王党,虽没说还有太子党,可李世民又岂不知。
这些事情以前他不想去深究,可现在秦琅提醒他不能不理会。
再不理会,会酿成大祸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秦琅把承乾这些年的表现一件件的摆出来讲,甚至跟代近前朝的那些太子们比较,一番对比之后,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承乾虽然近年有些荒唐,但总体来说,承乾在魏晋以来的这些太子当中,都还是能评个中上的。
能得这样的评价又还这么年轻,又是嫡长子,确实没理由易储啊。
腿瘸了,可也还能走路,并不是大问题。
秦琅转身去取了茶叶来,结果发现皇帝已经走了。
笑笑坐下,秦琅自己给自己泡茶。
皇帝返回上阳宫,立即派人召来了杜正伦。
“何故泄漏朕语?”一见面,皇帝对杜正伦就是一番劈头盖脸的责骂,骂的杜正伦面红耳赤,目瞪口呆,连句反驳都不敢,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李世民心中火大,正憋的没处发,这会对着杜正伦就是痛骂半天,最后皇帝宣布处置。
免去杜正伦原东宫太子左庶子、崇贤馆学士、散骑常侍等所有官职,贬为岭南騹州刺史。
原本有传闻杜正伦即将出任中书侍郎,要参预朝政拜相的,谁能想到,突然就要贬去岭南。
可皇帝的那一连串的责骂训斥让他明白,这次他忤了逆鳞了。
一句何故泄漏朕语,让他知道这次栽了。
好在李世民念及杜正伦这些年在东宫没功劳也有苦劳,而且杜家名门士族,当年隋朝时杜家三兄弟同考中秀才科,一门三秀才,名震天下,与河东温氏三杰等都是天下有名。
这次他的南阳县侯爵位,皇帝给保留着。
杜正伦虽非出自京兆杜氏,可他所出的洹水杜氏也京兆杜氏也是源出同族,虽然京兆杜氏并不想与洹水杜氏再连宗,可两杜在朝中关系却很紧密,李世民也得给些面子。
“召张玄素。”
杜正伦走出上阳宫,在宫门前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深深失落。
银青光禄大夫兼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奉诏而来,看到杜正伦上前打招呼。
“杜公,圣人急召,所为何事?”
杜正伦刚因泄露禁中语而获罪,哪敢再多言,只是对张玄素说了声保重便走了。
张玄素一路担忧着入宫。
他河东蒲州人,隋末时为景城县尉,后来做了窦建德的治书侍御史,再加官黄门侍郎,归唐后从侍御史做起,迁给事中,再到太子少詹事,直到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以清廉正直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