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世栋梁-第6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北边,敌军过了井陉,前军已经杀到东受阳。

    消息传到晋阳,窝囊皇帝吓得六神无主,左右急得要派人去周国求援,请周军助战。

    高思好觉得暂时没必要,因为官军尚有一战之力。

    从乌苏道攻平阳的楚军,会因为平阳靠近齐、周两国边界,不得不提防周军忽然发难,所以对平阳的进攻,无法做到全力以赴。

    周军也不会坐视楚军取平阳,所以无论朝廷派不派人借兵,对方都会出手。

    而北边,这里,只要他挡住楚军的进攻,晋阳就安全了。

    所以没必要现在就急着请周国出兵,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

    高思好和皇帝的亲信韩长鸾是儿女亲家,于是得了带兵出征的机会,要在鲤鱼栅,乃至受阳,挡住楚军进攻。

    他弓马娴熟,骁勇善战,天保年间,率军讨伐柔然,战功赫赫,身边又有大量精锐部曲,愿为他赴汤蹈火,所以有信心完成这一目标。

    再和韩长鸾一起,把持内外,泼天的富贵,唾手可得。

    想到这里,高思好不由得期盼起来。

    此次楚军来犯,国主李笠,或许是志得意满,竟然没有御驾亲征,这对高思好来说,就是个好机会。

    说实话,高思好觉得自己未必对付得了那姓李的,但是对付其手下喽啰爪牙,倒是有信心。

    自邺城失守、河北沦陷之后,齐国宗室凋零,能带兵打仗的宗室,更少了,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宛若一场噩梦。

    但是,噩梦过后,就是他出头之际。

    光明之路,就从鲤鱼栅开始!!

    就在这时,惊雷炸响,绵延不绝,高思好觉得有些奇怪:这声音像是雷声,但又有不同,而且是从南面传出来的。

    他走到门口,看着雨中的南面山坡。

    却见山坡山冒起一阵阵浓烟。

    似乎是山上的楚兵被雷劈了?

    不是被劈一次,而是好几次?

    哎哟,那可真是报应啊!雷雨天跑到山上露营,可不就是如此下场?

    高思好如是想,许多齐兵也看着南面山坡,议论着山上楚兵被雷劈,将士们正幸灾乐祸之际,忽然看见南面山坡好像在动。

    雨下得很大,高思好觉得自己是不是眼花了:山坡怎么会动?

    隐隐约约有轰鸣声从山坡那边传来,仿佛有巨兽在低吼,高思好揉了揉眼睛,再看。

    果然见山坡在动,在缓缓向下移动。

    他又揉了揉眼睛,确定山坡真的在动,而且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被水浇透的夯土墙,墙面快速滑落那样。

    而山坡下,就是己方营地。

    高思好见着大片山坡真的向下滑,往己方营地滑下来,只觉脑袋一片空白。

    日防夜防,我防了大水,可没防大片山坡就这么滑下来啊!!!

    大雨中,山坡大面积滑落,化作泥石流,沿着沟壑,咆哮着向山脚的齐军大营而去。

    大营里,无数人惊恐的呼喊着,四散奔逃,但很快,呼喊声消失在泥石流的轰鸣之中,营地随后也消失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攻势

    大雨过后,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但行走在鲤鱼栅水泊边上的楚军将士,心情可没有阳光那么灿烂。

    之前,连日大雨,水泊南侧的山体滑坡,导致山脚下的齐军大营被埋,无数人葬身泥土之中。

    现在,埋在土里的死者,因为天气炎热,所以“臭”得很快,招来大量苍蝇聚集。

    甚至有野狗闻着气味而来,在这大片狼藉之中,刨挖着“食物”。

    远远看去,这片被埋的齐营,仿佛发霉的巨大米粥,面上笼罩着一层发黑的“霉”,不时有“小虫”在蠕动,让人看了就觉得胃不舒服。

    向西行军的楚军将士,大部分都不清楚这山体滑坡的起因,所以看了现场的一片凄凉后,一致认为这是天意。

    想想,若是己方刚好在这里扎营,即便不是全军覆没,恐怕人也被埋了大半。

    前几日的大雨,导致他们的行军速度放慢,而早来一步的前军,上山据守后扎营的位置刚好避开了滑坡区,于是,赶来拦截的齐军倒了大霉。

    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行军中的兵卒,议论着“天助我也”,带队的军士则不忘提醒:“这里的水可别喝啊,就算要喝,也得烧开了才能喝。”

