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世栋梁-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方迟早是要起兵的,问题是在何时。

    祖珽可不是只会坑蒙拐骗的酒囊饭袋,他作为屡次作死但高欢父子都舍不得杀的人才,本事当然不小,做出以下判断。

    其一,诸王不会立刻起兵,因为事发突然,需要相互通气,以免自己起兵后应者寥寥,导致“木秀于林”。

    其二,诸王一旦决定起兵,必然要拉拢许多地方牧守,拉拢一些对李笠不满的群体,封官许愿,这需要时间。

    其三,即便这些宗室王侯下定决心,却未必敢贸然发兵,因为李笠“无敌”的赫赫战绩,有目共睹,故而无人有信心在战场上正面击败李笠的军队。

    所以,祖珽判断,宗王们极大概率采取的策略如下:

    借兵掣肘李笠,然后自己集中兵力直取建康,之后以长江为天堑,和淮阴李笠对峙。

    具体执行,是把皇帝驾崩、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诸王即将起兵的消息,传到齐国邺城,那么,齐国君臣会意识到报仇的机会来了。

    一旦齐军大举南下,河南地区烽烟再起,那么,李笠这边会有大量军队被牵制在河南、淮北,优势锐减。

    这个时候,起兵的宗室们集中兵力,直扑建康。

    之所以不是直扑淮阴行在,是因为先拿下建康,便能在大义上占据主动,并拥有长江天堑,抵御李笠的军队。

    然后,以“太后密诏”为由,推举远在淮阴的江夏王萧大款为新君。

    此为借刀杀人,如此一来,皇位的“第一成年继承人”萧大款完蛋,某个宗王为相国或丞相,摄政。

    至此,梁国分为淮阴、建康两个朝廷,隔江对峙。

    淮阴朝廷,只有两淮、河南、青兖之地,内有一些州郡响应建康朝廷,不受淮阴朝廷之命。

    外有齐国大军压境,形势岌岌可危。

    而建康朝廷,安安稳稳隔着长江与淮阴朝廷对峙,不需要和李笠决战,就能稳稳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地区。

    粮食产地众多,还有饶州大铜矿支撑财政,日子过得惬意至极。

    只要齐军席卷河南、青兖、淮北,淮阴朝廷穷途末路,建康朝廷就能渔翁得利。

    抓准时机,渡江北上直取淮阴,并抢占寿阳、钟离等淮南重镇,便能与齐国和谈,两国以淮水为界。

    如此一来,齐国重获河南、淮北地区,建康朝廷“正本清源”,士族们顺便收拾了寒族武人、北伐武勋站在李笠这边的那些武勋,皆大欢喜。

    “若如此,君侯的头颅,必然会上漆,存于武库,和侯景头颅做伴。”

    “身躯的其他部分,譬如双手,会送到邺城,在太庙前走一遭,然后”祖珽想了想,说:“或许会被做成凭几,与侯景双手所制如意,相得益彰。”

    李笠觉得这种下场一定很惨,问:“所以,应对的关键在饶州?”

    “对,饶州,确切地说,是君侯的家乡鄱阳。”祖珽点点头,分析破解“敌人”策略的一个关键。

    鄱阳,是李笠的家乡,也是李笠的根基之一,只要李笠动用“乡亲”控制了鄱阳,就有能力控制南昌,进而集中兵力去取寻阳、湓城。

    如此一来,就能扼守长江中游航道,组织大量彭蠡湖乃至长江渔民、船只,构成一支规模不小的水军,阻塞航道。

    使得上游宗王诸军无法顺流而下去建康。

    那么,即便三吴之地起兵的宗王拿下建康,也会因为无法和上游援军汇合,难以挡住李笠麾下兵马渡江、争夺建康。

    或者,即便上游诸王兵马抵达建康,却会因为彭蠡水军的出现,导致长江航道的控制权易主,无法依靠长江天堑,和李笠对峙。

    所以,宗王们现在若开始做准备,那么饶州刺史、鄱阳王的态度很关键。

    虽然李笠和萧嗣关系不错,但当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之后,萧嗣再傻,也该知道萧氏的江山到了很危险的地步。

    所以,对方未必会站在李笠这边,而那些宗王为了拉拢萧嗣,甚至会做出让步,让萧嗣成为盟主。

    如此一来,萧嗣就有可能凭借消灭李笠、“力挽狂澜”的功劳,登上帝位。

    这一诱惑,可不比跟李笠的交情强许多?

