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世栋梁-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李笠做到了,达到了交易条件。

    而徐州军的凶残表现,也让鄱阳王生不起任何违背承诺的心思,于是交易顺利完成。

    李笠这个微寒出身的武人,得了州牧一职,即便有再硬的军功,从此也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为许多人眼红、诽谤的目标。

    不过李笠不在乎,有了职务之便,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黄姈高兴之余,却有些疑惑:“朝廷不怕不怕你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么?”

    “我说过的,数学里,正负相加,正好抵消。”李笠笑道,“你看,扩大募兵员额,以及大规模屯田,意味着什么?”

    黄姈仔细一想,瞪大眼睛:“莫不是,朝廷认为,你从此就成了守户之犬?”

    “哈哈,没错!”李笠点点头,分析起来。

    大规模屯田,意味着开垦大量荒地,并要花数年时间耕作。

    而要守卫这些土地,就得扩军,于是几年时间就过去了。

    屯田兵分散在屯田区,最多打打小股盗贼,面对入侵的敌国大军,屯田兵自保都难,所以需要战兵来御敌。

    那么,为了保护屯田成果,即便徐州军增加了一万,却依旧无法轻易离开徐州。

    因为徐州为四战之地,必须留有足够的战兵,才能更好地保卫屯田成果。

    徐州的坛坛罐罐越多,徐州军就越难舍家宅。

    如果某一天,徐州牧李笠要造反,挥师南下,必然导致徐州空虚,那么恨李笠入骨的齐国,必然会趁虚而入。

    徐州地区无险可守,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田地,在齐军铁蹄下必然面目全非,那么,徐州军将士,能安心跟着李笠南下么?

    不能。

    所以有了“屯田”这个牵制,徐州牧李笠,就会被困在徐州,当个守护之犬。

    即便坐拥雄兵数万,也只能守着淮北徐州,守着梁国的北大门。

    李笠又说:“此其一,其二,朝廷新复淮北全境,为了收买民心,许诺十年不征税,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许多淮北州郡,驻军所需粮草,只能靠后方运来,或者在当地高价购买,这对于朝廷来说,是极大的负担。”

    “新复淮北州郡,城防要加固,要养兵,要备战,防御齐国的反扑,这得花掉去多少钱粮?”

    “所以,在淮北实行军屯,淮北州郡做到自给自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然而淮北、河南连在一起,都是平原地区,齐军于丰收季节前来犯,那么耕种了大半年的田地,恐怕会颗粒无收。”

    “这么耗下去,朝廷可耗不起,所以,必须有一位大将在淮北镇守,都督淮北诸军事,带着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击退齐国的袭扰。”

    “那么,骁勇善战又会经营产业的李三郎,就当仁不让了,为了统率各州刺史,自然要高一级,为州牧。”

    “要保淮北平安,自然要适当扩军,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李笠这么一解释,黄姈很快想明白了:“那,我们继续在寒山待着?”

    “继续待着,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笠喝了一杯茶,笑了笑:“鄱阳王如今风头正盛,你觉得,诸位皇叔们,服气么?”

    黄姈摇摇头:“肯定不服,鄱阳王不是高祖子孙,非帝系宗室,却成了辅政藩王,地位还愈发稳固了。”

    “这就如同旁支把持宗族大权,小皇帝的叔叔们,谁会服。”

    李笠插话:“谋逆元凶被擒,这个大功,有一半是我送给鄱阳王的。”

    “鄱阳王大力支持我和齐军决战,我打了大胜仗,官军收复淮北全境,鄱阳王刷政绩刷得发光,在外人看来,我这个鄱阳人,是不是和鄱阳王勾搭上了?”

    “那么,在诸位皇叔看来,鄱阳李三郎,搞不好就是鄱阳王的爪牙,他们若要让鄱阳王靠边站,可不得提防我这个马前卒?”

