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9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雷关前的大营里,就有一万羊同兵。
这些象雄兵来自象雄各部,本也就不是很团结,象雄毕竟只是个部落邦国联盟,其地域广阔,联盟历史久远。
地域上又大致分成了三个部份,里象雄,中象雄和外象雄,里象雄其实是象雄最西部,也就是后世印巴交界的克什米尔一带地区,而中象雄则是指象雄王都穹隆银堡所在的阿里地区腹地。
外象雄地域更广阔了,包括了三十九部族和北嘉二十五族,其中的北嘉二十五族,甚至已经到了苏毗边境,在后世青海玉树那一带去了。
整个象雄联盟的领地其实很广阔,西起克什米尔,北及葱岭、于阗,包括整个藏北羌塘无人区,向东则一直延伸到了昌都、玉树一带。
可以说,在象雄全盛时代,其实他们囊括了大半个雪区。
在吐蕃征服森波、苏毗之后,从山南一路扩张,象雄的外象雄东部地区诸部族,其实都差不多成了一块飞地了。
再到如今,其实东部的诸部,事实上早跟象雄已经脱离了联盟关系,基本上都加入了吐蕃的联盟中,事实成了吐蕃的附属了。
象雄如今真正控制的地区,也就是阿里高原一带了。
八百年历史的象雄,早就已经老迈腐朽,远不如新兴的吐蕃强势。
不过这次吐蕃赞普亲征,领二十万众东征,许多人本以为这次会跟以前打苏毗一样,能够大败敌人,夺取大片的土地、牛羊、牲畜等,大家都能分得许多战利品缴获,可谁成想,上次赞普十二万征苏毗,都打的苏毗灭亡,这次二十万众,怎么反而打的这么狼狈。
一路过来,跟诸羌也没真正交过什么手,大家也只把重心放在松州,可谁想到,现在连松州城都没见到,就被死死挡在这甘松山下了。
吐蕃人还好些,毕竟这些年吐蕃改革整顿,这些吐蕃桂兵都还勇武听话,但象雄来的兵就不同了,象雄王都未必能够真正号令的了这些人,他们来不是因为象雄王的命令,也不是因为吐蕃赞普的威慑,只是被吐蕃赞普和象雄王给大家所讲的那些种种好处给诱惑了,以为这次来跟之前打苏毗一样,能得到许多好处的。
所以各部的贵族们,也都很积极的凑了一万象雄兵马随征,可现在啥好处也没捞着,天天呆在这山谷里,憋的人都快疯了,自然就都不乐意了。
吐蕃和象雄之间的联盟,靠的是双方联姻,以及互相盟誓。
象雄王与各部贵族们的忠诚,其实也是靠盟誓联姻稳固的,但在真正的利益面前,这些不值一提,否则为何吐蕃赞普会被自己山南旧贵族们毒杀叛乱?要知道叛乱的旧贵族中,可是有许多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的,都是赞普家世代的姻亲了,不也反了。
松赞干布的心情难以平静,十分烦躁。
带着虎豹皮侍卫勇士,骑马在山谷间缓行,说是出来射,可哪有心情。
他现在觉得自己就如同是一个误入了丛林里的迷路者,丛林里不仅到处都是树木,甚至还充满着迷雾,遮蔽着他的双眼,让他看不到方向。
松州城究竟换了谁在指挥,又来了多少增援的唐军?
他一无所知。
他现在后悔自己轻敌了。
这秦琼镇守松州多年,不仅打造出了一支精锐的宁远军,居然还把松州西的松山打造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长城,本以为这是唐人边塞,应当可以轻松的入寇,谁知道现在却连边都摸不着。
骑在马上,他努力让自己平静一些,认真的思考总结起来。
一来松山很险,本就道路难行,偏偏秦琼在这边设立了许多烽燧墩台,将整个松山各条通道都置于监视之下,一旦发现敌情,便能立即烽烟示警,传讯松州。
然后松州可以第一时间迅速的调动兵马布防。
秦琼又于各处山谷、隘口设立了不少的碉堡、军镇、守捉、镇戍等,使的边境严密无比,根本无孔可入。
就如现在,他们虽然分兵几路,却也难以攻入,总是能被唐军挡住,一来是那些堡垒要塞拦路,二来还是唐军依靠了那些烽台得以迅速调动兵马拦截,否则,松州军怎么可能守的了这么多处关隘?
再一个,现在松州绝不可能只有宁远军,凭那几千人,根本守不了这么多地方,更不可能在雷关硬挡十万兵,又在甘松寨再败琼邦波色几万人马。
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松州确实得了唐军援兵,可能还不止是周边的府兵、边镇兵以及团结兵这么简单。
一个很可怕的猜测结果出现在脑中。
这难道从始致终就是个陷阱?
还是说秦琼根本就没有病死,只是诈死诱他们来攻?然后秦琼不仅没死,还早早的从关陇等地调动了许多精锐在此张网以待?
这不可能。
这个结果如果是真的,就太可怕了,虽然吐蕃上下也早有意想东征,可真正东征却是顶级机密,更是不确定性的,唐人如何能早就预料到?
可除此之外,又如何解释现在这迷雾一样的局势?
这几日,已经有人开始提议撤兵了。
有人说直接撤回吐蕃,也有人提议调整方向,进攻南边的维州,或是北上进攻陇右,或干脆就打吐谷浑。
也有人说不如先回师把党项白兰诸羌扫荡一遍,威逼他们归附,等机会下次卷土重来。
说来说去,都是认为这次东征已经败了,松州根本不可能打的下,甚至见都见不到了。
都想着撤退,都不愿意再打。
松赞干布没有松口,也不能松口,二十万众东征,不可能就这样灰溜溜的撤退了,这是他继位八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也是他无法承受的失败。
不见松州城,岂能甘心撤兵?
