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9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万多人马,尚囊还觉得胜券在握,此时哪能接受败讯。
“领兵的是谁,松州韩威?”
“不见韩字旗,是刘字旗。”
“刘?松州宁远军有个姓刘的大将吗?”
“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左领军将军刘。”
左领军将军刘,尚囊猜不出是哪个,若是松州的宁远军使韩威他还知道,可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大相,局势不利,宁远军城不能再攻了,唐人早有准备,而且兵多势众,十分精锐,我们再去就是羊入虎口了。”
“不如且退!”
尚囊被打了闷头一棒,是既惊又恼兼不甘心,哪愿意轻意就退,他现在连对面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个左领军将军刘是谁都不清楚,就这样退回去如何跟赞普交待?
况且,自己的儿子都已经失陷敌手,岂能见死不救。
“分兵三路渡河!”
尚囊咬牙切龄的说道。
“吐蕃大相尚囊之子,姓娘?”
宁远军城中,左领军将军、平原郡公刘兰成听完手下汇报,不由的哈哈大笑,“这吐蕃人都姓的是些什么玩意?”
一位松州宁远军的校尉赶紧道,“吐蕃本就是雪原之上的蛮子,据说雪原上好多小邦都是女人当家的,这吐蕃还算好,是男人当家,可姓氏也就乱七八糟了,这娘氏啊,其实以前不是吐蕃人,也就是近些年才归附的吐蕃,原本是苏毗十二小邦的领主之一,后来归附吐蕃,很是卖力为吐蕃征服苏毗,那娘尚囊故此得封大相,他们家归附吐蕃后还与王室联姻呢。”
“娘尚囊是吐蕃大相,也叫大论,相当于我们大唐朝中的中书令了,赞普之下独掌朝堂,权力很大,这娘尚囊还是吐蕃征服苏毗后在苏毗的长官,此次吐蕃来犯,召集二十余万众,五如六十一东岱,这娘尚囊便领了其中五万众来寻我们宁远镇的晦气,不过刘公威武,一战歼其数千,还生擒了其子。”
刘兰成哈哈大笑,抚着胡须,“不是我威武了得,是魏公神机妙算,早就料到吐蕃人的那些小伎量,早早安排我在此守株待兔,要说功劳,这功劳自然也是魏国公的。”
左领军将军刘兰成,一位书生将军,隋末时本为地方小吏,后回到家乡,助守城池,结果事后反被城中官吏豪强陷害,一怒之下干脆出城又去寻了叛军,为他们出谋献策再杀回来夺了城池,后来投奔瓦岗。
做为大唐军功新贵一员,尤其还是瓦岗派的,刘兰成自然跟秦琼秦琅父子的关系也很好,在贞观之初,随秦琅镇过丰州,平过梁师都,后来还以招降郁射设破颉利之功,封爵平原郡公,加左领军将军。
在吐蕃来袭之前,刘兰成调任扶州刺史,当时也是因为陇右战事,朝廷派了一位能打的将军过来,让他从丰州刺史改任扶州刺史,兼松州都督府司马一职。
刚来没多久,陇右战事就结束了,倒是没赶上,可谁料秦琼突然病逝,吐蕃又来了。
等秦琅赶到被天子夺情起复,统领剑南战局后,对这位凶悍的刘将军当然没闲置。
此时刘兰成统领扶、松蕃汉兵马一万,镇守宁远军镇,第一战就打了娘尚囊个措手不及,斩首三千余众,可谓大捷。
“这娘尚囊虽姓娘,不过倒还有些血性,居然没有退。”
得知吐蕃分三路渡江后,刘兰成分析了下局势后,也就没再继续坚持拦截,干脆得胜退回宁远军城。
宁远军城筑于岷江边的斗鸡台上,西面正是岷江,岷江从群山之中流到此处转折向南,而北面山谷后面,却是呈丫字北流的两条河流,夏日河与燕子河。
军城的东南还有一条从东北向西南汇入岷江的黄泥河。
宁远军城当初选址在这个地方,十分险要,斗鸡台扼守着这几条河谷通道,背后是高高的山峦,面向着岷江源头,左右皆是河谷。
此处位置还算开阔,有不少河谷平原利于垦荒屯田,隔河对着弓箭岭和黄泥坡,上面也都筑有一堡,使的在此纵横交叉的通道上,军城雄峙。
也正因有此有利地形,所以一击得胜之后,刘兰成也很干脆就退了回来,并没有继续与尚囊在前面狭窄险要处继续纠缠。
反正秦琅给他的任务是守住宁远城,堵住这处通道,不让吐蕃人过去就行了。
三天后。
尚囊率领着一万余人马沿着岷江河谷来到了宁远军城前的岷江原上,几里宽的河谷平原上,吐蕃军高举着蛙旗。
“姓娘,还打个蛤蟆旗?”