    黄姈叹了口气:“可你并不是鄱阳王的马前卒,不是他的爪牙。”

    李笠耸耸肩:“谁信?一个外姓寒人武将,居然做到了州牧,且骁勇善战,一旦起异心,怕不是要翻天。”

    “现在,淮北屯田,开垦出来的田地,可以捆住徐州军将士的心思,一旦将士们放心不下土地、家人,就无心随我南下,掺和建康的权力斗争。”

    “且淮北和江南之间,隔着淮南,还有长江天堑,人们和猛虎隔着两道墙,心理上是觉得安全的。”

    “所以,我想要的,都要到了,坐镇淮北,守住北大门,和齐国死磕,朝堂诸公暂时放了心,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说的是皆大欢喜,黄姈却听出李笠语气中的无奈。

    无论事实是什么,在许多人看来,李笠和鄱阳王父子,就是一伙的,一旦

    这种话题说多了败兴,李笠很快提起另一件事:“你三兄,如今凭军功,当上刺史了。”

    “消息传到鄱阳,你父亲,怕不是要笑得合不拢嘴。”

    黄姈闻言笑了笑,没回答,不过心里确实高兴:父亲听到这好消息,怕不是要喜极而泣。

    谁能想到,鄱阳城里开赌档早已关门的黄大车,居然有个儿子出息了,做了“使君”!

    州刺史,根据州的级别,班秩各有不同,诸如江州、荆州刺史这样的大州刺史,和寻常州刺史,分量完全是不同的。

    但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使君对刺史的称呼就是大得顶天的官。

    李笠想着黄三郎这昔日的“黑二代”,如今成了“使君”,不由得感慨:老丈人,我算是对得起你黄家了。

 第五章 任务

    新春伊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鄱阳城,私第,一身丧服的黄,坐在屋檐下发呆。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黄来说,升任刺史,本来正是大干一场的时候,但一个噩耗,打乱了安排。

    黄大车去世了。

    去年年底,黄凭借军功当了刺史的消息传到鄱阳,黄大车高兴得不行,接下来数日都是乐呵呵的,甚至不时自饮自酌。

    结果乐极生悲,一日午后,酒后午憩的黄大车,再也没有醒过来。

    噩耗传到徐州,黄兄妹仨自然悲痛欲绝,黄携妻儿返回鄱阳,为父亲守丧。

    按惯例,父母去世,儿子要守丧,官员则要立刻辞官,回家守丧,名为“丁忧”或“丁艰”。

    官员丁忧,为守丧三年,亦或是二十七个月。

    但也可能因为朝廷“需要”这个官员继续为国效命,而行“夺情”,让父母去世的官员继续留在任上。

    这种例外不是没有,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有的。

    所以,黄的刺史仕途刚开始,就暂停了。

    如今是天保二年,轰轰烈烈的徐州大屯田已经开始,而他,要在鄱阳家乡为父守丧。

    对此,黄有些无奈,父亲去世,他当然伤心,至于仕途受影响,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这样也好。

    他在家乡为父守丧,合情合理,所以顺便待在鄱阳,做妹夫李笠在鄱阳的一个影子。

    三年,李笠在徐州又会有一番作为,而他就在鄱阳待着,仕途什么的无所谓,反正妹夫有前途,黄家就有前途。

    正发呆间,仆人来报,说客人已到。

    黄转到前厅,客人们已经等候多时,主宾都是熟人,寒暄的话不多说,很快切入正题。

    今日到访的客人,都是鄱阳城里的大户子弟,即将前往徐州,有所作为,临行前,来听听黄的交代。

    所谓“有所作为”,指的是在公廨、军中效命,为自己的前途而拼搏。

    虽然徐州是朝廷的徐州,不是鄱阳人的徐州,但鄱阳饶州人乃至江州人,多在徐州发展。

    这都是因为徐州的大官多为鄱阳人,提携同乡,尤其主官,是大名鼎鼎的“鄱阳李三郎”。

    而黄,是李三郎的妹夫,前往徐州的人们,当然要听听黄的交代。

    说着说着,黄说起徐州的卫所屯田,这事情如今在饶州引起巨大关注,因为许多商号都已经或即将参与其中。

    “屯田都督府治所为单父县,在徐州西北边上,也就是在边境,危险当然会有,但只有如此,才能给各地屯田军民以信心。”