    有小兵看看旁边偌大的水泊,问:“这是为何?这么多水。”

    军士笑起来:“你不看看南边,那么多死人埋在土里,这又是雨水浸泡,又是烈日暴晒,尸体里流出的水,汇入这水泊”

    “这种水,你喝?”

    兵卒们闻言面色发白,不住摇头:这水哪里能喝啊!

    “头,那这些尸体,就这么埋在土里了?”又有人问,军士想了想,说:“事后会收拾的,现在顾不上了。”

    “等拿下晋阳,灭了齐国,太平了,再组织青壮,给这些倒霉鬼捡骨头吧。”

    但有人觉得错过了发财的机会:“整个军营都被埋了,那么多铠甲、随身财物,还有军需辎重,现在不收拢收拢,真可惜。”

    军士指了指前方一处营地:“所以咯,有人留守这里,即是作为驿站,也是作为看守点,你们要不要留下来,搭个手?”

    “别说我不提醒,这里死了那么多人,都是惨死,到了晚上,保不齐到处都有幽幽的火光,飘忽忽的,四处游荡。”

    “见着活人,就聚过来,你走,火也跟着走,你停,火还是向你靠近”

    “甚至,到了夜里,土里忽然有动静,有什么东西,慢慢爬出来”

    这么一形容恐吓,兵卒们只觉后背发凉,没哪个想在这里值守、“拾荒发财”。

    他们看着这片被掩埋的区域,不由得加快脚步向前走。

    前方营地,在此暂时逗留的行军总督王顗,听人汇报被埋齐军的情况。

    之前,行军都督樊毅,率部作为前军开路,在鲤鱼栅这里,与齐军相遇。

    樊毅根据地形以及天气,加上活用火药,以及对应的土工作业,形成了一次人为的山体滑坡,把山脚下的齐军大营给埋了。

    这次“土攻”,几乎将齐军一举歼灭,被俘的幸存者,交代了大概的情况。

    譬如大概兵力,以及将帅情况。

    齐军主帅、南安王高思好,以及各部将领,所在营区已经被埋,应该全部都死了。

    所以,这一仗可不得了:晋阳东面门户大开,他们可以冲出群山,接近晋阳。

    战局之顺利,出乎王顗意料之外,毕竟之前因为连日大雨,影响了行军的速度。

    导致前出的樊毅所部兵马,无法得到后方的及时增援。

    若樊毅当时选择在鲤鱼栅和敌军正面交锋,恐怕撑不了多久。

    而现在,一场“山体滑坡”,把齐军给歼灭了,现在,他们就可以如计划那样,接近晋阳,施展攻势。

    只要拿下晋阳,齐国就完了。

    想到这里,王顗有些激动,但很快冷静下来。

    此次作战,皇帝的要求是“各部合作”,不许吃独食。

    己方要取晋阳,先得阻援,所以攻齐的行军分南北二道,他这一路目标是晋阳城,即攻城。

    阻援的任务,由南路负责,如果南道行军在平阳一带挡不住齐、周联军的进攻

    那么,他的兵马即便抵达晋阳城下,甚至攻破晋阳,也巩固不了战果。

    所以,平阳那边的战斗,很关键。

    前年,楚军发动进攻,击败突厥,关上了河东的北面门户,断了突厥伸手的可能。

    现在,只有关上河东的南面门户,才能对晋阳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周国不会坐视齐国灭亡,那么,南道行军要对对付周、齐联军,任务很艰巨。