唐军纷纷嘲笑。
弓箭岭、黄泥岭上也都燃起了烽烟,这边斗鸡台军城后的山岭烽台上也燃烟呼应。
一群身穿着虎豹皮,跨坐虎豹皮鞍的苏毗战士来到军城前挑衅邀战。
“搞的花里胡哨的,一群野蛮人。”
刘兰成在大唐的军将中比较特别,首先他是读书人出身,然后他打仗时特别猛,喜欢提一柄陌刀做武器。但他平时穿铠甲,又特别喜欢在外面罩上锦袍,胡子也向来是修饰的极精。
打起仗来跟程咬金牛进达一样猛,但平时说起话来却偏偏喜欢掉书袋拽词。
“吹角,出兵!”
刘兰成领兵五千自斗鸡台宁远军城中而出。
紧接着,对面十里外的弓箭岭和黄泥岭两堡也各出一军,一左一右堵住了吐蕃人的来时退路。
两军约汉蕃六千兵马,依山背河列阵,以长矛大枪重斧大盾层层叠叠的封锁退路,以轻骑游奕两侧。
刘兰成亲率五千汉蕃人马出城下山,正面吐蕃人列阵。
他把五千人马分成五营,每营一千,列阵平原。
唐蕃两军都没急着开打,各自骑兵往来奔驰,喝令连连,在河谷平原空地上缓缓展开布置,双方都准备硬碰硬一试高下。
都对自己很有信心。
反正刘兰成就拒绝了麾下将领们据城而守的提议,吐蕃人披个虎豹皮就很了得了?大唐周边的蛮子中,有比北方突厥人更强的吗?想当初,他跟秦琅镇朔方河套时,把突厥与梁师都一起按着打,现在几个骚气轰轰的吐蕃蛮子也敢来挑衅。
放肆。
必须正面击败他们,否则他们还真不知天高地厚了!
娘尚囊虽吃了个败仗,但坚定认为是唐人诡诈阴险,真刀真枪正面刚他自认必胜,他虽只有一万多人在此,可此时几乎都是正兵桂,并没有辅兵庸。
这些桂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苏毗草原上的桂,他们几乎都是擅长骑射的武士、骑兵,先前失利,那是战场位置不好,被半渡而击,他们发挥不出苏毗骑兵的优势来。
现在这片宽阔平坦的河畔平原上,数量上还对唐军占有优势,那么怎么打,他这近一万五的苏毗骑兵,都能碾压唐军,毕竟唐军就万把人,还分成了三部份,居然还妄想以少包围多数,真是狂妄过头。
而他早发现,这三部唐军总共万把人马,其中羌氐蕃兵还占据了多数,所以此战吐蕃必胜。
尚囊这里原本是整整两个万户的,带着三万的庸,五万人的军团,因为雪山难越,一路掉队加上被袭击歼灭的三千余,还有一万五千多。
经过简单的调整,依然保持两个万户的编制,分为左右两军,各六个千户,剩下三千余人,则充当他的中军兼预备队。
尚囊为大军元帅,他的两个儿子分任副帅,各统一军,下面又有副将,以及各东岱的千夫长统领,再下面又有小千夫长,五百夫长分统,再底下百夫长统领着一个个百人队。
整支兵马都来自苏毗,各千夫营也都是同族,每个百人队,都是来自同一个部落家族的父子兄弟,关系密切,配合也较默契,这些人点为桂户正兵,平时训练多,税赋轻,自备装备,也大唐的府兵差不多,都是拥有较高战斗力和较强战斗意志的。
一万多人马列于平原之上。
东岱与东岱挨着,每个东岱千户营又各有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旗帜以区别,甚至他们的战马,都是跟旗帜一个颜色统一的。
这一片全是红色,那一片全是黑色,那一片全是白色,那一片全是黄色,不得不说,往那里排开,还很有气势的。
