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9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小子终于开窍了,早知如此,朕又何必杀他三妾,哎。”

    “怀良,你说朕该如何处置天牢里的侯君集?”皇帝望向秦琅。

 第1043章 亲上加亲

    “朝中好些大臣劝朕杀了侯君集。”

    李世民直视着秦琅,“怀良,你说杀不杀?”

    秦琅端坐在那,敏锐的听出了皇帝话中的一些要点,皇帝问的是杀不杀,而不是该不该杀,这区别很大。既然朝中有许多大臣劝说,皇帝却问他杀不杀,这表明皇帝的心思是不想杀的。

    对此秦琅倒能理解,侯君集毕竟是莫府四旧之一,跟段志玄、许洛仁、乔轨都是皇帝心腹。论起能打来,侯君集还不如段雄段志玄,但若论心腹,侯君集要强的多。

    更何况侯君集在当初玄武门之变当天,可是出了死力气的,是他亲自带队杀进了长生殿,把高祖软禁于海池龙舟上。这种最脏的活侯君集干的,所以事后侯君集论功与定策的长孙无忌,以及在玄武门元吉弓弦下救出李世民一命并杀死元吉的尉迟恭都是功列第一。

    李世民是一个念旧的人,也是一个记功的人,六月初四那天,他在秦王府曾经对一众心腹们说过,共享富贵,便不会食言。

    侯君集误了太子,李世民一度也对他起了杀心,但侯君集召回朝,君臣一见面,李世民心又软了,想到的都是曾经一起玩耍,一起并肩作战,一起舍命相搏,同甘共苦的场面。

    他的江山,有侯君集的一份功劳。

    这些年,不管朝中对侯君集如何不满,民间对侯君集如何不屑,但皇帝一直重用侯君集,也正是因为他劳苦功高,故此侯君集也曾两拜宰相入政中堂,又做兵部尚书又当吏部尚书,始终都是在中枢。

    侯君集也许不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不如秦琅父子和尉迟恭薛万彻等,但胜在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所以侯君集几上几下,始终都在中枢,一直深得圣眷,甚至当初特意让他去拜李靖为师学兵法,对侯氏入东宫之事,也是给予了默认。

    在贞观朝,只要你不谋反做乱,都能混的很好,尤其是功臣,特别是秦王府旧部,而那些跟着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元从心腹们,就更不得了了。李世民赏出的免死金牌不多,但对功臣们的厚待远超李渊。

    就连刘弦基长孙顺德等这些武德元老,一度卷入过谋反案中,可只要不是主谋,查出是被牵连后李世民都是大方的开恩了。

    秦琅对李世民的性格还是把握的较准的,除开穿越者的身份外,更多的还是翁婿俩十二年的相处,秦琅也早不是当年那个初入大唐的秦琅,当然,李世民也不是当年那个求生争储的秦王了。

    爷俩的默契其实很高。

    皇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秦琅甚至就能明白皇帝的心思。

    此刻,李世民一句杀不杀,秦琅便明白皇帝要保侯君集,甚至特意对他说这话,还是要借他秦琅的口,代皇帝来保侯君集。

    秦琅现在毕竟是身兼二省的宰相,更是侯君集以前朝中的老对头,如果秦琅来开口保侯君集,比皇帝自己提效果更好。

    “臣以为侯君集虽然在陇右有渎职之举,但毕竟陇右大捷,有协助太子灭吐谷浑之功,再兼侯君集先前也曾有过平灭西突厥统叶护可汗之首功,再加上当年靖乱也是功论第一,又曾两度入政事堂为相,对于这样的国家功臣,朝廷当考虑。”

    “再者大唐早有制度,有八议之制,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以勤,议宾,有此八种特殊身份者犯罪,不能适用于普通诉讼审判程序,司法官员也无权直接审理管辖,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

    “侯君集议亲,乃太子良娣之父,因此是皇亲国戚。”

    “议故,侯君集乃圣人莫府四旧,此为皇帝故旧。”