最起码,也得取得一场胜利再说,哪怕是一场小的再小的胜利啊。
第1072章 隋唐英雄尽风流
秦琅这段时间挺平静的。
热孝在身,被天子夺情起复,领兵抵御吐蕃入侵,秦琅临危受命,当然不能拒绝,但松州局势很好,所以当战局处于僵持阶段后,他便干脆把军务都交给了从茂州带兵赶来的茂州都督苏定方。
自己结庐而居,每天一袭麻衣孝服,专心的在写书。
皇帝亲自为秦琼御制了神道碑,算是为秦琼的一生做了盖棺定论,洋洋洒洒数千字,追忆了君臣战友情,缅怀了秦琼的戎马一生,英雄盖世。
很官方,也都充满了赞誉,但毕竟这是神道碑是墓志,字数也是有限的,而且还有一定的体裁限制等。
秦琅这些天在写的,却是以传奇话本的那种模式来写,尽量情节丰富一些,尤其是他首开白话的这种写法。要知道隋唐时代,还是很崇拜古的,尤其是南北朝以来,还受宫体影响,讲究词藻华丽,对仗工整。
这在字水平上很考验本事,很有技巧性,但是呢,你传播的时候,相对较为小众,毕竟字经过精炼加工之后,还是较为简炼的,虽然华丽,但字数有限嘛。
好比汉晋时代的那些故书志异等,往往几十数百字就能完成一篇故事,虽说很精炼了,但略显干巴,尤其是对普通百姓来说,未必能直接听的懂更看不明白。
这种精炼的写法,其实也是跟汉字传承有关,毕竟在以前,是以简椟形式记录字,书写不便,所以必须得少废话,能用一个字写完,绝不用两个字。虽然汉代起开始有了纸,在南北朝时代,造纸技术更是突飞猛进,但这时代没印刷术啊。
还是得手写笔抄,而读书人始终是少数,是精英,故而书籍都是尽量简洁,那些著名的圣贤经典,往往也就那么一两万字而已。
因此,谁会把平时口语的大白话写在纸上呢,浪费纸浪费墨,还浪费抄写时间、人力,太不划算。
而对秦琅来说,他一心想要为秦琼写一本个人传记式的,而不是那种将来附于史书上的传记,不可能就那么干巴巴的几百几千字。
那么少字数,怎么能容纳的了秦琼丰功伟绩的传奇一生呢。
写秦琼传记,而不是传记,这是重点,写这样的一本传记,除了记录秦琼真实的人生经历等,适当的加工肯定也是需要的,还得有艺术性,更得能在大众之中广泛传播。
这样做不经缅怀秦琼,更重要的是为秦家扬名。
如果能进一步的把秦琼神话,那么对于整个秦氏家族来说,都是极其有利的。
故此,秦琅最后决定,就按他先前写三国演义的模式来写,三国演义就是秦琅写的第一本半白话,属于历史演义,章回体裁的。
虽然在后世,认为三国演义不完全算是白话,应当属于半半白,但在这个时代,当初这本书一出,可谓是洛阳纸贵,轰动长安,引的无数百姓争相传诵,最关键就在于把历史演义成故事,写成,进入了艺术的再加工创造,源于历史,却又与历史有些不同。
比如说尊刘贬曹,以蜀汉为正统,这都是很独特的角度的。
毕竟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曹魏才是延续汉朝的正统,然后西晋再受禅于曹魏,西晋再这样一路传承下来。
当然,最关键的不在于尊刘贬曹,而是在于塑造了鲜明的一众人物形像,哪怕有诸多处于历史不符,被一些史字、读书人批评,可普通百姓哪管这个啊?
反正三国演义轰动大唐,让说书人这个新兴行当都成了最炽手可热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等无数故事,都引的世人赞叹。
更别说关羽原本在各朝也并不怎么出名,可就因为这三国演义的影响,关羽的地位在民间那是飞速上涨,关二爷关公老爷,甚至民间已经开始大量修建关庙,到最后,朝廷都直接下诏,将关羽纳入国家正祀之中。
要知道关羽被人供奉最早是在南朝时,可那时也只是小小的城隍,甚至只是一些地方的城隍,不是那种大城隍。
到隋朝时,武台山佛寺奏请杨广,封关羽为护法伽蓝。
如今朝廷将关羽纳入中家祀典,就是成了有香火祭祀的国家级神明了。大唐朝廷给关羽的正式封号是义勇武安王,关羽正式封王。
秦琅想做的就是写一本隋唐英雄演义,秦琼就是第一号男主角,然后瓦岗寨成为重要配角,基本上就按后来的隋唐演义为蓝本,再适当的综合一下兴唐传啊,隋唐英雄传等,写成一本新的隋唐演义。
因为现在还是贞观年间,隋末唐初的这一票人多数还在,所以肯定得有些修改的,比如大反派苏定方,这是自己人,肯定不能再黑。
再比如北平王罗艺,现实如今是被朝廷定为反贼,甚至是他秦琅亲自挑杀的逆贼,当然不可能再做为秦琼的姑父和正派形像出现的。
得尊重一定的历史事实,王君廓、罗艺这些都得是反派。
李玄霸这个没法杜撰,魏征和徐世绩也不能写成瓦岗寨的两位牛鼻子老道军师,更不能有少年英雄罗成,罗士信不能写成一个大傻子。
程咬金啊牛进达啊这些人的形像,得适当的改一改,得符合实情。
但大体上的套路还是那样,反正就是秦琼大男主的英雄历史嘛,得宣扬秦琼辉煌的一生,把他描写成一个忠义无双的大英雄。
顺便把秦王李世民好好捧一捧,把李唐推翻隋朝的正义写吹一吹,顺便踩两脚隋朝也是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