老刘瞧了瞧吐蕃人这阵势,又回头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唐军和协从的附庸蕃骑,相形之下有点乱。
“花里胡哨,有什么用?”老刘不以为然。
吐蕃人采取的桂庸军户和民户的划分,且采取的是分帐之法,打下的土地归吐蕃国有,但所有战场缴获浮财牲畜人口等,皆将士分帐,所以吐蕃人打起仗来跟大唐府兵一样猛,就如此时,这些吐蕃战士就一个个跃跃欲试。
老刘瞧瞧身后同样摩拳擦掌的战士,“此战,不论汉蕃,皆同等录功,战场所得,皆分赏将士,杀的多,便赏的多,缴的多,便分的多!”
无数汉蕃将士一起高呼,士气如宏!
第1068章 马颈相交野争锋
岷江原上。
两万余人马缓缓接近。
大将刘兰成身穿御赐明光铠甲,外面还特意罩上了锦袍,腰间弓袋也是豹皮所制,手提一杆黑漆龙吞口陌刀,威风凛凛。
“不知死活的吐蕃,这一次教他们做人!”
“刘帅,魏公让卑将提醒,说吐蕃近些年效仿大唐,改革制度,整合苏毗、后藏、山南,又通过威逼利诱的无耻手段,强迫象雄与泥婆罗与之和亲,称雄高原,仿我大唐均田、府兵之制,设立了五如六十一东岱,分桂庸户籍,军户为桂,民户为庸,每逢征战,部落同行,父子兄弟并肩,所获共分,因此吐蕃军很是敢战,而且他们攻占苏毗之后,得了许多良马,建立了较精锐的骑兵”
“那又如何?”刘兰成不以为然,这不是轻敌,而是当今世界,大唐就是天下中心,周边蛮夷哪个不纷纷效仿?
不说各蛮夷的君主贵族如今纷纷都学习汉话,学习汉家化礼仪,就是邦国制度,也都全面效仿,许多国家都派使者来留学,称为遣唐使、赴唐留学生,回去后就依葫芦画瓢,全面效仿。
高句丽、新罗、百济、东瀛这海东四国不用说,如今上层的朝廷、君主贵族说话书写已经完全推行汉字汉语,东瀛人把大唐的均田府兵租庸调制学了,回去改个名叫班田制,新罗人把三省六部学了回去改个名仿了。
高句丽人也伪大唐的十二卫四府的军制,也在国内建立起了禁卫军体系。
甚至伽倻这些大唐扶持册封的海东小藩国,更是全面效仿大唐,连名字都不改。
而什么林邑等南海之国,也一样纷纷在效仿。
至于说岭南、西南的蛮夷们,更别提了,不久前才被秦琅公开斩杀的南诏王细罗奴,其中重要的罪名,就是僭越称王,伪立百官等,他的大蒙国也是效仿朝廷行均田、府兵制度的。
总之,要想做大变强,肯定得学习强者,当今世界,唯大唐最强,自然就学习大唐了。
吐蕃人学习大唐也搞均田搞府兵,甚至学习大唐的律法税赋等,很正常。
可大唐才是正主祖宗,大唐会怕一此照猫画虎的徒弟不成?
大唐将士们的自信,那是赫赫战功打出来的,是灭了一国又一出堆积出来的,所以这种自信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偏偏吐蕃这些年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山南小邦,一路打到高原霸主,虽然眼下象雄还在,但已经不得不畏惧吐蕃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