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俗人-第9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黄昏时分,游奕踏白两支前锋军,已经基本上把谷道清出一条路来,并在弓弩手的掩护下,把吐蕃营外的第一道壕沟拿下,逼近了第二道壕沟和拒马墙。
双方开始弓箭对射,激烈争夺。
而此时,左右两路的五个军,数万人马,也开始有骑兵先头赶到,吐蕃人一下子得面临左右两面的夹击,守御更加艰难。
临时的营寨就那么大,壕沟、木栅、拒马也没建好多少,开始只正面迎战游奕踏白两支前锋轻骑军还好些,毕竟他们强于机动,攻坚这块弱些。
可当左右两路的兵马也从两面赶到,情况开始不一样了。
唐军数量不断增多,吐蕃人很快营寨外围工事一道道都失守了,靠着栅墙拒马还在勉强支撑,可唐军已经开始在聚集刚赶到的步兵。
那些大弩床也开始在组装,甚至有小型投石车。
更别说重步兵们正在轻步兵们的帮助下披上厚重铁甲,武装到牙齿,那些巨大的长牌,那长长的铁矛、步槊,森冽的陌刀、重斧,无一不显示出他们狰狞无比的攻坚能力。
那些简易的吐蕃寨墙,明显很难在他们的集团冲击之下坚持住的。
吐蕃人绝望的看着如蚂蚁一般从三面汇聚而来的唐军,还有跟随在唐军中的许多羌部蕃兵,乡勇团结。
“唐人怎么来的这么快?”
僧果米钦尽力了,本以为能够挡住唐人三天以上,甚至能挡个七八天十天的,可谁想到,仅仅只是一夜一天而已,甚至这一天都还没有过去。
随着号角呜鸣,唐军的弓弩手们率先发威了。
无数的弓弩对着营寨射来,漫天的箭雨把天空的光明都遮挡了,营寨上空为之一暗,然后是尖利无比的啸声。
一阵接一阵的箭弩雨就没停过,那些箭好像不要钱一样的泼撒而下,紧接着在一面面战鼓的敲击声中,唐军的步兵们开始向前整齐推进。
他们举着大盾,穿着铁甲,甚至喊着战号前进。
吐蕃那面寨墙,在他们的战号中显得无比的脆弱单薄,吐蕃战士甚至无法在寨墙上立足,根本没法站起来,在那密集的箭雨下,只能举着盾牌蹲在地上缩成一团。
一旦站起来试图阻击那些逼近的步兵,往往还没射出两箭,就会被唐人的弓弩射杀。
而在堵路修寨的时候还有不少作用的两万庸民,此时在这种阵仗时,却已经没什么作用了。
他们手里只有简易的长枪,还有乌朵。
乌朵本是庸民们平时放牧时,用来驱赶牛羊的东西,用牦牛牛捻成粗线再编成毛辫,毛辫上端再做一个套环,使用时将套环套在手指上,另一端编一个巴掌大的乌梯,用来放石子或土块,要赶牛羊时,用手捏住乌朵两端,乌梯内放上石子或土块,提鞭挥抡,然后对准目标放开一端,便能击打百步之远。
庸民们在放牧时长期使用乌朵,往往能够百发百中,就算用在战场上,也是一种既便宜又方便还效果不错的武器,放上硬石子砸到敌军身上,若是没有甲防御,也是轻则受伤,重则毙命的。
但问题是现在这些缺甲少盔的庸,连寨墙都上不去,那么密集犀利的弓弩掩护下,他们上去就是送。
唐军步兵在弓兵掩护下,举着大盾持着长矛,用木板铺平一道道壕沟,砍倒一堵堵拒马墙,终于来到了营栅之前。
抛出钩索钩住木栅使命拉,挥着大刀重斧一顿猛砍,还有干脆抬着木头撞的。
吐蕃军这时也顾不得伤亡,拼命的防守,对着寨墙前的步兵们拼命的放箭,可唐军战斗意志更强,而且他们本身防御也都不错,伤亡并不算太大。
持续不到半个时辰,吐蕃人的简易木栅就连续被拉倒了几段,步兵们蜂拥而入,砍瓜切菜一般。
