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朝为田舍郎-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盯着沙盘许久,顾青忽然叫来了韩介,道:“传令下去,将寻找太子殿下所部的斥候召回来,以后不必刻意寻找太子殿下所部了,安西军自寻战机,自己解决叛军。”

    韩介对顾青的这个决定颇为意外,段无忌却在旁微微一笑,道:“韩将军,按公爷的话去做,公爷自有计较。”

    韩介领命而出。

    段无忌轻笑道:“公爷欲与太子所部割裂联系吗?”

    顾青头也不回,淡淡地嗯了一声,道:“原本想走走过场,跟太子联系后说几句漂亮话,什么臣愿服从太子调遣之类的,也算是提前在太子面前烧个冷灶。但是如今仔细一想,安西军若与太子联系上了,恐怕这位太子会打安西军的主意,他若恃权而强行接过安西军的指挥权,我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段无忌点头认同道:“没错,学生亦赞同公爷的想法,如今叛军作乱,河西军被打垮了,陇右军随陛下巡幸西南,北庭军不知转战何处,天下唯一能与叛军正面一战的只有安西军,太子必然对安西军垂涎不已,所以最好还是两两不见为上。”

    顾青盯着沙盘,叹道:“可我这一支安西军,也无法与叛军正面相抗,人数相差颇为悬殊,只能在关中外部渐渐削弱,如切肉般一片一片消耗叛军的实力……”

    段无忌严肃地道:“公爷,学生以为,安西军可以适当出击,安禄山占领长安后,整个关中都成了他的地盘,虽然势力大了,但实际上他的力量已无法集中,每占一地一城,他都要分出兵马守卫维持,那么大的关中,那么多的城池,每一城都分出兵马守卫的话,学生以为留驻在长安的叛军主力实际上已经不多了。”

    顾青笑赞道:“不错,你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段无忌谦逊地一笑,道:“学生这点本事都是在公爷身边学到的。”

    顾青又道:“话虽有道理,但你不能忽略了安禄山这个人的野心。他要的不仅仅是长安和关中,他要的是整个大唐江山,在逼得皇帝不得不出京巡幸,而天下大部兵马仍在调动,没来得及合兵而击之前,安禄山一定会马上向南方进军,只要将山南,江南,淮南,黔中等道逐一攻克占领,这座江山恐怕还真会改姓安。”

    段无忌不解地道:“安禄山刚占下关中,还未曾消化,他又要向南进军?”

    顾青点头:“我如果是安禄山,就一定会选择马上向南进军,哪怕果断放弃后方某些城池的防守,也要将兵锋席卷大唐全境,待席卷之后,就算还有人反抗,也不过是零星疥癣之患,不足一提,轻松可灭之,重要的是,占领南方后,大势已成,任何人都无法再扭转了,换了是你,你会不会进军?”

    段无忌想了半晌,无奈点头道:“学生若是安禄山,恐怕真会选择南进,公爷所言有理。”

    顾青笑道:“再等等,斥候应该会传来消息的。趁着邓州附近还算太平,你和刘宏伯要赶紧将那四千新兵操练出来,安西军减员后一定要补上,咱们的将士不能越打越少。”

    “是。”

    …………

    五日后,斥候从函谷关方向辗转混出了敌占区,入安西军大营禀报军情。

    安禄山半月前下令派遣两万兵马向南进军,先走东面函谷关,然后占洛阳城,将安西军曾经截断的粮道打通恢复,最后兵发向南,进军许州。

    顾青立马下令擂鼓聚将。

    帅帐内,众将齐聚一堂,其中神射营新任的营官都尉孙九石也赫然在列,混在一群老杀才中像一只误入虎笼的鹌鹑,老实巴交地坐在角落不敢出声。

    众将围在沙盘边,看着顾青的手指在沙盘上比划,从邓州到许州,数百里路程,安西全军皆是骑兵,日夜兼程的话,一天一夜能赶到许州城外。

    指着沙盘上的许州城,顾青笑道:“安禄山又出兵了,这次的目标是许州,许州守备松弛,咱们不做守军的指望,就当它是一座空城。”

    李嗣业大笑道:“两万叛军,每个脑袋五十文的话,总计才一千贯,呵呵,安禄山这厮小气得很,怎么不多送些人头来,咱们麾下的儿郎如何发得了财?”

