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朝为田舍郎-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志的文人们失魂落魄,与喧嚣拥挤的出逃人群擦肩而过,他们悲怆地仰天叹息,漫口吟诵昔日太平时的佳句,此时听起来像是凭吊盛世的挽诗。
托着陶钵的僧人是最淡定的,他们身披袈裟在人群中逆行,脸上看不出任何焦虑惶恐之色,从容地穿过人流,站在街尾与文人隔街对视,然后互相行了一礼,文人面色惨然,继续吟诵着诗句漫无目的地走在城中,僧人托着陶钵,单掌竖于胸前,默默吟念经文,语声悲凉,梵音穿透尘世的惊怖,努力安抚世俗人间的惶恐。
兴庆宫内也是一片忙乱。
李隆基早已打算离开长安,然而他却没想到潼关失守得如此突然,此时此刻,兴庆宫外朝臣们跪地哭嚎,而宫闱之内的宦官宫女们则惶急地收拾着行李,羽林卫调动频繁,还有一些宦官宫女趁着纷乱悄悄逃出了兴庆宫,乔装成百姓模样,从此与这座歌舞升平的宫廷告别。
李隆基站在大殿廊柱下,看着宫中这片从来不曾见过的杂乱吵闹场景,神情木然看不出情绪,高力士神情惶急站在身后,想催却不敢催,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轻声道:“陛下,羽林卫已集结,御驾一应用物也装上了马车,陛下该启程了。”
李隆基没动弹。
高力士急道:“陛下,叛军已破潼关,很快便兵临长安,此时若不走,待叛军围城后便再也走不了了。”
李隆基仰头,眼泪扑簌而下,凄声叹道:“朕……对不起祖宗社稷,对不起黎民士子,朕有罪!”
高力士劝慰道:“只是一时暂避而已,陛下无须自责,大唐仍有百万王师,过不了多久,王师便会为陛下收复长安,收复天下,叛军不得民心,得意不了多久的。”
看着宫外远处升腾而起的黑烟,李隆基叹了口气,道:“传旨郭子仪,李光弼,高仙芝等将领,可留关中继续抗敌,朕放权于他们,可允他们召集各州兵马,也允许他们就地招募百姓青壮为团结兵,告诉京中朝臣,有愿与朕离京巡幸者,有自愿留在关中抗敌者,朕皆允了。”
“着羽林卫清空国库,不留给叛军一米一黍,京中百姓愿与朕同行者,亦允之。”
高力士急忙一一记下,吩咐宦官速去传旨。
良久,李隆基又道:“朕的娘子呢?快宣娘子来。”
高力士又命宫女将杨贵妃请来。
杨贵妃比以往清减了许多,自从上次李隆基口不择言后,她仿佛一夜间看清了这位太平天子的本性,这些日与他的关系一直不冷不淡若即若离,二人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夫妻甜蜜恩爱的时光了。
李隆基宠爱依旧,只是杨贵妃醒了。
见到李隆基后,杨贵妃行礼,李隆基将她搀扶起来,柔声道:“娘子,潼关守军不争气,被叛军破了,他们马上要兵指长安,朕与你且离京巡幸,暂避一时,待来日……”
杨贵妃眼睑低垂,轻声应是。
见杨贵妃平淡冷静的模样,似乎对叛军即将围城毫不着急,李隆基不由有些意外,想到这些日子杨贵妃对他的冷淡态度,李隆基长叹口气,再也不忍说出红颜祸水之类伤人的话。
“如此,娘子便速速登上车辇吧,朕决意去蜀中暂避,那里是娘子的故乡,朕去看看你从小长大的地方,如何?”李隆基宠溺地笑道。
杨贵妃闻言,眼中终于露出一丝激动之色,随即很快恢复如初,垂睑柔顺地道:“是。”
见她的态度依然冷淡,李隆基无奈地叹了口气,与她登上停在宫门内的御辇,然后下令启程。
宫门外,无数朝臣百姓聚集,羽林卫列队将百姓隔开,御辇出宫,后面跟随的宦官宫女浩浩荡荡数千,每个人手上捧着精致奢华的用物,朝臣们嚎哭跪于大道两旁,百姓们亦是一片哭声。
李隆基坐在御辇里,心情酸楚难受,却连掀开御辇珠帘,与臣民们见一面的勇气都没有。
九五天子,创下煌煌盛世,临老却被叛军打到了长安城外,一世英名皆东付,李隆基深觉愧然,无颜面对朝臣子民。
羽林卫将士开道,数千人的宦官宫女队伍静寂无声地走出宫门,仪仗过后,李隆基和杨贵妃共乘的御辇缓缓行出,宫外臣民的哭嚎声更大了。
哭嚎的人群里,不知何人忽然大声问道:“陛下何时回长安?”
