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俗人-第9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

    “我们志愿从征!”

    大家都要求自带干粮从征辽东,为求勋赏,就为报当年中国子弟之仇。

    武安州封臣本来大都是当初秦琅从长安带来的勋戚贵族家的庶子,因此人称庶子团或次子团,这些人谁家当年在隋朝时没征过辽东?

    谁家没人死在辽东?

    据说到现在,辽河畔、鸭绿水畔,都还有许多高句丽人立起的京观,把十数万中原子弟的尸骨堆砌炫耀武功。

    如今终于可以报仇了,大家都想亲自报仇。

    当然了,说不求勋赏也是假的,其实大家也还是想找机会立些功劳的。

    相比起当年隋军征辽,大家纷纷自断手脚逃避的情况,无疑鲜明对比。比如当年刘弘基这等勋戚子弟,在朝廷内府中为勋卫的官宦贵族子弟,为了逃役,都故意宰杀耕牛然后入狱逃避。

    现在这些武安封臣们,无疑要强的多。

    最后秦琅说船只有限,可大家说自己弄船,只要秦琅同意他们一起去就行。

    这些人得到同意后,迅速就弄来了在批的商船,有些本就是自家的船,大家自备武器,带着庄园的家丁部曲奴兵,自带干粮相随。

    居然凑出了八千之众。

    这还是秦琅再三要求削减数量,否则凑个两万都没问题,如今的武安都督府下辖五个州拥有十五个县,户籍人口已经突破了二十万户,拥众百万。

    凑个两万青壮还真不是问题。

    最后减到八千,再也减不下了,谁也不愿意回去,只好同意都带上。

    等到船队启航北上时,浩荡无比。

    计有南海舰队三千人,交州都督府三千人,武安府八千人,象林府三千人,林邑国三千人,句町府两千,并有通海都督府派来三千人,爱州都督府一千人,总共是两万六千人马。

    乘坐着南海水师的战舰、运输船,以及征召的预备役商船,还有大家自愿北上的商船等,这支舰队超过了三万人,还载着各式物资无数,浩荡北上。

    此时秋风徐徐,舰队扬帆而起。

    “当年我在桂州为参军时,也曾下过交州几次,那个时候,航海主要得靠信风。十月到一月,借西北风下南洋,而到了四五月,则乘东南风北上。远洋全靠信风,因此海船经常得在港口待上半年甚至更久,等到了季节有了信风才能航行。”

    王玄策站在甲板上,望着这些能够八面来风的新式海船,无比的感叹。

    此时十月,本来是西北风起,正是东南各港船只顺风下南洋的时候,但现在大唐的船却能无视信风风向,逆风一样起航,甚至逆风比顺风还跑的快。

    只要有风,就能跑,这在二十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秦琅望着这浩荡舰队有些自豪,历史上中国古代的商船因为主要只跑沿海,是近海岸航行,而且他们航海的目的就是与沿海诸国贸易往来,航线是稳固且安全的,故此一直以来海船都是在内河船上发展而来,变化不大。

    就算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巨大宝船舰队,其船型也没太大变化的。

    而西方大航海时代的船,却完全不同,他们的船从船型到船帆等,更适合于远航,尤其是不断改进后适合深海航行。

    他们这样改的原因,还是因为西方人远航是为了寻找东方的香料群岛,寻找黄金中国,寻找新世界,在这些驱动之下,那些穷的要死,又因为欧洲大内战而四处乱窜的家伙,疯狂冒险,不断的驶向深蓝,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大航海,以及不断改进的海船和技术等。

    说白了,从南北朝到唐宋再到元明,当时的东方中国,一直都是领先世界的,中原才是最富有的地方,其它地方都是落后的蛮夷,就算贸易,那也都是顺差,沿海岸南下就足够了。

    而在西方人眼里,东方有遍地黄金,有无数的华美丝绸和瓷器、茶叶,甚至是香料等等,总之那就是财富世界,谁都想到那里去。

    秦琅是个穿越者,他喜欢贸易,贸易是这个时代赚钱最快的方式,而贸易需要先进的海船,他知道方向,有雄厚的资金,有地位,所以他提供方向,拿出资金,颁布悬赏,因此新技术不断提前出现。

    就如眼下这支舰队一样,不论是水师战舰,还是商船,这些都是适合于远洋航行的海船,而不是沿海岸航行的近海船,或干脆就是内河船改装的那种楼船。

    这些海船更长,更具流线型,多数是尖底船,更不惧风浪。

    当然,这种船也有些缺点,就是因为是尖底船,在近海岸航行反倒不如传统的平底船,容易触礁或碰底,不像是传统的船,对港口水深等也没什么要求,基本上都能行驶或停泊。

    大小数百条船浩荡北上,于岭南诸港又接收了一些新的船只和人马,等到了福州时,舰队已经有上千条船,人马超过了五万。

    这还是秦琅对广州、福州等诸港等候要求随船北上的官员、将军们不断拒绝的结果了,若是不加以拒绝,十万人都能凑起来。

    想想武德时,整个东南没有一个折冲府,而现在岭南三广加上福建、浙江、流求等,折冲府和镇戍兵早超过了十万,虽说仍远不如关中、河南这些中原要地的折冲府数量等,但也已经突显出东南的重要性提升了。

    这里已经成为帝国财税的新兴地,东南沿海诸港的海贸带动的工商等太快了。

    就如现在,五万大军搭乘着船只北上,仅看他们的装备就能知晓东南的富裕了,这些人的装备多是由地方财政自己负责,在两税法下,地方收的税,是三分之一直接上供朝廷国库,三分之一缴道衙,三分之一留州县。

