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世栋梁-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凭着三寸不烂,还真的能说动一些人,把手中兑换券“高价出售”。

    然后,二道贩子将兑换券转卖给急着进货的商贾,过一手,赚一笔。

    商贾及时进了货,贩卖到外地,人人都有得赚,皆大欢喜。

    因为兑换券炙手可热,而销售特供商品能让商家有额外的稳定收入,使其“现金流”明显增加。

    所以,那些有能力保证稳定供货的大商家,也急不可耐的想成为“特供定点商家”,而寒山城里,兑换券的名声越来越响。

    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但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在鼓声停下来以前,把手中的花传出去。

    所以,参加游戏的人越来越多。

    兑换券的“热度”快速上升,仅过了三个月,其发行量已经大幅增加。

    没有人认为此举有何不妥,因为谁都看出兑换券有利可图,都想赶在兑换券崩盘之前,赚取更多的好处。

    李笠沿着街道向另一边走去,沿途听到行人对兑换券议论纷纷。

    按照后世的观点,当路边买菜的老婆婆都在讨论股价时,意味着股市崩盘为期不远。

    兑换券不会崩盘,因为李笠有足够的自制力,确保兑换券的发行有对应的“准备金”,确保各商家能够有渠道来准备充足的“特供商品”。

    然而“准备金”得靠别处赚来,要赚钱就得经商或者经营产业,特供商品中有不少种类,得从外地运来。

    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导致百业凋零,兑换券可真就会崩盘了。

    想着想着,李笠感慨:高筑墙、广积粮,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难啊

    他的短板就是缺粮,兵再能打,没粮也白搭。

    本来把大礼献给鄱阳王,想要有所突破,争取更大的上升空间,结果

    所幸,他还有徐州,只要把徐州经营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徐州四战之地,四周一片空旷,太平时节倒是作为粮仓的好地方,可到了乱世,这里易攻难守,种田难度急剧增加。

    关于战略地势,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李笠如今以“草肚皮”为根基,种田当然要多费心思。

    且种田是看天吃饭,一有天灾,就容易颗粒无收,白忙一年。

    所以,与其辛辛苦苦种田,不如直接去抢来的划算?

    李笠觉得这观点不对,历史证明,一块可以遮风挡雨的稳固根据地,一块能稳定提供大量兵源、税收的根据地,是做大事时十分重要的基础。

    他要在徐州乃至淮北开辟出一块牢固的地盘根据地,就得耐住性子耕耘,不能成日里想着走捷径。

    要让无数追随者相信,他有能力为大伙,创造一个美好的新家园。

    在这个新家园,农、工、商业蓬勃发展,寻常百姓可以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和家人。

    寒族有上升空间,可以凭借能力在“体制内”向上爬。

    虽然外敌虎视眈眈,但军队有足够的实力,保护这片家园,将虎狼们挡在围栏之外。

    这样的信心,构建起来十分困难,又耗时间,因为等同于白手起家。

    但他有信心,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把徐州建成稳固的根据地,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徐州成为“示范区”。

    让人们知道,他李三郎不是只会打仗的莽夫,而是能治理地方、能把一个烂摊子收拾好的能人。

    至于走捷径,走捷径省下的麻烦,迟早是要加倍奉还的。

    上一个走捷径的人,是高祖萧衍,一年时间,就从一州刺史,摇身一变,变成一国之君。

    结果为了维持烂摊子,萧衍辛辛苦苦裱糊了将近五十年,结果烂摊子还是烂摊子,外表光鲜而已,一捅就破。

    南边是这样,北边呢?

    北边,由东魏蜕变成的齐国,国力强劲,却从娘胎里落下毛病,出现了晋阳和邺城两个权力核心。

    天无二日,齐国迟早是要出事的。

    而西边,由西魏蜕变成的周国,虽然国力排在最末,但李笠知道,周国那群关陇勋贵,才是开创新时代的胜利者。

    因为这些人,代表着新的力量,这股力量朝气蓬勃,宛如旭日东升,江南的腐朽士族,河北的桀骜豪族,都不是对手。

    张铤不知道历史,所以并不明白这一点,无法理解他的选择。

    所以,李笠觉得自己如果是游戏主角,那么最大的“关底boss”,不在建康,不在邺城,目前在长安。

    即便他以武力击破关中,又如何?这股力量是时代的选择,随时可以重生。

    延续了数百年的体制,已经不能给国家指明出路,具体体现,就是现在的梁国。

    在这种体制下,仅凭明君,无法维持太平盛世,即便统一天下,也是治标不治本,稍有不慎,就是另一个西晋。

    短暂的天下统一之后,又是新一轮的乱世。

    如果他走捷径,当个裱糊匠,无非是重现宋、齐、梁的死循环。

    为了尽快当皇帝,和旧势力妥协,后果就是他的雄心壮志和精力,被腐朽的体制以及士族们所腐蚀和拖累,一起堕落。

    无力对付那个强劲的敌人。

    到了风烛残年之际,如同历史上年迈萧衍无助的看着侯景闯宫,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历史的车轮,向自己压过来。