    众将一阵大笑,顾青也笑了,指了指他,道:“骄兵必败,嘴上占占便宜没事,心里却绝对不能轻视叛军,否则等着叛军收你的人头吧。”

    常忠道:“公爷的意思,咱们这次吃下这两万叛军?”

    顾青点头:“对,吃下来,让叛军不敢南下,这次我不参与指挥,常忠,沈田,你们几个商议战术,我在旁边看着就好。”

    众将被顾青的决定弄得一头雾水,段无忌在旁边笑着解释道:“公爷的意思是,让各位将军学着自寻战机,自处战术,为各位将军未来独当一面打个基础。”

    顾青赞许地朝他笑了笑,然后道:“我又不是你们的爹,总不能一辈子指望我来发号施令吧?这次你们自己试着商议战术,若不合适我会说话,若合适的话,就按你们的决定去办。”

    众将恍然,李嗣业却不自在地挠头道:“还是请公爷直接下令吧,末将只懂战场厮杀,这权谋战术的活儿咱们不会干呀。”

    众将亦纷纷点头。

    顾青笑骂道:“都多大的人了,还没断奶吗?两万叛军对你们来说不难,你们赶紧商议决定,兵贵神速,议妥就马上出兵吧。”

    众将面面相觑后,常忠终于带头与众将商议起来。

    顾青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嘴角挂着微笑。

    前世他带领的团队成员,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众人合起来一同办一件事更是天下无敌,这就是顾青的团队理念,这个理念他觉得也适用于今世。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两军会师

    常忠沈田这些人大多是将才,让他们冲锋陷阵可以,但让他们在帅帐内运筹帷幄未免有些为难。

    帅帐内争吵声渐渐激烈,众将意见很不统一。

    常忠想学顾青前面几次交战的谋略,给许州的两万叛军来一次伏击,沈田却说安西军有绝对的实力与两万叛军正面交战,选个平原地带对阵,三轮骑兵冲锋后,叛军必溃。

    李嗣业更狂,拍着胸脯说让陌刀营上,找个狭窄的位置列好阵,千军万马都将他们绞杀了。

    顾青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他们争论,嘴角带着笑,一句话也不说,哪怕他们提出的战术再离谱,顾青也不阻止。

    吵到最后,众将脾气越来越暴躁,差点在帅帐内动起手来,李嗣业忍不住大吼道:“老子不管了!你们说的都是屁话,老子一个不信,我只听公爷的,公爷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众将也都点头,意见相持不下,谁都不服谁,最终决策权还是落到顾青头上。

    顾青叹了口气,道:“好心栽培你们为帅之道,你们却不争气,我算看清了,你们都是只会冲锋陷阵的杀才。”

    众将讪笑。

    顾青又望向段无忌,道:“你说说。”

    段无忌盯着沙盘想了一会儿,道:“公爷,学生以为,先打听这两万叛军的虚实为上。”

    顾青含笑道:“你觉得这两万叛军有诈?”

    段无忌迟疑地道:“学生说不上来,咱们安西军的行止,想必安禄山是知道的,这么大的营盘扎在邓州一个多月,叛军不可能没有耳闻,若安禄山知道咱们安西军在邓州,而他却还要派军攻占离咱们只不过一天路程的许州,而且只派出两万叛军,学生总觉得其中不对劲……”

    顾青嗯了一声,盯着沙盘道:“你这么说,我也觉得不对劲了……”

    常忠愕然道:“公爷的意思是……安禄山给咱们做了个圈套?”