    “议贤议能,虽然不算突出,可议功议贵,却皆符合,其靖乱有功,平西突厥统叶护有功,破吐谷浑有功,又为陈国公爵,且两拜宰相入政事堂,乃是堂堂二品亲贵。”

    “议勤议宾,虽不完全符名勤谨,也不是国宾,但八议下来,也能占到亲故贵功四样,非十恶大罪下,八议每过一议,便可罪减一等。”

    “侯君集可议亲议故议贵议功,罪减四等。”

    “虽有渎职之嫌,然将功赎罪,再八议四得,可从轻发落。”

    李世民对这个答复很满意,“你是检校中书令又知门下省事还是河南府尹,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侯君集?”

    “降阶为正四品上忠武将军,出贬为西州刺史兼天山军使。”秦琅建议。

    侯君集陇右之战前虽然被罢相,但依然还顶着从二品的光禄大夫散阶,爵位是从一品的陈国公爵,另有一个正三品右卫大将军职事官。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这个处置对侯君集还是不错的,但还担心朝中不肯,尤其是大舅哥长孙无忌对侯君集可十分不满,而当初房玄龄也很费力的拉拢过侯君集,想拉他到魏王府,结果侯君集却把女儿嫁给承乾,投到东宫,这也因此得罪了房玄龄的。

    他很担忧如今侯君集被众人落井下石,他还是很想保侯君集的。

    秦琅看出皇帝的心思,“臣愿意跟赵国公、梁国公、郑国公等沟通一下,对侯君集这样的功臣,终究得优待,得给些机会。”

    李世民马上赞道,“朕也是此意,功勋之臣,有创建大唐之功,国家自当善待。朕不想做汉高祖,行那兔死狗烹之事也。”

    这件重要的事情谈好后,李世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秦琅便也趁机说起岭南、南中的使职来。

    “那些差事你先兼着,不急卸职,你看无忌不也兼着扬州大都督一职吗?”

    “臣原先在南疆,多兼几职倒也不怕,尽力而为便是,可如今身在东都洛阳,本就身兼数职,实在无法再顾及南疆,如果只是遥领而不任事,臣以为实无必要了。”

    可皇帝却没答应。

    “广州大都督你继续领着,至于镇南大都督一职,便让兵部尚书李大亮领了,通海都督朕便正式授给程处默,这两年他表现倒还不错。”

    “请圣人将臣岭南九府经略使和南中两道经略使的差使免去。”

    “好吧好吧。”皇帝勉强同意。

    秦琅仅保留了广州大都督一职,广州刺史一职交卸。

    “都如你意了,你就专心留在洛阳,尤其是太子那边,朕可是托付给你了。”你是詹事,你主持东宫大局,无忌玄龄魏征等也轮流入东宫协助你。魏王今天已经离开洛阳去剑南西宁州了,朕希望你能帮朕把原来那个圣德太子找回来。”

    “臣领命。”

    秦琅要起身告辞。

    皇帝却叫住了他,“我记得你有几个妹妹?”

    “臣现有七个妹妹。”

    “大的也不小了吧?”

    “四娘十五,五娘十四,六娘十三。”

    “哪个是崔氏所出?”

    “六娘乃嫡出。”

    秦琼当年投唐时,还有二子三女跟着妻妾没能安置好,被王世充所杀,只逃出来个庶三子秦琅。到了长安后,李渊又是赐美人又是赐婚联姻,在长安续娶博陵崔氏女,这些年也是陆续又生了八子七女,除了在松州那边生的几个较小外,在长安生的几个,好多都已经也长大了。

    其中四娘也是现在秦琼女儿中最大的,当初李渊所赐宫中美人所生,今年十五,五娘是李世民当初所赏赐美人所生,六娘则是续弦崔氏所生。

    “都还没订亲?”