    除了朝廷专门征缴的税赋外,一般税赋地方上能留到三分之二,这些税赋用来供地方军府、驿站、修建水利城防、州县官学、地方官吏的公廨开支、官吏俸禄等等,用钱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可他们还能把地方上的兵马装备的这么好,就可知他们的财政多富裕了。

 第1118章 调虎离山

    虽说南方缺马,不适合养骑兵,可南方擅舟船,更擅山地攀越,南方的水兵、山地步兵都一等一,更别说还有不少山地精锐骑兵了。

    福州杭州陆续又有东海水师的官兵舰船加入,一路抵达到东莱半岛的登州蓬莱港时,人马已经达到了八万之众。

    其中南海东海北海三水师一万人马,沿途各地官兵约两万,然后其余的便是一些地方的团练乡勇、蛮夷俚僚土兵,以及不少志愿义勇了。

    到了登州后,秦琅便也打算上岸回洛阳。

    可船只刚进港,牛进达便来迎接了。

    “牛公怎么在这?你不是应当去平壤了吗,起码也应当在卑沙啊?”秦琅有些意外。

    他这一路虽然说挺快,但也耗时快一个月时间。

    他原本预估着,这会东征应当已经打的火热了。

    老牛做为镇东大都护府长史兼金州都督、刺史,又是钦点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统领水师兵马,怎么反倒回登州来了?

    “你们这么大一支舰队浩荡北上,谁不知道?我在卑沙也被惊到了,好家伙,我现在手上总共集结了四万人马,你倒好,直接弄来了八万,这个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你来当好了。”

    秦琅摆手,“我可不想抢你的位置,只是大家一腔热血志愿从军我也没办法嘛。”

    “人我都交给你,船也交给你,我就先回洛阳去了。”

    老牛拉住秦琅的手臂,“洛阳你先不急着回,太子现在不在洛阳。”

    “不在洛阳?不是说太子在洛阳监国吗?”

    “原计划是这样的,但现在太子现在到定州了。”

    秦琅有些疑惑,这一个月在海上航行,虽然中间也经常停泊港口,但这些消息真不知道,只能问老牛。

    老牛倒是如实道来,原计划是太子回洛阳监国,皇帝呢御驾北上亲征。

    当皇帝御驾从齐州北上之时,那边也派了营州都督张俭和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程名振做为前锋,先领了四千边军,又集结了奚、契两部的一万胡骑向辽河进发。

    “难不成程名振和张俭兵败了?不会吧?”

    程名振那也是老熟人了,武德九年秦琅奉命去幽州时,程名振是洺州都督,两人一起配合平定了幽州王君廓、李瑗之乱,老程擅用兵,但却是个书生出身。隋末大乱时,随义军起事,后投窦建德,当了个县令。

    他当县令的时候,当时十分混乱的河北,居然没有盗贼敢入境,保境安民很有名声政绩,后来他主动弃窦建德投唐朝,仍被授为县令,回家乡招兵买马扩张地盘,后来在两平刘黑闼之战中,程名振也是立功不小,事后得封东平郡公,营州都督府长史,他还亲手杀了刘黑闼,用其首级祭奠母亲,报刘杀母杀妻之仇。

    这些年,老程一直呆在河北,官声政绩不错,是个武全能的难得人才。

    至于张俭,他是外戚,高祖李渊的从外孙,连城县公张植之子,以门荫起家,累迁右卫郎将,屡立战功,外放朔州、胜州、代州、营州,镇抚北方,封皖城郡公。

    张俭虽说是外戚,但也是将门虎子,打仗还是很厉害的。

    这两人为前锋,不太可能出什么问题。

    老牛娓娓道来,张俭加上程名振,都是久镇北边的大将,尤其是对辽西这块非常熟悉,与奚契部落关系很好,对辽东高句丽人也很知根知底。

    李世民还在半路上,便让这两位先打头阵,其实只是让他们去试探下高句丽人。

    两人呢,接旨后也是行动迅速,用了半个月时间便在辽西的白狼城集结了唐、奚、契丹三家两万五千人,比原计划的一万三千人还多了近一半,多出来的兵都是奚契两部的。

    这两部尤其是契丹近年没少跟高句丽人摩擦,因为他们是邻居,契丹首领这几年跟大唐关系不错,得了大唐册封,又得了国姓,所以现在很卖力,要他们出五千兵,他们立即出了一万兵。

    奚部也一样,双倍出兵协助。

    “程张二将领兵走的是无终道!”

    从幽州到辽东,有四条道路,我们现在习惯的都是走辽西走廓,沿海岸而行,但是在隋唐时代,这条路其实一年有大半时间是被海水淹没的,因此这条傍海道时有时无,最能通行。

    当年隋征高句丽的时候走的是卢龙道,秦国大将燕开打东胡,曹操打乌桓,霍去病拿下匈奴左贤王庭,都是走的这条路,从河北卢龙出发,经滦河到承德,再走两百里山路到凌源,再顺着大凌河到柳城。

    这条路属于自古以来的通辽东大道了,但也大部份在山区穿行,实际路程约一千五百进而左右。

    这条路穿山越岭,沿途河水还多。

    第二条是古北道,这条路不常走。

    从幽州沿潮河一直北走,再走一段山路到滦平,再沿滦河到承德,再到凌源,再沿老哈河北上到赤峰,这条路线,其实主要是通奚、契丹的。

    而傍海道,其实是在宋以后才开始成主路,也就是我们后世的京哈高速线,在这个时代,这条路就跟过草地一样,海水一涨潮,路就淹了个七七八八,最大的问题是,路的尽头,是位于辽河西岸的大辽泽。

    南北千余里,东西二百里,这样巨大的一个沼泽地带,尤其是到了春夏季节的时候,根本无法通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