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朝为田舍郎-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求你告诉顾青,本王愿将名下所有土地和农庄别院双手奉送给他,对了,王府库房内尚有不少钱财珠玉异宝,也都送给他……”

    狱卒摇头:“来不及了,殿下入狱后,永王府已被安西军查抄,你名下的土地,钱财,珠玉,全部被查没。”

    永王一呆,喃喃道:“何仇何怨,尔竟欲对我赶尽杀绝……”

    狱卒看着神情绝望的永王,摇摇头,道:“殿下今夜好生歇息吧,明日午时,殿下就要被问斩了……”

    永王浑身一震,呆怔半晌才回过神来,凄厉地大吼道:“叫顾青来见我!本王不服!”

    狱卒同情地瞥了他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

    永王下狱,震惊朝野。

    太极宫内,李亨勃然大怒,接连派出宦官宣旨召顾青入宫,旨意传到顾青王府门前,宦官却连王府大门都进不去。

    王妃张怀玉派人传出话来,今日朝会后郡王殿下偶感风寒,已然病倒了,很严重,只剩一口气的那种,怕是无法遵旨入宫了。

    借口太敷衍,比万金油还可恨,偏偏却拿这个借口无可奈何,古今多少帝王将相都在这个万金油借口面前一败涂地。

    李亨既震怒又无奈,只好再派宦官去京兆府宣旨,严令府尹宋根生马上释放永王。

    结果宦官仍然连京兆府的大门都进不去。

    顾青仿佛早已预判到李亨的反应,调拨了一千余安西军将士守在京兆府官衙前,宣旨的宦官被杀气腾腾的将士们吓得两腿发软,话都不敢多说立马扭头便走。

    接连碰了一鼻子灰,皇权受到严重挑衅,李亨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在宫里暴跳如雷,指天大骂。

    第二天午时,在两千余安西军将士的押送下,蓬头垢面的永王被提出大牢,押赴西市,午时一刻,随着监斩官扔下令箭,刽子手一刀挥落,永王的头颅落地。

    满城臣民震惊万分,看到京兆府四处张贴的永王罪状后,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反而是朝堂的大臣们则一脸诡异莫测。

    朝臣们很清楚,问斩永王的谕令根本不可能出自宫闱,而是顾青个人的决定。

    这就有意思了,天子没答应的事,顾青却以非常强硬的姿态办了,下手的对象还是皇室宗亲,大唐自立国以来,除了宗亲谋逆之罪外,还没有因别的事情而被斩首的先例。

    皇室宗亲犯了再大的罪,最高的惩罚也不过是削去王爵,贬为庶民,流放千里,今日永王涉事被斩,顾青算是开了大唐历史的先河。

    斩了永王只是个开始,顾青用这种强硬的姿态深深地震慑了宗亲和朝臣们,许多宗亲藩王在自己的王府里破口大骂顾青,然而出了王府,宗亲们却战战兢兢话都不敢多说,朝臣们当日在金殿内亲眼见识了顾青的威势,连天子都拿他无可奈何,别人更不敢说什么。

    倒是有几个性格正直的御史凛然不惧,永王被斩后,几名御史义愤填膺联名上奏,参劾顾青擅专不法,臣权欺君,妄杀宗亲而乱大唐律法云云。

    参劾奏疏刚递到御史台,就被御史中丞压下了。

    御史中丞脸上笑眯眯,心里p,你们要死我不拦着,别特么拖累我。

    亲眼见识了这位顾郡王的强硬姿态,以及杀伐果断的性格,你们还不知死活敢捋顾郡王的虎须,你们倒是青史留名了,我这个御史中丞给你们陪葬吗?

    再说顾青若是恶意构陷倒也罢了,昨日金殿上,京兆府尹细数永王罪状,每条每款皆铁证如山,永王犯了那么多命案,长安市井百姓对永王伏法正是拍手称快之时,顾青这么处置虽说有擅权乱法的嫌疑,但他的处置也算公允,让人根本挑不出错处。

    天子都拿这位郡王没办法,你们几个御史特么想翻天不成?