    “然而光有信心,可顶不住齐军铁骑。”

    “所以,单父县周边屯田区,要挖许多鱼塘,亦或是蓄水成塘,要做到遍地湖泊、水塘,如密密麻麻的陷马坑,让敌军骑兵无法来去自如。”

    “挖塘所得土方,用于筑垒,屯田军民先养鱼,养鲩鱼,蓄水成的水塘,鲩鱼就能直接啃泡在水里的草。”

    “至于新挖的鱼塘,荒地里多得是野草,割来喂鲩鱼也很方便,过个一年,鱼就能捞了,野草也割得差不多了。”

    黄指着舆图,讲解徐州屯田的规划:“单父东北方向是兖州,如今是梁使君率军镇守,单父西南是梁郡,那是亳州的北面门户,也有亳州兵马驻扎。”

    “左右两翼,都有保障,你们去了单父,不用担心有什么危险,我那妹夫彭都督,率领重兵驻扎,外边一有风吹草动,就能立刻作反应。”

    “记住,寒山虽好,但你们去徐州不是去享福的,真要享福,在鄱阳不更好?”

    “屯田都督府正是用人之际,你们虽然是鄱阳子弟,但也不会有特别优待,想要,就得靠本事。”

    “我们在徐州,和北虏玩命,靠得是胆气、武艺,将士们不分家乡是何处,都一起肩并肩杀敌,你们去了徐州,莫要觉得自己来自鄱阳,就高人一等。”

    “记住,官军屯田,头两年不求什么收成,只求生根,把地盘占了,把营垒立起来,屯兵、屯民安家落户,就是大功告成。”

    “你们在徐州,眼光也要放远些,要吃得苦,才能有回报,毕竟,那几位都是自己人,即便嘴上不说,看在眼里,总是会提拔的,但前提是”

    “前提是你们有本事,表现出色,要知道,如今不知有多少寒门子弟在徐州军府、州府做事,憋着股劲往上爬。”

    黄缓缓说着,客人们不住点头,如今饶州地界开垦的农田越来越多,新平瓷器、乐安铜的产业越来越大,许多家族解决了温饱之后,自然就盼着子弟能够有出息。

    所以,能征善战又肯提携乡亲的李三郎,是他们的希望。

    如今徐州那边,大规模的卫所屯田已经开始,大量鄱阳子弟赶赴徐州,要为自己和家族的前途而努力。

    。。。。。。

    南北鄱水之间,阡陌纵横,历时多年的开垦,原本的大片荒地,如今已经变成良田。

    坐落其中的李家庄园,大院里,东堂内,一身素白的黄姈,正与李笠嫂子林氏交谈。

    旁边,奶娘抱着一个婴儿,这是林氏的孙子、李昕的儿子,咿咿呀呀的说着话,却没人听得懂小家伙说的是什么。

    此刻,说起家事,林氏感慨万千,黄姈离开鄱阳已经数年,妯娌间许久没见面了。

    这几年来,林氏操持着李家家务,不过儿子长大了,能为她分担许多,李笠和黄姈又留有人手,打理产业,倒也不那么累。

    只是许久没见黄姈,林氏有许多话要说,仿佛总也说不完。

    黄姈知道嫂子有许多话,平日不好和别人说,见了自己,滔滔不绝,也算是一种情绪发泄,所以她认真的听着,时不时说上几句。

    黄大车去世,黄姈悲痛欲绝,随兄长黄一起回鄱阳奔丧,时隔多年,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