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世栋梁-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是这个意思,武祥回答:“那还用说,最佳人选,当然是你。”

    “是我们。”李笠说完,扬了扬手中的纸,“轻飘飘一张纸,肩负着我们的梦想,所以我怎么能不绞尽脑汁,想办法改良工艺?”

 第一百二十四章 信心(续)

    盛夏,烈日当空,酷热难耐,汗流浃背的李笠,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稻田,看着田里似黄非黄、似青非青的禾苗,有些担心。

    自入夏以来,雨没下多少,经常大晴天,亦或是多云天气,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眼见着旱情严峻,李笠哪里还坐得住。

    再这么下去,河水水位大幅下降,各地缺水灌溉的农田,必然有大量禾苗枯死,到了秋天,收获的只有绝望,而不是粮食。

    种地的农民没了收成,日子过不下去,要么饿死,要么逃亡。

    若旱情严重,灾区就会出现大量流民,届时遍地干柴,只需一个火星就能点燃。

    李笠可不想自己治下发生这种事,于是一直在郡内巡察,看看各地的抗旱情况如何。

    巡察的结果,总体而言是暂无大碍。

    因为去年一年,郡内各地兴修水利设施,加上南北鄱水流域水量充裕,所以各地现有或者刚建好的堰坝都多多少少蓄了水。

    南北鄱水上新建的各级堰坝,也正好将河流变成阶梯水库,现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但是,光有出没有入,迟早会见底,李笠不清楚这旱情会持续多久,所以十分担心。

    因为农民是看天吃饭,一年忙到头,如果秋天收成不好,收入低于成本,当年就会负债累累。

    许多农民春天时要先借钱,才能买种子耕种,期间日常生活之中急需用钱,又得借钱。

    到了秋天,收入要拿来还债,扣去各种成本,剩下的粮食才是自己的。

    所以,一旦旱情明显影响收成,年底,会有很多农民破产,土地被债主一般是地主收走,进而导致官府的税基流失。

    李笠自己吃过苦,所以不希望看到百姓流离失所,但下不下雨他说了不算,只能看天。

    临时从附近村落叫来的几个农民,局促不安的候在旁边,李笠让吏员请他们过来,然后一起站在大树下聊天。

    “我家在彭蠡湖边,打渔的,不怕水会干,就怕日头毒。”

    李笠的开场白,根本就没有一丝官威,说的是地道鄱阳话,几个农民听了一愣,随即觉得这个年轻的大官很亲切。

    感觉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官,而是邻村来串门的后生,于是没有那么紧张了。

    李笠接着说:“可种田就不行了,没有水,庄稼就受不了。”

    “我看看这沟渠的水倒是挺多,只是万一,接下来还是不下雨,堰里蓄的水,能撑多久?”

    一名年长的农民回答:“府君,堰里的水,若一直不下雨,至少能撑上一个月。”

    “一个月?那还是不下雨呢?”

    “唉,真要是那样,那就只能认命了。”老农一脸认命的表情,其他人也都默默点头。

    李笠又问:“那么,你们年初借的钱,万一年底还不上,如何是好?”

    “府君,我们借钱时,借契写清楚了,若因为歉收,还不完本、息,可以等到来年秋天,一并还了,不利滚利。”

    “若如此,来年春耕,你们借钱,利息莫不是要增加?”

    “不,利息一样,毕竟不在官府那里写借契,就是不算数的,如今我们这里,放债的只有两家,定好了利息,是不能变的。”

    这就是所谓的“专营”,一个地区,只有一到数家商号可以放债,李笠想了解的就是这些商号,到底有没有按规定的低息放债。

    他巡察了很多地方,和当地农民交谈,所听到的说法,都是各地专营的商号遵守规定放债。

    如此一来,农民的抗灾能力,勉强上升了一点。

    自古以来,放高利贷都是土地兼并的最佳手段,上至权贵,下至各地土财主,放高利贷的目的除了敛财,就是兼并田产。

    每到灾年,就是土地兼并的大好时节,无数看天吃饭的农民因为粮食歉收、绝收,无以为继,只能借钱粮度日。

    有了债务,就如同脖子上套了吊索,迟早要利滚利,倾家荡产。

    正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肯定有人会质疑:你借钱的时候,怎么不嫌利息高?要还钱的时候,就有脸喊不公平?

    公平,很公平,农民向大户借高利贷是没得选,现在李三郎拿刀顶着大户胸膛,建议大户低息放债,大户也没得选。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很公平嘛!

    李笠能打仗,有兵,有狐朋狗友捧场,所以现在鄱阳郡的债务专营实行得不错。

    那些不听话的,已经全家整整齐齐了。

    李笠收回思绪,看着眼前这几位淳朴的农民,听对方絮絮叨叨说着家长里短,脸上时不时洋溢着笑容。

    他可以听得出,这一年来的变化,让这几位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百姓对改善生活有了信心,李笠作为地方官,也有了信心。

    待得农民离去,李笠不急着走,召见在这地区贩盐的某商号掌柜。

    黄家商号的掌柜。

    开赌档的黄大车及儿子们,如今已转行,办商号做专营,其中之一就是贩盐。

    自古以来,贩盐就是暴利,李笠让妻家捧这饭碗,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此刻,面对李笠的询问,掌柜毕恭毕敬回答:“府君,鄙号今年的销量,比起去年同期增加了六成。”

    李笠问:“这些买盐的人,有没有私下里转卖?”

    “不可能的,周边地区都划好范围,别家专营,哪里容许他们私下贩卖。”

    “也就是说,这里的人口,比去年增加了将近六成?”