    几位御史的参劾奏疏根本连小涟漪都没翻起便迅速沉寂下去了。

    永王伏法后,顾青召集三省六部堂官议事,在郡王府的前殿内,顾青与朝臣们商议了整整一天。

    第二天,以尚书省为首,六部尚书响应,朝堂颁下了一道政令,名叫《宗亲食邑户籍土地清查令》,这道政令从尚书省出台后,迅速被颁布各地州县。

    顾名思义,这道政令是要清查皇室宗亲名下食邑的真实户籍和土地了。

    永王被杀的第二天,朝堂便马上推出了这道政令,永王的死更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

    政令刚出尚书省,立马就被长安城的诸多皇子公主们知晓了。

    皇子公主们吓得大惊失色,气得在各自的王府里跳脚,然而他们连发脾气宣泄的时间都没有,骂到一半便马上召集府里管事下人,将名下逾制的农户,土地,别院农庄等,全部主动上交朝廷,并令府中幕宾门客马上撰写奏疏,自请逾制之罪。

    长安城里数十位皇子公主和宗亲这次非常配合,而且无比主动,认罪态度诚挚热情,招完了还想招,只不过在自己的府里时,诸位宗亲的情绪没那么稳定。

    事实上,永王被斩这件事给皇室宗亲们的刺激比较大,有了永王这个反面教材,其余的宗亲谁还敢跟顾青对着干?

    更有意思的是,那道从尚书省发出来的政令根本没过天子李亨的眼,顾青召集群臣商议过后,便拍板决定了,连向天子禀奏的形式过场都没走,直接颁布天下。

    这说明了什么?天子已无法庇护这些皇子公主了,顾青的权势如今已公然驾凌于皇权之上。

    在强大的权势面前,身份高贵的皇子公主们也必须低头,不低头者,永王便是下场。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总是越积越深,而人与人的关系也会因为矛盾的积累而慢慢变得僵冷,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僵冷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变得不可调和,不共戴天。

    永王的人头落地,李亨便已清楚,他与顾青之间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李唐的皇权因为永王一案,而被打击得支离破碎,再不除掉这个权臣,李亨便是第二个汉献帝,下场甚至比汉献帝更惨。

    生死存亡,就在眼前。

 第六百五十八章 亢龙有悔

    春天的风微凉,吹拂在脸上带着冬末的冷冽,还有一丝明媚的希望。

    城外的十万难民已经开始迁离,关中河南两道各州县首官带着差役亲自来长安城领人,户部将难民按原籍划分,每个州县各领一部分难民。

    早在冬天的时候,顾青未雨绸缪已下令各州刺史和各县县令在所辖之地发动徭役,为难民们盖好了简易的房屋。

    事出仓促,房屋当然盖得不如人意,大多是只有一个木头屋顶,而四面敞风的窝棚,这是没办法的事,大唐从朝堂到地方,官员行政执行能力和效率不算太高,经过了盛世奢靡浮华的官员们已渐渐不再务实,做事拖沓也在情理之中,能做到如今这模样已经很不错了。

    由于战乱离索,关中河南空置下来大量的土地,虽说中途出了点小风浪,一时不察被皇子公主们圈占了一些,随着永王的首级落地,皇子公主们也老实了,非常主动地交出了圈占的土地。

    皇子公主们圈占的土地不小,安置十万难民绰绰有余。

    土地交还给官府,各地州官大松了口气。州官有些与皇子公主们有勾结,也有看不顺眼的,不管怎样的关系,在顾青的高压命令下,没人敢再拿土地开玩笑,纷纷答应安置难民。

    平心而论,州县有了新的劳力,治下空置的土地有人耕种,对州县官员来说其实是好事,至少每年向朝廷交的赋税也看得过眼了。

    顾青收回皇子公主的土地无疑得罪了很多人,挡了很多人的财路,但在如今的朝局之下,那些主动交还土地的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天大的怨恨都暂时忍下来,每个人都清楚地察觉到,天子与顾青的决战快开始了。

