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世栋梁-第6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封也没比鄱阳热闹多少嘛,就是没有山,空荡荡的”

    说话的人,都是一些十一、二岁的小娘子,身着统一样式的青衣,梳着总角发髻,说着一口旁人听不懂的鄱阳话,如同一群麻雀般叽叽喳喳叫着。

    当众,身着蓝色衣服的年长女子,看着这些半大不大的孩子,见对方各种看不起开封、说鄱阳好,只觉得无奈:

    夏虫不可语冰。

    不过,来自帝乡的人,自傲一些,也属正常,毕竟鄱阳确实繁华。

    作为宫中的管教女使,在这群麻雀新任宫女面前,有着如同鹰隼般的威严,不过今日出来郊游,她们不想管得太多,否则这帮小丫头又会想家了。

    鄱阳好,我才不稀罕来开封呢!

    这就是小丫头们想家想到哭起来时,常说的一句话。

    然而契约一签,想随便就走那是不行的,按规矩,“签约”宫女们要在宫里工作满四年,才能回去。

    十一、二岁入宫,四年后回家,也赶得及嫁人。

    而且,入过宫的宫女,因为在宫里学了规矩,长了见识,又学读书写字算数,具备了一个内当家的技能,回到家乡嫁人,可不愁嫁。

    皇帝是鄱阳人,念着家乡的好,加上有提携乡亲的意思,开封行在的宫女,过半都是从鄱阳招募。

    大部分女子在宫里就待四年,回去后“身价倍增”。

    所以,每年年底时,有司在鄱阳招募宫女,报名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而“离任”回家乡的宫女们,成了媒人哄抢的“抢手货”。

    次年元宵节后,入选的预备宫女们,先在鄱阳进行“培训”,学会基本的规矩后,便抵达开封行在,开始“实习”。

    实习期半年,根据表现,再分派到各个岗位上。

    而这半年实习期,是最难熬的,许多小丫头想家,晚上总是蜷缩在被窝里偷偷哭,连带着同宿舍的舍友也哭,搞得管教们十分郁闷。

    所以今日郊游,只要没有严重违纪,管教们懒得管那么多。

    任由这群“麻雀”叽叽喳喳,议论着“开封也没比鄱阳热闹多少”。

    旁边,微服出巡的李笠,听着家乡的孩子们叽叽喳喳,看着眼前繁忙的铁道,颇为高兴。

    这条铁道,前不久正式“全线通车”,连接着开封和洛阳,如此一来,东南(包括江南)地区的物资,经由运渎运抵开封后,可以走铁道前往洛阳。

    将来,洛阳就有了低运输成本(相对而言)的物资保障。

    当然,那时的国都洛阳,是新洛阳,位于汉魏洛阳城以西,同样是在洛水畔,南面正对伊阙。

    现在,因为天下还未统一,新洛阳虽然完成了选址和“建筑设计”,却依旧只存在于图纸之上。

    所以,这条连接洛阳(现在的洛阳)和开封的铁道,更直接的作用,是承担起接下来灭周之战的军需物资输送工作。

    旁边,冯小怜左右手各自拿着个如同怀表大小的机械计数器,对铁道上来往的马车进行计数。

    脖子上又挂着一个怀表,作为计时。

    一个小时时间到,冯小怜将手中计数器上的数字记下来,惊叹:“这么多车呀!”

    李笠点点头:“当然多,因为物流需求大,不然为何特意修铁道?”

    “若无铁道,来来往往的马车、牛车,反复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会把地面压出一道深深的车辙,也就是轨道。”

    “只不过,这条轨道是内凹,而不是铁道这种外凸轨道。”

    冯小怜得了机会陪皇帝出游,哪里会轻易放过,赶紧没话找话:

    “三郎,始皇帝统一天下后的‘车同轨’,那个‘轨’,是不是指车辙?”

    李笠回答:“对,不同宽度的一对车轮,在地上留下的车辙不一样,而实际上许多主要官道都会有明显的车辙,同样轮距的车子,可以轻松走在车辙里。”

    “但轮距不同的车,走这种官道就会很麻烦,因为时不时会有一边车轮陷入车辙中,所以‘车同轨’的意义十分重大。”

    他一边说,一边接过冯小怜交来的纸条,上面写着方才一小时内,往返这段铁道的车辆数。

    “修铁道,耗铁很多,成本高昂,所以没法大规模修,只能用在刀刃上。”

    “连接开封和洛阳的这条铁道,就很重要,即便是将来天下统一后,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冯小怜极力在寻找话题,她发现皇帝对风花雪月不是很关注,所以只能用自己根本就不擅长的“国计民生”找话说:

    “三郎,将来,是不是开封也要与众不同呢?”

    “什么是与众不同?”李笠的注意力果然被拉过来,冯小怜赶紧说:“譬如,三郎可以经常到开封暂住,不一定成日里待在洛阳。”

    “你是说,把开封行在保留?”

    “对呀,三郎不是总说,物资从开封送往洛阳,会额外增加不少消耗,那还不如定期在开封暂住,如此,想来能省很多成本。”

    李笠下意识回答:“这么一来,开封就会成为实际的国都,长期存在的行在,时间一久,和国都没区别,但开封位于平原,四周无险可守,可不好。”

    “北方,幽燕一旦出事,骑兵大规模南下,黄河未必挡得住,他们数日便可突进到开封附近。”

    冯小怜绞尽脑汁讨好皇帝,想起自己看过的历史故事,又说:“可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这下,李笠有些诧异的看着对方。

    开封好?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你北宋来的?