声音传进御辇,李隆基泣不成声,下令御辇停下,掀开珠帘站了出来。
臣民见天子露面,纷纷拜伏于地,山呼吾皇。
李隆基流泪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哽咽着大声道:“朕会回来的,大唐仍是大唐!”
人群亦爆发出一阵大哭声,所有人皆伏地辞别天子,请天子保重的声音一阵比一阵高。
晚年再昏聩再糊涂,他终究有着半世英明,泽惠于天下万民,前人恩荫也好,天时地利也好,毕竟他确实创下了大唐盛世,“盛唐”二字直到千年后仍在史书中闪耀,透过陈旧古朽的书页,散发璀璨的光芒。
天子御驾离京,出城赴西南巡幸,城中皇子权贵朝臣子民皆与天子御驾同往,偌大的长安城,一日之内人口便少了一半。
太子李亨亦随人流出了城,出城以后单独向李隆基辞别,父子二人隔着御辇的珠帘互相对视,各怀心思地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好戏,然后李亨领着太子率卫将士走向另一个方向。
接受了顾青的建议,李亨决定留在关中抗击叛军,与东宫谋臣幕僚商议后,都觉得顾青的建议很正确,留在关中利大于弊,对巩固东宫地位有莫大的好处。
长安城外,不愿离开的臣民纷纷出城,站在城门外,朝远去的天子御辇跪拜行礼,哭声在风雨欲来的半空久久飘荡不息。
僧人身披袈裟站在路旁,仍然面色淡然地念诵经文,梵音声声入耳,安抚着人们惶恐悲怆的心灵。
他们是这座城池里仅存的慈悲与平静。
…………
哥舒翰被亲卫们抬下了潼关,潼关注定被破,亲卫们匆忙中找了两匹马,将它们并排固定,然后在两马之间用木块做了个简易的台子,昏迷中的哥舒翰被亲卫们抬到台子上,匆匆朝长安逃去。
国运倾颓,摊到个人头上都是一场大灾。
亲卫们已无暇想象潼关被破后,长安君臣将是一片怎样的忙乱,天子是否会降罪于哥舒翰,他们此刻眼里唯一重要的是带着哥舒翰逃命,逃出潼关。
昏迷的哥舒翰毫无知觉,两匹马儿吃力地在山道上攀爬,亲卫们毫不怜惜地使劲抽打马儿,马儿悲鸣,奋力前行。
亲卫们的身后还跟着许多人,他们都是河西军将士,当哥舒翰在城头昏迷后,军心士气终于崩溃,河西军将士也失去了守关的希望,跟着昏迷的哥舒翰一同逃离了潼关。
就算哥舒翰清醒着,也无法责怪他们什么,相比长安军队早在被火攻之时便仓惶逃跑了,河西军毕竟坚持到潼关将破的最后一刻。
近万人马在崎岖的山道上艰难前行,走了整整一天,路过一个集镇时,亲卫们在集镇上找了个医术普通的大夫,给哥舒翰开了药方喂下去后,哥舒翰终于醒来。
清醒后的哥舒翰表情僵硬,已说不出话来,全身都动弹不了,只有眼珠能转动,艰难地向亲卫传递着自己的想法。
亲卫用了很久的时间才猜出哥舒翰要说的话。
哥舒翰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能去长安。
亲卫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潼关已破,长安城是叛军下一个攻击的目标,去了长安等于羊入虎口。
那么,接下来去哪里呢?
