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世栋梁-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中央放权地方,对地方管得松了,地方自主权过大,就容易失控(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以宗王出镇地方,其实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中央(皇帝)不放心外人,担心外人在地方做大,难道就放心自家人,不怕自家人在地方做大?

    宗王政治的问题,不仅在于中央和地方这层关系,即便在中央内部,也是个大问题:

    皇帝驾崩,新君即位,辅政大臣若是外人,江山极易易主。

    可即便辅政大臣为宗王,江山也极易易主,不过相比外姓篡位要好些,只是帝系转移,江山不改姓。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哪个皇帝所能接受的:我的家业就该我子孙继承,被堂兄弟叔伯夺了去,和被外人夺了去,有何区别?

    所以,重用宗室,帝系容易更替;不重用宗室,就会被外人乘虚而入,该如何平衡呢?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平衡不了。

    这就是个死局。

    因为这个时期的皇权相对较弱,无论是外戚、外臣、宦官、武勋、宗室,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孑然一身的皇权,面对如此之多的敌人,防不胜防。

    无论重用哪一个,都会致命,便只能玩平衡,然而,玩平衡需要极高的政治能力,靠着投胎当皇帝的人,玩不转。

    所以,南朝历代国祚不长。

    李笠明白,若自己在位才两三年就去世,毫无疑问,儿子守不住江山。

    这是必然,哪怕黄姈做摄政太后,也躲不过外戚黄家膨胀,然后鹊巢鸠占的结局。

    现实就是,他的儿子们还小,宗室就只有李昕一个成年人,若还提防宗室,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必须重用李昕。

    但重用的后果,就是李昕必然羽翼渐丰,他在位期间倒无所谓,可等儿子即位后,对资历、声望、门生故吏众多的堂兄不放心,于是必然内讧。

    李笠便要换一种用法。

    在不破坏现有地方行政区相互掣肘、平衡的前提下,在汉水入江口地区(夏首),设一个地方权力副中心。

    这个权力副中心,掌司法权、物资转运调动权,由皇帝任命的人各自担任主官,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先做事,后请示、报备。

    李昕以“观察使”的职务,率领一万中军驻扎,配有火炮,不干涉地方事务,顺便保护提刑司、转运司官吏,使其能够有效的“现场办公”。

    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沔北地区,各类案件复核,在夏首的“大区级”提刑司署进行。

    除了死刑要上报中枢,由皇帝勾决外,其他案件,由位于夏首的提刑司署自行审核、予以实行,事后上报尚书省。

    若尚书省觉得案件有问题,再走程序重审。

    夏首又有“大区级”转运司署,负责中游地区的物资转运以及赈灾事务,可以就近处理突发的民政事件(调集物资救灾、抗灾、赈灾),事后上报。

    若尚书省觉得处置不妥,再走流程重新处理,反正先把事情办了再说,不能凡事都上报、等决定再实行。

    而卫王李昕,只承担军事职责,防止内乱、震慑各州军事主官的责任,不插手地方军、民事务。

    一旦中游各州出现变乱,当地官军无力平叛,那么李昕就可以派出军队,第一时间协助当地官军平叛。

    若出现大规模叛乱,李昕的职责,就是守住夏首地区,让叛军如鲠在喉,挡住叛军前往下游的脚步,给朝廷争取时间调集平叛大军。

    而装备着大量火炮的平叛大军,没人可以抗衡。

    火炮,就是李笠的底气,他不打算将火炮普遍装备军队,而是要握在手中。

    包括火炮、火药的制作。

    只要有火炮,他就不怕地方大员造反,也不怕对方勾结外敌,因为有了火炮,他的中军在战场上,不怕任何对手。

    这也是李笠决心破局“宗王政治”的底气所在:宗室不需要掌握地方大权,只需拿着御赐“手枪”一把,震慑地头蛇即可。

    “手枪”子弹只有两三粒,杀不死一群人,但足以杀死敢冒头的人。

    宗室靠着“手枪”拖延时间,然后,手持“机枪”、弹药充足的中军赶到,就能把造反的地头蛇们全部“突突”了。

    因为出镇宗王手中只有“手枪”,弹药数量有限,且无法在地方抓行政权、司法权,所以,手中有“机枪”的皇帝,不需要过于担心地方宗室在地方做大。

    “你到了夏首,不需要担心流言蜚语,安心做事。”李笠交代侄子,“有什么话想说,直接写信给叔叔。”

    李昕点点头,想了想,问:“那,叔叔,将来,将来若北伐,我还能有机会”

    “有,你不可能旁观。”李笠笑起来,“我们李家能有今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军功!而不是出身,也不是姻亲!”

    “我们要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就得有过硬的军功,宗室们不能荒废武事,既能舞文弄墨,也能带兵打仗!”

    “不止你,你的侄儿们,将来都要上战场,用事实告诉所有人,李家儿郎的‘武风’,是天下一等一的!”