    这不可能,李笠很快想到了这句话的出处:魏武侯与吴起论江山之固。

    而不是北宋初年,赵官家兄弟关于是否迁都洛阳的议论。

    “说说看,你的看法。”李笠来了兴致,冯小怜见状心中欣喜:果然和陛下说国计民生更能引起关注啊!

    她其实说不了太多大道理,不过认为只须抓要点来说,就不会有错:

    “三郎统一天下,以四方山川江海为屏障,中原定然太平,国都选在开封,有何不可?”

    反正就是夸对方厉害,这准没错。

    李笠笑起来:“你真会说话”

    “三郎就是厉害嘛”冯小怜不失时机抓着李笠的手臂,摇起来:“三郎统一天下,必然名垂青史,又得名臣良将辅佐,江山永固”

    这一套连环拳打下来,确实让人心里舒坦。

    奈何,在李笠这“千年老妖”面前,小狐狸的伎俩,起不了多少效果。

    但看在小狐狸这么卖力的讨好份上,李笠还是很开心的笑着。

    冯小怜一直能努力,和张丽华一样,两位小美人确实是尤物,让他的夜生活,美妙许多。

    他看了看远处,那里聚集着一群人,却是皇太子召集行军参谋部的参谋,现场考察洛(阳)开(封)铁道的运输情况。

    今年,必然要打仗,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略进攻之前的物资集结,就要通过这条铁道实现。

    至于将来

    李笠看着四周一片辽阔,再看看远处那为炮垒群拱卫的开封城,觉得有些唏嘘。

    定都开封的那个王朝,留给后人的“记忆”,是屈辱,这样真的好么?

 第二百一十八章 江山之固(续)

    马车行驶在轨道上,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这是因为车轮不断压过两条铁轨的缝隙,由此发出声音。

    这种声音,李笠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

    洛阳和开封之间通了铁道,跑的是有轨马车,所以他要亲自体验一下这有轨马车的运行情况,乘“专车”去虎牢。

    现在,他半躺在“专车”车厢内的坐榻上,倚着凭几,就着窗边漏进来的阳光,看着手中的小册子。

    但冯小怜却不行,一副“晕车”的模样,偎依在李笠身边,嗯嗯啊啊着。

    两人只有一张薄被遮体,地板上散落着衣物,可见之前发生了不得了的事情。

    现在冯小怜状态“特殊”,很明显是在“拱火”,李笠瞥了一眼小美人,看着对方手臂上还差一笔才写完的“正”字,问:

    “这一笔,留到晚上再写,好不好?”

    面色红润的冯小怜没有吭声,就是靠着李笠,双眼迷离的看着他,一副任君采摘的模样。

    李笠觉得有些口干,但还是忍住了,只是把冯小怜搂在怀里。

    冯小怜发现撩拨失败,没有勉强,看着小册子里那些奇奇怪怪的文字,好奇起来:“三郎,这是粟特文?”

    “嗯,粟特文。”李笠点点头,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在中原大量定居,尤其在北方地区,冯小怜或许见过粟特文字,所以他不觉得奇怪。

    冯小怜又问:“三郎将来,要取撒马尔干?”

    “噢,你知道撒马尔干?”

    “妾知道呀,有时会听人说起。”

    冯小怜所说撒马尔干,是粟特国家的一个大城,李笠觉得粟特各国的位置,应该就是后世的中亚地区。

    面对冯小怜的提问,他摇摇头:“嗨,那里太远了,劳师远征,得不偿失,所以我只是看看,学学粟特文,了解一下对手。”

    这下,冯小怜有些糊涂:你既然说不打算对粟特国家动武,为何又要把对方当做对手?

    “你会突厥语么?”李笠忽然问,冯小怜摇摇头,李笠便说:“突厥语,好像就是粟特语,或者说是粟特语的亲戚,文字自然也很相近。”

    原来如此,冯小怜明白了。

    李笠继续说:“突厥部落,原是柔然汗国的锻奴,文化底蕴不行,而粟特人因为擅长经商,纵横草原,所以其语言和文字,影响深远。”

    “粟特人和草原上各部落打交道,又在许多国家定居,他们的语言,可看做联系不同文明的桥梁,说是草原通用语,也不为过。”

    “据说,突厥汗国把粟特语作为国语,也就是官话,方便统治各部落,当然,日后或许会衍生出新的语言,即独立的突厥语和文字。”

    “我要了解对手,就得了解对方的生活习俗,这必然少不了学对方的语言、文字,”

    冯小怜觉得又有机会扯话题,问:“这些事情,不是有诸位宰辅操心么?军校不是也教授学生胡语,三郎何必费神?”

    “军校的学生学习胡语,是为了将来在草原上行动时方便些,无论是侦查、拷问,毕竟做专业的事情,要有专业技能。”

    “我学粟特语,是要了解另一个文明,而且,中原常见的粟特文字,有三种字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李笠兴致勃勃的说着,冯小怜其实对粟特文不感兴趣,不过既然皇帝来了劲,她当然要趁热打铁。

    中原地区常见的粟特文字,主要有三种字体,李笠让有司深入调查一番之后,根据所得结果判断,这应该是受了三个文明的影响:

    天竺、波斯,以及某个古国。

    所以,若把眼光放远一些,就该对粟特语的学习上心。

    至少边军之中,要有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外语专家”做参谋。

    而无论是路上的“丝绸之路”,还是海上的贸易之路,对于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语言文字,都要有系统化的“外语教育”体系,培养对应的“外语专家”。

    而不能以“天朝上国”自居,把海外、西域各国视为茹毛饮血的蛮夷,若不屑于了解对方的文化,那又如何施加文化影响,来个软硬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