亲卫拿出了地图,哥舒翰注视着地图上的城池,亲卫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到的是函谷关。
然后亲卫明白了哥舒翰的意思。
还剩下一万河西军,哥舒翰要领兵据函谷关,继续与叛军相抗。
亲卫咬牙点头,一行人抬着没有知觉的哥舒翰,领着一万河西军朝函谷关进发。
走了两天后,仍在崎岖的山道上,迎面忽然来了一队骑兵,为首的骑士高举着旌旗,上面绣着“安西都护府前锋官沈”字样。
终于遇到友军,哥舒翰的亲卫不由兴奋大叫起来。
对面的骑兵加快了速度迎了上来,为首一名校尉模样的武将朝马背上的哥舒翰瞥了一眼,沉声道:“尊驾可是河西军所属?”
亲卫兴奋地道:“我们正是河西军,这位是河西节度使哥舒节帅,我们……刚从潼关下来。”
安西军校尉抱拳行礼:“末将拜见哥舒节帅,安西军前锋沈将军奉顾公爷之命,率队向潼关进发,顾公爷已知潼关被破,沈将军遣末将迎哥舒节帅和河西友军,与安西军会合,共谋平叛之事,请哥舒节帅随末将入安西军大营。”
第四百八十四章 收拢败军
69,最快更新朝为田舍郎 !
遣人接应败逃的哥舒翰和河西军,这是情分。
顾青与哥舒翰之间恩怨不少,大多是一些不太美好的回忆,当初太平时,二人私下里也曾做过买卖交易,勾兑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利益。
当然,这些交易里面,顾青坑哥舒翰比较多,以至于哥舒翰对顾青的印象一直不太好,当初只不过一时冲动,截了安西军的五千匹战马,这个顾青又是兵临城下,又是坑蒙拐骗,墙角挖了一次又一次。
如果这是报复,顾青早就连本带利收得足够了。哥舒翰几次欲将顾青斩于马下,无奈顾青油滑,跑得太快,哥舒夜带刀却追不上。
相识两年多,二人恩怨纠缠,谁是谁非已成了一笔算不清楚的糊涂账。
然而哥舒翰没想到,在河西军兵败如山倒的今日,顾青居然有如此度量,派人接应他去安西军大营。
哥舒翰与河西军将士立马答应了。
时穷之际,仓惶不知所去,顾青伸出的这只手就是大恩。
安西军校尉带领哥舒翰和河西军改道向南,哥舒翰时昏时醒,迷迷糊糊不知翻越了多少山丘,走过多少河流和平原,三日后,终于在一条不知名的河边平原上看到一片层叠连绵十里的白色营帐。
刚接近大营,哥舒翰便看到顾青穿着长衫亲自站在辕门外,含笑迎接他。
哥舒翰僵硬的脸上也努力挤出一丝笑意,这些日山水跋涉,哥舒翰药不能停,虽然全身仍然瘫痪,但面部肌肉终于有了些许知觉,也能断断续续说出一两句话了。
一行人在辕门前站定,顾青上前亲自与亲卫们一同将哥舒翰抬下马,将他抬入早已准备好的软兜担架上,然后顾青才握着哥舒翰的手,叹道:“节帅辛苦了,可惜我率军驰援潼关,终究晚了一步……”
哥舒翰摇头,吃力地道:“不……不怪你。”
顾青轻声道:“幸好节帅尚存,此皆老天垂怜,节帅安心养病,留待有用之身,咱们徐图来日。”
正要吩咐亲卫将哥舒翰抬入大营,哥舒翰却不停摇头,老眼浮上浑浊的泪水,断断续续问道:“潼关,长安……如何?”
顾青叹道:“潼关已破,叛军占领潼关后,继续向长安城开拔,陛下早在潼关被破之时已离开长安,巡幸西南,长安城大半臣民商人亦都随圣驾离京了。”
哥舒翰眼泪流个不停,语气急促,吐字愈发含糊不清:“我是罪人,对不起……陛下。”
“节帅万不可自责,你拖着沉疴病体,仍能率军坚守潼关近一月,已经很了不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