 第四十九章 福利

    寒山城一隅,新落成的兴平坊里,李笠正在巡视,检查房屋质量,看看“宿舍大院”中的各种建筑用料是否有问题。

    兴平坊,为公廨吏员的宿舍区,投入使用后,在寒山的各级公廨吏员,全都要搬进来居住。

    按照不同的“行政级别”,他们能有不同的房型居住。

    级别越高,居住面积就越大。

    最初一级房型,是集体宿舍,为三层砖砌楼房,不分单元,共用一个大楼梯,每层都是直通式走廊。

    每间宿舍六个床位,带洗漱间和厕所、阳台。

    楼板为“铁筋混凝土”所制,颇为坚固,不存在楼上跺脚、楼下落灰尘的情况。

    各宿舍没有厨房,住户可以在公共食堂用餐,或者用蜂窝煤炉开小灶。

    这种集体宿舍,就像后世的学生宿舍那样,主要给在公廨服吏役的百姓提供住宿。

    李笠当年是鱼梁吏,知道服吏役的生活有多辛苦,所以首先看集体宿舍。

    以过来人的经验,来看看这里能不能住人。

    仔细看了看,觉得还行,住宿条件简单,好歹不像是住牛棚。

    他还让人在正上方房间用力跺脚,看看房间天花板有没有掉落灰尘。

    砖砌楼房,在鄱阳已经很普遍了,所以相关的建筑技术颇为成熟,徐州军军营宿舍区,都是砖砌楼房,兴平坊也不例外。

    李笠按照军府宿舍区的模式,给公廨也建起宿舍区,房型当然也有花样。

    第二级房型为单身宿舍,均为三层砖砌楼房,结构和集体宿舍楼房一样,只是房间变成了单间,或者单间配套。

    这单身宿舍,向未成家的公廨小吏提供住宿,同样有宿舍管理员,不允许带别人入住。

    第三级房型为套间,均为三层砖砌楼房,结构和后世“商品房”相似,分单元楼梯,又有“一房一厅”、“两房一厅”、“三房一厅”等。

    第四级房型为平房四合院,分为“口”字型、“日”字形、“目”字形四合院。

    至于各级官员,也有宿舍区,在隔路另一个坊,住房面积要多得多。

    这些宿舍区内的房屋,“产权”都归徐州官府所有,按照“行政级别”,以低廉的租金租给各级官吏。

    宿舍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承担着后世物业的职责,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包括信件收发,托儿所等。

    又有严格的门禁、巡夜制度,能确保宿舍区的治安。

    所以,这是徐州州府给州、郡、县官吏主要是吏提供的福利,加上配套的公共食堂,能让其节省一大笔生活开支。

    虽然建设宿舍区要花不少钱,但李笠认为这很重要:想要人卖命,不能让对方有后顾之忧。

    他给军府修宿舍区,就是让将士们明白,自己给李三郎卖命,战死沙场后,家人也能在李三郎修的宿舍区住下去,而不会流落街头,任人欺负。

    现在,给州府修宿舍区,目的也是一样的。

    吏员们不需要卖命,但需要卖力干活,也不能有后顾之忧。

    后世的一些公司,为了让员工安心加班、创造更多利润,会提供宿舍或住房补助、工作餐或餐饮补助,以及通勤班车接送或交通补助。

    种种措施,都是要降低员工为公司卖命的生活成本,加上合理的薪酬、奖惩制度,以及职务晋升空间,就能保证员工的干劲以及忠诚度。

    也大幅增加了其他公司挖墙脚的成本和难度。

    然而老板不会白白花这些钱,享受了这些福利的员工,必须加倍卖力的干活。

    李笠在兴平坊里转了一圈,对楼房、平房的建筑质量很满意,对于各种配套设备和服务,也很满意。

    吏员们若搬进来住,能极大节省生活成本,这一点很关键,因为许多吏员的收入微薄,只能勉强度日。

    李笠仔细调查过,发现寻常小吏靠着“工资”,只能养活自己,攒不了多少钱,因为日常开支当中,住的开支占了大头。

    寒山工商业发展很快,经济繁荣的同时,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在南北二城暂居,直接推动了房价、房租上涨。

    寒山是新出现的城,小吏要么是外地人,要么是彭城被淹后无家可归的本地人,在寒山只能租房子住,他们的微薄收入,要被房租分去大半。

    这一处境,李笠能理解,无论是那一世还是这一世。

    所以,当宿舍区投入使用,小吏们搬进来住,房租这一沉重的负担就会消失。

    与此同时,他们也从生活环境上,脱离了自己的宗亲、同乡生活圈,进入了体制内的生活圈。

    因为左邻右舍,都是公廨吏员,相互间是同僚关系,而不是亲党、乡党。

    或者,有的吏员并无宗亲、同乡,独自一人或者带着家人生活。

    却因为囊中羞涩,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屈服于房东、债主、各种恶霸。

    现在,搬入宿舍区,进入“体制内生活圈”,生活成本降低,好歹手头宽松些,家人安全有保障,不会被什么人要挟、欺负。

    他们和家人依附于体制,不被宗族束缚,不会被地头蛇欺凌,家庭生活被宿舍区的生活所影响,人际关系大变。

    久而久之,就会被体制同化,很难主动离开。

    这就是变相的人身依附,区别在于,由依附宗族、大户,变成依附体制。

    这不是李笠的臆想,军府宿舍区的出现,让来自各地的兵卒及其家属,在长期的聚居之下,形成了新的“社会群体”。

    他们在军营里是同袍,战场上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平日生活是左邻右舍,而家属因为军府安排就业,多为同事,所以关系密切。

    他们脱离了同乡、同族的关系网,以军人、军属的身份,在寒山形成了新的社会群体,对体制形成了依赖。

    对彭城公,形成了依赖。

    现在,李笠有信心,让徐州各级公廨吏员们,对体制形成依赖。

    这个体制和现体制有区别,如果新体制能够保证基本的奖惩分明,提供相对公平的上升空间,这些人对体制的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