 第十六章 物是人非

    鄱水畔,一处酒肆二楼,萧大款看着鄱水上百舸争流,默不作声。

    窗外街道,行人熙熙攘攘,摆摊的商贩不时吆喝,与前来买东西的人高价还价,到处喧嚣不已。

    这里很热闹,不亚于建康秦淮河。

    萧大款收回视线,看着眼前岸上的“报纸”,房内除了他,还有两人,身着青衣,默默站在一旁。

    他拿起“报纸”,仔细看起来。

    报纸,是一种刊载着各种消息的纸制品,据说最早出现在鄱阳。

    报纸上刊载的消息,有官府发布的公告,有商讯,有各地消息、奇闻异事,以及“连载”的志人志怪故事,是打发时间绝佳的读物。

    萧大款通过这种定期“发行”的读物,了解着时事,为有些压抑的软禁生活,带来些许“活力”。

    虽然这份名为“鄱阳时报”的报纸,刊载的大部分是饶州以及周边地区的“时事”,但足够让萧大款“透透气”了。

    他在报纸里,看到了民生百态,看到了各种商讯,以及讣告,还有婚讯。

    这让从天上坠落尘世的萧大款意识到,自己还活着,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死囚犯。

    萧大款看着报纸第一版,再次被其头条所吸引“公告朝廷行三省六部制!”

    何为三省六部制?

    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此为三省。

    简单来说,中书省负责撰写皇帝诏敕(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诏敕,尚书省负责执行诏敕、处理政务。

    此外,还有秘书省、内侍省,却只是管理国家典籍图书,以及侍奉皇帝起居的官署,因为不管政务,无法和三省相提并论。

    六部,对应尚书省下六曹,吏部、祠部、度支、左民、都官、五兵。

    不过,这是梁国的六曹,现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主官为尚书。

    同梁国一样,新朝六部,下辖各司,梁国有二十三司,新朝六部,各部各辖四司,有二十四司。

    不过,总税司和转运司、提刑司并不在六部二十四司之内。

    萧大款作为曾经的“录尚书事”,最关心的就是三省六部制架构和职能。

    虽然他现在已经成了前朝宗室,被软禁在鄱阳,但闲着也是闲着,觉得自己若是有空,还是要多动动脑子,免得郁郁而终。

    只要李笠不杀他,他就要和对方比谁活得更久。

    按照报纸上的介绍,中书省主官为中书令,副官为中书侍郎,主要职官为中书舍人。

    中书省就国家大事、主要官员的任免,替皇帝起草诏敕(主要是中书舍人负责),即决策。

    门下省主官为侍中,副官为黄门侍郎,主要职官为给事中,负责审核朝臣奏章,复核中书省诏敕,若认为诏敕不合适,可以将其“封驳”、退回。

    尚书省主官为尚书令,副官为左右仆射。

    尚书令为虚职,实际省务,由左右仆射分担,又有各部尚书以及佐官,负责诏敕、政务的执行。

    三省的官职、职能设置,其实和前朝并无太大差别,但萧大款还是很关注,想看看李笠这个篡国逆贼,要如何推陈出新。

    对于萧大款这些前朝宗室而言,李笠就是篡国逆贼,哪怕对方立下再多功劳,事实就是篡夺了萧家的江山。

    但萧大款心中,对李笠的恨意倒不是很大,因为他渐渐明白一个事实:侯景作乱时,梁国就已经很危险了。

    理由有二:其一,侯景以不满千的残兵起事,到攻入台城时,据说众有十余万,这十余万人,可都是梁国的百姓、官吏。

    这些人跟随侯景作乱,总不能都说是被蒙蔽,由此可见,当时国家内部积累的民怨有多大。

    其二,台城被围时,占据兵力优势的勤王诸军,表现可疑。

    萧大款觉得,若不是当时李笠表现出色,协助官军解了台城之围,并击败、俘虏了侯景,侯景作乱带来的影响,恐怕会很大。

    国家经过如此一劫,搞不好会国力大衰,又会被东西二魏趁火打劫,内忧外患之下,国祚能持续多久?

    萧大款仔细想过,思来想去,得出的结论就是祖父辛辛苦苦维持了将近五十年的局面,其实到了太清年间,已经很危险了。

    许多人对朝廷心怀不满,一些地方豪强希望中枢出事,自己好浑水摸鱼。

    还有一些宗室旁观,等着侯景这条疯狗咬死皇帝、皇太子,自己才好更进一步。

    所以,当侯景作乱时,有不少豪强响应,又有许多不得志的官吏也附逆,甚至有大量奴婢参加叛军,才让侯景有如此声势。

    正是因为梁国内部出了问题,当初坐镇河南,坐拥十余万兵马都无法渡淮的侯景,才能召集大量兵马,攻入建康,围困台城。

    而勤王诸军虽然兵力众多,却总是吃败仗,无法给台城解围。

    萧大款甚至想过,一旦侯景得逞,攻入台城,那么他们兄弟和父亲、祖父,会有什么结局?

    或许,他们十几年前,就已经死了,是一个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想到这里,萧大款放下报纸,再次看着窗外鄱水景色。

    祖父面临的问题,李笠现在篡位当了皇帝,同样会面对,所以,萧大款想看看,这个乱臣贼子当了皇帝,要如何解决一个个顽疾。

    检寺、行三省六部制,地方上行政、司法、军事分权,都是李笠采取的措施,效果如何,得由时间来证明。

    而让萧大款关注的还有件事,那就是传得越来越广为人知的“考试选拔入仕”。

    梁国有考试选拔制度,但仅限于国子学,而想要入国子学读书,可不容易。

    新朝或许会实行的考试选拔入仕制度,考试门槛降低,据说,参加考试的人,不需要成为国子生,而是只要为良民,有户籍,就可以参加。

    据说,考试会分士、庶两榜,士族子弟和庶族子弟分榜竞争,只要榜上有名,就能做官,入流(为流内官)。

    这只是传言,但必然事出有因,萧大款在国子学读过书,知道这种“考试选拔入仕”制度对于士、庶子弟的吸引力有多大。

    许多士族子弟,想要获取入国子学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