而早在后面集结待命的骑兵们,更是如见了腥的猫一样,在军旗的指引下,铁蹄如雷,往着崩溃的缺口杀去。
僧果米钦提着长刀,双眼赤红发了疯一样的带着部下左挡右守,可终究独木难支,越来越多的吐蕃兵被唐军砍倒,营寨的缺口越来越多,最后彻底的失去作用,因为进入的唐军太多了。
数里的战场上,杀成了一团。
而此时唐军却还在源源不断的从三条山谷道中开赴过来,一出山谷,立即就杀奔战场。
泰山压顶般。
吐蕃人彻底绝望了,他们在僧果米钦这位猛将的带领下,硬是顽强奋战到了黄昏之时,然后才被彻底的击溃。
接下来,是唐军的杀戮时刻,吐蕃军已经开始四散溃逃,唐军点起火把追杀吐蕃军。
月黑风高星稀,却然掩杀意,唐军杀红了眼,根本不鸣金收兵,一路追杀过去,穷追不舍。
月上中天,全军统帅剑南节度使秦琅,也在背嵬和忠武两军的护卫下赶到了战场,此时战场残破,血腥冲天,吐蕃却早已溃败逃散,唐军仍在追击。
秦琅限一天内攻破吐蕃殿后之军,诸将做到了。
“传令各军停止追击,就地集结休整,小心防备蕃军!”
第1090章 蕃骑
贞观十一年的秋。
黄河九曲第一湾,秋日景色美丽,黄河缓缓流经此处,转了一个巨大的弯,这弯如同是画了一个太极。
清晨秋风清凉,甚至已经带着丝寒意,康洛是来自麦洼桑里部落的一个年轻牧民,今年还不满十六岁。
在几年前,他的父亲曾随部落头人听从党项别丛部首领别丛卧施的征召,骑上战马带着他的两个哥哥从征,他们前去攻打来松州的唐人,可一开战就战死在唐人铁骑弓弩之下。
后来整个党项羌都与唐人开战,只是不到半年,各部接连大败,战败对于党项羌人来说,的确是耻辱的,但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原大唐的强大实力。最终党项诸部一个个的投降归附了大唐,而麦洼桑里部也是最早随别丛卧施归降的羌落。
别丛卧施被封为阎州刺史,把利步利被封为诺州刺史。
后来拓跋赤辞、细封步赖等八部首领也先后归附大唐,拓跋甚至被赐封国姓李。
党项诸部归附大唐后,紧挨着松州边境上的麦洼桑里部落的生活恢复了平静,甚至因为这里是松州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还跟着热闹了起来。
别丛卧施还与松州都督秦琼联手在这附近开采金矿,康洛的父亲死于之前的战争,两个兄长也都死了,家境一落千丈,好在金矿建起来后,秦都督对于康洛这样的羌人家庭比较照顾,每年都会有一笔钱分给他们,另外也让年轻的康洛加入到了金矿的运输队,往返于松州和麦洼。
他跟着金矿的运输队跑了几年,也从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能骑擅射的高大羌人汉子,他的母亲在父亲死后按部落传统,带着年幼的儿女嫁给了他的叔父,重组了家庭,又生了几个孩子,家庭又慢慢的兴盛起来。
渐渐长大的康洛,已经差不多到要娶亲的年纪,家里准备帮他娶亲后,就分给他牲畜牛羊,让他自立门户了。
可是吐蕃人突然打来了,可这时偏偏松州都督秦齐公却病逝了。
族长带着大家纷纷逃进了山里,不久之后,听闻秦齐公之子秦魏公来了,很快他派人来寻找联络各羌部,让大家集结起来,准备歼灭进犯的吐蕃人。
年老的族长有些犹豫,叔父也舍不得家里年幼的孩子们,最后康洛和一群在金矿运输队上的小伙伴们勇敢的站了出来,他这几年常往返于松州,对于镇守于此数年的秦家和大唐,都很喜欢。