    顾青神情凝重地道:“不能下定论,但很有可能。”

    沈田讷讷道:“该不会安禄山也想学公爷给咱们设伏吧?这岂不是班门弄斧吗?哈哈。”

    笑了两声后,沈田发现帅帐内一片寂静,没人附和他笑,不由讪讪地挠头,惊道:“他真敢给咱们设伏?”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两军交战本就尔虞我诈,咱们用过的招数他们同样也能用,用得好的话,照样能让咱们反过来吃大亏。”顾青沉声道。

    扭头看着段无忌,顾青笑道:“你很不错,我疏忽的地方被你看出来了,如果证实确是安禄山设了伏,此战过后,你为首功。”

    段无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顾青环视众将道:“诸位没意见吧?”

    众将纷纷心悦诚服点头,李嗣业咧嘴笑道:“平日里只见你在公爷身后当跟班,又是个瘦瘦小小的身板,一拳就能将你干没了,看不出你这小书生还是有些斤两的,我算看出来了,能跟在公爷身边的人都有不凡之处。”

    沈田也笑道:“段贤弟今日才显出几分谋士的模样,若段贤弟所料不差,你这番话至少避免了我们数万的伤亡,可是积了大德啊,首功给你,我心服口服。”

    首功是每位将领特别在意的,段无忌今日一番话却避免了安西军的巨大伤亡,虽然只有几句话,但其中的分量却是每个人都清楚的,此战首功给段无忌,众将都无异议。

    顾青冷下脸来,道:“马上传令,派出斥候打探许州两万叛军的虚实,还有,分别派斥候乔装成百姓,朝函谷关,长安方向渗透,若两万叛军只是安禄山抛出来的诱饵,后面必有大军,探听清楚后咱们再做决定。”

    …………

    两天后,斥候没传回消息,但顾青却收到了另一个消息。

    剑南道节府鲜于仲通率三万蜀军入关中勤王,走蜀道,越秦岭,到达汉水之畔的金州后才听闻叛军已攻占长安,天子已往西南蜀地巡幸。

    鲜于仲通顿时顿足捶胸懊悔不已,懊悔倒不是因为长安已失,而是在懊悔自己没在蜀地等天子御驾,鲜于仲通是文人,文人本不擅长领兵征战,他擅长的是在天子面前夸夸其谈,博得天子宠信,出了蜀地的鲜于仲通深觉自己错过了大好的机会。

    于是鲜于仲通下意识便打算回师蜀地迎天子圣驾,却被宋根生劝住了。

    宋根生看出了鲜于仲通的功利心理,劝慰的理由也很符合他的心意。宋根生说,如今国都已失,叛军在关中肆虐,为臣者该做的是率军平定叛乱,有了军功后,才能博得天子宠信,一桩军功强过天花乱坠夸夸其谈良多,若不小心立了更大的功劳,鲜于节帅说不定能晋爵封侯。

    如若节帅不信,不妨看看顾青。他率安西军打了三场胜仗,天子立马将他从县侯晋为县公,如今剑南道蜀兵已入关中,正是平叛立功的绝好机会。

    宋根生的话令鲜于仲通心动了,于是决定留下来平叛,同时写了一道声情并茂的奏疏,奏疏里将自己夸成了乱世砥柱之臣,什么勇往不惧,什么不平贼叛誓不收兵等等,请陛下原谅臣无法在蜀地迎圣驾,写完以后,鲜于仲通令人快马送至天子圣驾前。

    然后鲜于仲通擂鼓聚将,与将领们商议大军行止。

    关中已被叛军占领,剑南道蜀军若一头撞进去,恐有全军覆没的风险,于是鲜于仲通决定绕着关中平原跟叛军打游击,同时打听朝廷诸支王师的下落,力求与他们取得联系,联合起来平叛。

    花了大半个月时间打听后,鲜于仲通终于知道了诸支王师的下落,郭子仪去了北面朔方节府,李光弼被叛军打得钻进了秦岭不见踪迹,河西军在潼关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