    是天子诛除权臣,还是权臣篡夺江山,成败只在一战。

    如此诡异的气氛里,即将来临的君臣之战胜负未知,这个时候的朝臣和权贵们都非常理智地保持了沉默。

    长安城外的泥泞路上,顾青站在路边,注视着一群群蹒跚而过的难民。

    难民们已有了安置,州官们纷纷来领人,城外聚集了小半年的难民今日终于离开了难民营。

    每个难民脸上布满饥色,面色菜黄,脚步蹒跚,可他们的眼睛却闪闪发亮,每个人的眼睛里有一种名叫“希望”的东西在璨然生辉。

    此地而去,未来的生活或许不会太美好,或许仍有饥饿和灾荒,或许仍吃不饱肚子。

    但是,他们有家了,有奔头了。

    州官们早几日便在难民营中来回巡梭,他们告诉难民,顾郡王颁下了政令,往后三年可免赋税徭役,人到了地方便马上发下粮种,莫误了今年的春播。

    朝廷三年不收赋税,对难民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三年的时光,不懒惰的话,足够恢复一个家庭的元气,甚至略有存余,这场由战乱引起的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终于结束了,朝廷有贤臣,他们在竭尽全力地恢复民生,让百姓们继续安享太平日子。

    这位顾郡王,委实不赖,战乱之后,朝廷里能出这样一位贤臣,是天下百姓的福气。

    顾青含笑站在路边,看着难民们从面前路过,有些感恩的难民经过顾青身边时忽然停下,然后恭敬地向顾青双膝跪拜,虔诚感激之态,如奉神明。

    顾青忙着还礼,忙着搀扶起体弱的老人和孩子,也忙着婉拒难民们要为他立长生牌位的请求。

    站在泥泞的路边,顾青的心情从未有过的踏实满足,民心或许愚昧,或许险恶,但人心都是知道好歹的,在普世的价值观里,“善良”是永恒的主旋律,从古至今皆是。

    绝大多数人都明理,知道谁是恩人,谁是仇人,无力报恩便双膝跪拜一次,算是还了顾青维护百姓之情。

    整整站了两个多时辰,十万难民仍在源源不断地成群离开。

    顾青有些腿酸,于是带着韩介离开了泥泞的土路,往城内走去。

    回去的路上,韩介神情兴奋不已,搓了搓手道:“王爷,做好事的感觉真不错,往后末将可要多做一做,看着今日百姓们对王爷虔诚膜拜的模样,实在让人振奋,末将也打算多存些银钱,将来回家乡后铺路修桥,也享受一下乡民对我膜拜的感觉……”

    顾青笑了笑,道:“施恩求报是伪善,你的善良目的不纯,为的是显摆,论功德的话,大抵下一世还是会投个人胎,但进了阎王殿免不了被判官抽耳光……”

    韩介咧嘴笑道:“王爷说得好像跟阎王商量好了似的……末将虽然心存显摆,但至少好事还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做了好事还要被判官抽耳光,未免过分了吧?”

    “所以我说了,你下一世还会投人胎,不会沦入畜道,伪善也是善,无论你的目的是什么,至少百姓们确实得到了好处,你也确实施了恩惠,对于一个凡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韩介忽然笑道:“王爷活万民于天下,您若百年以后,不知地府如何评判您今生的功德,至少会给您封个神仙吧?”

    顾青停下脚步,认真想了想,缓缓道:“不诟不净,有善有恶,心中有佛,普渡众生,心中亦有魔,杀虐万千,我这样的人,功过很难评说,若来生仍生而为人,我只愿做个平淡安宁的平凡人,远离朝堂,远离是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