尤其是当年在他父兄战死后,秦家后来还主动给了他们抚恤金,每年还让金矿上给他们钱粮,更别说这几年的安稳,让他们小部落日子越来越好起来。
他们部落去年向松州都督府缴纳了水獭皮五十张,犏牛一千头、牦牛一千头,大马五百匹,羊毛一万斤,白银七百五十两,另外黄金五百两。
缴纳这么多的税钱,是他们以前不敢相信的,当然,虽然缴的多,但大家并没有太多不满,因为这些年借着贸易通道的便利,这里设立了边市,山里有金矿,河谷有牧场,更有许多工坊商铺,家家都不仅仅再是放牧牛羊,还做起了买卖,甚至入股了矿山等。
他们所缴纳的这些,还不足他们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缴的税越多,代表着他们这几年赚的越多。
就如康洛家,如今他们家马就有五十多匹,犏牛牦牛三百多头,羊一千多只,还有二十多头骆驼,养了十只狗,集市上有铺子,每年还去收购贩卖皮毛,矿山有股,早已经翻身大变样了,成了不愁吃喝,不惧白灾黑灾的富裕牧民。
不仅有帐篷牛羊,甚至还有了夯土建造的院落房屋。
可是吐蕃人一来,他们被迫抛下了家业逃进深山,甚至昔日繁忙热闹的麦洼桑里边市也一片死静。
康洛和同伴们都对唐国对秦家有好感,对于吐蕃人当然厌恶。
一些年迈的老者和那些拖家带口的男人们,还在考虑着得失,担忧着家人,可年少的康洛等的眼中,却是浓郁的亲唐情怀和无法掩盖的激昂战意,他们不甘心缩在山里。
当秦魏公有召,他们立即响应。
桑里部落原本只是一个小部落,这些年扩张迅速,家家都很富裕,牛马成群,甚至多了许多奴隶,数年休养生息,也让这个部落的新生儿大增。
在魏公使者来传令的当天,康洛就和一群部落少年伙伴们报名了,最后他们部落凑起了一百名勇士,多半都是康洛这样的少年,还有部份青壮男子,这些人也多是长年往松州跑的人,有些是马帮的人,有些是矿上的人,总之都很亲唐而恨吐蕃的入侵。
他们打点行囊,跨上战马,然后熟悉的在山林间穿越,按魏公的命令,他们没有去松州,而是反其道而行,往西一路骑行翻山越岭绕过了吐蕃军,来到了河曲。
这里以前康洛来过,距离他们部落一百八十里,这处河湾也是松州北上吐谷浑、陇右,西去党项河曲、白兰,西南去吐蕃的必经之处,所以这里也早就形成了一个热闹的渡口边市,甚至还有黄河浮桥。
离开家的那个早晨,叔父沉默着把一套皮甲拿了出来给他系上,这是祖父传下来的家族装备,另外一把长矛,一支骨朵,一把弓,一把横刀,零零碎碎的魔石刀绳索等几样东西。
母亲为他做了他最爱吃的手把羊肉,羊肉炖的正好,鲜美无比,她没有哭泣,就如同当年送丈夫和儿子们出征前一样,虽然他们已经好几年不曾征战了,但对羌人来说,如今这种景象才是正常的,,这几年的过份安稳反而不符羌落传统了。
羌人勇武且好战,也早习惯了征战,抢草场,争牲畜,甚至在大灾后抢掠敌人部落,又或者是抵御别人的抢掠。
只是这一次,既不是去抢掠其它部落,也是争夺牧场,甚至也不知道能不能算是抵御别人的入侵劫掠。
这是来自山那边松州官府的命令,他们为大唐而战。
母亲把他送到路边时说,“愿天神保佑你。”
想了想又道,“愿中原洛阳天子保佑你。”
叔父牵着马多送了他一程,最后告别。
随着年纪渐长,康洛与曾经关系极好的叔父反倒越来越疏远。
“我走了,替我照顾好我母亲,也照顾好弟弟妹妹们。”
“嗯。”
叔父点了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