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朝为田舍郎-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前方是九龙湖,是人工挖掘后引骊山之水而蓄成的人工湖泊。

    顾青想了想,决定去九龙湖看看。

    走到湖边时,迎面行来一队宦官宫女,簇拥着一位宫装女子,顾青一见那女子顿时变色,转身便打算避开。

    刚转身便听那女子也看见了他,忽然怒喝道:“来人,将前面那恶徒拿下,扔进湖里!”

    顾青大惊:“慢着!公主殿下,这个玩笑可开不得!”

    宫装女子正是万春公主,真是拆不散的孽缘,哪里都能遇见她。

    不过想想也正常,亲爹和后妈度假泡温泉,做女儿的蹭一蹭温泉合情合理,反正这些皇子啊公主啊又不用上班,也不用创业赚钱,一辈子无所事事像个无业游民,属于大唐社会的极不稳定因素,相比皇子们结伴骑马踩踏农田游猎,万春公主只是蹭蹭温泉已经算得上温婉淑德,宜室宜家了。

    见吓住了顾青,万春公主忽然咯咯一笑,随即板起俏脸哼了一声,道:“叫你鬼鬼祟祟不干正经事!”

    这女人是个麻烦,早早避开为上。

    顾青当即行礼,道:“臣无意冒犯公主殿下銮驾,臣这就避开,臣告退。”

    说完顾青规规矩矩往后退。

    万春公主却叫住了他,挥手令旁边的宦官和宫女退开,道:“本宫独自游湖也是无聊,顾长史可陪本宫游览。”

    “殿下恕罪,臣还有事,不敢叨扰殿下……”

    万春公主俏脸一寒:“叫你陪你就陪,本宫的话不管用了吗?”

    顾青心中不悦,但还是忍住了气,淡淡道:“既然殿下有令,臣不敢不遵。殿下先请。”

    万春公主见顾青的表情有些发冷,心情顿时有些复杂,一方面觉得有点解气,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太无理取闹,惹人讨厌。

    二人沿着湖边散步,后面跟着一群宦官宫女。

    顾青隐隐落后万春一肩,二人保持着这个节奏走了很久,一路沉默。

    顾青是不想说话,万春想找个话题打开二人的僵局又不知从何找起。对于顾青,万春心里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欣赏顾青之才,他的几首诗万春暗地里早已背熟,时常咏诵几句来回味其中的韵味,另一方面,顾青终究是第一个看光了她身子的男子,万春不得不耿耿于怀,每次想到那天晚上的不堪画面,便有一种想杀了顾青然后悬梁自尽的羞愤感。

    在这种矛盾心情下,万春每次看到顾青难免没什么好脸色,可话说得过重了,心里又隐隐有些歉意,这种小儿女心态,初中没早恋过三次以上的人不会懂。

    眼睛眯了一下,万春忽然抬手指向骊山的后山,强行找了个话题道:“知道那里是什么吗?”

    顾青顺着她的手指方向看了一眼,淡淡地道:“臣不知。”

    华清行宫又称“冬宫”,是李隆基每年冬天必来的避寒之地,以李隆基享乐奢糜的性子,华清宫这些年一直在扩建宫闱建筑,以九龙湖为中心点逐年向四周扩建延伸。

    万春刚才手指的方向正是骊山的后山腰,那里是一大片工地,工地上的工匠和民夫正热火朝天地修建新的宫殿和长廊亭台。

    万春哼了一声,道:“再过两年,华清行宫会比如今更大,有更多的亭台楼阁供人赏玩,你若不得罪本宫的话,待新的宫殿落成后,本宫可带你来游玩,还可央父皇赐你温汤沐浴。”

    顾青不感兴趣,敷衍地拱手:“臣谢公主殿下赏赐。”

    万春公主指着远处的工地道:“你既是大唐的才子俊秀,此时何不赋诗一首,若诗句佳妙的话,本宫可帮你呈于父皇面前,说不定父皇一开心便升你的官儿呢。”