    对于大行皇帝的诸位皇叔来说,与其让外姓人夺了江山,还不如让自家旁支坐上御座。

    至少,子孙后代依旧是国朝宗室,依旧能够衣食无忧。

    而一旦改朝换代,他们这些前朝宗室,必然是被清算的对象,绝无活路。

    不仅如此,祖珽认为宗室们必然还会拉拢两淮武官员,以及在河南驻足的北伐武勋,要让李笠内忧外患之下,进退失据,早早败亡。

    祖珽所指,主要是王僧辩、王琳等人。

    王僧辩、王琳,本属于湘东王一系,王僧辩虽然和兄弟们都是南下北人,但在梁国为官多年,门生故吏、亲戚众多,和许多宗室关系不错。

    王琳兄弟是湘东王几个儿子的舅舅,兄弟俩同样有不少亲朋好友仕宦多年,并与许多宗室相熟。

    即便王琳和李笠关系不错,但在面临重要选择之际,未必会认同李笠。

    这两位,极大可能倒向宗室一方,那么,两人身边的武官员,自然也会跟着走。

    “跟着走?那他们就跟着先帝走吧。”李笠不以为意,“论迹不论心,我还没造反,他们若硬说我要造反,那好,打就打。”

    “没有人可以打败我的军队,让他们来好了。”

    “我的盟友,是被士族压制了数百年的寒族,是两淮、江州地区那些渴望着出人头地的寒人,是那些追随我多年的鄱阳、两淮子弟。”

    “我,不需要你所说这些人的支持,他们爱来就来,不来,就跟着先帝走吧。”

    祖珽不认为李笠狂妄自大,因为他知道对方有这底气,只是一直要面子,所以表现得比较温顺。

    然而,再温顺的猛虎,也不是几条狗能挑战的。

    不是祖珽看不起人,在他看来,南朝没几个人有实力能与李笠在战场上相抗衡。

    梁国若没有李笠,搞不好侯景当年就能把梁国折腾得奄奄一息。

    “君侯,该表的态还是得表明,至少,君侯要试着拉拢他们,也让他们多个选择不是?”

    “若君侯连拉拢的态度都没有,其实,就是断了他们的退路,毕竟,这两位王氏连同身边许多人,本身作为武人,其实也是被歧视、压制的。”

    祖珽希望李笠能尽可能争取更多的盟友,一旦宗室们起兵,能够尽快结束战争,避免周、齐两国渔翁得利,避免内乱对国力造成太大损耗。

    “他们若能支持君侯,战乱波及的地区就会少很多,对百姓的影响,也会小不少。”

    “至于饶州那边,鄱阳是君侯的根基之一,为了鄱阳着想,还请君侯早下决断。”

    “我现在只不过是都督中外准军事,在鄱阳早下决断做什么?”李笠明知故问,“鄱阳王人在鄱阳,在鄱阳,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心里清楚得很。”

    李笠的意思很清楚,鄱阳尽在掌握之中,关键时刻,地方官想做些什么不符合李笠根本利益的事,无论对方是谁,都无法做到。

    祖珽闻言放了心,但不忘提醒:“君侯须得提防女刺客,因为行刺,是宗室们翻盘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办法。”

    李笠闻言眉毛一挑:“女刺客,你为何强调女字?”