    “小人以为,差不多。”

    “可是官府那里,编户数没增加多少。”李笠此问,有质疑地方官吏统计人口户籍不到位的意思。

    这年头,人口统计很难做到准确,但从盐的销量上,大概可以估算出一个粗略的数字,毕竟这玩意不能当饭吃,却又必不可少。

    “府君,增加的人,也许是雇来开荒的青壮,秋后是要回去的,来年开春再来,所以入不得户籍,算不得隐瞒。”

    这是暗中帮地方官吏开脱,李笠闻言瞥了一眼对方:“你倒是会体谅人呐。”

    掌柜干笑着,丝毫不惊慌。

    李府君是什么人?毕竟是黄家女婿嘛,怎么会为难自家人呢?

    买卖人,八面玲珑是必备技能,李笠不想纠结这个问题,又说:“盐,我方才从一户人家里拿了些,尝了尝,没什么泥沙。”

    “这不错,就不知道,往后会不会还这么好。”

    “府君放心,鄙号的盐,绝不会掺泥沙。”

    “其他商号呢?有没有听说,以次充好?”

    “没有,小的未曾听说。”

    听没听说,实话不该在这场合说,李笠不过是例行公事。

    毕竟黄家商号的食盐销量,以及掌柜、伙计在各地听到的消息,李笠都是知道的。

    也就是说,他的耳目很多,所以鄱阳郡内各地的民情,大概能探得大概。

    简而言之,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他亲自带兵出击,三两下化解江州危局,让许多人对鄱阳明天会更好的信心大涨,坚定了在鄱阳郡“投资、置业”的决心。

    因为战乱被中断将近两个月的商路,通畅后,立刻迎来了报复性消费,各地商贾云集鄱阳,要把被耽搁了两个月的买卖补回来。

    所以,即便烈日当空,久旱未雨,李笠目前也只是担心,不至于惊慌失措。

    大伙对他有信心,这样就够了,若旱情真的严重,他可以调集更多的人力物力抗旱救灾。

    但别处就未必能做到。

    李笠看着四周一片烈日暴晒,又有担心涌上心头。

    去年,三吴地区雨水少,所以旱情初现,粮食产量明显下降。

    今年,江州这边也明显雨水少,恐怕三吴地区的旱情会更严重。

    历年,江州、湘州粮食大量输入人口密集的三吴之地,如今,江州、湘州因为各种原因,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三吴地区因为旱情,粮食缺口增大,朝廷又要大规模用兵,得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

    恐怕到了秋天,天子要为粮食问题焦头烂额了。

    两个强邻虎视眈眈,其中一个已经动手趁火打劫,万一另一个也动手,朝廷应对不当,那就麻烦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

    建康,新平侯第,前厅,草席上摆着弓、矢、纸、笔及瓜果、服玩,有一名幼儿坐在不远处,好奇的看着这四件物品。

    然后望望身边。

    旁边,黄姈坐着,对儿子报以鼓励的微笑,杜氏和外孙女李平安坐在另一边,看小家伙会选什么物品。

    风俗,婴孩满周岁时,要沐浴,着新衣,然后摆出弓矢纸笔男,刀尺针缕女,又放各种饮食及珍宝服玩,由婴孩自己选。

    根据所拿之物,来看看小家伙的秉性如何,名为试儿。

    黄姈看着儿子若有所思,颇为期待,按说李笠应该在场,但李笠没法来建康,于是只能在信里告诉李笠,儿子今日选了什么。

    片刻,小家伙伸出手,毫不犹豫抓了一张纸,不停的甩。

    “是纸啊”

    黄姈说完,抱起儿子,见儿子拿着纸在她面前舞来舞去,笑起来:“是要读书么?”

    小家伙咿咿呀呀说着,口齿不清,大概想说“是”,姊姊李平安过来,拿起小竹弓,伸到弟弟面前:“这个好玩。”

    小家伙依旧摇着手中的纸,看上去对纸更感兴趣。

    黄姈见了,觉得好笑:李笠一直在琢磨怎么造纸,如今儿子选纸,大概是父子心意相通。

    见女儿拿着小弓不住的逗弟弟,黄姈又有些无奈:女儿当初拿的是一把刀。

    果然性格随娘么?

    杜氏让婢女收拾器具,和女儿交谈起来:“烽火连天,唉,你良人在鄱阳做官都不安生,还得带兵打仗。”

    黄姈一边给儿子折纸,一边说:“娘,朝廷那么多能打仗的将领,不至于总是让李郎出征。”

    “可他能打胜仗呀,总是能打胜仗。”

    “那也是在江州附近,没道理让他出远门。”黄姈说完,也折好了一只纸马,小家伙拿在手里玩,笑得很开心。

    李平安见了,激动起来:“娘,我也要纸马!”

    “好好好,娘折给你。”

    黄姈接过杜氏递来的纸,继续折纸马,然后说:“蜀地沦陷,朝廷哪里有余力去夺回来?江陵还在顽抗,我看,悬了。”

    “那唉,怎么仗越打越多,丢的地方,越来越多?”杜氏只是不住叹息,黄姈也不知该说什么。

    不久前,有消息传到建康:魏军攻入蜀地,益州成都、梁州汉中相继沦陷。

    怎么丢的?

    众说纷纭,什么说法都有,不过黄姈知道,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之前率军顺而留下进攻江陵,结果被荆州军堵在长江峡口,双方相持不下。

    想来是被魏军趁虚而入,腹背受敌,应对失当,以至于丢了益州。

    益州丢了,孤立无援的梁州自然也守不住,因为其东面的雍州,据说已经被魏国占了。

    至于武陵王是死是活,同样众说纷纭,黄姈不关心,也无法打听到内幕消息。

    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