    顾青瞥了一眼远处的工地,见飞檐画角黄墙红砖琉璃瓦在骊山的茂密树林里若隐若现,工匠们搭着架子站在屋顶正如火如荼地描着龙凤图腾。

    顾青不知为何忽然脱口道:“一砖一瓦皆是民脂民膏,臣无诗可作。”

    话刚出口,顾青顿觉失言,急忙道:“殿下恕罪,臣出言冒失了。”

    万春公主一愣,嘴里念了一遍顾青刚才的话,神情忽然变得意兴阑珊,叹道:“你说的没错,本宫不怪你。其实……父皇的宫殿已经修得够多了,实在没必要每年动用民夫工匠修个没完,天家倒是享乐了,苦的终究是子民。”

    “殿下是天家贵胄,能这么想足可见心地善良。”顾青不轻不重一记马屁送上。

    一句没什么诚意的夸赞,万春却忽然开心起来,眼睛笑得弯成了新月:“你觉得本宫心地善良吗?”

    “是的。殿下金枝玉叶尊贵之身,能想到黎民之苦,当然很善良。”

    万春高兴地道:“改日本宫便跟父皇说说,求他停了骊山行宫的工事,既然你夸我善良,总要名副其实才好。”

    “殿下不必如此,陛下乾纲独断,莫惹陛下不快。”

    “无妨,父皇宠我,我去求他,他定会答应的。”

    …………

    骊山后山,茂密的丛林里,三名民夫模样的中年男子正猫着腰躲在丛林中。

    冬日的树林并不是理想的藏身之所,万物萧条,树上的叶子都枯黄掉落,地上铺着厚厚一层干枯的落叶,可树林却显得空空荡荡,几乎一眼能将林子里的一切尽收眼底。

    三名民夫是从骊山行宫的工地里偷偷逃出来的。

    为首的一人个子魁梧,三十多岁年纪,一手扶着树弯腰喘着粗气,另外两人不管不顾地一屁股坐在厚厚的落叶上,仰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

    “赵阿兄,我们就这么跑出来,家人恐会遭殃呀。”一个身材干瘦的汉子神情惊惧地道。

    为首的那人姓赵,显然是拿主意的人,闻言狠狠朝地上呸了一口,恶声道:“再不跑的话,你我都要累死在工地上了,看看咱们身上的鞭痕,将作监那群畜生,下手可真狠,稍慢一步便是劈头盖脸一顿鞭子,饭也不让吃饱,咱们的口粮不知被那群畜生克扣了多少,还让咱们干重活,知道这几个月工地上活活累死了多少人吗?”

    “累死也是咱们的命,不认命怎么办?”一人哭着道。

    另一人惴惴不安道:“赵阿兄,咱们这是逃徭役,将作监会追究的,家都回不去了,我家中妻儿老母尚在……”

    赵阿兄目露凶光,道:“回去干活是个死,不回去也是个死,你我还有选择吗?至于咱们的家人,咱们若死在工地上,你觉得家人会过得好吗?索性不如逃了,从此隐姓埋名找个别的活计,挣得银钱后偷偷送回家里,妻儿老小也有个活命的底气。”

    另外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迟疑地点头,逃都逃了,如今只能相信赵阿兄的话,总之,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赵阿兄宽慰道:“放心吧,逃之前我左右衡量过,如果咱们死在工地上,家里顶梁柱没了,家里的老弱妇孺多半活不过几年,但是咱们若逃了,去长安附近的城池找找新的活计,挣钱后偷偷送回家,大家都能好好活下去,相信我,我带你们过好日子。”

    既然达成了共识,三人也就不再犹豫,看了看远处的工地,一人轻声道:“将作监此时恐怕已发现咱们逃了,咱们必须赶紧离开骊山……”

    赵阿兄沉声道:“再等等,等天黑,今早听将作监的畜生说,天子昨夜巡幸华清行宫,此时山上山下戒备森严,咱们走出山林就会被禁卫拿下,耐心等等,天黑后下山或许能跑出去。”