    。。。。。。

    汾水东岸,齐国晋州州治平阳城,城中军民正在加固城防,准备迎接即将发生的激战。

    平阳南郊,汾曲,绵延十余里的军营里,旌旗招展,那是自玉璧北上的周国大军,已经抵近平阳。

    齐、周两国东魏、西魏,以玉璧和平阳为据点,对峙、交锋了三十多年。

    齐军要入关中,就得拿下玉璧,才能攻蒲坂,然后渡河去关中。

    而周军要攻晋阳,就得先拿下平阳,突破晋阳的南面门户,所以双方每次大动干戈,平阳玉璧之间就必然是战场。

    但现在,平阳齐军并不是要提防南边来的老对头,而是要防御东面扑来的恶狼楚军。

    东面数里外,是楚军营地,楚军自滏口陉翻越太行山向西而来,一路势如破竹,攻入河东东境,即将对平阳发动攻势。

    所以,北上的周军,对于平阳齐军而言是友军。

    因为齐国一旦灭亡、河东之地被楚国占据,接下来就该周国倒霉了。

    楚军营地,行军都督陈昌站在望楼上,用千里镜观察平阳齐军以及汾曲周军的情况。

    营地外围,大量兵卒和青壮正在挖掘壕沟,树新的营栅和鹿角,加强营地的防御。

    陈昌放下千里镜,问一旁的行军都督长史沈恪:“沈叔,周军这是等我军先动,他们才动?”

    “对,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目前就等着我军先动,再应对。”沈恪放下千里镜,答道。

    “那我军”陈昌说到这里,看了看东面,看着远处的绵延群山:“我军在等那些玩意运过来,会不会”

    “会不会,对方看破我军在等着什么,于是抢先发动进攻?”

    沈恪点点头:“这很有可能,所以,我军要加强营地防御,挡住对方攻势,守住这个立足点。”

    “只要卡住平阳,即便不破城,也能阻拦周军北上,如此,北道行军才好对晋阳发动攻势。”

    “数日内,周军迟早意识到我军在拖延时间,很可能就会发动进攻,而且是强攻,这仗,可不好打。”

    两人的对话,不像是佐官对主官进行战况分析,更像是长辈向后辈循循教导。

    实际上,确实如此。

    陈昌称沈恪为“叔”,是因为沈恪是他父亲陈霸先的同乡好友,也是几十年的同僚、老部下。

    二十多年前,梁国大同年间,交州豪强李贲造反,在岭表广州任职的陈霸先奉命平乱。

    陈霸先临行前,请好友兼同僚沈恪,护送自己的妻儿回江南,年少的陈昌就在沈恪的护送下,和母亲离开岭表回家乡。

    之后,侯景作乱,陈霸先率部北上勤王、四方征战,沈恪再次和老友汇合,常伴左右,出谋划策。

    后来,陈霸先病死,随他多年的故交、部将,以及岭表诸将,陆续有了自己的出路。

    陈霸先一系的武官员,渐渐散了。

    不过,沈恪依旧对故人之子陈昌依旧多有照顾,所以,陈昌尊称沈恪一声“沈叔”,不为过。

    此次朝廷出兵灭齐,皇帝问陈昌愿不愿意带兵出征,陈昌当然求之不得,于是,皇帝特地调沈恪给陈昌当长史。

    用意,当然是让沈恪好好的帮一下其实不太会打仗的“世侄”,帮陈昌立军功,以便让陈家子孙受益。

    毕竟,陈霸先当初的功勋,遗留的恩泽也就只能保陈昌这一代的富贵。

    “这场仗虽然看上去难打,但其实不难。”沈恪见左右无人,向陈昌分析一些关键的事情。

    “皇帝派太子的丈人率军来攻平阳,就是要稳稳拿大功,这仗,是不可能会输的。”

    “如此安排,自然是日后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