    “咳咳,是下官失言了。”祖珽赶紧告罪,李笠见“老司机”居然这么提醒自己,不由得有些期待。

    刺客当然要防,至于女刺客

 第一百五十三章 怎么办?

    钟离,私第,王僧辩与次子王颁交谈,说到时局,只有叹息。

    皇帝驾崩,王僧辩听到噩耗后愕然,随后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司马、彭城公李笠,必然造反。

    哪怕李笠没有“都督中外诸军事”,也必然起兵造反,因为无论接下来谁当皇帝,都不可能对李笠放心。

    “淮阴目前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谣言四起,”王颁缓缓说着,将自己在淮阴行在的所见所闻说出来。

    “有谣言说,彭城公意图以女色迷惑皇帝,以便掌握大权,结果皇帝纵欲过度,出了事。”

    “各种谣言,大多将皇帝驾崩一事,归咎于彭城公,甚至说彭城公已软禁太后,图谋不轨。”

    王僧辩不关心皇帝驾崩的真相是什么,反正皇帝驾崩之后,李笠欲做忠臣而不可得,无路可退,迟早要走出那一步。

    所以,宗室们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打不过彭城公的,打不过。”王颁说着说着,摇摇头:“不要说徐州军,彭城公整顿过的中军,恐怕就能讨平变乱。”

    “何以见得?”王僧辩问,王颁回答:“孩儿在淮阴,入行宫时,碰到急雨,露天值守的禁卫将士在雨中巍然不动。”

    “直到命令传来,说可以避雨,他们才解散队伍,就近避雨。”

    王僧辩闻言一愣,随后叹了口气:“中军诸营,素来军纪散漫,如今森严如此,宗室们没有赢的可能。”

    “他们或许会派刺客行刺。”王颁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不认为宗室们会坐以待毙,然而想在战场上正面击败李笠很难,所以出阴招是必然。

    王僧辩不认为这种行为会成功:“刺客行刺,须得出其不意,方有可能成功,旁人能想到的,彭城公必然能想到。”

    “据说在徐州寒山时,彭城公就经常被齐国派来的刺客袭击,结果呢?什么事都没有。”

    “宗室们不会坐以待毙,所以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拉拢可以拉拢的人,包括,外人。”

    “外人?”王颁瞪大眼睛,“莫非,莫非北虏?”

    “是啊,北虏,”王僧辩苦笑起来,“齐主一旦得悉南方形势,必然会趁火打劫,派出兵马进攻河南。”

    “届时,彭城公既要应对齐军,又要对付宗室诸军,孤虎对群狼,优势大减。”

    王颁却不这么认为:“父亲,彭城公手下,不缺担当重任的大将,也不缺追随者,他可不是孤虎。”

    “此次北伐河南,徐州诸将表现,就证明他们能担大任。”

    王僧辩明知故问:“你觉得,彭城公必胜?”

    王颁点点头:“必胜,因为倒向彭城公的人会很多,其中有两淮出身武官员,还有那些寒族子弟,更别说,饶州鄱阳那边”

    “饶州,是鄱阳王在镇守。”王僧辩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却依旧这么问,是想看看儿子的眼光如何。

    “那又如何呢?饶州百姓,以及当地强宗、大姓,恐怕心早就在彭城公这边。”

    “孩儿就不信,彭城公在鄱阳家乡没有布局,只要一声令下,恐怕,鄱阳王的号令都出不了饶州公廨。”

    “王府卫队,即便想要有所动作,恐怕是举步维艰。”

    儿子能想到这么多,也算不错了,王僧辩没有再问。

    这几日,陆续有不同身份的人来到钟离,给他带来不同身份之人写的信。

    这些信虽然为不同人所写,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劝他为国尽忠,与逆贼划清界限。

    但王僧辩一直在等,等一个人的信。

    昨日,他等到了。

    李笠派人送来一封信,在信中“恳请”他以大局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共度时艰。

    王僧辩收到这封信后,松了一口气,且不论李笠在信中所说有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