 第一百九十七章 君臣奏对

    华清行宫内有亭台楼阁无数,有专门供奉大唐先帝的长生殿,也有专门供李隆基欣赏歌舞的宜春阁,除此之外,还有湖泊池塘水榭长桥,当然还有骊山最大的特色,温泉汤。

    宫殿楼台修建之华丽奢靡,气势之恢宏雄伟,犹胜兴庆宫几分。

    许多年后,华清宫被毁于战火,后世游人看到的骊山华清宫是重新修建的,不仅格局和建筑上改动了许多,也少了大唐原汁原味的那股气势。

    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大多在美色和歌舞中度过的,辛苦了半辈子,天下已安,如何享受余生便成了他最烦恼且最幸福的事。

    宜春阁里,李隆基坐没坐相,半瘫半躺靠在软垫上,赤足盘腿发鬓凌乱,阁楼中央,一群舞伎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李隆基已微醺,醉眼迷蒙地呵呵直笑。

    乱花迷眼,对酒当歌,人生似乎已没有缺憾了。

    一名宦官在舞伎们的婀娜身躯中匆匆穿行而入,神情惶恐地走到殿下站立的高力士身边,附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高力士原本笑吟吟的脸色猛地一变,急忙凑到李隆基身边。

    “陛下,长安有急奏。”

    李隆基睁着微醺的眼,醉态憨然地笑道:“所奏何事?交给陈希烈和杨国忠处置便可,莫扰了朕的兴致。”

    高力士再上前一步,轻声道:“陛下,晋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右相李林甫,今早辰时……薨殂。”

    李隆基一呆,愕然望向高力士。

    高力士直视他的眼睛,缓缓点头。

    李隆基皱眉,烦躁地挥了挥手,令殿内歌舞停下。

    高力士轻声道:“陛下是否起驾回长安吊唁李相?”

    李隆基刚待点头,接着神情一顿,缓缓摇头,沉声道:“不合君臣之礼,朕不能亲自前往,可遣太子代朕赴李府吊唁……”

    同殿君臣数十载,无论后期李隆基与李林甫之间怎样的明争暗斗,终究有着数十年的君臣之情,李隆基沉默片刻,眼眶很快泛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就是没流下来。

    深吸了口气,李隆基憋回了眼泪,神情又恢复了冷漠高傲的帝王模样,沉吟半晌,缓缓道:“李相辞世,朕要有所表示,高将军,传朕的旨,追封李林甫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追赐李府黄金百两,丝帛千匹,可许以亲王礼厚葬。”

    高力士躬身领旨,然后缓缓退出大殿。

    李隆基盘腿独自坐在殿内,神情依然阴郁沉寂。

    帝王都是铁石心肠,李林甫的死只是令李隆基有过短暂的悲伤,情绪很快平复下来,此刻李隆基脑子里想的是朝堂的局势。

    右相李林甫告病数月,基本已经不问朝政了,可是麾下的党羽却仍奉李林甫为朝堂派系之首,简单的说,李林甫处不处理朝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只要李林甫活着,哪怕什么事都不干,朝堂的各个派系仍是平稳的。

    李隆基谋人半生,所求的无非便是一个“稳”字,朝堂稳了,人心才不会动荡,人心思定,天下事才有可为的前提,朝堂稳,天下才稳。

    然而李林甫的薨逝,朝堂原本属于右相的势力顿时土崩瓦解,这派势力极其强大,一度将东宫太子都打压得抬不起头来,李林甫一死,麾下的党羽要么辞官,要么被别的派系拉拢,要么等着太子和杨国忠两派的疯狂清算,可以想象朝堂又将陷入一阵混乱之中。

    李隆基如今要做的,便是用极快的速度,将朝堂局势重新平稳下来,朝堂一乱,忙的是他这个天子,谋事太费脑子,做事太耗体力,耽误他安享骄奢淫逸的晚年生活,这可不能忍。

    李林甫死后,长安朝堂分为三个派系,其一是东宫,其二是杨国忠的新兴派系,其三是中立逍遥派,除此之外,军方各卫大将军有着各自的小山头,权贵公侯也有各自的小团体,再加上驻扎边境的十镇节度使,期间还有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