    “尚未。”

    秦家的几个庶子订婚都早,但女儿却一直没订,倒不是没人要,实际上这些年多少人想跟秦家联姻,可秦琼都没答应。

    主要还是秦琼跟崔氏想法矛盾,秦琼觉得女儿只要嫁个差不多的人家就行了,关键是女婿得人品端正家风良好,人也长得要相貌中上有才能就好,不能是那种纨绔子弟。

    但崔氏却想把家里几个姑娘嫁入五姓七宗,最差也得是关陇六姓,对于什么程咬金啊尉迟恭啊侯君集啊这些个军功新贵暴发户家,她是坚决不同意的,所以这事就耽误了下来,毕竟五姓七家也并不就非要跟秦家结亲的,尤其是秦家跟五姓关系可不太好。

    有愿意的,但又不愿跟庶女结亲,只想娶崔氏的女儿,但崔氏把这六娘当成宝,不仅要把女儿嫁五姓,还只能嫁五姓子里面大宗嫡子,甚至还想嫁个嫡长子,她连自己兄弟家那几个非嫡长的侄子都瞧不上,更别说其它家了。

    不过六娘本来也不大,所以倒也不急,慢慢挑就是。

    “十三岁,年纪倒也挺好。”李世民呵呵一笑,“朕想跟你秦家亲上加亲,你看如何?”

    秦琅马上明白过来,皇帝这意思当然不是想自己老牛吃嫩草,三十多岁皇帝还想娶秦琼十三岁女儿,这是刚杀了儿子承乾三个宠妾,所以现在想弥补一下,打算亲自为承乾说秦琼的嫡女入东宫了。

    “陛下,我虽六娘兄长,然父母皆在,我当不得主的。”

    “朕知道,朕也不会亏待六娘的,入东宫为侧,做太子良娣。”

    “陛下,臣家乃功臣将门,只怕不太合适。”

    皇帝却摇了摇头,“朕觉得挺好的。”

    秦琅心想,我这边娶了太子的妹妹长乐公主李丽质,然后承乾又想娶自己六妹秦宣华?

    这关系有点乱,互为大舅哥?还是直接就成换亲了?

    “亲上加亲好,朕喜欢,朕马上就派人去齐国公府询问崔氏之意,再派快马去信松州问叔宝,当然,朕也希望你也能跟叔宝去信支持此事。”

 第1044章 去势

    大理寺的牢房,又称天牢。

    自洛阳升为东都,城中也三省六部百司衙门一一立起,随着还有各监狱。做为都城,洛阳城的监狱很多。

    大理寺狱、刑部狱、御史台狱,这是三司狱。又有镇抚司狱,百骑司狱、殿前司狱,称为诏狱。

    然后还有金吾狱、河南府狱、洛阳县狱、河南县狱以及东西徒坊

    诸多监狱,关押的犯人也各有不同,比如大理寺狱,全日关押中央诸司犯罪官吏和京师地区重要案犯的场所,做为始建于北齐的大理寺机构,隋唐沿袭,是朝廷中央最高司法机关,主掌审判,狱中关押的都是要犯重犯。

    侯君集做为前宰相刚回洛阳时并没被捕入狱,而是令在京反省。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当皇帝挥刀对争储党争之事开始下决心后,不仅把杜楚客、韦挺等一大批官员或罢或贬,也对侯君集加重惩罚,直接关入了大理寺狱。

    “牢狱晦气,下官把犯人提来,请魏公在此喝茶稍坐。”大理寺狱丞看到如今最炽手可热的魏国公亲临大理寺狱,十分惊讶,惊的都有些不知所措,他只是个从九品下的卑的不能再卑的小官。

    “侯陈公在这里还好吧?”秦琅问。

    狱丞原以为侯君集这次估计在劫难逃的,他甚至听到消息说侯君集会长流岭南,毕竟让储君瘸了腿,这可不是小事。因此侯君集被送到他这里后,他根本没去巴结,更没去理会,这种人牵扯不起,甚至连侯家送礼都不敢收,反正就当个菩萨供在那边,面都不去见一个。

    侯君集脾气大架子也大,就算进了大理寺狱也天天嚷嚷不停,总喊着自己是功臣,为大唐立过功,有天子立过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